2025年9月19日 1:56 星期五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江苏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PDF

    孟珊
    ✉
    徐婷婷
    朱小品
    狄佳春
    朱银
    杨欣
    邹淑琼
    杨雪
    覃翠华
    颜伟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南京 210014

最近更新:2023-03-13

DOI:10.13430/j.cnki.jpgr.20220818003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引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目录contents
摘要
关键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试验设计和性状调查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大豆地方种质的分布特征
2.2 形态特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3 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4 聚类分析
2.5 主成分分析
2.6 综合评价
2.7 江苏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3 讨论
参考文献

摘要

大豆是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江苏省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依托2016-2019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苏省35个县(市/区)收集到203份大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对203份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大豆地方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12个形态特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311~1.3800,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3850~2.0155。聚类分析可将203份大豆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内材料均存在一定的表型变异,第IV类群在产量性状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主成分分析将表型评价因子简化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8.361%。203份大豆资源的综合评价得分范围为0.140~1.385,以综合得分排名的先后顺序,筛选出7份江苏省优异大豆资源。本研究多角度评价了江苏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大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种质资源普查

中国是栽培大豆起源中心,种植历史已有5000余年。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质(40%左右)和脂肪(20%左右),是我国居民食用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近年来大豆籽粒中含有的异黄酮、低聚糖、卵磷脂等保健功能性物质也逐渐被重视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学术    
1],其营养保健价值更加凸显。历史上我国大豆生产曾居世界首位,但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大豆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参考文献 2
百度学术    
2]。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参考文献 3
百度学术    
3]。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与评价利用,可为“大豆振兴”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目前编目并保存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的栽培大豆已逾43000份[
参考文献 4
百度学术    
4]。大豆性状变异十分丰富,目前我国已对23000余份大豆资源进行了形态、农艺、品质和抗性等方面的表型评价,并从中筛选了优异资源6977份次[
参考文献 4-5
4-5]。刘歆等[
参考文献 6
百度学术    
6]以64份来自江汉平原的大豆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为选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和理论依据。王继亮等[
参考文献 7
百度学术    
7]选取361份来自东北地区的大豆地方和育成品种,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精准鉴定与评价,进一步探讨了品种改良方向,并为性状遗传改良筛选了优异亲本资源。徐泽俊等[
参考文献 8
百度学术    
8]对303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的11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江苏省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万 hm2[

参考文献 2
百度学术    
2]。江苏省地处南北方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大豆生产的优良自然条件。江苏省高蛋白(豆腐和豆浆专用)、高油大豆品种和菜用鲜食大豆的生产在全国大豆生产中居于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9
百度学术    
9]。江苏省保存了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目前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编目并保存的大豆种质资源达5045份。江苏省特有的大豆种质资源在国内大豆育种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滨海大白花、邳县软枝条、泰兴黑豆、沛县大白角等地方品种,均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骨干祖先亲本[
参考文献 10
百度学术    
10]。但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地方品种资源的遗失问题仍十分突出[
参考文献 10
百度学术    
10]。迫切需要对还散落在农户家的地方品种进行收集与评价鉴定。

我国于2015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截至目前,在全国12个省(市、区)开展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一大批珍贵的种质资源材料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鉴评[

参考文献 11
百度学术    
11]。江苏项目组于2016-2019年在江苏省17个重点区县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同时向60个县(市)征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通过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收集到了一批大豆地方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12
百度学术    
12]。本研究对本次收集的大豆资源进行了统一扩繁与主要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的调查,利用数学统计模型评价了江苏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并筛选出一批优异的大豆资源,以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2016-2019年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203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来自江苏省12个地级市的35个调查县(市/区),资源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203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基本信息表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203 soybean landraces

