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3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rhg1和Rhg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邱丽娟 ,  常汝镇 ,  王文辉 ,  Perry Cregan ,  Dechun Wang ,  Yiwu Chen ,  马凤鸣

      2003(2):89-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1

      摘要 (2178) HTML (0) PDF 0.00 Byte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5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目的是阐明我国大豆抗性种质在这两个位点的SNPs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为中国大豆种质抗SCN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SNPs的抗性等位基因与中国大豆种质综合抗性的关系比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关系更为密切。在rhg1和Rhg4位点,美国的9份抗性种质中,有7份抗性种质的SNPs均为纯合抗病基因型,而中国48份抗性种质中有32份。分别占鏊定总数的77.8%和66.7%,推测大豆抗SCN种质中,以rhg1和Rhg4这两个基因协同作用表现出的抗性可能占多数.但还存在其他的抗性机制。

    • 玉米种质资源H21和Mo17抗亚洲玉米螟的QTL分析

      于永涛 ,  宋燕春 ,  黎裕 ,  石云素 ,  马峙英 ,  池书敏 ,  王天宇

      2003(2):94-98,1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2

      摘要 (2509) HTML (0) PDF 0.00 Byte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H2 1×Mo17的F2 :3 群体 (12 0个家系 )为作图材料 ,利用SSR和AFLP标记对玉米资源H2 1的亚洲玉米螟抗性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叶片侵食度性状 ,检测到 3个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 1、5、8上 ;基于茎秆虫孔数性状 ,检测到 3个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 4和 10 (2个 )上 ;基于茎秆隧道长度性状 ,检测到 2个QTL ,位于染色体 4和 8上 ;以隧道长度 /虫孔数为鉴定性状 ,检测到 1个QTL ,位于染色体 4上。这些QTL所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在 7 7%~5 1 8%之间。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

    • 甘蔗种质间亲缘关系及特异标记的RAPD分析

      曾华宗 ,  郑成木 ,  朱稳 ,  高和琼

      2003(2):99-1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3

      摘要 (2632) HTML (0) PDF 0.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PD技术分析甘蔗种质问的亲缘关系及特异标记。筛选出25个扩增多态性较强的随机引物,构建了41份甘蔗种质的RAPD指纹图谱,并对RAPD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甘蔗栽培品种之间、栽培品种与近缘种之间以及近缘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6~0.92,表明所研究的甘蔗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发现某些甘蔗亲本种质具有特异RAPD标记带。

    • 几丁质酶基因导入西瓜植株及其抗病性鉴定研究

      王果萍 ,  王景雪 ,  孙毅 ,  崔贵梅 ,  孟玉平 ,  乔燕祥

      2003(2):104-1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4

      摘要 (2753) HTML (0) PDF 0.00 Byte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西瓜有性生殖过程 ,将携带有外源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DNA涂抹在授粉后的柱头上 ,使其沿花粉管通道进入到生殖细胞 ,得到转化处理种子。转化T1代植株经除草剂Basta筛选和PCR扩增获得转化植株。对T3 代株系进行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 3个抗枯萎病的株系。结果表明 :几丁质酶对镰刀菌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导入西瓜活体植株的技术是可行的。

    • 绿豆抗豆象育种品系综合评价

      程须珍 ,  王素华 ,  金达生 ,  王泮龙 ,  杨又迪

      2003(2):110-1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5

      摘要 (2493) HTML (0) PDF 0.00 Byte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豆象是绿豆主要仓储害虫,目前生产上尚无可直接利用的抗豆象品种。本通过对20个抗豆象育种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抗痛虫及抗逆性综合分析,发现参试品系多属早熟、大粒、高蛋白类型,但在抗虫性、耐干旱、耐瘠薄、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叶斑痛、耐盐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广阔的遗传选择余地。筛选出97—28、98—15、97—15、97—17、97—19等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豆象品系。

    • 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EST同工酶变化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乔燕祥 ,  高平平 ,  王果萍 ,  周建萍 ,  田齐建 ,  张素梅

      2003(2):114-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6

      摘要 (2515) HTML (0) PDF 0.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分别进行58℃热水和45℃恒温老化处理并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EST同工酶酶谱变化与染色体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o17玉米种子萌发一天的种子胚EST酶谱共表现为14条清晰条带,58℃热水处理30min后,有四条酶带(Rf值为0.44、0.47、0.77、0.80)消失,酶带号为1、2、6、7、9的五条酶带着色变浅。由一、二级酶带变为二、三级酶带。45℃恒温老化处理60d后,Mo17种子EST酶谱中编号为2和5的两条酶带(Rf值为0.33、0.39)消失。处理70d后,种子发芽率降至39%,醇带号为11、12、13、14的四条酶带消失。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老化程度不断加重,发芽率低的玉米种子其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相对较高,单桥、双桥、断片、落后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类型均被观察到。58℃热水老化其发芽率降至5%时,染色体畸变率上升为12.22%。

