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23:17 星期五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5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稿件
    • 植物种质群体遗传结构改变的测度

      盖钧镒

      2005(1):1-8,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1

      摘要 (2690) HTML (0) PDF 0.00 Byte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缘故导致遗传结构改变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介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测度种质库(收集品)遗传潜势的6种遗传多样性统计指标,包括同一变异层次的类型数、类型分布均衡度、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遗传方差与遗传变异系数、多元变异指数以及亲本系数.指出若无遗传丰富度相伴,单有遗传离散度并未提供遗传多样性的完整测度.探讨了人为条件导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流失、环境胁迫所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脆弱性和种子扩繁所引发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漂变和遗传漂移等的统计指标.文末给出了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适宜样本容量研究的个例.

    • >研究报告
    • 部分耐盐小麦品种(系)SSR位点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德光 ,  翁跃进 ,  董玉琛 ,  魏湜 ,  胡正

      2005(1):9-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2

      摘要 (2522) HTML (0) PDF 0.00 Byte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有多态性的32对SSR引物对80个小麦耐盐品种(系)进行遗传差异研究,共检测出1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75个等位变异;供试80份耐盐小麦品种(系)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26~0.8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冬性小麦品种(系)聚为一大类;春性小麦品种(系)也聚为一大类;一些系谱相同或相近的品种(系)遗传相似系数较大;A、B、D基因组中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差异不大,以B基因组较高.

    • 几个中国大麦属物种叶绿体psbL和psbJ基因序列分析

      魏育明 ,  颜泽洪 ,  吴卫 ,  郭红 ,  张志清 ,  郑有良

      2005(1):15-19,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3

      摘要 (2609) HTML (0) PDF 0.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8份来源于中国和2份来自国外的不同大麦属物种或亚种叶绿体基因组psbL~psbJ区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0份大麦属材料的psbL~psbJ区序列长度均为365bp,且无变异位点.同时,将大麦属psbL~psbJ区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麦(Secale cereal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和玉米(Zea mays L.)的相同序列比较,发现所有物种的psbL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17bp,且无核酸变异位点;psbJ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23bp,共检测到6个核酸变异位点.除水稻外,所有物种psbL和psbJ基因间区长度均为125bp,水稻psbL和psbJ基因间区为126bp.在psbL和psbJ基因间区,除水稻具有1个插入位点外,还发现8个核酸变异位点.psbL~psbJ区揭示的大麦属物种、黑麦、小麦、水稻和玉米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化范围为0.0055~0.0426.以玉米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发现,同属于小麦族的大麦属植物、黑麦和小麦间亲缘关系较近,而水稻与玉米则相对较近.

    • 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周晓果 ,  景蕊莲 ,  昌小平 ,  张正斌

      2005(1):20-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4

      摘要 (2417) HTML (0) PDF 0.00 Byte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布在2A、3A、4A、5A、6A、7A、1B、3B、3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36%~19.73%.其中,非胁迫(对照)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包括2个单株WUE的QTL,5个地上部WUE的QTL,1个根系WUE的QTL及2个总耗水量的QTL;水分胁迫条件下上述性状各检测到1个QTL.对于同一性状没有检测到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的QTL,表明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同一性状的QTL表达模式是不同的.论文也讨论了可能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QTL及其分子标记.

    •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新品种抗病虫性研究

      吴征彬

      2005(1):26-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5

      摘要 (2175) HTML (0) PDF 0.00 Byte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3年,对长江流域棉区15份新材料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结果有8份材料高抗红铃虫,占鉴定材料的53.33%;4份材料抗红铃虫,占26.67%;3份材料中抗红铃虫,占20.00%.对55份新材料进行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有27份材料抗枯萎病,占鉴定材料的49.09%;26份材料耐枯萎病,占47.27%;2份感枯萎病,占3.64%.对59份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有8份材料抗黄萎病,占鉴定材料的13.56%;43份材料耐黄萎病,占72.88%;8份材料感黄萎病,占13.56%.