序号

Code

收集编号

Collecting number

种质名称

Germplasm name

来源地

Origin

序号

Code

收集编号

Collecting number

种质名称

Germplasm name

来源地

Origin

1 P320281029 牛达鞭 无锡市江阴市南闸街道观山村 6 P320282056 春丰早 无锡市宜兴市湖㳇镇大东村
2 P320281023 本地六月枯黄豆 无锡市江阴市夏港街道景贤村 7 P320282057 早熟黄豆 无锡市宜兴市湖㳇镇大东村
3 P320281027 八月白 无锡市江阴市徐霞客镇南街村 8 2019321008 宜兴七月黄 无锡市宜兴市杨巷镇城典村
4 P320281024 蛇青豆 无锡市江阴市月城镇月城村 9 2019321002 杨巷八月黄 无锡市宜兴市杨巷镇城典村
5 P320282053 大东黄豆 无锡市宜兴市湖㳇镇大东村 10 2019321026 黄豆 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
11 2019321027 扁青豆 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 57 2020321703 黑眼睛豆 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田家巷村
12 P320282042 菜黄豆 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 58 2018321529 黑眼珠豆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3 P320282043 南门绿黄豆 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 59 2018321532 水篱豆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4 P320282044 七月黄 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 60 2018321533 黄豆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5 2019321031 大王豆 无锡市宜兴市周铁镇港口村 61 2020321704 黑月亮豆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6 2018322035 黄小豆 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桑元村 62 2020321705 水粒豆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7 P320382041 邳城黑豆 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大王庙村 63 2020321706 翟巷大水白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8 2018322027 黑豆 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刘瓦房村 64 P320581004 牛踏扁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瞿巷村
19 2018322032 黑豆 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艾山后村 65 2020321733 扁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新巷村
20 P320382049 小茶豆 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艾山后村 66 2020321734 张巷猫眼豆 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新巷村
21 P320382052 艾山大黑豆 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艾山后村 67 2020321738 新巷黑大豆 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新巷村
22 2016322174 黑豆 徐州市邳州市燕子埠镇刘官庄村 68 2020321718 结结四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3 P320381008 港头小白壳大豆 徐州市新沂市港头镇戴沟村 69 2020321719 黑眼乌珠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4 P320381009 大粒青豆 徐州市新沂市新店镇红旗村 70 2020321720 八月黄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5 2018322187 黑豆 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戴楼村 71 2020321721 落霜青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6 P320482029 金坛本黄豆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汀湘村 72 2020321722 白芒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7 2020321220 九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3 2020321725 晚青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8 2020321221 七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4 2020321726 早青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29 2020321224 四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5 2020321727 大花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
30 2020321225 五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6 2020321709 香粳子毛豆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阳街道
31 2020321226 六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7 P320585021 牛踏扁毛豆 苏州市太仓市双凤镇庆丰村
32 2020321227 八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 78 P320585005 黑眼珠毛豆 苏州市太仓市双凤镇新湖村
33 2017321217 花大豆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 79 P320612010 水黄豆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花市街村
34 2017321216 黑大豆 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 80 P320612011 牛眼黄豆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渔湾渔湾村
35 2018321402 八月黄 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 81 P320612021 水黄豆(白)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志田村
36 2018321403 蓝籽豆 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 82 P320684015 黑大豆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货隆村
37 2020321205 烂籽青黄豆 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县前街社区 83 P320684016 小黄壳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联同村
38 2020321210 黑黄豆 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县前街社区 84 P320684017 六月白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联同村
39 2020321218 小籽豆 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县前街社区 85 P320684018 七月白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联同村
40 2018321412 破皮风 常州市溧阳市上兴镇上沛村 86 P320684035 大板豆 南通市海门区天补镇
41 2018321410 黑黄豆 常州市溧阳市社渚镇殷桥村 87 P320681017 小寒黄 南通市启东市汇龙镇鹤群村
42 2018321405 香根豆 常州市溧阳市竹箦镇中梅村 88 P320681015 牛达扁 南通市启东市惠萍镇永胜村
43 P320584018 晚大豆(白毛)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 89 P320681016 西风青 南通市启东市惠萍镇永胜村
44 P320584017 晚大豆(黑眼睛)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 90 P320681014 乌皮青仁豆 南通市启东市吕四镇巴掌村
45 P320583012 无锡毛豆 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周家浜村 91 P320682001 隔壁香 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群岸村
46 P320583013 陪稻青毛豆 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周家浜村 92 2021322008 绿大豆 南通市如皋市城北街道开发新村
47 P320583014 香梗毛豆 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石北村 93 2018322056 小黄豆 南通市如皋市城北街道邵庄社区
48 P320583015 瞎眼乌珠毛豆 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石北村 94 2018322053 黑豆 南通市如皋市城北街道袁桥社区
49 P320583016 牛踏扁毛豆 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石北村 95 2018322062 绿黄豆 南通市如皋市城南街道新官村
50 2018321506 西风青 苏州市常熟市碧溪区周家桥 96 2021322001 小黄豆 南通市如皋市城南街道杨花桥村
51 2018321505 桂花黄 苏州市常熟市碧溪区周家桥 97 2016322348 角角三 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郭李社区
52 2018321512 牛踏扁 苏州市常熟市碧溪区周家桥 98 2016322343 绿茶豆 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郭李社区
53 P320581015 大水白豆 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里睦村 99 2021322009 八月白 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仙鹤新村
54 2018321524 牛踏扁 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田家巷村 100 2018322067 黄豆 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张八里村
55 2020321701 青豆 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田家巷村 101 2016322453 柳叶豆 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金发村
56 2020321702 董浜绿大豆 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田家巷村 102 2018322132 等西风黄豆 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大豫社区
103 2020321505 大豫绿黄豆 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马家店村 149 2020321059 三仓水豆 盐城市东台市三仓镇镇南村
104 2020321506 黑皮青仁豆 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马家店村 150 2020321063 后港腐豆 盐城市东台市时堰镇后港村
105 2020321507 二熟早黄豆 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马家店村 151 2020321066 后港绿大豆 盐城市东台市时堰镇后港村
106 2016322442 七月白 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天星村 152 P320981026 鹦哥绿黄豆 盐城市东台市西溪区晏溪河
107 2020321512 掘港黑大豆 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天星村 153 2020321113 黑油豆 盐城市阜宁县陈良镇陈良村
108 2020321513 七月白 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天星村 154 2017321159 大青豆 盐城市阜宁县吴滩街道北汛村
109 2016322462 八月白 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汤元社区 155 P320928026 九龙口黄豆 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镇张家墩村
110 2020321501 绿黄豆 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大袁庄村 156 P320928030 颜单黄豆 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
111 2020321502 大绿黄豆 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铁果门村 157 P320928014 黑豆 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乔庄村
112 2018322170 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镇城西村 158 P321081003 本地土黄豆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3 P320721020 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镇沙河子村 159 P321081007 大士粒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4 2016322564 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吴山村 160 P321081009 红旗大黑豆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5 2016322523 大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仲家村 161 P321081012 大籽黄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6 2018322153 小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殷庄村 162 P321081015 红旗大青豆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7 2018322154 大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殷庄村 163 P321081016 红旗青豆 扬州市仪征市十二圩街道红旗村
118 2018322163 小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坨坨庄 164 2017323429 仪征大豆2号 扬州市仪征市铜山街道铜山村
119 2016322500 黑豆 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仲家湖村 165 2017323405 青豆 扬州市仪征市铜山街道铜山村
120 P320803022 黑豆 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安置小区 166 P321084020 丹波黑大豆 扬州市高邮市甘垛镇三河村
121 P320829013 青大豆 淮安市洪泽区朱坝镇曹庄村 167 P321182016 花黄豆 镇江市扬中市八桥镇利民村
122 P320829014 黑大豆 淮安市洪泽区朱坝镇曹庄村 168 P321182020 七月白 镇江市扬中市经济开发区跃进村
123 2016322621 紫黑大豆 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白圩村 169 2018321009 大紫黄 镇江市句容市白兔镇赤岗小区
124 2016322608 大青豆 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干东村 170 2018321013 陈武黑大豆 镇江市句容市边城镇赵庄村
125 2016322626 大黄豆 淮安市涟水县东湖集镇胡谢村 171 2017321076 青豆 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前进村
126 2016322625 大绿豆 淮安市涟水县东湖集镇胡谢村 172 2017321074 大青豆 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前进村
127 2016322624 大黑豆 淮安市涟水县东湖集镇胡谢村 173 2017323614 兴化黄豆 泰州市兴化市戴窑镇新花园村
128 2018322212 黑豆 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大张圩村 174 2017323613 兴化大豆 泰州市兴化市戴窑镇新花园村
129 2018322228 小黄豆 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王嘴村 175 2016323634 七月豆 泰州市兴化市李中镇蒋鹅村
130 2016322676 黑豆 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王嘴村 176 2016323605 大青豆 泰州市兴化市李中镇苏宋村
131 P320826047 黑豆 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梁岔村 177 2016323621 黄豆 泰州市兴化市李中镇苏宋村
132 2016322652 大豆 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石湖村 178 2016323673 本地大豆 泰州市兴化市周庄镇邬牛村
133 2016322664 二母生 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外口村 179 P321282013 丝瓜香豆 泰州市靖江市马桥镇三爱村
134 P320830009 盱眙大青豆 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侍涧村 180 2016323253 绿毛豆 泰州市泰兴市古溪镇刀网村
135 P320830021 黑嘴黄豆 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侍涧村 181 2017323231 黄桥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
136 2019323013 青豆 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182 2017323230 泰兴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
137 2019323014 大豆(黄豆) 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183 2016323230 丝瓜香 泰州市泰兴市珊湖镇祯祥村
138 2019323002 黄豆 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184 2016323226 黑毛豆 泰州市泰兴市珊湖镇祯祥村
139 2016323069 本地黄豆 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185 2018323216 大豆(早熟)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0 2019323003 黑豆 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186 2018323217 大豆(晚熟)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1 P320831033 黑大豆 淮安市金湖县戴楼街道官塘村 187 2018323218 大豆(中熟)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2 P320982020 黑大豆 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双喜村 188 2018323219 紫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3 P320982033 绿大豆 盐城市大丰区农科所 189 2018323215 黄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4 P320982011 节节三 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仁南村 190 2018323224 青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堡村
145 2016321518 茨菇青 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汪舍村 191 P321283001 张桥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焦荡村
146 2016321510 绿毛豆 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下灶村 192 P321283014 圩港丝瓜香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圩港村
147 2020321054 三仓黑豆 盐城市东台市三仓镇镇南村 193 P321283015 圩港青黄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圩港村
148 2020321058 三仓绿大豆 盐城市东台市三仓镇镇南村 194 P321283016 圩港黄大豆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圩港村
195 P321283020 圩港角角三 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圩港村 200 2019323812 本地黄豆 宿迁市泗阳县来安街道集南村
196 P321322015 黑豆 宿迁市沭阳县胡集镇祁圩村 201 2017323802 秋豆 宿迁市泗阳县来安街道集南村
197 P321322007 红皮大豆 宿迁市沭阳县经济开发区任巷村 202 2016323837 黑豆 宿迁市泗阳县史集街道桃源村
198 2019323806 黑豆 宿迁市泗阳县来安街道集南村 203 P321323001 黑豆 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新华村
199 2019323807 青豆 宿迁市泗阳县来安街道集南村

粗体表示筛选到的优异种质资源

The bold type indicates the selected elite germplasm

1.2 田间试验设计和性状调查

供试材料于2020-2021年种植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科学试验基地试验田(118.6216 °E,32.4882 °N),海拔高度14 m。6月中旬播种,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份材料每个重复种植3行,行长2 m,行距0.6 m,每行定苗15株左右,四周设置保护行。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采用当地大田常规管理方法。

