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悬钩子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悬钩子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然而,尚不清楚该区域悬钩子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现状。本研究通过野外考察、查阅标本和文献的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对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及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发现:中国西南地区有悬钩子属植物142种、69变种,占全国悬钩子属的68.27%,其中特有种47种、40变种;西南地区的悬钩子资源有草本8种、2变种,灌木134种、67变种;悬钩子果实颜色多为黄色、红色或黑色,以小核果集中生于花托上形成聚合果,多浆或干燥,果实多为近球形或球形,直径多为1cm左右。据报道有药用价值的有22种、1变种;适合在滇西北高海拔地区作为育种材料或引种驯化的有5种;这些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分布在海拔100~4300 m。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分布区、海拔、生活型、生境类型以及植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悬钩子属(Rubus L.)在全世界约分布有700余种,主要是落叶灌木、稀常绿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匍匐草本;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热带,南半球也有少量分布,我国有悬钩子属植物208种,其中139种为特有
通过对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贵州省梵净山保护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的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目前西南地区已知的悬钩子属植物有142种、69变
种 Species | 主要分布区 Distribution | 海拔(m) Elevation | 生活型 Life form | 生境 Habitat |
---|---|---|---|---|
尖叶悬钩子 R. acuminatus | 中国云南,尼泊尔,锡金,印度,越南 | 3000 | 攀援灌木 | 山箐、溪边、路边或疏林内 |
刺萼悬钩子 R. alexeteri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不丹至尼泊尔 | 3700 | 灌木 | 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阔处 |
腺毛刺萼悬钩子 R. alexeterius var. acaenocalyx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不丹,尼泊尔中部 | 2000~3200 | 灌木 | 山坡林内或林缘 |
西南悬钩子 R. assamensis | 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印度东北部 | 1400~3000 | 攀援灌木 | 杂木林下或林缘 |
桔红悬钩子 R. aurantiac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中部至西北部、西藏东南部 | 1500~3300 | 灌木 | 山谷、溪旁或山坡疏密杂木林中及灌丛中 |
钝叶桔红悬钩子* R. aurantiacus var. obtusifolius | 中国云南、贵州 | 1600 | 灌木 | 山谷、溪旁、润湿处或山坡草地 |
藏南悬钩子 R. austrotibetanus | 中国云南西部、西藏南部 | 2600~3800 | 灌木 | 山坡路旁灌丛、杂木林下或山谷常绿阔叶林内 |
粉枝莓 R. biflorus | 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东北部,克什米尔 | 1500~3500 | 攀援灌木 | 山谷河边或山地杂木林内 |
腺毛粉枝莓 R. biflorus var. adenophor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高山地区和西藏南部 | 3000 | 攀援灌木 | 林内及林缘 |
滇北悬钩子* R. bonatianus | 中国云南北部 | 3200~3500 |
灌木或匍匐 灌木 | 山谷草地、溪旁或斜坡潮湿处 |
寒莓 R. buergeri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 | 中低海拔 |
直立或匍匐 小灌木 | 生中低海拔的阔叶林下或山地疏密杂木林内 |
齿萼悬钩子 R. calycin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印度尼西亚爪哇 | 1900~3000 | 匍匐草本 | 杂木林下、林缘或山坡 |
毛萼莓 R. chroosepalus |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越南 | 300~2000 |
半常绿攀援 灌木 | 山坡灌丛中或林缘 |
黄穗悬钩子* R. chrysobotry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1700~2500 | 灌木 | 沟边或山坡杂木林中 |
矮生悬钩子 R. clivicola | 中国云南西北部、缅甸 | 2800~4200 | 多年生矮草本 | 山坡石砾地或林下 |
华中悬钩子 R. cockburnianus | 中国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 900~3800 | 灌木 | 向阳山坡灌丛中或沟谷杂木林内 |
山莓 R. corchorifolius | 中国除东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贵州(梵净山),朝鲜,日本,缅甸,越南 | 200~2200 | 直立灌木 | 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疏密灌丛中潮湿处 |
插田泡 R. coreanus | 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贵州、云南、新疆,朝鲜和日本 | 100~1700 | 灌木 | 山坡灌丛或山谷、河边、路旁 |
毛叶插田泡 R. coreanus var. tomentosus | 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 | 800~3100 | 灌木 | 山坡灌丛或沟谷旁 |
三叶悬钩子* R. delavayi | 中国云南 | 2000~3000 | 直立矮小灌木 | 山坡杂木林下 |
白薷* R. doyonensis | 中国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 | 2400~3200 | 攀援灌木 | 亚热带地区的沟谷边杂木林中 |
椭圆悬钩子 R. elliptic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巴基斯坦,锡金,尼泊尔,不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 1000~2500 | 灌木 | 干旱山坡、山谷或疏林内 |
栽秧泡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 中国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印度,老挝,泰国,越南 | 300~2000 | 灌木 | 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
红果悬钩子* R. erythrocarp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3200~3800 | 灌木 | 岩石山坡或灌木丛中 |
腺萼红果悬钩子* R. erythrocarpus var. weixiensis | 中国云南 | 3200 | 灌木 | 杂木林中 |