    • 1994 - 2002年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监测

      曹世勤 ,  金社林 ,  金明安 ,  贾秋珍 ,  李继平

      2003(2):119-1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7

      摘要 (2476) HTML (0) PDF 0.00 Byte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4—2002年经对3822份小麦品种(系)材料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冬小麦抗条锈性优于春小麦,甘肃品种抗条锈性优于国内其它省区品种。田间抗条锈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均表现感病,甘肃主要生产品种仅陇鉴127等少数几个品种抗病,抗源材料中也仅有中四等少数品种表现抗病,结合抗病性鉴定、监测结果及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观察,筛选出20余份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同时在针对今后抗条中31、32号等主要小种类型的抗病育种、抗病性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繁殖世代对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卢新雄 ,  陈晓玲 ,  盛锦山 ,  曹桂兰

      2003(2):123-1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8

      摘要 (2388) HTML (0) PDF 0.00 Byte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国家长期库躬存种质为对照,选择在生产上一直种植的同一品种为高繁殖世代材料,一起进行田间种植以了解两者之间在田间出苗率、生育期、植株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6个供试粳稻品种中,有5个品种的高繁殖世代种质,其稻米垩白品质出现了退化现象,而其他稻米品质特性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来自库存的种质,其每穗粒数都比一直在生产上种植的种质少,这可能与母本长时间低温贮藏有关。此外,来自库存的种质,其田间出苗率也相对较低。

    • 不同来源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表现型及SSR标记的异同性分析

      闫哲 ,  常汝镇 ,  关荣霞 ,  刘章雄 ,  邱丽娟

      2003(2):128-1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09

      摘要 (2460) HTML (0) PDF 0.00 Byte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种质共28份为实验材料,时其SSR分子标记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检测种质库中保存的同名品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为大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以及构建大豆棱心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8份种质23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51个等位变异,利用其中的5个位点可将28份种质区分开。通过对SSR数据及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发现利用两种不同类型数据对材料进行分析,既有相同的趋势又存在差异,将不同类型数据结合起来使用能比较全面地阐明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根据结果推测,全国统一编号分别为ZDD00078、ZDD00924的满仓金与黄宝珠和金元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其他不同来源的满仓金之间差异较大,无遗传一致性,也具有保存价值。

    • 中国三种野生稻谷粒外稃乳突结构的电镜观察

      汤圣祥 ,  张文绪

      2003(2):134-1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0

      摘要 (2359) HTML (0) PDF 0.00 Byte (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扫描电镜对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以及栽培籼、粳稻谷粒外稃的乳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籼稻的乳突属锐型双峰乳突,疣粒野生稻的乳突属瘤型单峰乳突,栽培粳稻属钝型双峰乳突。谷粒外稃乳突特征是稳定的微观形态形状。

    • 几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部分亲本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

      朱振东 ,  周荣华 ,  董玉琛 ,  贾继增

      2003(2):137-1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1

      摘要 (3233) HTML (0) PDF 0.00 Byte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11个四倍体小麦一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953*^2F5和(DR147/Ael4)//莱州953*^2F4对2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反应模式比较,推测Am9/莱州953*^2F5含有Pm4b,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DR147/Ael4)//莱州953*^2F4和硬粒小麦DR14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尾状山羊草Ael4和小伞山羊草Y39抗所有白粉菌株,由于迄今还没有在尾状山羊草和小伞山羊草中鉴定出抗白粉病基因,推测这2份山羊草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除Am9外,在其它双二倍体中波斯小麦或硬粒小麦的抗性部分受到抑制。山羊草的抗性部分或完全量到抑制。

    • 新疆长绒棉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王献礼 ,  田杰英 ,  杜文全 ,  覃文彬 ,  黄庆辉

      2003(2):144-1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2

      摘要 (2330) HTML (0) PDF 0.00 Byte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15个性状指标集为一体进行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全面直观的综合评价,为新品种审定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甘薯近缘野生种资源的杂交亲和性评价及利用

      谢一芝 ,  吴纪中 ,  戴起伟 ,  张黎玉 ,  尹晴红 ,  邱瑞镰

      2003(2):147-1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3

      摘要 (2403) HTML (0) PDF 0.00 Byte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9.33%,其中与六倍体I.trifuta杂交结实率最高,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与四倍体I.1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4.22%;与I.leucantha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0.75%。甘薯与近缘野生种杂交,其后代的结薯性出现广泛的分离,甘薯与六倍体I.frifida的杂交后代结薯率高于与其它低倍体的野生种。在甘薯栽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杂种后代。利用六倍体I.trifida与甘薯栽培品种杂交和回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苏渝303和渝苏297等甘薯品种。