    • 桂东南地区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

      任民 ,  陈成斌 ,  荣廷昭 ,  张万霞 ,  盖红梅 ,  杨庆文

      2005(1):31-36,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6

      摘要 (2647) HTML (0) PDF 0.00 Byte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5个微卫星位点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崇左、防城港3市8个居群301份普通野生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东南地区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等位基因数A=10.2400,有效等位基因数Ae=5.02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0.7641,实际观察杂合度Ho=0.4840.根据固定指数(F=0.5653)计算出的异交率(t=0.2777)表明,普通野生稻的繁育系统是典型的混合繁育系统.对其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34.59%存在于居群间(Fst=0.3459).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多数居群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且杂合体不足(Fis=0.2680,Fit=0.4817).最后根据各居群的遗传变异特点和遗传多样性比较,建议居群QT、YJ和TJ需要优先保护.

    • 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的因子分析及数量分类

      邹学校 ,  马艳青 ,  戴雄泽 ,  张竹青 ,  刘荣云 ,  陈文超 ,  周群初 ,  李雪峰

      2005(1):37-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7

      摘要 (2839) HTML (0) PDF 0.00 Byte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40个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进行因子分析,并将其分为7大类.结果表明,数量分类的结果基本上反映辣椒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符合实际情况.当主因子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大于75%时,主因子值就能基本反映原来性状的遗传特征.果重、果数和株型是辣椒品种主因子的重要影响变量.Promax斜交旋转后的主因子比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的主因子更能代表品种遗传特性.比较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能较好适合辣椒品种的数量分类.

    • 冬小麦品种小量播种的产量效应试验

      吴东兵 ,  曹广才 ,  徐雨昌 ,  李荣旗 ,  张仲琦 ,  杨万深 ,  全明

      2005(1):43-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8

      摘要 (2308)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1-2003年在北京进行了2个年度的冬小麦小量播种秋播试验.2001-2002年,在22.5kg/hm2播量中,参试品种DS 1号的最好产量是5589.0kg/hm2.2002-2003年度,在22.5kg/hm2播量处理中,京411、鲁麦21、晋麦73、DS 1号的产量分别达到8537.7、7403.7、7353.75和6836.25kg/hm2.试验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CO2传导度和叶肉细胞CO2浓度表明植株的生理功能较旺盛.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表明植株代谢活动较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这些品种的单株穗数较多.

    • 甘蔗杂种的染色体和RAPD鉴定研究

      李富生 ,  林位夫 ,  何顺长

      2005(1):48-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09

      摘要 (2386) HTML (0) PDF 0.00 Byte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甘蔗与蔗茅属间杂交种F1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杂种F1材料01/47、01/85、01/120的2n=80~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 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F1材料01/64和01/120的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

    •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

      林红 ,  来永才 ,  齐宁 ,  李辉 ,  张晓波 ,  杨雪峰

      2005(1):53-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0

      摘要 (4893) HTML (0) PDF 0.00 Byte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 max) 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异黄酮野生大豆种质资源4份、高异黄酮栽培大豆种质资源2份.

    • 抗烟粉虱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和抗性机制初探

      徐冉 ,  张礼凤 ,  王彩洁 ,  王金龙

      2005(1):56-58,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1

      摘要 (2832) HTML (0) PDF 0.00 Byte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近年来发生日益猖獗、危害日趋严重,防治比较困难,却未被列为主要经济害虫.筛选抗性种质和选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烟粉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223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烟粉虱鉴定,筛选出滑皮豆等6份抗性较强的种质资源.调查了这223份种质资源的茸毛性状,测定了部分抗感烟粉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与叶片的茸毛性状有密切关系,无茸毛型抗性最强,茸毛紧贴型次之,茸毛直立型较差,茸毛斜立型抗性最差.大豆受烟粉虱危害程度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密切关系,蛋白质含量越高受害越严重,脂肪含量越高受害越轻.根据鉴定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单叶平均感染烟粉虱0头为免疫,0.1~3.0头为高抗,3.1~10.0头为中抗,10.1~20.0头为中感,20头以上为高感的抗性鉴定标准.