凉山悬钩子 R. fockeanus | 中国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缅甸北部,锡金,尼泊尔,不丹 | 2000~4000 |
多年生匍匐 草本 | 山坡草地或林下 |
柔毛莓叶悬钩子 R. fragarioides var. pubescens | 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 | 3500~4000 | 草本 | 坡地林中或林缘 |
腺毛莓叶悬钩子 R.fragarioides var. adenophor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 3000~4000 | 草本 | 山坡草地或林中 |
锈叶悬钩子* R. fuscifolius | 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北部 | 1800 | 灌木 | 林缘 |
贡山悬钩子* R. gongshanensi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 | 灌木 | 山坡竹丛中 |
无刺贡山悬钩子* R. gongshanensis var. qiujiangansis | 中国云南 | 300~3500 | 灌木 | 山坡林下 |
滇藏悬钩子 R. hypopitys | 中国云南西南部、西藏南部 | 2700~3000 | 矮小半灌木 | 山林地段、山坡松林及灌丛下 |
宜昌悬钩子 R. ichangensis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 | 2500 | 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 | 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丛内 |
拟复盆子 R. idaeopsis | 中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1000~2600 | 灌木 | 山谷溪边或山坡灌丛中 |
白叶莓 R. innominatus | 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 | 400~2500 | 灌木 | 山坡疏林、灌丛中或山谷河旁 |
无腺白叶莓 R. innominatus var. kuntzeanus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800~2000 | 灌木 | 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
灰毛泡 R. irenaeus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 | 500~1300 | 常绿矮小灌木 | 山坡疏密杂林下或树阴下腐殖质较多的地方 |
绵果悬钩子 R. lasiostylus | 中国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 | 1000~2500 | 灌木 | 山坡灌丛或谷底林下 |
疏松悬钩子* R. laxus | 中国云南 | 1400 | 攀援灌木 | 山谷 |
绢毛悬钩子 R. lineatus | 中国云南、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 1500~3000 | 灌木 | 山坡或沟谷杂木林中,林缘或被破坏的林下 |
狭叶绢毛悬钩子* R. lineatus var. angustifoli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1800~2800 | 灌木 | 杂木林下 |
黄色悬钩子 R. lutescen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 | 2500~4300 | 低矮亚灌木 | 山坡林缘或林下 |
棱枝细瘦悬钩子* R. macilentus var. angulat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2000 | 灌木 | 路边 |
喜阴悬钩子 R. mesogaeus | 中国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台湾、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至日本,萨哈林岛 | 900~27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山谷林下潮湿处或沟边冲积台地 |
腺毛喜阴悬钩子 R. mesogaeus var. oxycomus | 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 2800 | 攀援灌木 | 山坡路旁杂木林中或山谷、溪边 |
大乌泡 R. multibracteatus | 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 | 420~2500 | 灌木 | 山坡及沟谷阴处灌木林内或林缘及路边 |
刺毛悬钩子* R. multisetos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2500~3000 | 矮灌木 | 山地林中或草地、路旁及山谷水沟边 |
红泡刺藤 R. niveus | 中国陕西、甘肃、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阿富汗,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克什米尔地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 500~2800 | 灌木 | 山坡灌丛、疏林或山谷河滩、溪流旁 |
圆锥悬钩子 R. paniculatus | 中国云南、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 | 1500~3200 | 攀援灌木 | 山坡杂木林内或沟边溪旁 |
脱毛圆锥悬钩子* R. paniculatus var. glabrescens | 中国云南独龙江流域 | 1700 | 攀援灌木 | 林中 |
乌泡子 R. parkeri | 中国陕西、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 | 1000米以下 | 攀援灌木 | 山地疏密林中阴湿处或溪旁及山谷岩石上 |
匍匐悬钩子 R. pectinarioides | 中国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北段西坡、西藏东南部,不丹,锡金 | 2800~3300 | 匍匐半灌木 | 山溪边岩石上或石砾坡地林下 |
黄泡 R. pectinellus | 中国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 日本,菲律宾 | 1000~3000 | 草本或半灌木 | 山地林中 |
掌叶悬钩子 R. pentagon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 | 2500~3600 | 蔓生灌木 | 常绿林下、杂木林内或灌丛中 |
无刺掌叶悬钩子* R. pentagonus var. modestus | 中国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 | 1600~2700 | 蔓生灌木 | 山坡林缘,灌木丛中或山谷阴处 |
红毛悬钩子 R. pinfaensis | 中国湖北、湖南、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 | 500~2200 | 攀援灌木 | 山坡灌丛、杂木林内或林缘,也见于山谷或山沟边 |
羽萼悬钩子 R. pinnatisepalus | 中国台湾、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 | 3000 | 藤状灌木 | 山地溪旁或杂木林内 |
毛叶悬钩子* R. poliophyllus | 中国云南 | 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阳处杂木疏林中湿润处 |
多齿悬钩子* R. polyodont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2300~3200 | 小灌木 | 竹林中或林缘 |
委陵悬钩子 R. potentilloides | 中国云南北部,缅甸 | 2700~3500 |