对供试材料进行了共计25个表型性状的调查记载,包括花色、粒色、种皮光泽、粒形、种皮裂纹、脐色、茸毛色、荚色、叶形、株型、茎形状和荚形等12个形态特征性状,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底荚高度、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日数、开花日数和结荚日数等13个数量性状。调查标准参照《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参考文献 13
百度学术    
13]。为便于后续统计分析,对形态特征性状予以数字化赋值(表2)。对于数量性状,重复内10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单个重复的结果,3个重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性状的最终表型结果。

表2  形态特征性状赋值
Table 2  Assignment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性状

Traits

赋值

Assignment

花色 Flower color 1:白;2:紫
粒色 Seedcoat color 1:黄;2:绿;3:黑;4:褐;5:双色
种皮光泽 Seedcoat luster 1:无;2:微;3:强
粒形 Seed shape 1:圆;2:椭圆;3:扁椭圆;4:长椭圆
种皮裂纹 Seed crack 1:不裂;2:轻;3:中;4:易裂
脐色 Hilum color 1:黄;2:淡褐;3:褐;4:深褐;5:黑
茸毛色 Pubescence color 1:灰;2:棕
荚色 Mature pod color 1:灰褐;2:黄褐;3:褐;4:深褐;5:黑
叶形 Leaf shape 1:披针;2:卵圆;3:椭圆;4:圆
株型 Plant type 1:收敛;2:半开张;3:开张
茎形状 Stem shape 1:正常茎;2:扁茎;3:曲茎
荚形Pod shape 1:直形;2:弯镰形;3:弓形

1.3 数据分析

1.3.1 描述性统计

形态特征性状的分布频率和变异系数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分析。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性统计信息使用SAS 9.0软件的MEANS过程进行计算。

1.3.2 多样性指数

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衡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14-15
14-15],计算公式为:

H'=-∑PiLnPi

其中,对于形态特征性状,Pi表示具有第i个性状类型的材料出现的频率;对于数量性状,根据平均值x和标准差s将所有材料分为10级,第1级内材料表型值均< x - 2s,第10级内材料表型值均≥ x + 2s,每级间跨度为0.5 s,Pi表示第i级内材料的分布频率。

1.3.3 聚类分析

使用R 4.2.1软件的ape程序包对25个表型形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最长距离法计算欧氏距离,使用MEGA 5.2软件绘制扇形聚类树。

1.3.4 主成分分析

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

参考文献 8
百度学术    
8,
参考文献 16
百度学术    
16
]将所有25个性状的表型值标准化到[0, 1]区间内,计算公式为:

Uij=(Xij-Xjmin)/(Xjmax-Xjmin)

其中,Uij表示材料i性状j的表型标准化值,Xij表示材料i性状j的表型测定值,Xjmin和Xjmax表示表型j在全部材料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通过降维方式对标准化值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生成协方差矩阵,利用回归方法计算主成分因子贡献率。

1.3.5 综合评价

将每份种质的各个标准化表型性状数据与相应主成分因子系数进行乘积和运算,获得每份种质各个主成分的得分(Fn),再将其与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权重(Vn)进行乘积和运算,最终获得每份种质的综合得分(F值)[

参考文献 8
百度学术    
8,
参考文献 16
百度学术    
16
],即F = V1F1 + V2F2 + … + VnFn。F值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AS 9.0软件的CORR过程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大豆地方种质的分布特征

203份供试大豆资源从除南京市外的全省12个地级市收集而来,在苏州市收集的资源最多,有36份,其次为南通市,收集到33份资源;在镇江市收集的资源最少,仅有6份(图1A、B)。从县级(市/区)分布情况来看,203份大豆资源来自全省35个县(市/区),在常熟市收集的资源最多,有27份(图1A、B)。在靖江市、高邮市、金湖县、淮安区、金坛区和睢宁县收集到的资源较少,均只有1份(图1A、B)。从地理水平分布情况来看,所有资源收集地点的经度跨度为117.6671~121.6309 °E,纬度跨度为31.0120~35.0736 °N,在120.7~121.2 °E和32.0~32.5 °N区域内的资源最多,分别为41和58份(图1C、D)。从地理垂直分布情况来看,在海拔-3.0~106.0 m的地区均有分布,约78.8%(160份)的资源分布在低海拔平原地区(海拔小于10.6 m)(图1E)。收集到的大部分大豆资源为农户自家留种的地方品种。

图1  江苏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Fig.1  Distribution of soybean landraces collected in Jiangsu province

图B中红色实心圆点表示大豆地方种质资源来源地的具体地理位置

The red solid dot in Figure B indicates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origin of soybean landraces

2.2 形态特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对大豆12个形态特征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各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粒色、脐色和荚色的变异类型最多,均为5个;花色和茸毛色变异类型最少,均为2个;12个性状的总变异类型数为43个(表3)。203份大豆资源中,以花瓣紫色、籽粒黄色、种皮无光泽、椭圆粒形、种皮无裂纹、种脐黑色、茸毛灰色、荚黄褐色、椭圆叶形、半开张株型、正常茎形和直荚形的材料居多,占比分别为82.76%、42.36%、42.36%、77.34%、29.56%、48.28%、99.51%、49.75%、86.21%、50.74%、78.82%和65.52%(表3)。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在6.98%~53.08%之间,平均为35.54%,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茎形状>粒色>荚色>种皮裂纹>脐色>种皮光泽>株型>荚形>粒形>花色>叶形>茸毛色(表3)。12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范围在0.0311~1.3800之间,平均为0.8098,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种皮裂纹>粒色>荚色>种皮光泽>脐色>株型>粒形>荚形>茎形状>花色>叶形>茸毛色,其中种皮裂纹、粒色、荚色和种皮光泽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表3)。

表3  形态特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Table 3  Diversity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性状

Traits

分布百分比(%)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变异系数(%)

CV

多样性指数

H′

12345
花色 Flower color 17.24 82.76 20.72 0.4597
粒色 Seedcoat color 42.36 28.08 22.66 3.94 2.96 52.70 1.2884
种皮光泽 Seedcoat luster 42.36 41.38 16.26 41.49 1.0243
粒形 Seed shape 5.91 77.34 11.33 5.42 24.08 0.7706
种皮裂纹 Seed crack 29.56 25.12 22.17 23.15 47.69 1.3800
脐色 Hilum color 3.94 9.85 30.54 7.39 48.28 45.09 0.9105
茸毛色 Pubescence color 99.51 0.49 6.98 0.0311
荚色 Mature pod color 31.03 49.75 7.39 9.36 2.46 49.01 1.2159
叶形 Leaf shape 0.49 12.81 86.21 0.49 12.85 0.4435
株型 Plant type 43.35 50.74 5.91 36.61 0.8738
茎形状 Stem shape 78.82 6.90 14.29 53.08 0.6500
荚形 Pod shape 65.52 33.99 0.49 36.18 0.6700

2.3 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对大豆13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各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表4、图2)。由13个性状表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2)可见,各性状表型数据均表型为连续分布,数据分布范围较大,说明203份资源中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203份大豆资源的株高范围为25.75~128.10 cm,平均值为75.74 cm;有效分枝数范围为1.00~13.00,平均值为5.05;主茎节数范围为7.00~25.00,平均值为15.41;茎粗范围为3.00~18.0 mm,平均值为9.23 mm;单株荚数范围为15.00~198.00,平均值为74.23;底荚高度范围为0.90~7.00 cm,平均值为2.93 cm;单株粒数范围为27.00~432.00,平均值为141.45;每荚粒数范围为1.00~3.76,平均值为1.91;单株粒重范围为5.31~108.75 g,平均值为37.55 g;百粒重范围为5.15~54.13 g,平均值为29.14 g;生育日数范围为85.00~139.00 d,平均值为117.45 d;开花日数范围为29.00~71.00 d,平均值为55.14 d;结荚日数范围为37.00~83.00 d,平均值为64.18 d。

表4  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Table 4  Diversity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性状

Traits

最小值

Min.

