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2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利用AFLP标记鉴定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王述民 ,  张赤红

      2002(3):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1

      摘要 (2285) HTML (0) PDF 0.00 Byte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1对AFLP引物对106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3条清晰可辨的带型,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34.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8.9条多态性带.基于AFLP标记,把106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亚蔬中心绿豆品种(系)抗白粉病评价

      周吉红 ,  吴绍宇 ,  程须珍 ,  王素华

      2002(3):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2

      摘要 (2390) HTML (0) PDF 0.00 Byte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法,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对12个亚蔬中心(AVRDC)绿豆品种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VC1560C、V4785和VC2768A三个品种高抗(HR)白粉病,VC6173-14、V1132为中抗(MR)白粉病品种。其它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在田间种植条件下对亚蔬中心16个抗豆象回交9代品系(BC9)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对照感病品种 VC1973、VC1178A 相比,VC6459-3-6-37和 VC6458-6-3-16对白粉病具有一定抗性,但白粉病感染程度仍很严重,其它14个 BC9品系均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

    • 矮秆大粒小麦种质绵阳01821的选育与利用

      李生荣 ,  庞启华 ,  陶军 ,  欧俊梅 ,  周强 ,  杜小英

      2002(3):10-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3

      摘要 (2320) HTML (0) PDF 0.00 Byte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绵阳0182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良种质,以它作为主要亲本之一,已育成4个小麦新品种,其中绵阳24号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绵阳92-330和西南335通过省级审定,绵阳30号结束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推荐国家审定,还有7个优良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多点品比试验。育成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180.728万 hm~2。该材料具有矮秆、抗倒抗病力强、大粒、籽粒白皮、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突出特点,是西南麦区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种质。

    • 在甜高粱上利用杂种优势的探讨

      曹文伯

      2002(3):15-2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4

      摘要 (2230) HTML (0) PDF 0.00 Byte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978年起,配制了甜×甜、甜×不甜、不甜×甜的三种类型百余个杂交组合,观察高粱杂交种糖分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杂种优势在该性状上的表现。试验表明应用三系培育甜高粱杂交种,同粒用高梁一样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活力及生产力的提高。在与糖产量有关的三因素中,以单(株)秆重的优势最为显著;杂交种的含糖量,一般表现为介于双亲之间;茎秆汁液的多少,关键是选择实心、多汁、高糖的亲本及其组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主要是通过增加茎秆总收获量来实现。

    • 甘蔗品种(系)叶片形态特征数学分析

      高三基 ,  罗俊 ,  陈如凯 ,  吕建林 ,  GAO Sanji ,  LUO Jun ,  CHEN Rukai ,  Lü Jianlin

      2002(3):21-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5

      摘要 (2735) HTML (0) PDF 0.00 Byte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48份甘蔗品种(系)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间的叶片形态特征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选出了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7.52%,叶长、叶宽及形态因子分别是第一、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品种(系)叶片形态分类有极显著影响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长宽比及形态因子参数,同时建立了4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 星座图聚类分析在小麦品种资源分类中的应用

      秦海英 ,  于兆成 ,  高洪泽 ,  程献云

      2002(3):26-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6

      摘要 (2399) HTML (0) PDF 0.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星座图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濮阳市农科所从各地引进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分成3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表现相吻合。为育种者进行亲本选择和小麦品种资源分类提供了依据。

    • 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秀平 ,  秦瑞珍 ,  陈旭

      2002(3):30-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7

      摘要 (2399) HTML (0) PDF 0.00 Byte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已将从全国各地征集的50份水稻优良种质资源(2n=2x=24)诱变为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本文讨论不同处理日期、不同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及不同品种的抗药性等因素对加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日期处理水稻幼芽,其加倍成功率不同,4月6日~15日加倍效果最好,加倍成功率达19.4%。②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处理时间其加倍成功率存在一定的差别。0.1%秋水仙碱处理48h 和0.2%处理24h 为佳,其芽恢复率超过58%,加倍成功率超过16%。③不同水稻品种抗药性不同。在所加倍的50个水稻品种中,中作9025抗药性最强,芽恢复率达92.4%,加倍成功率38.7%。盐州14抗药性最差,芽恢复率仅为10.6%。

    • 无腥味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

      景玉良

      2002(3):34-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8

      摘要 (2356) HTML (0) PDF 0.00 Byte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但大豆蛋白中含有3种结构不同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是产生豆腥味的根源,使大豆利用及加工受到限制。从1994年开始我们进行大豆脂氧酶缺失基因的转育与种质创新研究,目前获得了一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低腥味材料,其中绥无腥豆1号已于200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应用于生产和加工领域。

    • "九五"期间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方嘉禾

      2002(3):37-4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09

      摘要 (2298) HTML (0) PDF 0.00 Byte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九五”期间,国家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使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跃居世界第二;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的241份优异种质已在当前的作物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通过考察,抢救了三峡、赣南、粤北等山区一批珍、稀、优种质和近缘野生植物;五大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以及库存种质保存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栽培稻和小麦核心种质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作物种质特性分布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种质特性分布图的绘制,为种质特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我国麻类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对策

      粟建光

      2002(3):41-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10

      摘要 (2221) HTML (0) PDF 0.00 Byte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七五”、“八五”、“九五”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我国麻类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分布以及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为今后我国麻类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提供依据。

    • 水稻CMS不育系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

      牟凤娟 ,  张树华

      2002(3):47-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11

      摘要 (2721) HTML (0) PDF 0.00 Byte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的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效应。同一种不育细胞质对不同性状的效应是不同的;不同的不育细胞质对同一性状的效应也存在着差异;且对大多数性状表现为负向效应。可通过扩大不育细胞质源以选用优质细胞质或选用强优恢复系来减少或消除其负效应,培育同核异质的多胞质不育系来适应杂交水稻生产的需要。

    •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陈成斌

      2002(3):53-5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12

      摘要 (2652)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由于经济建设用地需要,近年来野生稻原生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原生境保存已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本文论述了原生境保存的意义,原生境保存地的选择原则及设想,旨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

    • 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米艳华 ,  叶昌荣 ,  戴陆园

      2002(3):58-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13

      摘要 (2438) HTML (0) PDF 0.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是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在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茶叶、油料、花卉等资源的利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在分析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在育种、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利用途径与发展前景。

    • 作物的三种种质资源

      李太贵

      2002(3):62-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2.03.014

      摘要 (2393) HTML (0) PDF 0.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植物有性杂交中基因可否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将作物的种质资源分为三种,即可转移性资源、不可转移性资源和障碍性转移资源。这三种资源在所有的作物种类中都存在。但随生物科学的发展,不可转移性资源会减少,可转移性资源和障碍性转移资源会增加。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通知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