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创刊词

      2003(1).

      摘要 (1771) HTML (0) PDF 0.00 Byte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正当我们迎着“两会”胜利召开的春风,满怀激情,努力工作,决心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发展中创造新业绩的时候,我们期待已久的《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终于在2002年岁末,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今天它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衷心感谢农业

    • 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第二轮通知

      2003(1).

      摘要 (1778) HTML (0) PDF 0.00 Byte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各有关专家: 兹定于2003年5月27—30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第一轮通知见《中国种业》2003年第3期49页): 一、大会内容: 1、邀请有关领导及著名学者就野生稻的保护、研究及可持续利用的宏观政策、发展战略及

    • 热烈祝贺《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公开发行同贺单位

      2003(1).

      摘要 (1983) HTML (0) PDF 0.00 Byte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遗传学报遗传土壤学报生物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资源科学生物多样性植物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国园林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园艺学报中国果树中国粮油学报天津农学院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吉林农业科学西北农业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亚热带植物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山东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上海农业学报中国草地中国糖料特产研究小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诚征优秀稿件

      2003(1).

      摘要 (2099) HTML (0) PDF 0.00 Byte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499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810。季刊,大16开本96页,定价10元,全年40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园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

    •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董玉琛 ,  曹永生 ,  张学勇 ,  刘三才 ,  王兰芬 ,  游光霞 ,  庞斌双 ,  李立会 ,  贾继增

      2003(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1

      摘要 (3704) HTML (0) PDF 0.00 Byte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部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黄淮夏大豆(Glycine max)初选核心样本的代表性

      崔艳华 ,  邱丽娟 ,  常汝镇 ,  吕文河

      2003(1):9-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2

      摘要 (3285) HTML (0) PDF 0.00 Byte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核心种质是用最小的样本代表其全部遗传资源的最大遗传多样性。为了检测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取样的代表性,本研究从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样本中,随机选取两个类群,其材料数分别为20份和14份;从保留种质的相应奥群中,分别随机选取6份和5份,共计45份材料,进行14个农艺性状和20对SSR引物的分析。对两组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聚类.保菌种质与初选核心种质聚在了一起;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聚类,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初选核心样本两个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29个,136个;保留种质相应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分别为76个,71个;初选核心种质两个类群材料分别包合了整个资源86.00%和86.62%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检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 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及品质育种目标性状分析

      韩立德 ,  盖钧镒 ,  邱家驯 ,  喻德跃

      2003(1):16-2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3

      摘要 (2894)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全国菜用大豆主产区15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考察感官品质性状综合位、6个一级、5个二级感官性状及7个有关理化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它们间的相关,从而概括出品质育种目标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感官性状综合品质位、6个一级、5个三级感官性状均存在牟它的遗传变异,其中二级感官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均大于一级感官性状。有关理化性状中,百英鲜直、百粗鲜直、可容性糖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较高,选择潜力较大;英长、英厚、英宽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中等,单英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偏低。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材结果,粒英外观、熟食口味、生食口感对感官品质综合评定值直接效应显并较大;其中英厚、英长、百英鲜直对粒英外观的直接效应显,甜味及可溶性糖为影响蒸食品味的主要图素,硬度对生食口感直接负效应显。菜用大豆品质育种中,感官品质鉴定应在蒸食口味、生食口感、粒英外观、粒色、生样可剥性、熟食香味六个一级性状基础上综合评价,注重前三项性状的选择,它们可以结合用百英鲜重、英长、英厚、可溶性糖含量、鲜味、豆醒味、粘性、硬度等性状进行辅助选择。

