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娟 , 常汝镇 , 王文辉 , Perry Cregan , Dechun Wang , Yiwu Chen , 马凤鸣
2003(2):89-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1
摘要:本研究以5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目的是阐明我国大豆抗性种质在这两个位点的SNPs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为中国大豆种质抗SCN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SNPs的抗性等位基因与中国大豆种质综合抗性的关系比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关系更为密切。在rhg1和Rhg4位点,美国的9份抗性种质中,有7份抗性种质的SNPs均为纯合抗病基因型,而中国48份抗性种质中有32份。分别占鏊定总数的77.8%和66.7%,推测大豆抗SCN种质中,以rhg1和Rhg4这两个基因协同作用表现出的抗性可能占多数.但还存在其他的抗性机制。
于永涛 , 宋燕春 , 黎裕 , 石云素 , 马峙英 , 池书敏 , 王天宇
2003(2):94-98,1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2
摘要:本研究以H2 1×Mo17的F2 :3 群体 (12 0个家系 )为作图材料 ,利用SSR和AFLP标记对玉米资源H2 1的亚洲玉米螟抗性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叶片侵食度性状 ,检测到 3个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 1、5、8上 ;基于茎秆虫孔数性状 ,检测到 3个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 4和 10 (2个 )上 ;基于茎秆隧道长度性状 ,检测到 2个QTL ,位于染色体 4和 8上 ;以隧道长度 /虫孔数为鉴定性状 ,检测到 1个QTL ,位于染色体 4上。这些QTL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在 7 7%~5 1 8%之间。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
2003(2):99-1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3
摘要:采用RAPD技术分析甘蔗种质问的亲缘关系及特异标记。筛选出25个扩增多态性较强的随机引物,构建了41份甘蔗种质的RAPD指纹图谱,并对RAPD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甘蔗栽培品种之间、栽培品种与近缘种之间以及近缘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6~0.92,表明所研究的甘蔗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发现某些甘蔗亲本种质具有特异RAPD标记带。
2003(2):110-1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5
摘要:豆象是绿豆主要仓储害虫,目前生产上尚无可直接利用的抗豆象品种。本通过对20个抗豆象育种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抗痛虫及抗逆性综合分析,发现参试品系多属早熟、大粒、高蛋白类型,但在抗虫性、耐干旱、耐瘠薄、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叶斑痛、耐盐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广阔的遗传选择余地。筛选出97—28、98—15、97—15、97—17、97—19等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豆象品系。
乔燕祥 , 高平平 , 王果萍 , 周建萍 , 田齐建 , 张素梅
2003(2):114-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6
摘要:对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分别进行58℃热水和45℃恒温老化处理并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EST同工酶酶谱变化与染色体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o17玉米种子萌发一天的种子胚EST酶谱共表现为14条清晰条带,58℃热水处理30min后,有四条酶带(Rf值为0.44、0.47、0.77、0.80)消失,酶带号为1、2、6、7、9的五条酶带着色变浅。由一、二级酶带变为二、三级酶带。45℃恒温老化处理60d后,Mo17种子EST酶谱中编号为2和5的两条酶带(Rf值为0.33、0.39)消失。处理70d后,种子发芽率降至39%,醇带号为11、12、13、14的四条酶带消失。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老化程度不断加重,发芽率低的玉米种子其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相对较高,单桥、双桥、断片、落后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类型均被观察到。58℃热水老化其发芽率降至5%时,染色体畸变率上升为12.22%。
2003(2):119-1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7
摘要:1994—2002年经对3822份小麦品种(系)材料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冬小麦抗条锈性优于春小麦,甘肃品种抗条锈性优于国内其它省区品种。田间抗条锈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均表现感病,甘肃主要生产品种仅陇鉴127等少数几个品种抗病,抗源材料中也仅有中四等少数品种表现抗病,结合抗病性鉴定、监测结果及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观察,筛选出20余份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同时在针对今后抗条中31、32号等主要小种类型的抗病育种、抗病性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2003(2):123-1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8
摘要:以国家长期库躬存种质为对照,选择在生产上一直种植的同一品种为高繁殖世代材料,一起进行田间种植以了解两者之间在田间出苗率、生育期、植株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6个供试粳稻品种中,有5个品种的高繁殖世代种质,其稻米垩白品质出现了退化现象,而其他稻米品质特性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来自库存的种质,其每穗粒数都比一直在生产上种植的种质少,这可能与母本长时间低温贮藏有关。此外,来自库存的种质,其田间出苗率也相对较低。
2003(2):128-1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9
摘要:以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种质共28份为实验材料,时其SSR分子标记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检测种质库中保存的同名品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为大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以及构建大豆棱心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8份种质23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51个等位变异,利用其中的5个位点可将28份种质区分开。通过对SSR数据及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发现利用两种不同类型数据对材料进行分析,既有相同的趋势又存在差异,将不同类型数据结合起来使用能比较全面地阐明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根据结果推测,全国统一编号分别为ZDD00078、ZDD00924的满仓金与黄宝珠和金元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其他不同来源的满仓金之间差异较大,无遗传一致性,也具有保存价值。
2003(2):134-1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0
摘要:用扫描电镜对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以及栽培籼、粳稻谷粒外稃的乳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籼稻的乳突属锐型双峰乳突,疣粒野生稻的乳突属瘤型单峰乳突,栽培粳稻属钝型双峰乳突。谷粒外稃乳突特征是稳定的微观形态形状。
