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
摘要:《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季刊 ,大 16开本 ,每期 15万字左右。国内每期订价 :7.0 0元 ,全年 2 8.0 0元 ,邮发代号 :14 95。国外每期订价 :10 .0 0美元 (包括邮资 ) ,全年 40美元。国外总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 399信箱。国外代号 :Q5 5 87。《大豆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现已被收入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大豆的遗传育种 ,品种资源 ,生理生态 ,耕作栽培 ,病、虫、杂草防治 ,营养施肥 ,生物技术及食…
2003(3):185-1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1
摘要:分析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96份普野的12个等位酶位点,及885份地方品种的10个酶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与南亚普野和栽培稻在Est—2、Est—10、Mal—1、Cat—1四个位点发生了地理分化。中国普野以Acp-1^2、Acp-2^0、Amp-2^2、Est—2^0、Cat—1^2、Mal—1^1基因型为主,是偏粳型。南亚普野以Acp-1^2、Acp-2^0、Amp—2^2、Est—2^1/Est—2^0、Cat—1^1、Mal—1^2基因型为主,是偏籼型。中国和南亚是两个独立的稻作起源中心。
2003(3):191-1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2
摘要:本研究利用HG1和HG2两个化感水稻品种和稗草为材料,研究了化感水稻品种的叶、叶鞘、根组织的水浸提液对稗草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HG1不论是对稗草幼苗的株高还是对稗草幼苗的根都有极强的化感作用,而HG2只对稗草的根有极强的化感作用。在不同组织之间,叶和叶鞘的水浸提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根的水浸提液和对照。两个化感水稻对稗草幼苗根的抑制更强于对苗高的抑制。随着稗草密度的增加,稗草受抑程度减少,这可能与单株吸收化感物质的量减少有关。
李炳林 , 武晶 , 李欣 , 武萍生 , 黄晋玲 , 渠云芳 , 郭志爱
2003(3):195-19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3
摘要:本文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创育的[AAGG]异源四倍体新棉种及其二倍体亲本亚洲棉(G.arboreum)、比克氏棉(G.bickii)进行了核型分析,并对[AG]异源二倍体和[AAGG]异源四倍体的过氧化物同功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异源四倍体[AAGG]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52,表现为双亲染色体数目之和,其核型公式为2n=4x=52=50m(6SAT) 2sm,按stebbins的核型分析原则,异源四倍体[AAGG]属1A型。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表明:[AG]棉种酶谱表现为双亲不完全互补型。并具有新式酶带。因此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可以作为鉴别远缘杂种的生物技术之一。
2003(3):199-20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4
摘要:高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颈、叶片长、倒一节间和倒二节间都显增长,使得eR系在制种时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同其不舍eui基因的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一个eui隐性单基因的差异,使e-杂交稻的株叶形态和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2003(3):203-2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5
摘要:红花木与木花的数性结构有很大差异 ,木 4数性花占 96 2 %(花瓣、雄蕊、退化雄蕊、萼片均为 4数 ) ;野生红花木 4数性花约占 5 0 %;红花木栽培类型以 5数性花居多 ,不同类型品种花的数性结构亦有差异 ,总体变异规律为 :近期栽培品种双面红类 5数性花 >中期栽培品种透骨红类 >早期栽培品种嫩叶红类。利用花的数性表型变异探讨了品种的演化历史和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2003(3):207-2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6
摘要: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12份,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其中甜黑米1569和甜红米1571糙米千粒重很小(8.4g、8.2g),蛋白质(12.4%、11.7%)、赖氨酸(0.75%、0.76%)、脂肪(5.29%、4.86%)、油酸(2.15%、1.93%)和亚油酸(1.93%、1.86%)、维生素B1(8.42mg/kg、1.60mg/kg)年口钙含量(36.8mg/100g、29.5mg/100g)较高;巨胚香糯1574和白巨胚米1575的胚较大,千粒胚重1.4g以上,胚重占糙米重的比率8%以上,蛋白质(9.9%、10.6%)、维生素B1(3.30mg/kg、0.98mg/kg)和钙含量(27.7mg/100g、32.5mg/100g)较高;黑糯米1568的维生素B1(6.57mg/kg)、铁扣锌含量(4.0mg/100g、7.2mg/100g)较高;红米1201的蛋白质(11.1%)、锌(7.0mg/100g)和硒(85.4ug/kg)含量较高,巨胚,甜味,有色种皮,香味等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聚合是增加水稻种质营养保健功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3(3):214-2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7
摘要:利用4种耐渍性不同的芝麻基因型,在厌氧胁迫条件下检测了根部无氧呼吸酶活性、内源乙烯含量并调查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比较研究旱生植物耐渍性的主要机制。同时设计了田间分期多次淹水试验,观察早期淹水训练对芝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渍种质的乙烯释放量在根中增加了6.06倍,茎中1.76倍,不定根数量增加了4.0~5.0倍,在初生根和不定根皮层形成典型的通气组织。非耐渍种质中未检测到乙烯变化,不定根数量增加了0.79~1.8倍,根中无明显的通气组织发生,但是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可增加4.2~9.3倍,高于耐渍种质。分期淹水试验以四对真叶期和初花期处理产量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终花期一次性淹水产量损失最大。综合分析认为,不定根增生和根皮层通气组织的形成是芝麻耐渍性的重要机制,根中内源乙烯的增加与结构适应变异有关。淹水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芝麻品种耐渍能力为结构适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卢新雄 , 崔聪淑 , 陈晓玲 , 张晗 , 李秀全 , 李高原 , 陈丽华
2003(3):220-22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8
摘要:通过对贮藏2~20年的378份中期库小麦种质进行生活力测定(每一贮藏年份测定种质份数为10~30),结果表明贮藏年限为2~12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都高于83%,而贮藏年限为15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已降至20%,这表明小麦种质在中期库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存在着骤降特性。同时对同一品种分别来自中期库低活力和长期库高活力种质进行田间出苗率和农艺性状调查,发现中期库种质的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极显,其相关显性高于长期库种质,且不论是来自中期库低活力种质还是长期库高活力种质,总体上田间出苗率都比室内发芽率低20%以上,在子一代种子的农艺性状上两之间无显差异。
2003(3):225-2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9
摘要:本文对2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影响穗粗,穗位高影响穗长,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叶片数对资源的筛选、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利用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85、白鹤、二夏、品综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徐冉 , 郝欣先 , 王彩洁 , 蒋惠兰 , 李建和 , 时传娥
2003(3):228-2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0