    •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王清 ,  王蒂

      2003(1):21-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4

      摘要 (2478) HTML (0) PDF 0.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寻加工型马铃薯多酚氧化跨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5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株生长期间,各组织器官PPO活性发生看规律性变化。叶片PP0活性表现出低—高—低的波动,并于现蕾至决茎膨大期达到高峰[31.12(0.01△OD//min];块茎PP0活性呈现高—低—高—低的趋势;花药PPO活性交化趋势与叶片相同,并在墨花期达到高峰[129.80(0.01△OD/min]。此外,在同一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PPO活性也不同,花药>匍匐茎>花蕾、花瓣>叶片和块茎。进一步检剩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块茎不同部位的PPO活性也呈现较大差分,其中决茎外皮PP0活性最高,髓最低。贮藏待播的决茎芽PPO活性明显高于块茎本身。本项结果对今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抑制PPO活性,有效改良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县有重要意义。

    • 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沈镝 ,  朱德蔚 ,  李锡香 ,  宋江萍

      2003(1):27-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5

      摘要 (2566) HTML (0) PDF 0.00 Byte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对云南省的28份芋种质资源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DNA水平反映了云南芋种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筛选出了一批对芋属作物进行研究的较为适宜的RAPD随机引物序列及优化的PCR程序。通过对RAPD扩增位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以部分植物学性状等背景资料能对聚类结果进行初步的分类,并给予一定合理的解释。

    •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李世平 ,  王随宝 ,  董双全 ,  杨玉景 ,  程麦凤 ,  高海燕

      2003(1):32-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6

      摘要 (2769) HTML (0) PDF 0.00 Byte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合量在Fl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合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l代子粒蛋白质合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合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合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合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计算了蛋白质合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 大豆SSR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的效果分析

      段红梅 ,  王文秀 ,  常汝镇 ,  张孟臣 ,  邱丽娟

      2003(1):36-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7

      摘要 (2624)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鲁豆4号回交转育的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株系为材料,用IEF-PAGE鉴定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基因,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通过遗传背景回复率相关分析,探索分子标记辅助遗传背景选择时所需的适宜的标记数和选择方式,期望获得可进一步回的鲁豆4号脂氧酶缺失株系。研究明确了大豆SSR标记辅助背景选择时适宜标记数目和选择方式,即先用少数标记初筛,选出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材料,再用适宜标记鉴定,随着世代递增,已恢复为轮回亲本的标记住点不再分析,逐代减少选择标记数目。获得了合有脂氧酶缺失基因,遗传背景与鲁豆4号差异较小的株系,可用鲁玉4号进一步回交,从而加速培育鲁豆4号脂氧酶缺失近等基因系。

    • 新引进意大利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评价

      刘三才 ,  郑殿升 ,  胡琳 ,  王瑞 ,  陈桥生

      2003(1):43-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8

      摘要 (2494) HTML (0) PDF 0.00 Byte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引进的25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这批材料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植株高度、穗粒数等方面表现较优良,相关分析还表明较高的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矮秆和较早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 胡葱与洋葱、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聚类分析

      张光花 ,  徐玉芳 ,  李春香 ,  张启沛

      2003(1):47-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09

      摘要 (2633) HTML (0) PDF 0.00 Byte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胡葱与洋葱、葱的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这三个种及葱的3个交种闻的亲缘关系被区分开来;胡葱与洋葱的亲缘关系比胡葱与大葱的亲缘关系更近。

    • 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时涛 ,  赵廷昌 ,  李国庆 ,  孙福在 ,  张卉 ,  回文广

      2003(1):51-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0

      摘要 (2377) HTML (0) PDF 0.00 Byte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番茄品种(红珍珠和美味樱桃)和感病品种(中蔬四号、美国大红樱桃和MR),通过常规田间抗感杂交、回交,接种病原菌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杂交F2代全部抗病,F2代和BC1代的抗感分离比分别符合3:1和1:1的理论分离比,说明了红珍珠和美味樱桃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显性遗传。

    • 甘薯薯干高淀粉资源的鉴定及综合评价

      张允刚 ,  郭小丁

      2003(1):55-5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1

      摘要 (2580) HTML (0) PDF 0.00 Byte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332份新征集甘薯品种资源薯干粗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鉴定得到58份高淀粉种质资源。通过烘干率测定,得到36份兼具高干的高淀粉种质资源。通过抗病性、时逆性鉴定,得到5份兼抗多病的优异高淀粉品性种质资源,5份兼具耐旱性的高淀粉种质资源,29份兼具耐贮性的高淀粉种质资源。