最大值

Max.

变异幅度

Range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D

变异系数(%)

CV

多样性指数

H′

株高(cm) Plant height 25.75 128.10 102.35 75.74 18.68 24.66 2.0126
有效分枝数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1.00 13.00 12.00 5.05 2.22 43.98 1.8631
主茎节数 Number of nodes on main stem 7.00 25.00 18.00 15.41 3.14 20.36 2.0155
茎粗(mm) Stem diameter 3.00 18.00 15.00 9.23 2.94 31.87 1.9506
单株荚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15.00 198.00 183.00 74.23 35.74 48.15 1.9291
底荚高度(cm) Pod height at bottom 0.90 7.00 6.10 2.93 1.36 46.36 1.8935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27.00 432.00 405.00 141.45 73.00 51.60 1.9188
每荚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1.00 3.76 2.76 1.91 0.42 21.80 2.0094
单株粒重(g) Seed weight per plant 5.31 108.75 103.44 37.55 19.14 50.97 1.9871
百粒重(g) 100-seed weight 5.15 54.13 48.98 29.14 8.63 29.60 2.0141
生育日数(d) Growth duration 85.00 139.00 54.00 117.45 13.70 11.66 1.9262
开花日数(d) Flowering duration 29.00 71.00 42.00 55.14 7.82 14.19 1.3850
结荚日数(d) Podding duration 37.00 83.00 46.00 64.18 8.23 12.83 1.5286

图2  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Fig.2  Histogram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1.66%~51.60%之间,平均为31.39%,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茎粗>百粒重>株高>每荚粒数>主茎节数>开花日数>结荚日数>生育日数。与单株产量相关的3个性状,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1.60%、50.97%和48.15%;与生育期相关的3个性状开花日数、结荚日数和生育日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4.19%、12.83%和11.66%。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3850~2.0155之间,平均为1.8795,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每荚粒数>单株粒重>茎粗>单株荚数>生育日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结荚日数>开花日数。

2.4 聚类分析

利用25个表型性状对203份大豆资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最长距离法计算欧氏距离,当欧式距离为66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5个类群(图3)。类群间材料在地理来源上没有明显界限,呈现出混合分布的特点。各类群内材料的性状表型特征见表5和表6。

图3  基于表型数据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聚类图

Fig.3  Genetic clustering map of soybean landraces based on phenotypic data

材料序号同表1

The codes of soybean landraces are the same as table 1

表5  各类群形态性状的分布特征
Table 5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various clusters

性状

Traits

类型

Type

频率 Frequency

性状

Traits

类型

Type

频率 Frequency

类群I

Cluster I

类群II

Cluster II

类群III

Cluster III

类群IV

Cluster IV

类群V

Cluster V

类群I

Cluster I

类群II

Cluster II

类群III

Cluster III

类群IV

Cluster IV

类群V

Cluster V

花色

Flower color

1 0.17 0.17 0.12 0.20 0.21

茸毛色

Pubescence color

1 1.00 0.98 1.00 1.00 1.00
2 0.83 0.83 0.88 0.80 0.79 2 0 0.02 0 0 0

粒色

Seedcoat color

1 0.42 0.43 0.39 0.45 0.42

荚色

Mature pod color

1 0.25 0.31 0.35 0.30 0.29
2 0.50 0.29 0.29 0.23 0.26 2 0.67 0.50 0.49 0.47 0.50
3 0.08 0.19 0.24 0.25 0.26 3 0.08 0.10 0.04 0.07 0.11
4 0 0.07 0.04 0.05 0 4 0 0.10 0.10 0.12 0.08
5 0 0.02 0.04 0.02 0.05 5 0 0 0.02 0.05 0.03

种皮光泽

Seedcoat luster

1 0.75 0.40 0.37 0.45 0.37

叶形

Leaf shape

1 0 0 0.02 0 0
2 0.25 0.48 0.41 0.37 0.47 2 0.17 0.10 0.12 0.15 0.13
3 0 0.12 0.22 0.18 0.16 3 0.83 0.88 0.86 0.85 0.87

粒形

Seed shape

1 0.08 0.05 0.06 0.03 0.11 4 0 0.02 0 0 0
2 0.92 0.76 0.71 0.83 0.74

株型

Plant type

1 0.58 0.57 0.27 0.45 0.42
3 0 0.14 0.14 0.08 0.13 2 0.42 0.36 0.73 0.53 0.37
4 0 0.05 0.10 0.05 0.03 3 0 0.07 0 0.02 0.21

种皮裂纹

Seed crack

1 0.25 0.31 0.29 0.28 0.32

茎形状

Stem shape

1 0.83 0.74 0.80 0.80 0.79
2 0.25 0.31 0.25 0.17 0.32 2 0.08 0.05 0.08 0.07 0.08
3 0.25 0.12 0.25 0.28 0.18 3 0.08 0.21 0.12 0.13 0.13
4 0.25 0.26 0.20 0.27 0.18

荚形

Pod shape

1 0.75 0.67 0.67 0.58 0.71

脐色

Hilum color

1 0.08 0.02 0.02 0.07 0.03 2 0.25 0.33 0.31 0.42 0.29
2 0.08 0.05 0.10 0.08 0.18 3 0 0 0.02 0 0
3 0.50 0.36 0.29 0.35 0.13
4 0 0.07 0.10 0.07 0.08
5 0.33 0.50 0.49 0.43 0.58
表6  各类群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
Table 6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various clusters

性状

Traits

类群I

Cluster I

类群II

Cluster II

类群III

Cluster III

类群IV

Cluster IV

类群V

Cluster 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平均值

Mean

变异系数(%)

CV

株高(cm)

Plant height

72.55 26.28 77.59 22.10 75.39 27.51 76.07 25.70 75.26 22.52

有效分枝数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4.08 39.71 5.13 37.68 4.88 53.81 5.07 43.42 5.39 37.66

主茎节数

Number of nodes on main stem

16.42 15.02 15.34 20.85 15.24 21.64 15.40 20.98 15.43 19.67

茎粗(mm)

Stem diameter

8.67 33.49 10.08 33.22 8.45 33.77 9.43 30.64 9.29 29.21

单株荚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68.75 44.94 73.95 42.63 67.79 57.76 78.24 44.47 79.71 45.74

底荚高度(cm)

Pod height at bottom

3.40 49.82 3.02 45.80 2.95 48.21 2.82 52.29 2.82 38.19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126.17 44.03 141.34 45.02 131.02 61.98 156.36 45.47 145.14 51.27

每荚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1.89 21.20 1.91 18.49 1.93 22.12 2.02 23.12 1.80 21.92

单株粒重(g)

Seed weight per plant

39.04 47.99 37.61 49.31 32.52 60.95 42.59 44.56 38.92 47.13

百粒重(g)

100-seed weight

31.53 24.24 28.06 28.57 28.35 32.03 29.95 32.04 29.65 26.88

生育日数(d)

Growth duration

120.75 11.28 117.61 9.83 116.58 13.06 117.64 11.86 117.41 11.49

开花日数(d)

Flowering duration

56.09 16.62 56.53 11.62 54.25 17.02 54.90 13.13 55.16 12.77

结荚日数(d)

Podding duration

66.17 14.55 66.24 10.68 62.64 15.71 63.85 11.12 64.27 11.26

第I类群包含12份资源,主要特征为粒色以黄绿为主,种皮以无光泽为主,粒形以椭圆为主,脐色以褐色为主,荚色以黄褐色为主,有效分枝数最少,但主茎节数最多,底荚高度最高,单株粒数最少,百粒重最大,生育日数最长。第II类群包含38份资源,主要特征为种脐以黑色为主,棕茸毛色和圆叶形材料仅存在于该类群,株高最高,茎粗最大,每荚粒数和生育日数变异最小。第III类群包含材料最多,有60份,主要特征为种脐以黑色为主,披针叶形和弓形荚形材料仅存在于该类群,株型以半开张为主,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最大。第IV类群包含42份资源,主要特征为粒形以椭圆为主,底荚高度变异最广泛,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最高。第V类群包含51份资源,主要特征为双色粒色、圆粒形、黄色脐色、褐色荚色和开张株型所占比例较其他类群高,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最多。