    • 谷子品种抗旱性的苗期快速鉴定

      张锦鹏 ,  王茅雁 ,  白云凤 ,  贾晋平 ,  王国英

      2005(1):59-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2

      摘要 (2833) HTML (0) PDF 0.00 Byte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在苗期快速鉴定谷子品种抗旱性的实验结果.通过比较种子在甘露醇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相对萌发率和芽生长抑制率、幼苗在适度控水条件下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幼苗严重失水恢复供水后的存活率等几个指标,对5个谷子品种(鲁7060、羊角黄、豫谷5号、Jun 24和Mar 51)的苗期抗旱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ar 51在所鉴定的品种中具有相对的抗旱优势,可以作为谷子苗期抗旱性研究的代表性材料.谷子种子在甘露醇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相对萌发率与幼苗在适度控水条件下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初步认为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苗期快速鉴定谷子抗旱性的筛选指标.

    •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评价

      张桂寅 ,  王省芬 ,  赵化冰 ,  马峙英

      2005(1):63-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3

      摘要 (2538) HTML (0) PDF 0.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108个抗枯、黄萎病骨干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整体表现纤维较长,27mm以下的品种较少;比强度平均值较低,但也有少数高强力品种;马克隆值较大,纤维较粗.20世纪60-90年代抗病育种对纤维品质未明显改进,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平均值均无显著增长;但纤维长度类型更加丰富,纤维长度最大值有所增加,最高强力品种的比强度值逐渐提高,90年代品种中有较细纤维类型.从中筛选出纤维长度在33mm以上,比强度在33.2cN/tex以上,纤维整齐度在87.1%以上,马克隆值在3.8~4.3之间的品种各10个,筛选出纤维品质指标综合优良的品种9个.

    • TP-M13自动荧光检测法在高粱SSR基因型鉴定中的应用

      李会勇 ,  王天宇 ,  黎裕 ,  石云素 ,  宋燕春 ,  陆平

      2005(1):68-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4

      摘要 (3178) HTML (0) PDF 0.00 Byte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利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法对48份高粱材料进行了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的基因型鉴定.在这个方法中,需要合成一个普适性的用荧光(如FAM)标记的M13引物,并把M13的正向引物和一个SSR反向引物相连(称为TP-M13引物),利用3条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其PCR产物在DNA测序仪(如ABI3700仪)上进行自动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和其他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经济、灵敏、高效的优点.建议在利用数量很多的SSR标记对数量有限的基因组较小的材料进行基因型鉴定时,使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系统.

    • 禾本科牧草在典型草原区的适应性研究

      徐柱 ,  师文贵 ,  李临杭 ,  田青松 ,  马玉宝 ,  张利军

      2005(1):7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5

      摘要 (2364) HTML (0) PDF 0.00 Byte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1-2003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通过小区试验,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21份禾本科牧草进行了物候期、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的评价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美国和中国的6份材料不仅适应性较强,而且产草量和种子产量也相对较高,可作为该地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良种质材料.

    • 新收集大豆种质资源主要品质鉴定与评价

      李为喜 ,  刘三才 ,  邱丽娟 ,  刘章雄 ,  陈国安 ,  刘方 ,  张晓芳 ,  李燕 ,  朱志华

      2005(1):75-7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6

      摘要 (2566) HTML (0) PDF 0.00 Byte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十五"期间新收集、保存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84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两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近似正态分布,最大频度分别出现在41.01%~ 42.00%含量范围和20.01%~21.00%含量范围.与以前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相比,新收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的蛋白质总体水平明显高于育种材料、引进种质和选育品种3种类型,引进种质的脂肪、蛋脂总量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国内种质资源高蛋白质大豆占有率高于引进种质资源;引进种质资源高脂肪、高蛋白兼高油的大豆占有率高于国内种质资源.

    • 抗甘薯黑斑病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赵冬兰 ,  张允刚 ,  唐军 ,  郭小丁

      2005(1):80-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7

      摘要 (2480) HTML (0) PDF 0.00 Byte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1107份甘薯种质资源抗黑斑病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8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0.7%;抗病品种128份,占11.6%.并进一步对这些抗性资源的兼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筛选出了兼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的优异种质资源若干份,以期为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 甘蔗蔗汁品质性状的回归分析及模型

      高三基 ,  陈如凯 ,  张华 ,  傅华英 ,  邓祖湖 ,  罗俊 ,  徐良年

      2005(1):84-87,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8

      摘要 (2625) HTML (0) PDF 0.00 Byte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47份不同甘蔗基因型的蔗汁品质性状进行简单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蔗汁蔗糖分(Suc)与锤度(BX)、温度校正后锤度(BX′)、蔗汁旋光读数(0Z)以及转光度(pol)之间均呈线性回归,简单回归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93、0.9199、0.9861及0.9839.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Suc=0.05706 0.21488BX 0.181030Z,方差分析表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为0.9931.t测验表明,蔗汁蔗糖分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对误差平均为0.49%.