摘要: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抗双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2003(3):238-2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2
摘要:选择8份早籼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处理以开花后22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6d考查穗发芽,就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以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进行溶液培养,30mg/kg的赤霉素有明显促进穗发芽的效果,脱落酸抑制穗发芽的效果在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2003(3):242-2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3
摘要:取离体培养形成的草莓单芽接种到1/2MS附加不同浓度多效唑和0.5mg/L6—BA的培养基上,研究了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生长及其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草莓试管苗的伸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多效唑浓度为0.04mg/L,苗高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为0mg/L)的29%~63%,当多效唑浓度较高(0.2mg/L)时,延迟了试管苗的发根,且抑制根的伸长。在继代培养中,多效唑抑制芽的分化,同时抑制苗的生长。在本试验中,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保存成活率差异不十分明显,但野生草莓品种在离体保存中多效唑浓度不宜高,以0.1mg/L为好。
2003(3):245-25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4
摘要:选用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不同耐盐能力的籼、粳、爪哇稻16份为材料进行芽期和苗期试验。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过程延长、发芽率降低;品种的发芽率能有效地指示其芽期耐盐能力。NaCl浓度对许多苗期形态指标有显影响,其中叶片盐害指数能反映品种的苗期耐盐能力;随着NaCl处理时间的增长,叶片盐害指数与NaCl浓度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大。同一品种在芽期的耐盐能力和苗期表现不一致,两的相关系数很低。
2003(3):252-2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5
摘要:小麦EST—SSRs是一种从小麦ESTs序列中开发的新型SSR标记。根据小麦ESTs设计的597对EST—SSRs引物在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中的有效扩增比率分别为80%、65.8%、62.1%和58.1%。其中,255对EST—SSRs引物(42.7%)在四种作物中都能获得预期产物。序列相似性比较发现,255个通用EST—SSRs标记所对应的基因80%功能已知,其中30%与蛋白质定位相关,其余70%参与细胞代谢、转录调控、细胞发育、防御体系及其他所涉及的生理生化过程。由于不同物种间基因保守性,本研究发掘的EST—SSRs引物对于小麦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2003(3):256-26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6
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组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在内的基因组学方法在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将对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领域如玉米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评估、基于多样性的新基因发掘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我国在应用基因组学方法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策略。
2003(3):261-2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7
摘要: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栽培稻创造转基因水稻的方法为提高水稻产量、抗性和品质,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粮食紧缺矛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由于稻米在我国食物结构中的重要性和水稻起源的特殊地位,按照人类意志创造的转基因水稻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料的灾难,因此,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回顾了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水稻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隐患及其可能对栽培稻其它品种、野生稻和稻田杂草以及非靶生物造成的危害,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正副效应出发,客观地分析了转基因水稻的利弊关系,并针对转基因水稻的潜在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3(3):265-2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8
摘要:从水分、铝、磷等非生物胁迫方面综述了作物根系形态与非生物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研究进展,阐明了根系形态在作物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对根系形态性状进行改良将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2003(3):270-2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19
摘要:干旱和盐渍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逆境因子。逆境会诱导植物特定基因表达,以保护细胞免受逆境的危害。目前所报道的与植物抗旱、耐盐性相关的基因可分为四类:渗透保护物质生物合成的基因、编码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功能蛋白基因、与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相关的调控基因、与细胞排毒抗氧化防御能力相关的酶基因。
2003(3):274-2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20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给作物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介绍了国内外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抗旱相关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作物抗旱相关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思考。
2003(3):279-28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21
摘要: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为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广阔的遗传基础,然而资源庞大的数量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Frankel首先提出并与Brown等人完善了核心种质(core collection)的概念,即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整个种质资源中选择一部分样本,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代表整个资源的多样性。核心种质的提出,为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解决途径。目前,已在多年生野生大豆、硬粒小麦、花生等20种植物上开展了核心种质研究。本围绕核心种质具有四个显特点即代表性、实用性、有效性、动态性,介绍在不同植物构建核心种质时,所利用的数据、分组原则及取样方法等,并介绍了核心种质的评价进展。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植物在构建核心种质各有区别,但是以根据地理来源分组,按聚类法取样为主。目前,对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多处于取样策略的研究阶段。对建成的核心种质评价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验证,而时分子水平的验证较少,构建的核心种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