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
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2004(2):105-1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1
摘要:采用SSR技术对沪95-2639和91冬27携带的两个新的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在大麦4H染色体的长臂上,发现SSR标记位点HVM67同时与这两个新的矮秆基因连锁,距91冬27的较近,约10.0cM,离沪95-2639的较远,为23.3cM.初步绘制出大麦4H染色体上矮秆基因与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2004(2):110-1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2
摘要: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用水稻品种LA110和Jasmine-85与水稻品种Teqing、Katy、Mars、LaGrue和Newbonnet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后代和亲本用美国3个主要稻瘟病菌小种(以下简称小种)IB-33、IB-45和IE-1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亲本LA110、Jasmine-85、Teqing抗所有3个小种.Katy抗小种IB-45和IE-1,感小种IB-33.Mars抗小种IE-1,感小种IB-33和IB-45.LaGrue感所有3个小种.Newbonnet抗小种IB-45,感小种IB-33和IE-1.所有抗病亲本的抗病基因,其F1分别对相应小种呈现显性抗病性.抗病亲本杂交,LA110与Jasmine-85对小种IB-33,LA110与Teqing、Jasmine-85对小种IE-1,及Jasmine-85与Teqing对小种IE-1,是等位的抗病基因.LA110与Teqing对小种IB-33,及Jasmine-85与Teqing对小种IB-33,分别存在三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LA110与Teqing、Katy、Newbonnet、Jasmine-85对小种IB-45,Jasmine-85与Teqing、Katy、Newbonnet对小种IB-45,LA110与Katy、Mars对小种IE-1,Jasmine-85与Katy、Mars对小种IE-1,分别存在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性基因.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Mars对小种IB-33,抗病亲本LA110与感病亲本Mars对小种IB-45,具有两对显性互补抗病基因,当两对显性抗病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抗性.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Katy、LaGrue、Newbonnet对小种IB-33,抗病亲本LA110与感病亲本LaGrue对小种IB-45,抗病亲本Jasmine-85与感病亲本Mars、LaGrue对小种IB-45,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LaGrue、Newbonnet对小种IE-1,分别存在一对显性抗病基因.两个亲本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一致.本文也讨论了LA110、Teqing和Jasmine-85三个抗病品种在美国水稻抗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
张红伟 , 张红梅 , 郑祖平 , 刘汉梅 , 刘亚娟 , 谭振波 , 陈刚
2004(2):117-1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3
摘要:以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等3个杂种优势类群共30份玉米自交系为实验材料,以玉米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继代培养次数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自交系能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自交系玉米幼胚培养特性的分析,从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类群的供试自交系中,筛选出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黄野四/京24//C108/黄野四选系、黄早四/先早17//吉853选系、R43//黄野四/711选系、京7、京7黄、3189/4380选系、4380/陕综5选系、8103、先早17、18-599红、501、178和冀53.
2004(2):122-1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4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基因操作技术主题的"棉花遗传工具材料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课题.
童继平 , 刘学军 , 吴跃进 , 郑乐娅 , 吴敬德 , 张瑛
2004(2):123-1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5
摘要:利用早籼品系HZP145、 K17A、金23A为亲本,与离子束介导玉米全DNA导入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中的单株配制杂交组合.分析其杂种F1群体的主茎穗结实率、株高、单株有效穗的变异特点及抽穗整齐度状况,以此推断转基因水稻材料分离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材料分离的形成与其核基因组的遗传不稳定性有关,而与玉米基因片断导入受体细胞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无关.文章还对转基因水稻材料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意义及价值进行了讨论.
2004(2):128-1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6
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2004(2):133-1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07
摘要:本文以黄淮麦区 10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19个蛋白质品质和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0个小麦品种(系)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蛋白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44~2.33,其中蛋白质含量性状(GMP含量、蛋白质含量、干和湿面筋含量)的H′均大于2;变异系数为10.18%~101.13%,其中粉质仪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在70%以上.淀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86~2.96,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降落值、稀懈值的H′均大于2;变异系数为4.26%~25.28%,其中降落值、低谷粘度和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超过20%.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根据蛋白质性状和淀粉性状将100个品种(系)分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4个类别,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
2004(2):147-1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0
摘要:利用29个RAPD引物对66份来源和类型不同的黄瓜种质基因组DNA的分析,共扩增出了253条带,其中195条为多态性带,比例为77.08%.不同引物所揭示的种质多样性差异很大.供试种质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88.中国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8,略高于国外引进种质.长江以南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长江以北,华南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华北型种质.长江流域以南可能是黄瓜的较早或主要的演化地.供试种质依RAPD标记被分为8个组群.西双版纳黄瓜明显地与其他栽培种质分开了,国外引入的绝大多数种质被聚到一起或分属单独组群.除西双版纳外其他中国栽培种质的遗传关系与形态特征和地域分布虽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总是一致,表明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可能导致了某些基因在不同种质间的渗入.