多年生矮小 草本 | 高山杂木林下阴湿处 |
毛果悬钩子* R. ptilocarp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东北部 | 2300~4100 | 灌木 | 山地阴坡沟谷、林内或草丛中 |
针刺悬钩子 R. pungens | 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北部和日本,朝鲜 | 2200~3300 | 匍匐灌木 | 山坡林下、林缘或河边 |
三叶针刺悬钩子* R. pungens var. ternatus | 中国四川、云南 | 3400 | 匍匐灌木 | 杂木林内或林边路旁 |
香莓 R. pungens var. oldhamii | 中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日本,朝鲜 | 600~3400 | 匍匐灌木 | 山谷半阴处潮湿地或山地疏密林中 |
线萼针刺悬钩子* R. pungens var. linearisepalus | 中国云南 | 3400 | 匍匐灌木 | 杂木林内或村边路旁 |
重瓣空心泡 R.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us | 中国陕西、云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 2000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山地杂木林内阴处、草坡或高山腐殖质土壤上 |
红刺悬钩子* R. rubrisetulosus | 中国四川、云南 | 2000~3500 | 多年生草本 | 山地林缘或林下,或生于沟谷边或荒野阴湿处 |
棕红悬钩子 R. rufus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泰国,越南 | 600~2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灌丛或山谷阴处密林中 |
怒江悬钩子* R. salwinensis | 中国云南 | 1800~2500 | 攀援灌木 | 山沟林边 |
直立悬钩子 R. stan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 | 2000~3400 | 灌木 | 高山林下或林缘 |
华西悬钩子 R. stimulans | 中国云南西北部、西藏 | 2000~4100 | 灌木 | 山地针叶林下或灌丛中 |
紫红悬钩子 R. subinopert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 | 1300~2500 | 灌木 | 山坡灌丛、林下及林缘 |
美饰悬钩子 R. subornat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缅甸北部 | 2700~4000 | 灌木 | 岩石坡地灌丛中及沟谷杂木林内 |
黑腺美饰悬钩子 R. subornatus var. melanadenus | 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 | 2700~4000 | 灌木 | 山坡、路边或杂木林内及林间空旷处 |
红腺悬钩子 R. sumatranus | 中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西藏, 朝鲜,日本,锡金,尼泊尔,印度,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 | 2000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山地、山谷疏密林内、林缘、灌丛内、竹林下及草丛中 |
独龙悬钩子* R. taronensi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1700 | 攀援灌木 | 密林中 |
滇西北悬钩子 R. treutleri | 中国云南西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 | 2300~3450 | 矮小灌木 | 林中或林缘 |
三色莓* R. tricolor | 中国四川、云南 | 1800~3600 | 灌木 | 坡地或林中 |
三对叶悬钩子 R. trijug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 | 2500~3500 | 灌木 | 低山坡、山地杂木林内、林缘草地或沟溪旁 |
光滑悬钩子 R. tsangii | 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800~2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山麓、河边或山谷密林中 |
大花悬钩子 R. wardii | 中国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缅甸北部,锡金 | 1800~3000 | 平卧矮小灌木或半灌木 | 杂木林中、林缘或山谷石砾地 |
云南悬钩子* R. yunnanic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低海拔 | 灌木 | 山地 |
贡山蓬蘽* R. forrestianus | 中国云南 | 1900~2400 | 藤状灌木 | 森林灌丛 |
半锥莓* R. hemithyrsus | 中国云南 | 2700~3000 | 攀援灌木 | 林下 |
柔毛尖叶悬钩子* R. acuminatus var. puberulus | 中国贵州 | 1000~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灌丛或疏林中 |
腺毛莓 R. adenophorus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 |
低海拔至 中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地、山谷、疏林润湿处或林缘 |
粗叶悬钩子 R. alceaefolius | 中国江西、湖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云南,缅甸,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 | 500~20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山谷杂木林内或沼泽灌丛中以及路旁岩石间 |
秀丽莓 R. amabilis | 中国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湖北、四川、青海 | 1000~3700 | 灌木 | 山麓、沟边或山谷丛林中 |
刺萼秀丽莓* R. amabilis var. aculeatissimus | 中国四川 | 1900~2600 | 灌木 | 路旁林边 |
周毛悬钩子 R. amphidasys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 | 400~1600 | 蔓性小灌木 | 山坡路旁丛林或竹林内或生于山地红黄壤林下 |
狭苞悬钩子* R. angustibracteatus | 中国四川 | 1900~2200 | 攀援灌木 | 山地林中 |
竹叶鸡爪茶 R. bambusarum | 中国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梵净山) | 1000~3000 | 常绿攀援灌木 | 山地空旷处或林中 |
柔毛粉枝莓* R. biflorus var. pubescens | 中国四川 | 2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路旁次生灌丛中 |
尾叶悬钩子 R. caudifolius | 中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梵净山) | 800~2200 | 攀援灌木 | 山坡路旁密林内或杂木林中 |
长序莓 R. chiliadenus | 中国湖北西部、四川、贵州 | 1000~2000 | 灌木 | 林下、荒地或岩石阴处 |
裂叶黄穗悬钩子* R. chrysobotrys var. lobophyllus | 中国云南西北部 | 1700~2500 | 灌木 | 沟边或山坡杂木林中 |
网纹悬钩子* R. cinclidodictyus | 中国四川、云南 | 1200~3300 | 攀援灌木 | 山坡林缘或沟边疏密林中 |
小柱悬钩子 R. columellaris | 中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 | 20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山谷疏密杂木林内较阴湿处 |