    •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RAPD应用

      张洪溢 ,  余诞年 ,  王锐萍 ,  李明芬 ,  李其忠

      2003(2):151-1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4

      摘要 (2530) HTML (0) PDF 0.00 Byte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们种质库中的29份番茄材料的观察结果,证明其中至少保存有10对以上的形态学基因的变异,10对基因将可提供不同基因重组的巨大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种质资源库保存遗传多样性的潜力。对取自种质库中的6份樱桃番茄材料所配制的7个F1代果实品质的性状调查结果初步显示,有些品质性状存在优于市场上销售品的可能。用18个引物对6个樱桃番茄亲本及其所配制的8个F1进行RAPD扩增的结果,有12个引物可以扩增,不同引物能显示被检测种质多态性的相对能力也不相同。既能在多数材料中扩增,又能够有效的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A11,K05,C15和A17,其中K05和A11能产生最多的扩增带。另外,引物A11和C19可用于2013B,B11可用于2018A杂交种的纯度检验。并初步探讨了双引物扩增的结果。

    • 2002年我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及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

      朱志华 ,  李为喜 ,  刘三才 ,  张晓芳 ,  李燕 ,  刘方 ,  王述民

      2003(2):157-1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5

      摘要 (2473) HTML (0) PDF 0.00 Byte (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2年全国14个主要大豆种植省(区)的大豆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平均含量均高于生产用品种。其中种质资源脂肪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显示了在未来的育种中更强的高脂肪含量的选择优势。国内种质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国外种质资源。国外种质资源脂肪含量总体上高于国内种质资源。黄淮海生态区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北方生态区品种。新育成黄淮海区域试验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目前黄淮海生态区生产用品种。同品种异地种植,其脂肪含量有明显变化。

    • AFLP技术运用于小麦种子超干燥保存遗传完整性的初探

      胡小荣 ,  卢新雄 ,  张云兰 ,  张志娥 ,  陈晓玲 ,  辛萍萍

      2003(2):162-1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6

      摘要 (2388) HTML (0) PDF 0.00 Byte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种子被干燥和超干燥至9.0%,8.0%,7.0%,6.0%,5.0%,4.0%后,密封包装于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保存五年后,发芽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于亚热带地区常温保存,必须先经过干燥密封包装。种子最适含水量介于7.0%~9.0%之间。不同品种阃有差异。种子经发芽生长至三叶一心期,取幼苗(茎与叶),用AFLP分子技术对其单株及20株的混合样品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AFLP图谱谱带丰富,不同引物的清晰带有26至52条,不同品种间差异带在3至6条。同一品种不同的含水量之间AFLP图谱谱带整齐划一,未见明显差异。同一含水量不同混合样品或单株样品间也未见差异,表明小麦种子经干燥、超干燥后于亚热带地区(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五年后。在AFLP分子水平上未见遗传变异。同时本研究也为贮藏种子的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西藏小麦资源在都江堰试种的表现及评价

      代寿芬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刘登才 ,  兰秀锦 ,  周永红 ,  郑有良

      2003(2):166-1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7

      摘要 (2480) HTML (0) PDF 0.00 Byte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25份来源于西藏的小麦地方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西藏小麦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分蘖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少数偏多。穗长、小穗数的单位长度着生的小穗数存在明显差异,存在一些密穗类型和多小穗类型。多数小麦品种穗粒数不少,但千粒重明显偏低。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分集数增多、穗长增长、小穗数增多,株高有增加的趋势,而株高的增加又导致了千粒重的降低。小穗数多其穗长通常比较长。中时西藏小麦资源进行了评价、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在都江堰与西藏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天然彩色棉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新棉

      2003(2):171-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8

      摘要 (2475) HTML (0) PDF 0.00 Byte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 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研究概况

      段灿星 ,  王晓鸣 ,  朱振东 ,  张正伟 ,  金达生

      2003(2):175-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9

      摘要 (2807) HTML (0) PDF 0.00 Byte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管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的研究。

    • 鸭茅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

      彭燕 ,  张新全

      2003(2):179-1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20

      摘要 (2521) HTML (0) PDF 0.00 Byte (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鸭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耐荫性强等特性。我国的野生鸭茅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基因资源优良,但有关鸭茅的研究报导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牧草资源,本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对国内外鸭茅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的鸭茅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通知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