2003(2):137-1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1
摘要: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11个四倍体小麦一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953*^2F5和(DR147/Ael4)//莱州953*^2F4对2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反应模式比较,推测Am9/莱州953*^2F5含有Pm4b,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DR147/Ael4)//莱州953*^2F4和硬粒小麦DR14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尾状山羊草Ael4和小伞山羊草Y39抗所有白粉菌株,由于迄今还没有在尾状山羊草和小伞山羊草中鉴定出抗白粉病基因,推测这2份山羊草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除Am9外,在其它双二倍体中波斯小麦或硬粒小麦的抗性部分受到抑制。山羊草的抗性部分或完全量到抑制。
2003(2):144-1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2
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15个性状指标集为一体进行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全面直观的综合评价,为新品种审定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谢一芝 , 吴纪中 , 戴起伟 , 张黎玉 , 尹晴红 , 邱瑞镰
2003(2):147-1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3
摘要: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9.33%,其中与六倍体I.trifuta杂交结实率最高,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与四倍体I.1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4.22%;与I.leucantha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0.75%。甘薯与近缘野生种杂交,其后代的结薯性出现广泛的分离,甘薯与六倍体I.frifida的杂交后代结薯率高于与其它低倍体的野生种。在甘薯栽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杂种后代。利用六倍体I.trifida与甘薯栽培品种杂交和回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苏渝303和渝苏297等甘薯品种。
2003(2):151-1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4
摘要:对我们种质库中的29份番茄材料的观察结果,证明其中至少保存有10对以上的形态学基因的变异,10对基因将可提供不同基因重组的巨大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种质资源库保存遗传多样性的潜力。对取自种质库中的6份樱桃番茄材料所配制的7个F1代果实品质的性状调查结果初步显示,有些品质性状存在优于市场上销售品的可能。用18个引物对6个樱桃番茄亲本及其所配制的8个F1进行RAPD扩增的结果,有12个引物可以扩增,不同引物能显示被检测种质多态性的相对能力也不相同。既能在多数材料中扩增,又能够有效的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A11,K05,C15和A17,其中K05和A11能产生最多的扩增带。另外,引物A11和C19可用于2013B,B11可用于2018A杂交种的纯度检验。并初步探讨了双引物扩增的结果。
朱志华 , 李为喜 , 刘三才 , 张晓芳 , 李燕 , 刘方 , 王述民
2003(2):157-1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5
摘要:对2002年全国14个主要大豆种植省(区)的大豆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平均含量均高于生产用品种。其中种质资源脂肪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显示了在未来的育种中更强的高脂肪含量的选择优势。国内种质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国外种质资源。国外种质资源脂肪含量总体上高于国内种质资源。黄淮海生态区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北方生态区品种。新育成黄淮海区域试验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目前黄淮海生态区生产用品种。同品种异地种植,其脂肪含量有明显变化。
胡小荣 , 卢新雄 , 张云兰 , 张志娥 , 陈晓玲 , 辛萍萍
2003(2):162-1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6
摘要:小麦种子被干燥和超干燥至9.0%,8.0%,7.0%,6.0%,5.0%,4.0%后,密封包装于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保存五年后,发芽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于亚热带地区常温保存,必须先经过干燥密封包装。种子最适含水量介于7.0%~9.0%之间。不同品种阃有差异。种子经发芽生长至三叶一心期,取幼苗(茎与叶),用AFLP分子技术对其单株及20株的混合样品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AFLP图谱谱带丰富,不同引物的清晰带有26至52条,不同品种间差异带在3至6条。同一品种不同的含水量之间AFLP图谱谱带整齐划一,未见明显差异。同一含水量不同混合样品或单株样品间也未见差异,表明小麦种子经干燥、超干燥后于亚热带地区(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五年后。在AFLP分子水平上未见遗传变异。同时本研究也为贮藏种子的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代寿芬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刘登才 , 兰秀锦 , 周永红 , 郑有良
2003(2):166-1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7
摘要:对125份来源于西藏的小麦地方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西藏小麦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分蘖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少数偏多。穗长、小穗数的单位长度着生的小穗数存在明显差异,存在一些密穗类型和多小穗类型。多数小麦品种穗粒数不少,但千粒重明显偏低。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分集数增多、穗长增长、小穗数增多,株高有增加的趋势,而株高的增加又导致了千粒重的降低。小穗数多其穗长通常比较长。中时西藏小麦资源进行了评价、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在都江堰与西藏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3(2):171-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8
摘要: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2003(2):175-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9
摘要: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管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的研究。
2003(2):179-1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20
摘要:鸭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耐荫性强等特性。我国的野生鸭茅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基因资源优良,但有关鸭茅的研究报导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牧草资源,本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对国内外鸭茅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的鸭茅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