    • 无核葡萄品种的无核性来源分析

      刘崇怀

      2003(1):58-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2

      摘要 (2624) HTML (0) PDF 0.00 Byte (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谱分析表明,无核白是世界范围内无核葡萄育种的主要无核性来源,以其为最早的亲本材料,经过简单杂交或多亲多代杂交,培育了一系列的无核葡萄品种;无核紫和俄罗斯无核是部分无核品种的原始亲本材料之一;有核葡萄的无核芽变也是无核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 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法研究

      杨庆文 ,  张万霞 ,  贺丹霞 ,  陈大洲 ,  戴陆元 ,  陈成斌 ,  黄坤德

      2003(1):63-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3

      摘要 (2790) HTML (0) PDF 0.00 Byte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充分调查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稻的濒危状况及其致濒因素,制定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的选点原则,结合江西东乡、广东高州、云南元江和广西武宣等4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建设及各个保护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提出了围墙、围栏、植物篱笆和农民参与性等不同的保护方法,并就原生境保护点的开发性保护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植物育种与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吴建国 ,  石春海

      2003(1):68-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4

      摘要 (2542) HTML (0) PDF 0.00 Byte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NIRS)在植物育种与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从NIRS分析植物的种类和品质类型、种质资源品质分析和评价、加速品质育种进程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NIRS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 小麦育种中中间育种材料的改良与创新

      周吉红 ,  李彰明 ,  吴绍宇 ,  黄寰

      2003(1):73-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5

      摘要 (2379)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多年的经验体会,本从矮败核不育材料的利用和改良以及控制大粒、大穗、技白粉病基因的重组创新两方面,系统阐述了小麦育种须走育种先育材料的路子,没有突破性的中间育种材料,就不可能选育出有突破性的新品种,指出现阶段小麦育种工作中改良创新中间育种材料的重要性。

    • 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及其供体种Ae.longissima和Ae.umbellulata的醇溶蛋白研究

      李霞 ,  郑有良 ,  刘登才 ,  颜泽洪

      2003(1):75-7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6

      摘要 (2883) HTML (0) PDF 0.00 Byte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11份A担心Aegilops kotschyi及其S^1染色体组供体种Ae.longissima2份和U染色体组供体种Ae.umbellulata6份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1份Ae.kotschyi共分离出32条带,31条具有多态性,占96.88%,每份材料可以分离出10-17条谱带,其中仅1条(3.12%)是共有带;11份Ae.kotschyi的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0.704之间,平均为0.409;11份Ae.kotschyi分离出的多数醇溶蛋白谱带均与其染色体组供体种Ae.longissi-ma及Ae.umbellulata相同,但仍有8条谱带未在两供体种中找到;11份Ae.kotschyi的醇溶蛋白多态性(96.88%)明显高于Ae.longissima(52.94%)与Ae.umbellulata(88.89%)11份Ae.kotschyi中有4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征带,分析知可能在γ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 非洲旱稻IRAT359农艺性状评价和利用

      韩龙植 ,  盛锦山 ,  曹桂兰

      2003(1):80-8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7

      摘要 (2167) HTML (0) PDF 0.00 Byte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非洲引进的早稻品种ERA,1359,叶片和颖壳均光滑无毛,为光壳稻,属粳稻一类。分集能力较强,抗早性强,产量较高,米质较优,适合在有一定灌溉条件的云、贵、川、渝、桂等地和雨水充足的长江流域种植。

    • 小叶锦鸡儿的核型分析

      牛西午 ,  段永红 ,  蒙秋霞

      2003(1):83-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1.018

      摘要 (2337)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小叶锦鸡儿进行细胞水平的核型分析,可得出结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2x=14m(2SAT) 2M,桉stebbins的核型分析原则,小叶锦鸡儿的核型属1A型。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通知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