2.5 主成分分析

为将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指标转换为彼此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从而更清晰的解析大豆表型多样性的构成,对203份大豆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7。以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标准确定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8.361%,解释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用于后续大豆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评价。

表7  形态特征和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Table 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性状 Traits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s
12345678
花色 Flower color 0.220 -0.068 0.013 0.235 0.195 0.171 0.168 0.024
粒色 Seedcoat color 0.139 -0.075 0.419 -0.227 0.180 -0.088 0.180 0.054
种皮光泽 Seedcoat luster 0.009 0.044 0.466 -0.211 0.163 -0.077 -0.011 0.094
粒形 Seed shape 0.042 0.044 0.187 0.286 -0.081 0.199 0.691 0.173
种皮裂纹 Seed crack 0.018 0.072 -0.430 -0.090 -0.061 -0.179 0.146 0.079
脐色 Hilum color 0.256 -0.031 0.323 -0.066 0.180 0.126 -0.047 -0.082
茸毛色 Pubescence color -0.060 -0.006 0.030 0.227 0.243 0.168 -0.401 0.722
荚色 Mature pod color -0.048 0.025 0.214 -0.181 -0.273 -0.087 -0.296 0.057
叶形 Leaf shape 0.099 -0.112 -0.155 0.008 0.214 -0.388 0.225 0.397
株型 Plant type 0.166 0.125 -0.023 -0.170 -0.240 -0.084 0.045 0.156
茎形状 Stem shape 0.154 0.038 -0.168 -0.223 0.334 0.458 -0.116 -0.191
荚形 Pod shape 0.011 0.186 0.030 -0.325 -0.264 0.368 0.159 0.190
株高 Plant height 0.354 -0.066 0.097 0.189 -0.121 -0.018 -0.033 -0.019
有效分枝数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0.161 0.339 -0.060 -0.151 0.206 -0.071 0.105 0.096
主茎节数 Number of nodes on main stem 0.164 0.173 0.118 0.058 -0.442 -0.039 -0.114 0.164
茎粗 Stem diameter 0.281 0.189 -0.196 -0.133 0.250 0.200 0.001 0.001
单株荚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0.094 0.493 0.048 -0.008 0.051 -0.225 -0.048 -0.047
底荚高度 Pod height at bottom 0.146 -0.205 0.057 0.098 0.263 -0.401 -0.027 -0.174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0.049 0.507 0.069 0.189 0.039 -0.143 -0.069 -0.102
每荚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0.067 0.122 0.035 0.573 0.001 0.208 -0.070 -0.155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0.205 0.342 -0.177 0.094 0.066 -0.114 -0.010 0.007
百粒重 100-seed weight 0.242 -0.246 -0.275 -0.051 -0.107 0.041 0.048 0.096
生育日数 Growth duration 0.368 -0.202 -0.086 -0.080 -0.139 0.017 -0.069 0.052
开花日数 Flowering duration 0.393 -0.077 0.044 0.126 -0.139 0.006 -0.115 -0.050
结荚日数 Podding duration 0.390 -0.091 0.034 0.124 -0.133 -0.010 -0.132 -0.055
特征值 Eigenvalue 4.821 3.166 2.459 1.509 1.303 1.219 1.098 1.058
贡献率(%) Contribution rate 19.811 13.012 10.107 6.200 5.356 5.010 4.514 4.350
累积贡献率(%)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19.811 32.823 42.930 49.131 54.487 59.497 64.011 68.361
贡献率权重(%) Weight of contribution rate 28.981 19.034 14.785 9.070 7.835 7.329 6.604 6.363

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4.821,贡献率为19.811%,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开花日数,其次为结荚日数和生育日数,说明第1主成分是与生育期相关的因子,特征向量相关性显示,生育期较长的资源,一般株高也较高(特征向量为0.354,仅次于生育日数),但每荚粒数会减少(特征向量为-0.067)。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3.166,贡献率为13.012%,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单株粒数,其次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说明第2主成分是与单株产量相关的因子,单株产量较高的资源,一般植株的有效分枝数较多(特征向量为0.339,仅次于单株粒重),但百粒重较小(特征向量为-0.246)。第3主成分特征值为2.459,贡献率为10.107%,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种皮光泽,其次为种皮裂纹和粒色,说明第3主成分是与籽粒特征性状相关的因子。第4主成分特征值为1.509,贡献率为6.200%,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每荚粒数。第5主成分特征值为1.303,贡献率为5.356%,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主茎节数。第6主成分特征值为1.219,贡献率为5.010%,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茎形状,其次为底荚高度。第7主成分特征值为1.098,贡献率为4.514%,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粒形。第8主成分特征值为1.058,贡献率为4.350%,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为茸毛色。

2.6 综合评价

用X1~X25分别代表每份资源标准化的25个性状的表型值(性状排列顺序与表7中性状从上至下顺序一致),带入8个主成分中,获得8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公式[

参考文献 16-18
16-18]:

F1 = 0.220X1 + 0.139X2 + 0.009X3 + 0.042X4 + 0.018X5 + 0.256X6 - 0.060X7 - 0.048X8 + 0.099X9 + 0.166X10 + 0.154X11 + 0.011X12 + 0.354X13 + 0.161X14 + 0.164X15 + 0.281X16 + 0.094X17 + 0.146X18 + 0.049X19 - 0.067X20 + 0.205X21 + 0.242X22 + 0.368X23 + 0.393X24 + 0.390X25,

F2 = - 0.068X1 - 0.075X2 + 0.044X3 + 0.044X4 + 0.072X5 - 0.031X6 - 0.006X7 + 0.025X8 - 0.112X9 + 0.125X10 + 0.038X11 + 0.186X12 - 0.066X13 + 0.339X14 + 0.173X15 + 0.189X16 + 0.493X17 - 0.205X18 + 0.507X19 + 0.122X20 + 0.342X21 - 0.246X22 - 0.202X23 - 0.077X24 - 0.091X25,

F3 = 0.013X1 + 0.419X2 + 0.466X3 + 0.187X4 - 0.430X5 + 0.323X6 + 0.030X7 + 0.214X8 - 0.155X9 - 0.023X10 - 0.168X11 + 0.030X12 + 0.097X13 - 0.060X14 + 0.118X15 - 0.196X16 + 0.048X17 + 0.057X18 + 0.069X19 + 0.035X20 - 0.177X21 - 0.275X22 - 0.086X23 + 0.044X24 + 0.034X25,

F4 = 0.235X1 - 0.227X2 - 0.211X3 + 0.286X4 - 0.090X5 - 0.066X6 + 0.227X7 - 0.181X8 + 0.008X9 - 0.170X10 - 0.223X11 - 0.325X12 + 0.189X13 - 0.151X14 + 0.058X15 - 0.133X16 - 0.008X17 + 0.098X18 + 0.189X19 + 0.573X20 + 0.094X21 - 0.051X22 - 0.080X23 + 0.126X24 + 0.124X25,

F5 = 0.195X1 + 0.180X2 + 0.163X3 - 0.081X4 - 0.061X5 + 0.180X6 + 0.243X7 - 0.273X8 + 0.214X9 - 0.240X10 + 0.334X11 - 0.264X12 - 0.121X13 + 0.206X14 - 0.442X15 + 0.250X16 + 0.051X17 + 0.263X18 + 0.039X19 + 0.001X20 + 0.066X21 - 0.107X22 - 0.139X23 - 0.139X24 - 0.133X25,