长叶悬钩子 R. dolichophyllus | 中国广西、贵州 | 1000~3400 | 藤状灌木 | 山坡或山谷灌丛或密林中 |
毛梗长叶悬钩子* R. dolichophyllus var. pubescens | 中国贵州 | 2100 | 藤状灌木 | 山谷灌丛 |
猥莓 R. calycacanthus | 中国广西、云南、贵州 | 1000~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山谷或灌丛中 |
桉叶悬钩子 R. eucalyptus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 | 1000~2500 | 灌木 | 杂木林、灌丛中或荒草地 |
云南桉叶悬钩子* R. eucalyptus var. yunnanensis | 中国云南 | 3380 | 灌木 | 竹丛草地 |
无腺桉叶悬钩子 R. eucalyptus var. trullisatus | 中国陕西东南部、湖北西部、四川 | 1000~2500 | 灌木 | 沟谷旁灌丛中 |
脱毛桉叶悬钩子* R. eucalyptus var. etomentosus | 中国四川 | 2300 | 灌木 | 山坡杂木林中 |
大红泡 R. eustephanos | 中国浙江、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 500~2310 | 灌木 | 山麓潮湿地、山坡密林下或河沟边灌丛 |
腺毛大红泡* R. eustephanos var. glanduliger | 中国四川 | 700~2300 | 灌木 | 山坡空旷处、疏密林中或灌丛内 |
峨眉悬钩子* R. faberi | 中国四川 |
低海拔至 中海拔 | 灌木 | 山地 |
黔桂悬钩子 R. feddei | 中国广西、云南、贵州(梵净山)、越南 | 低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坡疏密林下灌丛中或山路旁 |
攀枝莓 R. flagelliflorus |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贵州(梵净山) | 900~1500 |
攀援或匍匐 小灌木 | 荒山岩壁或山谷坡地杂木林内 |
弓茎悬钩子 R. flosculosus | 中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西藏 | 900~2600 | 灌木 | 山谷河旁、沟边或山坡杂木丛中 |
脱毛弓茎悬钩子 R. flosculosus var. etomentosus | 中国福建、四川 | 2800 | 灌木 | 山坡路边林缘或杂木林下 |
托叶悬钩子* R. foliaceistipulatus | 中国云南 | 2800~3000 | 灌木 | 山坡竹林或山顶杜鹃灌丛中 |
大序悬钩子 R. grandipaniculatus | 中国陕西、四川 | 750~1050 | 灌木 | 山坡疏林或河沟旁岩隙中 |
戟叶悬钩子 R. hastifolius | 中国湖南、江西、广东、贵州、云南,泰国,越南 | 600~1500 | 常绿攀援灌木 | 山坡阴湿处及沟谷土质较疏松肥沃的黄壤疏林内或溪涧两旁的灌丛中 |
大叶鸡爪茶 R. henryi var. sozostylus | 中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 2500 | 常绿攀援灌木 | 山地、山谷疏林或灌丛中 |
黄平悬钩子* R. huangpingensis | 中国贵州南部 | / | 攀援灌木 | 山顶灌木丛中 |
湖南悬钩子 R. hunanensis | 中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梵净山) | 500~2500 | 攀援小灌木 | 山谷、山沟、密林或草丛中 |
密毛纤细悬钩子 R. pedunculosus | 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不丹,锡金,尼泊尔至克什米尔,印度 | 3000~3200 | 灌木 | 山坡林下、灌丛中或采伐迹地 |
拟覆盆子 R. idaeopsis | 中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1000~2600 | 灌木 | 生山谷溪边或山坡灌丛中 |
红花悬钩子 R. inopertus |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越南 | 800~2800 | 攀援灌木 | 山地密林边或沟谷旁及山脚岩石上 |
刺萼红花悬钩子* R. inopertus var. echinocalyx | 中国云南 | 800~2800 | 攀援灌木 | 山地密林边或沟谷旁及山脚岩石上 |
尖裂灰毛泡* R. irenaeus var. innoxius | 中国四川 | 1500 | 常绿矮小灌木 | 砂坡或林下 |
紫色悬钩子 R. irritans | 中国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东南部 | 2000~4500 | 矮小半灌木或近草本状 | 山坡林缘或灌丛中 |
金佛山悬钩子* R. jinfoshanensis | 中国四川、云南 | 1600~21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岩石上 |
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 中国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梵净山),日本 | 200~2500 |
半落叶藤状 灌木 | 山坡、山谷或路旁灌木丛中阴湿处或生于林缘及草坪 |
毛叶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var. paykouangensis | 中国云南、贵州、广西 | 300~2200 |
半落叶藤状 灌木 | 山坡灌丛中 |
光滑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var. glaber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 | 200~2500 |
半落叶藤状 灌木 | 山坡、多石砾山沟或林缘 |
腺毛高粱泡 R. lambertianus var. glandulosus | 中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 2000 |
半落叶藤状 灌木 | 山谷疏林或灌木丛中潮湿地 |
五叶绵果悬钩子 R. lasiostylus var. dizygos | 中国湖北、四川 | 2600~3300 | 灌木 | 山谷灌丛、林缘或草坡 |
多毛悬钩子* R. lasiotrichos | 中国四川、云南 | 2000~2700 | 攀援灌木 | 干燥山坡、石山或疏林内 |
白花悬钩子 R. leucanthus | 中国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 | 1000~2500 | 攀援灌木 | 疏林中或旷野 |
光秃绢毛悬钩子* R. lineatus var. glabrescens | 中国云南 | 1700~2000 | 灌木 | 山谷湿潮处或疏林湿润地段 |
角裂悬钩子 R. lobophyllus | 中国湖南、广西、广东、贵州(梵净山)、云南 | 500~2100 | 攀援灌木 | 山谷、水沟边或山坡疏密林下 |
光亮悬钩子* R. lucens | 中国云南 | 600~3000 | 常绿攀援灌木 | 谷沟底下灌丛中或林下 |
绿春悬钩子* R. luchunensis | 中国云南 | 1700 | 攀援灌木 | 常绿阔叶林林缘 |
硬叶绿春悬钩子* R. luchunensis var. coriaceus | 中国云南南部 | 2000 | 攀援灌木 | 路边湿润处或阳处灌丛中 |
细瘦悬钩子 R. macilentus | 中国四川、云南、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 | 900~3000 | 灌木 | 山坡、路旁、水沟边或林缘 |
棠叶悬钩子 R. malifolius | 中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梵净山)、云南、广东、广西 | 400~2200 | 攀援灌木 | 山坡或山沟杂木林内或灌丛中阴蔽处 |
麻栗坡悬钩子* R. malipoensis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1100~1500 | 灌木 | 山麓或石山上林中空旷处 |
