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8月22~26日,第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与会322人,听取报告的人数最多时达到50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摘要163篇,墙报30篇。共有11人做了大会报告,77人做了分组报告。在为期一天的大会报告期间,来自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国际水稻研究所及国内的科学家就目前植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作了阐述,内容涉及到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
2001(3):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1 CSTR:
摘要:1996~1999年,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5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试验材料为云南的74份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粳稻56份,籼稻18份(含野生稻3份).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大白谷(粳、墨江县)、毫弄早(籼、勐海县)、毫玉浪(籼、勐海县)、疣粒野生稻(野、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具有持久抗瘟性能;其中疣粒野生稻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0级,接近免疫,中抗稻瘟病.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在不同生态类型时、空动态的病叶片上的产孢量和病斑表型可作为简易、快速鉴定持久抗瘟性指标.
2001(3):8-1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2 CSTR:
摘要:本试验对28个粳稻矮秆品种对GA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矮秆品种对GA3反应较为复杂,苗期与成株期反应,大多数品种表现为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其它种类型表现;在粳稻中,对GA3反应敏感的矮秆品种并不一定携带含有sd-1等位基因,但含有sd-1基因的品种表现为敏感,不含有sd-1基因的表现为低敏感或不敏感,据此可以初步确定矮4和紫叶矮含有与sd-1非等位的矮秆基因,是一种新的矮源;GA3对株高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因品种不同而异,但以基部一、二节间为主.
2001(3):13-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3 CSTR:
摘要: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千粒重、株粒重、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63%和45%,前两个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后一性状基因加性、显性效应相当;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
2001(3):18-2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4 CSTR:
摘要:1998~1999年,将1997年筛选出的191个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大麦品种进行大麦黄花叶病、大麦白粉病、大麦赤霉病、大麦条纹病及耐盐等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抗及高抗大麦黄花叶病品种60份,抗大麦赤霉病品种59份,高抗大麦条纹病品种89份,抗大麦白粉病品种19份,芽期耐盐品种17份,苗期耐盐品种2份.
2001(3):22-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5 CSTR:
摘要: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好;在新选育的自交系中,鉴定出12份高抗材料;在当前培育的杂交种中,有22份高抗或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在相同核基因、不同细胞质种质间无差异;玉米抗大斑病基因对抗弯孢菌叶斑病无效.
2001(3):28-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6 CSTR:
摘要: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退化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细胞学特征是造孢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胞内常含有n个微核,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液泡化,并且认为绒毡层的退化与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密切相关.
2001(3):32-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7 CSTR:
摘要:黑龙江省农科院利用已获得的具有野生大豆(含半野生大豆)多花荚、多分枝、高蛋白等有益性状基因的优异种间杂交新种质(G.max×G.soja)与栽培大豆(G.max)回交,一方面继续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另一方面改善现有种间杂交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并提高产量水平,已选育出外贸制纳豆、豆芽、制酱及青瓤黑豆等特用大豆品种(系).实践表明,利用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新种质,对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提高大豆育成品种水平,尤其对特用大豆品种(系)的选育是有效可行的.
2001(3):36-3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8 CSTR:
摘要: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是指以垄作为基础,将原两垄合成一垄,垄上种植6行的窄行密植栽培方法.选用适宜品种是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的核心技术.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要筛选出适合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的大豆新品系.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大垄窄行密植宜选择半矮秆抗倒伏品种,最适合的品系是绥98-6027和绥98-6007,建议示范利用.
2001(3):40-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09 CSTR:
摘要:1998~1999年在成都、万县两地对1996~1997年在三峡库区的云阳、涪陵等10县市考察采集的翅果菊属植物进行了种植观察,对部分翅果菊植物进行了营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多裂翅果菊、翅果菊和大头翅果菊营养价值高,产量不低,抗逆力强,主要采收食用期在盛夏绿叶类蔬菜十分缺乏的季节(7~8月),其应用价值高.鉴于口感性原因,大头翅果菊应用价值最高,可在生产上推广.
2001(3):45-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0 CSTR:
摘要:1998年和1999年对云南省野生稻原生境进行考察,并结合云南野生稻的历史,阐述了云南野生稻的保护保存现状,云南野生稻原生境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野生稻群体锐减,云南野生稻保护保存现状令人担忧.最后提出了保护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四点建议.
2001(3):49-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1 CSTR:
摘要:中国在1950~2000年期间,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共53个.对这53个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原产国外,本国的品种主要是河南、山东、四川、陕西、河北等省市的;除2个地方品种外,其它品种的亲本间都是地理远缘的或有地理远缘血统的;随年代的推移,品种的数量逐渐增多,而最大年种植面积和单个品种种植地区逐渐减少,这些变化是我国小麦育种水平提高的结果.
2001(3):56-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2 CSTR: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近40年来育成品种的主要特性及IRRI品种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2001(3):60-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3 CSTR:
摘要: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也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云南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促进该领域的研究稳步向前发展.本文将在分析云南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现状的同时阐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设想,为今后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001(3):63-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4 CSTR:
摘要:棉花黄萎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liae),因致病力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致病类型或生理小种。据统计,黄萎病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是我国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一年,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棉田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北方棉区受害更重,重病棉田棉花病株率在80%以上,其中落叶成光秆的病株率高达50%,损失皮棉达1亿公斤。新疆棉区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0年皮棉总产占全国的1/3以上),引种不规范和
2001(3):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1.03.015 CSTR:
摘要:辽宁省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而且大豆品种种植区域广,如铁丰18,南北跨12个纬度,铁丰24号不仅跨12个纬度,而且还进入了云南、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我省大豆品种资源齐全、类型多。自1986年开始,对我省保存的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评价,到1996年,10年时间我们共完成919份资源的鉴定任务,农艺性状鉴定26项,抗逆性鉴定4项,抗病性鉴定3项,抗虫性鉴定3项,籽粒化验测定了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