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05(3).

      摘要 (1647) HTML (0) PDF 0.00 Byte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可交配性研究

      王玉微 ,  陈成斌 ,  曾汉来 ,  张万霞 ,  任民 ,  盖红梅 ,  杨庆文

      2005(3):245-2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1

      摘要 (2365) HTML (0) PDF 0.00 Byte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授粉方法研究栽培稻与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稻之间的可交配性.以栽培稻为对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野生稻花粉在同一栽培种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栽培稻柱头上普通野生稻(AA)花粉萌发最好,与对照萌发情况相近.药用野生稻(CC)萌发差,表现为柱头上花粉附着量少,开始萌发时间迟,萌发量少,花粉管扭曲、缠绕、伸长慢等.四倍体野生稻未观察到有萌发现象.说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近,可交配性好;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可交配性差;四倍体野生稻与栽培稻可交配性极差.由此推断,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通过花粉途径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很大,而与药用野生稻和其他基因组野生稻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很小.

    • 大豆耐盐性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及标记辅助鉴定

      张海燕 ,  关荣霞 ,  李英慧 ,  王丽侠 ,  滦维江 ,  常汝镇 ,  刘章雄 ,  邱丽娟

      2005(3):251-2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2

      摘要 (2402) HTML (0) PDF 0.00 Byte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60对SSR引物对93份大豆1级耐盐种质资源和57份盐敏感种质资源(5级)进行分析,以确定耐盐种质资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耐盐相关标记在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中的利用程度.60个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792个,平均13.2个,其中耐盐种质资源特有等位变异133个,盐敏感种质资源特有等位变异106个,但76.0%的等位变异频率低于0.10,仅有1.8%的等位变异出现频率高于0.40.耐盐种质资源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8(0.47~0.90),盐敏感种质资源PIC平均为0.80(0.46~0.94).根据主成分分析,耐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多样性分布规律相似.然而,与耐盐基因相关的一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在耐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间无显著差异.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耐盐种质资源按生态区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和Ⅲ分别以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为主,类群Ⅱ为黄淮夏大豆和其他生态类型的混合群.

    • 利用GISH和RAPD检测黄毛草莓×凤梨草莓种间杂种

      马鸿翔 ,  陈佩度 ,  余桂红 ,  任丽娟

      2005(3):256-2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3

      摘要 (2349) HTML (0) PDF 0.00 Byte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地高辛(DIG)标记的黄毛草莓基因组DNA为探针、凤梨草莓基因组DNA为封阻对黄毛草莓×凤梨草莓杂种F1的五倍体植株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利用GISH可将黄毛草莓染色质从凤梨草莓中检测出来,从而证实了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的真实性.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不同品种的2个杂交组合获得的14个株系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以引物S1371和S1405能将黄毛草莓×春霄组合的10个杂交后代株系加以区别,以单一引物S1371、S1380、S1397、S1404、S1405可使黄毛草莓×硕香后代株系之间相互区别.在杂交后代中观察到了亲本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不同栽培品种的特征带,从而进一步证实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 >研究报告
    • 优质红碎茶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王新超 ,  许玫 ,  陈亮 ,  杨亚军 ,  姚明哲 ,  虞富莲 ,  王平盛

      2005(3):262-2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4

      摘要 (2257) HTML (0) PDF 0.00 Byte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生产的红碎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一直不强,缺乏适制红碎茶品种是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原生起源中心云南茶区为主的120份茶树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和鉴定,探明了我国适制红碎茶资源的基本情况,筛选出一批优异资源.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我国红碎茶品种的改良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

    •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分析

      吴建伟 ,  刘成 ,  石云素 ,  宋燕春 ,  张桂寅 ,  马峙英 ,  王天宇 ,  黎裕

      2005(3):266-270,3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5

      摘要 (2631) HTML (0) PDF 0.00 Byte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干旱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往往受到影响,因此是研究耐旱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A188×91黄15的F2∶3家系,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各有10个QTL与株高和穗位高有关;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则检测到各有6个QTL与株高和穗位高有关.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在7.3%~53.9%之间.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QTL个数占总QTL近50%,LOD值均大于4.6,推测该染色体存在控制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的重要区域.本研究在bnlg1812标记附近检测到在水分胁迫下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在20%以上,该QTL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位点.