    • 假茴芹染色体的观察及核型研究

      李国泰

      2005(1):88-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19

      摘要 (2151) HTML (0) PDF 0.00 Byte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假茴芹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假茴芹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 核型公式为2n=2x=22=14sm 8st,属于3B型.全组染色体总长92.80μm,长臂总长为66.83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02%.染色体总体积为264.40μm3.

    • FT-NIRS技术应用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研究

      张洪江 ,  吴金红 ,  梅捍卫 ,  黄芳 ,  罗利军

      2005(1):91-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0

      摘要 (2436) HTML (0) PDF 0.00 Byte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和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表明糙米近红外光谱与其直链淀粉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429,最大绝对误差4.82%,平均误差2.30%.该方法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快速分析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可用于稻种资源的快速鉴定,对于水稻优质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专题论述
    • 水稻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

      余汉勇 ,  魏兴华 ,  袁筱萍 ,  王一平 ,  汤圣祥

      2005(1):96-1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1

      摘要 (2223) HTML (0) PDF 0.00 Byte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引进国外普通栽培稻品种(系)23890份和野生稻种质资源2201份,这些资源中许多已被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或育种.其中,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公顷的品种23个,年种植面积0.667~6.67万公顷的品种75个;直接利用于杂交水稻的国外恢复系或利用国外强恢复源培育的恢复系,已占我国恢复系总数的95.7%;众多国外品种成为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的骨干亲本.因此,加强国外水稻资源的引入、评价和利用,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和增加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也是应对各国激烈争夺生物资源的战略决策.本文根据水稻国外引种出现的新情况,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引种规律、引种地区和强化引种的建议.

    • 小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近交衰退

      王峥峰 ,  彭少麟 ,  任海

      2005(1):101-10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2

      摘要 (2774) HTML (0) PDF 0.00 Byte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种群一般拥有较小的遗传变异.当前人为干扰和破坏造成了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丧失,引起近交衰退,影响到种群后代适应性.产生近交衰退的原因是近交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近交衰退受交配系统、世系效应、环境胁迫等的影响.在物种保护和恢复过程中,要防止近交衰退.

    • 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阮仁超 ,  韩龙植 ,  曹桂兰 ,  安永平 ,  张媛媛 ,  张艳蕊 ,  曲英萍 ,  祁栋灵 ,  孙明茂

      2005(1):108-113,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3

      摘要 (2330) HTML (0) PDF 0.00 Byte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种资源化感作用的鉴定评价与深入研究是化感水稻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概要介绍了化感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方法、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机理以及化感特性遗传与基因定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 中国苎麻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蒋彦波 ,  揭雨成

      2005(1):114-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4

      摘要 (2363) HTML (0) PDF 0.00 Byte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苎麻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将为探讨苎麻起源、进化与分类以及苎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育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概述了苎麻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以及植物形态学、染色体、同工酶与DNA分子标记等研究方法在苎麻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

    • 中国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黄新芳 ,  柯卫东 ,  叶元英 ,  李双梅

      2005(1):119-12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5

      摘要 (2358) HTML (0) PDF 0.00 Byte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中国芋种质资源的起源、分布、分类、保存、营养成分、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等的研究进展.

    • 全国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刘根泉

      2005(1):123-12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1.026

      摘要 (2122) HTML (0) PDF 0.00 Byte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总结“十五”以来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迎对基因组时代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新挑战,讨论近中期植物种质资源的发展战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与基因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25-26日召开,会议主题为“进入基因组时代的植物种质资源的发展战略”。会议由刘旭副院长(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长)和万建民所长主持,翟虎渠院长出席了会议。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投稿指南

      2005(1):124-124.

      摘要 (1889) HTML (0) PDF 0.00 Byte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涵盖大田作物、园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栽培、野生遗传资源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要报道上述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本刊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为使您的稿件录用顺利和保证本刊质量,请您在投稿时注意下列事项: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 在三亚,看见中国棉花的未来——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