楸叶悬钩子* R. mallotifolius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1200~2000 | 攀援灌木 | 山谷或密林内 |
勐腊悬钩子* R. menglaensis | 中国云南南部 | 500~600 | 灌木 | 山地荒野 |
脱毛喜阴悬钩子* R. mesogaeus var. glabrescens | 中国四川 | 2000~2200 | 攀援灌木 | 常绿阔叶林林缘或水坝边 |
蛇泡筋 R.cochinchinensis | 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 | 低中海拔 | 攀援灌木 | 灌木林 |
裂萼大乌泡* R. pluribracteatus var.lobatisepalus | 中国云南西部 | 2500 | 灌木 | 林缘 |
蛛丝毛萼莓* R. chroosepalus var. araneosus | 中国贵州 | 1000 | 攀援灌木 | 灌丛或林缘 |
长圆悬钩子* R. oblongus | 中国贵州、云南 | 1700~2100 | 攀援灌木 | 山坡密林或杂木林内 |
宝兴悬钩子* R. ourosepalus | 中国四川 | 3000 | 藤状小灌木 | 山地灌丛中 |
琴叶悬钩子 R. panduratus | 中国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 | 中低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地疏林或山谷中 |
脱毛琴叶悬钩子 R. panduratus var. etomentosus | 中国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800 | 攀援灌木 | 山地疏林或山谷中 |
茅莓 R. parvifolius | 中国四川、贵州、台湾等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 | 400~2600 | 灌木 | 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
腺花茅莓 R. parvifolius var. adenochlamys | 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湖南、江苏、四川 | 500~2700 | 灌木 | 向阳山坡或林下 |
梳齿悬钩子* R. pectinaris | 中国四川 | 2000~3300 | 匍匐草本 | 山坡或林中 |
盾叶莓 R. peltatus | 中国江西、湖北、安徽、浙江、四川、贵州,日本 | 300~1500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山坡、山脚、山沟林下、林缘或较阴湿处 |
河口悬钩子* R. penduliflorus | 中国云南南部 | 低海拔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山坡、山谷阳处路旁灌丛中或潮湿地 |
狭萼多毛悬钩子* R. lasiotrichos var. blinii | 中国贵州南部 | / | 攀援灌木 | 灌丛中 |
长萼掌叶悬钩子* R. pentagonus var. longisepalus | 中国云南 | 1500~2000 | 蔓生灌木 | 山坡杂木林中或路边 |
多腺悬钩子 R. phoenicolasius | 中国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湖北、四川,日本,朝鲜,欧洲,北美 | 低中海拔 | 灌木 | 林下、路旁或山沟谷底 |
菰帽悬钩子 R. pileatus | 中国河南、陕西、甘肃、四川 | 1400~2800 | 攀援灌木 | 沟谷边、路旁疏林下或山谷阴处密林下 |
陕西悬钩子 R. piluliferus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 1100~2000 | 灌木 | 山坡或山谷林下 |
密腺羽萼悬钩子* R. pinnatisepalus var. glandulosus | 中国四川、云南 | 1500~3100 | 藤状灌木 | 湿润山坡或沟边灌丛中 |
梨叶悬钩子 R. pirifolius | 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四川、云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 2100以下 | 攀援灌木 | 山地较阴蔽处 |
心状梨叶悬钩子* R. pirifolius var. cordatus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1500~2100 | 攀援灌木 | 半山林缘 |
绒毛梨叶悬钩子* R. pirifolius var. tomentosus | 中国四川 |
低海拔至 中海拔 | 攀援灌木 | 半山林缘 |
五叶鸡爪茶 R. playfairianus | 中国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 300~1700 |
落叶或半常绿攀缘或蔓性 灌木 | 山坡路旁、溪边及灌木丛中 |
早花悬钩子* R. preptanthus | 中国四川、云南 | 1000~2700 | 攀援灌木 | 灌丛中或竹林边 |
狭叶早花悬钩子* R. preptanthus var. mairei | 中国四川、云南 | 3100 | 攀援灌木 | 山坡石砾地或乔灌木林中 |
假帽莓* R. pseudopileatus | 中国四川 | 2300~3200 | 攀援灌木 | 山地林中或林缘 |
光梗假帽莓* R. pseudopilearus var. glabratus | 中国四川西部 | 2100~2900 | 攀援灌木 | 山谷阴处、山坡疏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 |
康定假帽莓* R. pseudopileatus var. kangdingensis | 中国四川 | 2300~3200 | 攀援灌木 | 山地林中或林缘 |
长萼毛果悬钩子* R. ptilocarpus var. degensis | 中国四川西北部 | 2300~4100 | 灌木 | 云杉林内 |
西盟悬钩子* R. poliophyllus var. ximengensis | 中国云南西南部 | 1200 | 攀援灌木 | 林缘、路边 |
川西柔毛悬钩子* R. Gyamdaensis var. glabriusculus | 中国四川西部 | 2400 | 灌木 | 沟旁林边 |
柔毛针刺悬钩子 R. pungens var. villosus | 中国陕西、湖北、四川 | 2600 | 匍匐灌木 | 草坡 |
五叶悬钩子* R. quinquefoliolatus | 中国云南、贵州 | 1550~2450 | 攀援灌木 | 山坡、溪边疏密林下或分水岭杂木林中 |
长叶锈毛莓 R. reflexus var. orogenes | 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 | 低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地林下或山谷密林中 |
浅裂锈毛莓 R. reflexus var. hui | 中国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300~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灌丛、疏林湿润处或山谷溪流旁 |
大叶锈毛莓* R. reflexus var. macrophyllus | 中国云南 | 1300 | 攀援灌木 | 山谷中 |
曲萼悬钩子* R. refractus | 中国云南、贵州 | 2000 | 攀援灌木 | 杂木林中 |
蓬蘽 R. hirsutus | 中国安徽、福建、广东、河南、湖北、江苏、江西、台湾、云南、浙江 | 1500~3200 | 灌木 | 斜坡、路边、荒地、灌木丛 |
空心泡 R. rosifolius | 中国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日本,印度尼西亚,大洋洲,非洲,马达加斯加 | 2000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山地杂木林内阴处、草坡或高山腐植质土壤上 |
掌裂棕红悬钩子* R. rufus var. palmatifidus | 中国贵州(梵净山) | 900~1100 | 攀援灌木 | 山沟密林下或水沟旁 |
长梗棕红悬钩子* R. rufus var. longipedicellatus | 中国云南 | 2800以下 | 攀援灌木 | 林中 |