F6 = 0.171X1 - 0.088X2 - 0.077X3 + 0.199X4 - 0.179X5 + 0.126X6 + 0.168X7 - 0.087X8 - 0.388X9 - 0.084X10 + 0.458X11 + 0.368X12 - 0.018X13 - 0.071X14 - 0.039X15 + 0.200X16 - 0.225X17 - 0.401X18 - 0.143X19 + 0.208X20 - 0.114X21 + 0.041X22 + 0.017X23 + 0.006X24 - 0.010X25,

F7 = 0.168X1 + 0.180X2 - 0.011X3 + 0.691X4 + 0.146X5 - 0.047X6 - 0.401X7 - 0.296X8 + 0.225X9 + 0.045X10 - 0.116X11 + 0.159X12 - 0.033X13 + 0.105X14 - 0.114X15 + 0.001X16 - 0.048X17 - 0.027X18 - 0.069X19 - 0.070X20 - 0.010X21 + 0.048X22 - 0.069X23 - 0.115X24 - 0.132X25,

F8 = 0.024X1 + 0.054X2 + 0.094X3 + 0.173X4 + 0.079X5 - 0.082X6 + 0.722X7 + 0.057X8 + 0.397X9 + 0.156X10 - 0.191X11 + 0.190X12 - 0.019X13 + 0.096X14 + 0.164X15 + 0.001X16 - 0.047X17 - 0.174X18 - 0.102X19 - 0.155X20 + 0.007X21 + 0.096X22 + 0.052X23 - 0.050X24 - 0.055X25。

结合8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权重(表7),获得每份种质的综合得分(F值)公式:F = 28.981F1 + 19.034F2 + 14.785F3 + 9.070F4 + 7.835F5 + 7.329F6 + 6.604F7 + 6.363F8。根据F值对20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综合表现越好(表8)。203份大豆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0.140~1.385,平均值为0.844。综合得分排名前7位(F值大于1.2)的材料依次为蓝籽豆、新巷黑大豆、牛达鞭、黑豆、黑皮青仁豆、九月黄和大花毛豆,其中有3份材料属于第V类群,2份属于第III类群,1份属于第II类群,1份属于第IV类群。

表8  203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综合得分
Table 8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203 soybean landraces

序号

Code

综合得分

Scores

排名

Ranking

类群

Cluster

序号

Code

综合得分

Scores

排名

Ranking

类群

Cluster

序号

Code

综合得分

Scores

排名

Ranking

类群

Cluster

36 1.385 1 IV 49 0.931 69 II 73 0.788 137 V
67 1.319 2 II 45 0.931 70 III 133 0.782 138 V
1 1.310 3 III 37 0.924 71 III 103 0.781 139 V
119 1.267 4 V 152 0.918 72 I 194 0.779 140 III
104 1.241 5 V 115 0.917 73 V 84 0.778 141 IV
27 1.238 6 III 158 0.916 74 II 146 0.778 142 II
75 1.217 7 V 90 0.913 75 V 159 0.774 143 V
180 1.163 8 I 151 0.912 76 V 170 0.772 144 I
99 1.158 9 III 160 0.912 77 V 34 0.772 145 III
74 1.158 10 II 120 0.910 78 II 189 0.761 146 IV
62 1.157 11 III 186 0.910 79 IV 94 0.760 147 IV
5 1.156 12 IV 128 0.907 80 III 88 0.758 148 I
172 1.154 13 V 24 0.904 81 IV 171 0.758 149 V
56 1.154 14 II 200 0.900 82 III 147 0.746 150 III
178 1.146 15 V 51 0.899 83 I 169 0.746 151 V
92 1.138 16 IV 190 0.899 84 IV 87 0.745 152 III
122 1.136 17 II 59 0.892 85 III 139 0.742 153 V
66 1.134 18 II 102 0.889 86 II 41 0.734 154 V
126 1.134 19 IV 43 0.889 87 IV 93 0.732 155 III
89 1.129 20 I 137 0.889 88 V 60 0.732 156 III
108 1.128 21 IV 91 0.888 89 IV 82 0.724 157 IV
57 1.122 22 II 86 0.887 90 V 53 0.719 158 III
176 1.100 23 V 78 0.884 91 II 109 0.719 159 V
76 1.098 24 IV 163 0.882 92 II 177 0.719 160 V
44 1.097 25 V 54 0.880 93 II 142 0.716 161 III
193 1.096 26 III 143 0.876 94 IV 10 0.712 162 III
50 1.095 27 III 184 0.872 95 III 106 0.708 163 V
121 1.072 28 V 14 0.872 96 I 175 0.689 164 V
38 1.056 29 IV 65 0.872 97 IV 144 0.684 165 I
4 1.050 30 III 125 0.870 98 IV 97 0.680 166 III
64 1.050 31 II 18 0.870 99 III 182 0.680 167 II
63 1.047 32 III 68 0.868 100 IV 101 0.678 168 II
149 1.038 33 II 9 0.865 101 I 134 0.676 169 I
13 1.034 34 V 16 0.865 102 III 98 0.673 170 III
69 1.032 35 V 130 0.864 103 IV 179 0.672 171 V
22 1.028 36 III 141 0.857 104 III 203 0.661 172 V
118 1.024 37 II 21 0.850 105 III 202 0.656 173 V
136 1.019 38 V 72 0.849 106 II 113 0.652 174 IV
148 1.017 39 II 165 0.846 107 II 188 0.650 175 IV
2 1.017 40 V 61 0.846 108 III 168 0.633 176 II
138 1.007 41 V 129 0.843 109 III 135 0.620 177 V
174 1.003 42 V 162 0.842 110 II 25 0.610 178 III
55 0.997 43 II 196 0.840 111 III 131 0.598 179 III
107 0.992 44 IV 117 0.839 112 II 198 0.593 180 III
40 0.991 45 III 33 0.836 113 IV 157 0.591 181 II
47 0.975 46 IV 161 0.825 114 II 23 0.581 182 III
79 0.972 47 III 8 0.824 115 III 191 0.576 183 III
39 0.971 48 II 52 0.821 116 IV 195 0.569 184 III
80 0.971 49 V 166 0.820 117 V 183 0.563 185 III
19 0.964 50 II 20 0.819 118 III 85 0.554 186 II
111 0.964 51 V 124 0.815 119 IV 26 0.554 187 IV
110 0.960 52 V 140 0.809 120 V 132 0.505 188 V
164 0.959 53 II 150 0.809 121 II 192 0.505 189 III
154 0.959 54 I 114 0.808 122 IV 100 0.493 190 IV
15 0.958 55 IV 3 0.806 123 V 116 0.474 191 V
181 0.957 56 V 167 0.803 124 III 156 0.469 192 II
145 0.957 57 V 153 0.802 125 II 155 0.468 193 III
35 0.957 58 III 17 0.798 126 III 28 0.459 194 IV
12 0.953 59 III 197 0.798 127 IV 46 0.436 195 II
77 0.949 60 IV 185 0.797 128 IV 30 0.350 196 II
11 0.948 61 III 95 0.796 129 IV 31 0.270 197 I
48 0.946 62 III 42 0.796 130 III 96 0.269 198 III
70 0.944 63 IV 58 0.793 131 II 7 0.249 199 III
81 0.944 64 IV 112 0.792 132 V 6 0.239 200 III
187 0.940 65 IV 123 0.792 133 III 105 0.194 201 V
173 0.939 66 V 71 0.790 134 V 83 0.189 202 III
32 0.936 67 V 127 0.789 135 IV 29 0.140 203 IV
201 0.936 68 III 199 0.788 136 III

粗体表示筛选到的优异种质资源

The bold type indicates the selected elite germplasm

将综合得分F值与性状表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9),F值与25个性状中的16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4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与另外5个性状相关性不显著。F值与80%的性状都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综合评价江苏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指标依据。