    • 种子老化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影响

      张晗 ,  卢新雄 ,  张志娥 ,  陈晓玲 ,  任守杰 ,  辛萍萍

      2005(3):271-27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6

      摘要 (2412) HTML (0) PDF 0.00 Byte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经老化处理得到的不同发芽率水平的玉米地方品种条花糯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水平下降影响出苗植株中芽鞘和叶鞘颜色的比率.当发芽率降到32%时,浅紫色芽鞘植株的比率降至0.当发芽率下降时,浅紫色叶鞘植株的比率升高,而白色叶鞘植株的比率则下降.经SSR分析发现,低发芽率群体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等遗传参数,与对照群体的遗传参数相比都有所下降,表明老化处理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遗传变异出现下降.本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可以作为老化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检测方法,同时认为对于异质种质资源材料,低的发芽率更新标准不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保持.

    •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张小村 ,  李斯深 ,  赵新华 ,  范玉顶 ,  李瑞军

      2005(3):276-27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7

      摘要 (2320) HTML (0) PDF 0.00 Byte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RIL-8群体纹枯病抗性进行QTL检测,检测到一个加性QTL,位于1A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1.57%;检测到4对QTL间互作位点,涉及7条染色体,互作贡献率分别为11.63%、6.54%、14.04%、20.01%,互作总贡献率为52.23%.通过对RIL-SES群体118个系检测,发现1个SSR标记Xgwm526,位于2B染色体上,与纹枯病抗病基因距离为27.9cM;一个ISSR标记IS840,与纹枯病抗病基因距离为16.9cM.

    • 空间诱变创造高粱新种质研究

      刘自华 ,  龚振平 ,  刘振兴 ,  侯伯生 ,  薛晶 ,  解文强 ,  麻翠丽

      2005(3):280-2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8

      摘要 (2205) HTML (0) PDF 0.00 Byte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6年,利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高粱恢复系唐恢28(TR28)干种子,回收后田间种植,对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进行相关研究,并进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探索灰色理论对变异后代选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粱空间诱变处理可获得丰富的变异类型,变异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向发展,通过选择可获得符合需要的各种变异类型.除黄化苗、不结实、结实后不出苗外,其他变异类型是可遗传的,并且其变异后代的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可提早2~3个世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实诱变选系之间及其与对照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获得了优质、高产、抗病性表现突出的高粱新种质.灰色理论应用于变异后代选择可提高育种效率.

    • 秋水仙碱对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石淑稳 ,  吴江生 ,  周永明

      2005(3):286-2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09

      摘要 (2457) HTML (0) PDF 0.00 Byte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秋水仙碱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蓝型油菜23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3个基因型的小孢子被10、50和100mg/L秋水仙碱处理24h或48h,胚产量是2.55~14.75胚/蕾,10~50mg/L处理72h则是0.94~2.43胚/蕾.这表明处理72h对小孢子胚发生有抑制作用.用200、400、500和800mg/L处理2个基因型小孢子16~48h,胚产量为0.6~1.33胚/蕾,未处理对照是6.25和9.36胚/蕾.可见200~800mg/L浓度对胚再生有不同程度的阻碍效应.结果还证明,小孢子对秋水仙碱的反应与其基因型有关.当用10、20、50和100mg/L处理48h时,22B5-6和903-3小孢子的胚产量为37.09~69.47胚/蕾,而F1-29、W592和SF10-12是0.28~1.45胚/蕾,相互之间差异很大.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的目的是使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高频率加倍,因此应根据胚产量和染色体加倍率来确定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本试验中,采用10~50mg/L处理48h或者用100mg/L处理24h,约80%基因型的小孢子胚产量在5胚/蕾以上,约70%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加倍率达60%以上,可有效地用于油菜遗传和育种研究等领域.

    • 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黄天述 ,  叶华智 ,  王晓鸣 ,  唐莉 ,  王晓梅 ,  金庆超

      2005(3):291-294,3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0

      摘要 (2433) HTML (0) PDF 0.00 Byte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国内常用的285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纹枯病大田鉴定与评价,未发现免疫材料,抗病材料很少.高抗、抗和中抗材料的比例分别为1.0%、3.2%、13.7%;绝大多数材料属于感病或高感,分别占29.8%、52.3%.株高、主穗位高、主穗位高/株高之比值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病斑高、病斑高/株高、病斑高/主穗位高之比值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可以将病斑高度与主穗位高度的比值作为抗性鉴定与评价指标之一.采用带菌麦粒在拔节中后期定位接种,以病斑到达的叶鞘位作为病情和抗性评价体系是较为准确和规范的方法.