川莓 R. setchuenensis | 中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 | 500~3000 | 落叶灌木 | 山坡、路旁、林缘或灌丛中 |
桂滇悬钩子 R. shihae | 中国广西、云南 | 低中海拔 | 攀援灌木 | 丘陵或山谷密林中 |
密腺白叶莓 R. innominatus var. aralioides | 中国福建、广东、贵州、江西、浙江 | 400~900 | 矮灌木 | 茂密的森林、溪边、山坡、河岸 |
单茎悬钩子 R. simplex | 中国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四川 | 1500~2500 | 低矮半灌木 | 山坡、路边或林中 |
多刺直立悬钩子 R. stans var. soulieanus | 中国四川西部、西藏 | 4000 | 灌木 | 冷杉林下 |
密刺悬钩子 R. subtibetanus | 中国陕西、甘肃、四川 | 2300 | 攀援灌木 | 山坡或山谷灌丛中 |
腺毛密刺悬钩子 R. subtibetanus var. glandulosus | 中国四川、甘肃 | 2300 | 攀援灌木 | 山坡或山谷灌丛中 |
木莓 R. swinhoei |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四川 | 300~1500 |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 | 山坡疏林或灌丛中,或生溪谷及杂木林下 |
灰白毛莓 R. tephrodes | 中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 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
无腺灰白毛莓 R. tephrodes var. ampliflorus | 中国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 | 低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地 |
长腺灰白毛莓 R. tephrodes var. setosissimus | 中国江西、湖南、广东、贵州 | 1500 | 攀援灌木 | 山顶、山脚或山谷 |
硬腺灰白毛莓* R. tephrodes var. holadenus | 中国贵州 | 1500 | 攀援灌木 | 山坡 |
西藏悬钩子 R. thibetanus | 中国陕西、甘肃、四川 | 900~2100 | 灌木 | 低山灌丛中、林缘、山坡路旁或水沟旁 |
截叶悬钩子* R. tinifolius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1400~1900 |
直立或攀援 灌木 | 沟边、路边或山谷密林中 |
三花悬钩子 R. trianthus | 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梵净山),越南 | 500~2800 | 藤状灌木 | 山坡杂木林或草丛中,也习见于路旁、溪边及山谷等处 |
荚蒾叶悬钩子* R. viburnifolius | 中国云南 | 1800~3000 | 攀援灌木 | 干燥坡地或杂木林内 |
瓦屋山悬钩子* R. wawushanensis | 中国四川 | / | 直立开展灌木 | 林下 |
巫山悬钩子* R. wushanensis | 中国四川 | 2000 | 灌木 | / |
黄果悬钩子 R. xanthocarpus | 中国陕西、甘肃、安徽、四川 | 600~3200 | 低矮半灌木 | 山坡路旁、林缘、林中或山沟石砾滩地 |
黄脉莓 R. xanthoneurus |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 500~2000 | 攀援灌木 | 荒野、山坡疏林阴处或密林中,或生路旁沟边 |
短柄黄脉莓* R. xanthoneurus var. brevipetiolatus | 中国贵州 | 500~1500 | 攀援灌木 | 山谷或杂木林中 |
腺毛黄脉莓 R. xanthoneurus var. glandulosus | 中国广西、贵州 | 800~1100 | 攀援灌木 | 山地、路旁、山谷或疏密林中 |
西畴悬钩子* R. xichouensis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中海拔 | 攀援灌木 | 山坡疏林内或常绿阔叶林下 |
奕武悬钩子* R. yiwuanus | 中国四川 | 1000~2200 | 灌木 | 沟边林缘或山谷阴处 |
草果山悬钩子* R. zhaogoshanensis | 中国云南 | 1600 | 灌木 | 常绿阔叶林下 |
掌叶覆盆子 R.chingii | 中国安徽、福建、广西、江苏、江西、浙江、贵州(梵净山),日本 | 500~1000 | 藤状灌木 | 山坡、阔叶常绿林,针叶林,灌丛,路旁 |
锈毛莓 R.reflexus | 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梵净山)、湖北、湖南、江西、台湾、云南、浙江 | 300~1500 | 攀援灌木 | 山区,斜坡,疏林,灌木丛,山谷,溪边、潮湿的地方 |
梵净山悬钩子* R. fanjingshanensis | 中国贵州(梵净山) | 2000~2300 | 灌木 | 林下 |
*:西南地区特有种或变种; /:结果未观察到
*: Endemic species or varieties in southwest China; / : The results were not observed
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已收集云南野生悬钩子属植物标本84种(
贵州省悬钩子属资源有64种23变
四川省悬钩子资源极为丰富,分布有105种33变种,已鉴定的悬钩子属植物有28种7变
我国对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研究较少,开发利用少,跟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分布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据报道,悬钩子属植物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可以作为中药材进行开发利用。根据文献《Flora of China
序号 No. | 种 Species | 药用价值 Medicinal value |
---|---|---|
1 | 周毛悬钩子R. amphidasys | 果可食,全株入药,有活血、治风湿之效 |
2 | 寒莓R. buergeri | 果可食及酿酒,根及全草入药,有活血、清热解毒之效 |
3 | 山莓R. corchorifolius | 果味甜美,含糖、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供生食、制果酱及酿酒。果、根及叶入药,有活血、解毒、止血之效;根皮、茎皮、叶可提取栲胶 |
4 | 插田泡R. coreanus | 果实味酸甜可生食、熬糖及酿酒,又可入药,为强壮剂;根有止血、止痛之效;叶能明目 |
5 | 三叶悬钩子R. delavayi | 叶和根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痢、驱蛔之效 |
6 | 白薷R. doyonensis | 性微苦、涩、寒,能解毒 |
7 | 栽秧泡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 枝、叶供药用 |
8 | 黔桂悬钩子R. feddei | 根叶供药用,有止血之效 |
9 | 宜昌悬钩子R. ichangensis | 果味甜美,可食用及酿酒;种子可榨油;根入药,有利尿、止痛、杀虫之效;茎皮和根皮含单宁,可提栲胶 |
10 | 紫色悬钩子R. irritans | 果可生食、制糖、酿酒或作饮料;根和全株入药,能祛风活血、清热解毒 |
11 | 高粱泡R. lambertianus | 果熟后食用及酿酒;根叶供药用,有清热散瘀、止血之效;种子药用,也可榨油作发油用 |
12 | 白花悬钩子R.leucanthus | 果可供食用;根治腹泻、赤痢 |
13 | 大乌泡R. multibracteatus | 可食,全株及根入药,有清热、利湿、止血之效 |
14 | 黄泡R. pectinellus | 根、叶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
15 | 茅莓R. parvifolius | 果实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酿酒及制醋等。根和叶含单宁,可提取栲胶,全株入药,有止痛、活血、祛风湿及解毒之效 |