表9  性状综合得分F值与表型值的相关系数
Table 9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 value of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phenotype of traits

性状

Trait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性状

Trait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花色 Flower color 0.388** 株高 lant height 0.611**
粒色 Seedcoat color 0.130* 有效分枝数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0.507**
种皮光泽 Seedcoat luster -0.093 主茎节数 Number of nodes on main stem 0.423**
粒形 Seed shape 0.103* 茎粗 Stem diameter 0.692**
种皮裂纹 Seed crack 0.169** 单株荚数 Pod number per plant 0.525**
脐色 Hilum color 0.460** 底荚高度 Pod height at bottom 0.096
茸毛色 Pubescence color -0.094 单株粒数 Seed number per plant 0.468**
荚色 Mature pod color -0.067 每荚粒数 Seed number per pod 0.025
叶形 Leaf shape 0.151* 单株粒重 Seed weight per plant 0.678**
株型 Plant type 0.441** 百粒重 100-seed weight 0.351**
茎形状 Stem shape 0.331** 生育日数 Growth duration 0.568**
荚形 Pod shape 0.127* 开花日数 Flowering duration 0.726**
结荚日数 Podding duration 0.701**

*和**分别表示在P<0.05和P<0.01水平下显著相关

*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the levels of P<0.05 and P<0.01, respectively

2.7 江苏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根据综合得分结果,从203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7份优异资源(表1、表8和图4)。

图4  筛选到的优异大豆地方种质资源

Fig.4  The selected elite soybean landraces

A,B:蓝籽豆;C,D:新巷黑大豆;E,F:牛达鞭;G,H:黑豆;I,J:黑皮青仁豆;K,L:九月黄;M,N:大花毛豆

A, B: Blue seed soybean; C, D: Xingang black soybean; E, F:Niudabian soybean; G, H: Black soybean; I, J: Black skinned green kernel soybean; K, L: Jiuyuehuang soybean; M, N:Dahua young soybean

蓝籽豆

编号36,综合得分为1.385,排名第一。收集编号为2018321403,收集于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隶属于第IV类群。该种质茎为曲茎,荚色为深褐色,生育日数(136 d)、开花日数(71 d)和结荚日数(80 d)均较长,茎较粗(15 mm),单株荚数较多(219),单株粒重(86.84 g)和百粒重(44.99 g)均较大。

新巷黑大豆

编号67,综合得分为1.319,排名第二。收集编号为2020321738,收集于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新巷村,隶属于第II类群。该种质茎为曲茎,籽粒为黑色,茎较粗(18 mm),单株荚数(125)和单株粒数(240)均较多,单株粒重(87.41 g)和百粒重(37.83 g)均较大。

牛达鞭

编号1,综合得分为1.310,排名第三。收集编号为P320281029,收集于无锡市江阴市南闸街道观山村,隶属于第III类群。该种质株型收敛,茎为扁茎,粒形为扁椭圆形,种皮易裂,生育日数(136 d)、开花日数(71 d)和结荚日数(80 d)均较长,株高较高(109.7 cm),有效分枝数(9)和主茎节数(23)均较多,茎较粗(14 mm),百粒重较大(39.26 g)。

黑豆

编号119,综合得分为1.267,排名第四。收集编号为2016322500,收集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仲家湖村,隶属于第V类群。该种质荚色和粒色均为黑色,荚形为直形,粒形为长椭圆形,开花日数(71 d)和结荚日数(80 d)均较长,株高较高(110 cm),主茎节数(24)、单株荚数(171)和单株粒数(348)均较多。

黑皮青仁豆

编号104,综合得分为1.241,排名第五。收集编号为2020321506,收集于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马家店村,隶属于第V类群。该种质籽粒种皮为黑色,子叶色为绿色,茎较粗(12 mm),单株荚数(198)和单株粒数(367)均较多,单株粒重较高(91.12 g)。

九月黄

编号27,综合得分为1.238,排名第六。收集编号为2020321220,收集于常州市溧阳市戴埠镇集镇社区,隶属于第III类群。该种质茎为曲茎,粒形为扁椭圆形,脐色为褐色,开花日数(71 d)和结荚日数(80 d)均较长,株高较高(101.2 cm),有效分枝数较多(8),茎较粗(18 mm)。

大花毛豆

编号75,综合得分为1.217,排名第七。收集编号为2020321727,收集于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南村,隶属于第V类群。该种质茎为扁茎,粒色为双色(鞍挂),粒形为扁椭圆形,有效分枝数较多(8),茎较粗(18 mm),单株荚数较多(118),底荚高度较高(5 cm),单株粒重(87.54 g)和百粒重(41.06 g)均较大。

3 讨论

本次普查行动收集的203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中,在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和淮安市收集到的大豆资源较多,合计有114份,占所有收集资源的56%(表1,图1),说明在这4个地区的农户中保持着种植大豆的习惯。江苏省内大豆种植区域可划分为淮北高油大豆产区、淮南和苏南高蛋白大豆产区和鲜食大豆产区[

参考文献 19
百度学术    
19]。苏州市、南通市和泰州市均属于淮南和苏南高蛋白大豆产区,来源于这3个地区的大豆资源有高蛋白育种的潜力。而淮安跨淮北和淮南两区,来源于该地区的大豆资源兼具高油高蛋白的育种潜力。另外来源于苏州市的36份资源中有许多鲜食大豆品种,说明当地居民较为喜食毛豆。淮南产大豆具有较高的蛋白品质,多用于加工豆制品,市场售价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产大豆,因此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较高。

对种质资源群体材料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直观的反映物种群体的多样性丰富程度,为后续新基因挖掘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依据[

参考文献 16
百度学术    
16]。目前制约我国大豆生产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高产优质品种,科学系统的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真实表现,筛选优良资源作为育种亲本,对培育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0
百度学术    
20]。本研究对203份江苏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25个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是两个衡量群体多样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变异系数反映性状指标数值的离散程度,而多样性指数反映性状类型的丰富程度[
参考文献 21
百度学术    
21]。本研究中25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38%,除叶形、茸毛色、生育日数、开花日数和结荚日数外,其余2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特别是茎形状、粒色、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则均超过了50%,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大豆资源由于来源地较为集中,生育期相关的性状变异程度较小,但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较大。从多样性指数方面来看,25个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661,形态特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仅有种皮裂纹、粒色、荚色和种皮光泽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而全部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1,其中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和每荚粒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说明这些性状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以上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参考文献 8
百度学术    
8,
参考文献 21
百度学术    
21
]。

通过聚类分析将203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相关性,呈混合分布特点,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适宜大豆生长,大豆地方品种类型丰富,除了光照敏感类型不能适应本地区气候,大部分品种都能适应本地气候,因此没有明确的地理分化类型。但各个类群在表型上具有各自的特征,如第I类群资源的籽粒较大,生育期较长,第II类群资源植株比较粗壮,第III类群资源的株型较为理想,第IV类群资源的产量较高,第V类群资源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较多。育种中,可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取各类群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优异资源进行亲本组配,提高育种效率。

利用主成分分析简化凝练资源评价指标,进而结合隶属函数法对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为后续育种利用的优异资源材料,这种资源评价方法已经在水稻[