    • 优质抗疫病甜椒种质资源的选育

      张宝玺 ,  王立浩 ,  毛胜利 ,  郭家珍 ,  杨宇红 ,  堵玫珍

      2005(3):295-2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1

      摘要 (2300) HTML (0) PDF 0.00 Byte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国外引进的2个抗疫病的商业品种,通过系谱法选择,获得了6个园艺性状普遍优于茄门、对疫病达到抗病和高抗水平的株系,其中有4个株系兼中抗CMV和TMV,另有1个株系兼抗CMV.其中20079-0-3-1-27和20080-0-1-3-29综合表现尤其突出.开展优质抗疫病甜椒种质资源的选育,将为国内抗疫病的甜椒育种起到积极的作用.

    • 广东黑石顶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不同年龄级遗传多样性

      高三红 ,  王峥峰 ,  张军丽 ,  田胜尼

      2005(3):300-3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2

      摘要 (2267) HTML (0) PDF 0.00 Byte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东省黑石顶地区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不同年龄级(成体、小树、幼苗)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具有相同生活史特征的物种相比,黑石顶厚壳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0901;不同年龄级遗传多样性由成体-小树-幼苗逐渐降低,分别为0.0880、0.0793、0.0648.3个年龄级间的遗传分化为Gst=0.1410,st=0.0659(AMOVA).这一地区厚壳桂种群低的遗传多样性是由于这一地区森林片断化后,种群隔离导致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流的不畅通、个体数量缩小使得种群内遗传漂移作用加剧.但种群世代间遗传分化可能由取样误差导致的遗传漂变所产生.

    • 籼稻二元不育系9730A及三交种的初步研究

      刘学军 ,  童继平 ,  吴跃进 ,  方文贤 ,  韩正姝

      2005(3):304-3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3

      摘要 (2298)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所选育的籼稻二元不育系9730A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雌性育性、对"920"的敏感性、柱头外露情况、花时、雄性不育的可恢复性及三交种的抽穗整齐度、有效穗、株高、单株产量、结实率、主茎穗长、主茎叶长、穗粒等变异度的分析,对杂交水稻三交法育种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认为:通过引进具有不同优良品种特性的第二保持系,可以在保持所选育杂种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改进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从而为提高杂种种子生产水平、及时利用优良常规稻育种成果材料和综合实现杂交稻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多抗、广适、高产、优质育种目标提供新的途径.

    • 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李霞 ,  刁家连 ,  李书华 ,  杨林 ,  李芳 ,  魏秀华 ,  包艳存

      2005(3):310-3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4

      摘要 (2369) HTML (0) PDF 0.00 Byte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3个芦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83条DNA片段,其中170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92.9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超过15条.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Nei氏相似系数分布在0.407~0.931之间,平均为0.765,可见遗传多样性相对偏低.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Coefficient=0.77处划等值线,可将参试样品划分为8大类群.其中Jwc1、Purple Passion、鲁芦笋1号等6个品种各单独列为1个类群,其余的被分为2个类群.

    • 基于SSR的梭罗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姜志磊 ,  杨欣明 ,  王瑞 ,  高爱农 ,  李立会

      2005(3):315-3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5

      摘要 (2325) HTML (0) PDF 0.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梭罗草[Roegneria thoroldiana (Oliv.)Keng],利用SSR技术对采集于青海、西藏的12个梭罗草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i)变异范围为0.34~0.57,居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t=0.64,平均居群内多样性Hs=0.49,居群间多样性Dst=0.15, 居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Gst=23%, 大部分(7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的基因流Nm=0.83.进一步的聚类和相关分析表明,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梭罗草的保护和利用应优先考虑分布于高海拔区域的居群.

    • 中国部分地区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及分布现状分析

      李向华 ,  王克晶 ,  李福山

      2005(3):319-3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6

      摘要 (2608) HTML (0) PDF 0.00 Byte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2004年对中国10省(市)221个县(市)的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新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的县(市)45个,收集野生大豆资源814份.通过考察发现野生大豆在中国分布面积锐减,濒危状况严重.