2004(2):153-1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1
摘要:以萝卜恢复系9802和不育系9802A配制杂交组合,并以174株个体组成的F2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以分离群体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建立不育池和恢复池,利用100个RAPD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引物OPC6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经连锁分析,证明标记OPC61900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1.6cM(Centimorgan).这个标记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2004(2):156-160,1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2
摘要:利用筛选出的12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56份萝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析,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72条,多态性带百分率为62.9%,种质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89.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9组,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3大类、7组,两种分类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后者能更为直观和清楚地反映群体之间的关系.
张吉民 , 刘成 , 石云素 , 宋燕春 , 白宝璋 , 黎裕 , 王天宇
2004(2):161-1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3
摘要:干旱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花期对干旱胁迫非常敏感.本研究通过对玉米L050× B73的180个F2:3家系进行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和分子标记鉴定,重点对开花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存在与出苗到抽雄天数有关的6个QTL,位于第1、6、9染色体上各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有3个,共可解释的表现型变异为55.0%;基于出苗到散粉天数检测到4个QTL,其中两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位于第1、2染色体上各1个,共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2.8%;对出苗到吐丝天数检测到分别位于第3、6染色体上的2个QTL,共可解释的表现型变异为20.4%;对抽雄至吐丝间隔天数(ASI)只检测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1个QTL,可解释6.5%的表现型变异.而正常灌溉环境下,检测到出苗到抽雄天数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染色体上,可解释的变异为15.0%;对出苗到散粉天数检测到3个QTL,位于第1、3、9染色体上,共可解释的变异为55.0%;对出苗到吐丝天数检测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2、3、7染色体上.共可解释表现型变异的46.8%;对ASI检测到分别位于第2、6染色体上的2个QTL,可解释的变异为15.5%.这些QTL的基因效应以显性与超显性为主.
2004(2):166-1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4
摘要:以彩色马蹄莲组培增殖苗为供试材料,采用CO2强制性供气系统和箱式培养容器,在附加MS大量元素的蛭石中进行无糖生根培养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质中加入NAA0.1 mg/L,培养的第6天开始通入浓度保持在1000~1200 mg/L 的CO2混合气体对生根有促进.无糖培养生根率达到97%,植株健壮且根系发达.
徐冉 , 时传娥 , 张礼凤 , 王彩洁 , 聂翠琴 , 李建和
2004(2):170-17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5
摘要:齐黄1号是中国衍生品种最多的大豆种质之一,在全国11个省市衍生出92个高产优质品种和优异品系,其中黄淮海地区衍生出87个品种(系).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蛋白质含量45%以上的品种23个,其中46%的品种5个、47%的品种2个、48%的品种3个、51%的品种2个.脂肪含量22%以上的品种6个,其中23%的品种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27个,其中抗霜霉病品种7个.齐黄1号在育种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优异种质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筛选配合力高的优异杂交组合可有效地提高大豆育种效率,种质创新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2):176-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6
摘要:采用0℃~7.2℃模型的累积低温计算方法,以加权法为萌芽计算标准,通过对29份观赏桃Prunus persica Batsch.(L.)品种资源的需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重瓣桃花品种的需冷量分布范围为400h~1250h,并以900h以上的品种为主.红花垂枝桃、红花重瓣寿星桃、鸳鸯垂枝、红叶桃、洒红桃和菊花桃等名优品种的需冷量分别为926h、930h、1188h、1112h、1214h 和1250h,郑州地区需冷量的满足时间基本在1月底之后.
李为喜 , 朱志华 , 刘三才 , 刘方 , 张晓芳 , 李燕 , 王述民
2004(2):185-19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8
摘要:对2003年中国19个主要大豆种植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豆品种与种质资源的蛋白、脂肪含量和部分大豆品种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总体上与品种持平.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种质资源脂肪含量,说明当前中国种植的大豆中高脂肪的品种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 北方、黄淮海、南方三大生态区大豆品种和种质资源蛋白含量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生态、气象因子对大豆蛋白含量的影响大于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较高,基本适合豆制食品加工业的需要.
2004(2):193-19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19
摘要:水稻种质研究和合理利用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稻米生产存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种质研究的现状,讨论了我国种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的种质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思考.
2004(2):197-2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20
摘要:本文综述利用eui基因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设想与实践,以及通过直接辐射诱变方法育成高秆隐性恢复系和长穗颈不育系,继而育成e杂交水稻组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e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
2004(2):201-2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21
摘要:由于糯小麦缺失(Wx-A1、Wx-B1和Wx-D1)3对蜡质基因,其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因此在食品工业和非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糯小麦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虽然我国开展糯小麦研究起步较迟,但在糯小麦Wx基因资源的筛选、糯小麦的遗传和育种、糯小麦淀粉品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本文就中国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糯小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2004(2):204-2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2.022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涵盖大田作物、园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栽培、野生遗传资源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