参考文献 22
百度学术    
22]、大豆[
参考文献 6
百度学术    
6,
参考文献 8
百度学术    
8
]、花生[
参考文献 16
百度学术    
16]、芝麻[
参考文献 17
百度学术    
17]和冬瓜[
参考文献 18
百度学术    
18]等作物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将25个性状指标简化为8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361%,第1主成分是与生育期相关的因子,第2主成分是与单株产量相关的因子,第3主成分是与籽粒特征性状相关的因子,但第4到8主成分与特定类型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依次为每荚粒数、茎形状、主茎节数、粒形和茸毛色。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42.930%,已接近50%,可看作决定江苏省大豆地方资源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后续可重点对生育期、单株产量和籽粒特征进行针对性改良。在资源评价方面,利用计算获得的F值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作为评价资源优劣的标准,本研究筛选排名前7位的材料作为优异资源材料,分别来自常州市(2份)、苏州市(2份)、无锡市(1份)、连云港市(1份)、南通市(1份),结合每份资源的性状特点,可在各个产区作为优良亲本供育种利用。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江苏省收集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本次收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育种潜力,下一步将围绕品质、抗性和株型等重要目标性状进行精准鉴定,结合基因型检测,筛选发掘优异特色基因资源,服务大豆品种创新,助力“大豆振兴”计划,打赢大豆种业翻身仗。

参考文献

1

盖钧镒, 熊冬金, 赵团结.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 1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1-10 [百度学术] 

Gai J Y, Xiong D J, Zhao T J. The pedigrees and germplasm bases of soybean cultivars released in China (1923-2005). 1st edi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015: 1-10 [百度学术] 

2

徐瑶, 冷苏凤, 张玉明, 宋锦花, 赵可. 1982-2021年江苏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演变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4): 780-789 [百度学术] 

Xu Y, Leng S F, Zhang Y M, Song J H, Zhao K. Evolution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yield, quality and resistance of soybean varieties released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1982 to 2021.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2022, 44(4): 780-789 [百度学术] 

3

颜伟, 杨欣, 朱银, 狄佳春, 徐婷婷, 蔡士宾.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5): 52-57 [百度学术] 

Yan W, Yang X, Zhu Y, Di J C, Xu T T, Cai S B.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Jiangsu agricultural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tform.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48(15): 52-57 [百度学术] 

4

韩天富, 周新安, 关荣霞, 孙石, 田世艳, 王曙明, 杨中路. 大豆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畜牧业, 2021, 12: 29-34 [百度学术] 

Han T F, Zhou X A, Guan R X, Sun S, Tian S Y, Wang S M, Yang Z L.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of soybean seed industry. China Animal Industry, 2021, 12: 29-34 [百度学术] 

5

邱丽娟, 常汝镇, 孙建英, 李向华, 许占友, 刘立宏. 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2(5): 58-61 [百度学术] 

Qiu L J, Chang R Z, Sun J Y, Li X H, Xu Z Y, Liu L H. Prospects of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ybean germplasm in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2(5): 58-61 [百度学术] 

6

刘歆, 杨芳, 邓军波, 汪嫒嫒, 何念, 陈艳. 江汉平原大豆品系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1, 5: 57-63 [百度学术] 

Liu X, Yang F, Deng J B, Wang Y Y, He N, Chen Y. Phenotypic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ybean strains in Jianghan Plain of China. Crops, 2021, 5: 57-63 [百度学术] 

7

王继亮, 宗春美, 王德亮, 王燕平, 蒋红鑫, 杨丹霞, 傅蒙蒙, 王磊, 任海祥,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佳木斯的表型鉴定及利用探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996-1005 [百度学术] 

Wang J L, Zong C M, Wang D L, Wang Y P, Jiang H X, Yang D X, Fu M M, Wang L, Ren H X, Zhao T J, Du W G, Gai J 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uti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soybean germplasm population in Jiamusi.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2021, 43(6): 996-1005 [百度学术] 

8

徐泽俊, 齐玉军, 邢兴华, 童飞, 王幸. 黄淮海大豆种质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 468-480 [百度学术] 

Xu Z J, Qi Y J, Xing X H, Tong F, Wang X.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in soybean germplasms from Huang-Huai-Hai region.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22, 23(2): 468-480 [百度学术] 

9

陈新, 顾和平, 张红梅, 陈华涛, 袁星星. 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1: 6-9 [百度学术] 

Chen X, Gu H P, Zhang H M, Chen H T, Yuan X X. Analysis on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1: 6-9 [百度学术] 

10

许世蛟, 辛俊, 孙莉, 梁晓娟, 赵言文. 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3): 10-12 [百度学术] 

Xu S J, Xin J, Sun L, Liang X J, Zhao Y W. Status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2008, 20(3): 10-12 [百度学术] 

11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农学学报, 2018, 8(1): 1-6 [百度学术] 

Liu X, Li L H, Li Y, Fang W.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dvances and trend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18, 8(1): 1-6 [百度学术] 

12

朱银, 邹淑琼, 汪巧玲, 杨欣, 狄佳春, 徐婷婷, 颜伟, 宋锦花. 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成效与建议. 中国种业, 2019, 10: 43-48 [百度学术] 

Zhu Y, Zou S Q, Wang Q L, Yang X, Di J C, Xu T T, Yan W, Song J H. Achievement and suggest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Seed Industry, 2019, 10: 43-48 [百度学术] 

13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8-42 [百度学术] 

Qiu L J, Chang R Z. 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soybean (Glycine spp.). 1st edi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006: 18-42 [百度学术] 

14

Shannon C E, 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1st e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1949: 3-14 [百度学术] 

15

孟珊, 狄佳春, 苏彩霞, 朱银, 徐婷婷, 朱小品, 杨欣, 邹淑琼, 汪巧玲, 颜伟. 江苏省扁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5): 1258-1272 [百度学术] 

Meng S, Di J C, Su C X, Zhu Y, Xu T T, Zhu X P, Yang X, Zou S Q, Wang Q L, Yan W.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hyacinth bean landraces collected from Jiangsu province.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21, 22(5): 1258-1272 [百度学术] 

16

孙东雷, 卞能飞, 陈志德, 邢兴华, 徐泽俊, 齐玉军, 王幸, 王晓军, 王伟. 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5): 865-874 [百度学术] 

Sun D L, Bian N F, Chen Z D, Xing X H, Xu Z J, Qi Y J, Wang X, Wang X J, Wang W.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index screening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peanut germplasm resources.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18, 19(5): 865-874 [百度学术] 

17

杨航, 于二汝, 魏忠芬, 奉斌, 李慧琳. 贵州地方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21(2): 369-376 [百度学术] 

Yang H, Yu E R, Wei Z F, Feng B, Li H 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quality-related traits in sesam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Guizhou.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20, 21(2): 369-376 [百度学术] 

18

关峰, 石博, 万新建, 张景云, 黄长林, 张会国, 黄国东. 江西省地方冬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2): 385-397 [百度学术] 

Guan F, Shi B, Wan X J, Zhang J Y, Huang C L, Zhang H G, Huang G D.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wax gourd resources collected from Jiangxi province using phenotypic traits.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2022, 23(2): 385-397 [百度学术] 

19

陈新, 袁星星, 崔晓艳, 陈华涛, 顾和平, 张红梅. 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8): 5-7 [百度学术] 

Chen X, Yuan X X, Cui X Y, Chen H T, Gu H P, Zhang H M. Development layou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ybean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41(8): 5-7 [百度学术] 

20

李敏, 关博文, 杨学, 陈庆山, 张睿, 武小霞, 金慧, 吴玉娥. 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11: 4-8 [百度学术] 

Li M, Guan B W, Yang X, Chen Q S, Zhang R, Wu X X, Jin H, Wu Y 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1: 4-8 [百度学术] 

21

王鹏, 侯思宇, 武艳杏, 李贵全. 基于农艺性状的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9): 1025-1030 [百度学术] 

Wang P, Hou S Y, Wu Y X, Li G Q. Diversity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ybean germplasm resources based on agronomic traits.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49(9): 1025-1030 [百度学术] 

22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雷建国, 罗向东, 严文贵, 谢建坤.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12, 38(5): 829-839 [百度学术] 

Hu B L, Wan Y, Li X, Lei J G, Luo X D, Yan W G, Xie J K.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rice (Oryza sativa) core collection and i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5): 829-839 [百度学术] 

copyright © 2018-2020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