16 | 盾叶莓R. peltatus | 果可食用及药用,治腰腿酸疼。根皮可提制栲胶 |
17 | 红毛悬钩子R. pinfaensis | 根和叶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散瘰伤之效 |
18 | 五叶鸡爪茶R. playfairianus | 根含丹宁,可提取栲胶 |
19 | 空心泡R. rosaefolius | 根、嫩枝及叶入药,味苦、甘、涩,性凉,有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之效 |
20 | 灰白毛莓R. tephrodes | 根入药,能祛风湿、活血调经,叶可止血。种子为强壮剂 |
21 | 三花悬钩子R. trianthus | 全株入药,有活血散瘀之效 |
22 | 黄果悬钩子R. xanthocarpus | 果酸甜,可供食用及酿酒。全草供药用,能消炎止痛 |
23 | 掌叶覆盆子R.chingii | 果味甜可生食、酿酒或作果酱;果实可入药,为强壮剂;根能止咳、活血、消肿 |
目前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基地内栽培有40余种悬钩子属野生资源,以滇西北的野生资源为主,通过多年的观测,有5种悬钩子属资源,果味浓、香甜多汁,非常适合鲜食,而且植株在滇西北高海拔地区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丰产性好,适合作为育种材料,或者直接引种驯化作为栽培品种推广(

图1 5种适合引种驯化的悬钩子属资源
Fig.1 The five species of Rubus L. resources are suitable for using as breeding materials or domestication
1:红泡刺藤;2:栽秧泡;3:粉枝莓;4:刺萼悬钩子;5:三叶悬钩子
1:R. niveus;2: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3:R. biflorus;4:R. alexeterius;5:R. delavayi
(1)红泡刺藤(R. niveus):多年生灌木,株高1~3 m,植株健壮,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能力强,丰产性佳。花期5-7月,果期7-9月,平均果重1.27 g,最大果重2.86 g;果实半球形,初为红色,成熟时黑色。果味香甜、种子小、口感佳,非常适合鲜食。
(2)栽秧泡(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多年生灌木,株高1~3 m,植株健壮,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强。花期3-4月,果期4-5月,平均果重1.76 g,最大果重3.35 g;果实近球形,金黄色。丰产性佳,适合鲜食或做果酱、饮料等。
(3)粉枝莓(R. biflorus):多年生灌木,株高1~3 m,植株健壮,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抗寒能力强,丰产性佳。花期5-6月,果期7-9月,平均果重0.96 g,最大果重1.59 g;果实球形,黄色,包藏于萼片内。果味浓,口感甜,适合鲜食。
(4)刺萼悬钩子(R. alexeterius):多年生灌木,高1~2 m,植株健壮,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抗寒能力强,丰产性佳。花期5-6月,果期7-9月,平均果重0.93 g,最大果重1.54 g;果实球形,黄色,包藏于萼片内,萼片上有刺。果子大,果味浓,口感好,适合鲜食。
(5)三叶悬钩子(R. delavayi):多年生矮小灌木,株高5~50 cm,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成片生长。花期5-6月,果期7-9月,平均果重0.96 g,最大果重1.83 g;果实球形,黄色,包藏于萼片内,萼片上有刺。果味浓,口感佳,适合鲜食。
目前我国对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工作开展的比较少,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的悬钩子属植物资源没有进行过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比较系统地进行了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性状特征的调查了解,为以后国内开展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中国西南地区山区较多,非常适合悬钩子属植物生长。西南地区生长有142种、69变种悬钩子资源,种类繁多。在这些资源中,有些种类的果实酸甜可口,适合鲜食,或者丰产性佳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所以应加强这类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工作,筛选出一些适合推广栽培的种质资源,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使树莓产业得到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虽然拥有最丰富的悬钩子野生资源,但是国内栽培的树莓品种大多数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国内育种工作较为滞后,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应加强新品种选育工作,利用远缘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把野生资源中的抗性基因、优良经济性状等引入栽培品种中,选育出适合国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莓品种。
参考文献
Lu L D, Boufford D E//Rubus Linnaeus. Wu Z Y, Raven P H. Flora of China:Vol.9.Beijing:Science Press & St. 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03:194-243 [百度学术]
陆玲娣. 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1983, 21(1): 13-25 [百度学术]
Lu L D. A study on the genus Rubus of China. Acta Phytotiaxonomica Sinica, 1983, 21(1): 13-25 [百度学术]
董晓莉. 西南地区悬钩子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其与栽培品种的遗传差异分析.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百度学术]
Dong X L.Study on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genus Rubus from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d excellent germplasm and introduced cultivars. Chengdu: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9 [百度学术]
宋志姣, 陈容, 李鹏浩, 谢雯颖, 任丽梅, 马前涛, 李悦. 滇西地区不同种源红泡刺藤果实表型与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19): 244-250 [百度学术]
Song Z J, Chen R, Li P H, Xie W Y, Ren L M, Ma Q T, Li Y. The phenotype and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Rubus niveus in western Yunnan.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2020, 46(19): 244-250 [百度学术]
何江波, 康大伟, 牛燕芬, 王纪爱, 毕晓旭, 曹艳茹, 栾杰. 红毛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中成药, 2023, 45(1): 106-112 [百度学术]