    • 灰色理论在芸豆种质资源创新评价中的应用

      魏淑红

      2005(3):323-3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7

      摘要 (2435) HTML (0) PDF 0.00 Byte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灰色理论对8份芸豆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评价创新种质的综合表现及各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为芸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创新种质资源中以2245产量最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

    •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刘广阳

      2005(3):326-3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8

      摘要 (2322) HTML (0) PDF 0.00 Byte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克4430-20的来源及特征特性,研究了克4430-20作为优异亲本的利用情况及其衍生品种的生产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4430-20是黑龙江省衍生品种最多的大豆种质资源之一,以其作直接或间接亲本共衍生42个高产大豆品种.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克4430-20在育种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优异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选择配合力高的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可有效提高大豆的育种效率.

    • PEG渗调处理改善鸭茅种子活力的研究

      梁小玉 ,  张新全

      2005(3):330-33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19

      摘要 (2133) HTML (0) PDF 0.00 Byte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PEG(6000)处理贮藏1年的宝兴鸭茅种子活力有所提高,PEG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表现出交互效应,最适宜的处理条件组合为温度15℃,浓度15%,时间48h.

    • 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与育种方向

      郭江平 ,  曾丽萍

      2005(3):335-3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0

      摘要 (2522) HTML (0) PDF 0.00 Byte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认为,近10年育成品种,产量不断提高,熟性有变晚趋势,抗病性逐步增强,抗枯萎病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有待进一步提高,品质得到改良,但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我区棉花产业化发展长远要求.因此,需要育种工作者通过拓宽遗传资源、创新种质,结合先进育种方法,并加强抗逆性筛选力度等来选育适合不同要求的棉花新品种.

    • 木瓜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归类及管理原则

      张茜 ,  王光 ,  何祯祥 ,  李钦佩

      2005(3):339-3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1

      摘要 (2687) HTML (0) PDF 0.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植物志>等专著为依据,对我国目前比较混乱的木瓜种类命名状况进行分析与澄清.认定单瓣观赏种中的贴梗海棠、四季贴梗海棠和复色贴梗海棠以及皱皮木瓜属于皱皮木瓜种;复瓣观赏种中的大富贵、红宝石、绿宝石、艳阳红属于木瓜种;光皮木瓜属于木瓜种,假光皮木瓜属于毛叶木瓜种.考证了各大木瓜产地的种源:曹州木瓜为木瓜种,沂州木瓜和宣木瓜为皱皮木瓜种,云南木瓜包括皱皮木瓜种、木瓜种、毛叶木瓜种、西藏木瓜种和野木瓜种.同时介绍了不同木瓜种的应用价值及其主要优良品种.另外,对今后如何改善混乱的命名现状提出了建议,并制定了大规模运用各地种源进行育种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专题论述
    • 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于永红 ,  斯华敏

      2005(3):344-3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2

      摘要 (2467) HTML (0) PDF 0.00 Byte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矮秆水稻的培育成功是20世纪农业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学、激素对矮化基因突变体的调控以及矮化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巨大潜能.

    • 坪用狗牙根种质资源评价与改良研究进展

      马克群 ,  刘建秀

      2005(3):348-3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3

      摘要 (2321) HTML (0) PDF 0.00 Byte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狗牙根种质资源的评价,重点对国内外狗牙根新品种培育情况以及育种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对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研究、改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 中国禾谷类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在育种中的利用

      郑殿升

      2005(3):354-3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4

      摘要 (2516) HTML (0) PDF 0.00 Byte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主要禾谷类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粟、黍稷,它们的野生近缘植物在中国禾谷类作物育种中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不仅拓宽了作物的遗传基础,而且培育出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提高粮食产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国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现状

      韩龙植 ,  曹桂兰

      2005(3):359-3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5

      摘要 (2661) HTML (0) PDF 0.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截止2003年,我国共编目稻种资源77541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68.68%)、国外引进稻种(12.65%)、野生稻种(9.45%)、选育稻种(6.96%)、杂交稻"三系"资源(2.09%)、遗传标记材料(0.16%);在国家长期库中共保存稻种资源69133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71.38%)、国外引进稻种(12.16%)、野生稻种(8.09%)、选育稻种(6.52%)、杂交稻"三系"资源(1.54%)、遗传标记材料(0.18%)、其他(0.12%).加强选育品种、品系、突变体的收集和保存;重视国外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引进;开展地方稻种的纯系筛选与保存;持续开展稻种资源的繁种更新;开展已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的确认和提供利用,这是今后稻种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的重要研究任务.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通知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