He J B, Kang D W, Niu Y F, Wang J A, Bi X X, Cao Y R, Luan J.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Rubus pinfaensis and their anti-tumoractivities. Chinese Trai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2023, 45(1): 106-112 [百度学术]
和加卫, 杨正松, 唐开学, 李燕, 杨燕林, 王朝文, 杨洪涛. 滇西北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调查. 园艺学报, 2008, 35(7): 951-958 [百度学术]
He J W, Yang Z S, Tang K X, Li Y, Yang Y L, Wang C W, Yang H T. Plant resources of genus Rubus in northwest Yunna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08, 35 (7): 951-958 [百度学术]
吴林, 张强, 王颖, 李金英. 中国树莓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3(3): 265-274 [百度学术]
Wu L, Zhang Q, Wang Y, Li J Y.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raspberry in China.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1, 43(3): 265-274 [百度学术]
朱映安, 和加卫, 杨正松, 毕海林, 和秀云, 唐开学.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考察及开发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9): 504-508 [百度学术]
Zhu Y A, He J W, Yang Z S, Bi H L, He X Y, Tang K X. 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Rubus L. resources of Fanjing Mountain nature preserve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7, 23(9): 504-508 [百度学术]
陆玲娣. 悬钩子属// 吴征镒. 云南植物志 (第12卷). 北京: 科学出版, 2006: 434-517 [百度学术]
Lu L D. Rubus L. // Wu Z Y. Flora of Yunnan :Vol.12.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434-517 [百度学术]
王秋萍.云南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修订.昆明:云南大学,2021 [百度学术]
Wang Q P. Taxonomical revision on Yunnan Rubus (Rosaceae).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2021 [百度学术]
Wang H C, Wang Q P. Rubus ovatisepalus (Rosaceae),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and Xizang, southwest China.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 2019, 56: 227-230 [百度学术]
Wang Q P, Feng Y , Wang H C. A new species and new synonym in Rubus subgenus Cylactis (Rosaceae). Phytotaxa, 2019, 400(1): 43-47 [百度学术]
于娉婷. 贵州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及对《贵州植物志》该属植物的修订及补遗研究.贵阳:贵阳中医学院, 2008 [百度学术]
Yu P T. Studies on taxonomy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Rubus of the rosaceae plants in Guizhou and then rexising and adding Flora of Guizhou .Guiyang: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 [百度学术]
陈曦, 王仕玉. 中国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19: 351-355 [百度学术]
Chen X, Wang S Y. The resources research and to exploit using of Chinese bramble Rubus 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19: 351-355 [百度学术]
顾姻, 李维林, 王传永, 於虹, 施宗明, 彭隆金. 中国悬钩子属新分类群. 植物研究, 2000, 20(2): 121-124 [百度学术]
Gu Y, Li W L, Wang C Y, Yu H, Shi Z M, Peng L J.New texa of Chinese Rubus L. (Rosaceae).Bulletin of Uli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00, 20(2): 121-124 [百度学术]
陈谦海, 徐天禄. 贵州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贵州科学, 1990, 8(4): 15-21 [百度学术]
Chen Q H, Xu T L.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genus Rubus in Guizhou. Guizhou Science, 1990, 8(4): 15-21 [百度学术]
顾姻, 赵昌明, 王传永, 龚德慎, 时圣德, Maxine Thompson, Judy Young. 贵州省悬钩子属种质资源考察.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4, 3: 1-8 [百度学术]
Gu Y, Zhao C M, Wang C Y, Gong D S, Shi S D, Maxine T, Judy Y. The exploration of wild Rubus germplasm in Guizhou province. Joural of Plant Resouces and Enviroment, 1994, 3: 1-8 [百度学术]
李飒, 汤升虎, 张群英, 王瑶, 文光琴, 李永霞. 贵州野生悬钩子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引种. 贵州科学, 2015, 33(2): 16-19 [百度学术]
Li S, Tang S H, Zhang Q Y, Wang Y, Wen G Q, Li Y X.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wild raspberries genus germplasm resources in Guizhou.Guizhou Science, 2015, 33(2): 16-19 [百度学术]
叶萌, 蒲彪, 张建, 向丽, 赵敏. 四川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林业科技开发, 2005, 19(4): 16-18 [百度学术]
Ye M, Pu B,Zhang J, Xiang L, Zhao M.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sources of Rubus L.in Sichuan pronvince. Journal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2005, 19(4): 16-1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