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13:17 星期五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 页 > 过刊浏览
  • 2006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黑龙江省高粱种质抗丝黑穗病、靶斑病、高粱蚜和亚洲玉米螟鉴定

      焦少杰

      2006(3).

      摘要 (2218) HTML (0) PDF 0.00 Byte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应用

      陈成斌

      2006(3):257-2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1

      摘要 (2889) HTML (0) PDF 0.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编制原则、适用范围及应用策略,对于促进全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整合、规范鉴定评价,以及信息与实物共享机制与体系的建立,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的研究与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

      巫娟 ,  牛永春 ,  檀根甲

      2006(3):260-2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2

      摘要 (2539) HTML (0) PDF 0.00 Byte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可抗中国小麦条锈菌多个生理小种。遗传分析表明,该品种对于小麦条锈菌条中19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采用铭贤169×红麦的F2分离群体建立抗、感DNA池,用RAPD方法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共筛选236个10碱基随机引物,其中引物S1167所扩增出的1条约245 bp的多态性DNA片段只出现在抗病DNA池和红麦中,而不出现在感病DNA池和感病品种铭贤169中。经用201株杂交F2植株对多态性DNA片段S1167245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在164株抗病单株中有156株可稳定扩增出该特异DNA片段,而在37株感病单株中则有34株不能扩增出该特异DNA片段,经统计共有11株发生了交换,标记S1167245与目的抗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6.1cM。本研究得到的RAPD标记S1167245表现稳定、重复性强,可用于小麦抗锈育种中的标记辅助选择,促进红麦的抗条锈基因的利用。

    • >欢迎订阅
    •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2006(3):263-263.

      摘要 (2540) HTML (0) PDF 0.00 Byte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上海地区芸薹属蔬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华 ,  刘灶长 ,  陈海荣 ,  陈亮 ,  罗利军

      2006(3):264-2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3

      摘要 (2587) HTML (0) PDF 0.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鉴定对上海地区的17份甘蓝、44份白菜,共61份芸薹属蔬菜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61份材料被聚类为两大类,甘蓝类和白菜类,其中白菜型蔬菜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96~0.77之间,甘蓝型蔬菜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93~0.63之间。聚类分析的结果说明,上海地区的甘蓝类蔬菜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白菜类蔬菜的遗传基础比较单一,急需保护现有的白菜型蔬菜品种的种质资源,防止遗传流失。本实验还说明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与农艺性状鉴定相结合,综合评价芸薹属蔬菜的遗传多样性比采用单一的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园艺学报》

      2006(3):269-269.

      摘要 (1957) HTML (0) PDF 0.00 Byte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与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状单株

      冯涛 ,  张红 ,  陈学森 ,  张艳敏 ,  何天明 ,  冯建荣 ,  许正

      2006(3):270-27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4

      摘要 (2916) HTML (0) PDF 0.00 Byte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疆野苹果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和新源县交吾托海等3个种下居群果实形态多样性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香味物质、矿质元素含量等测定结果筛选出4株特异性状单株,旨在为探讨栽培苹果的起源演化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新疆野苹果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和果柄长度等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本文首次对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居群果实形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9.95~47.47g,变异系数29.71%,形状有扁圆形、近圆形、圆形和圆锥形等,果皮颜色有绿、黄、橘黄、粉红、红和深红等,具有栽培苹果的典型特征。上述结果支持“新疆野苹果可能是栽培苹果祖先种”的结论;②对巩留县莫舍乡的新疆野苹果78个实生株系果肉组织Ca、Mg、Fe、Zn、Cu、Mn6种矿质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每种矿质元素含量单株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24.2%~54.0%,遗传多样性丰富,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③根据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香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高钙型、高锌型和大马酮型等4个特异性状单株;④调查发现,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苹果小吉丁虫的蔓延危害,目前伊犁野果林面积逐年减少,野苹果固有的繁育体系和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利用保存等多层次保护保存体系的建议。

    • 高粱幼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差异cDNA的研究

      张宏一 ,  朱志华 ,  景蕊莲

      2006(3):277-2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5

      摘要 (2338) HTML (0) PDF 0.00 Byte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粱为试验材料,用-0.7MPa的PEG-6000高渗溶液对其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得到53条高粱水分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包括5个完全诱导表达片段,43个上调片段和5个下调表达片段。经过Reverse Northern验证,筛选出13个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经GenBank查询,10个片段序列与已知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3个片段同源性非常低,可能为新基因。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

      2006(3):283-283.

      摘要 (1645) HTML (0) PDF 0.00 Byte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广西龙眼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AHP-FUZZY综合评判

      于平福 ,  朱建华 ,  黄凤珠 ,  陆贵峰

      2006(3):284-2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6

      摘要 (2523)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广西34个龙眼品种(单株)8个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基于两阶段聚类法的品种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桂明一号、中圆、细核脆香、石硖、国庆一号、桂香龙眼、良庆1号、良庆2号、茂寿综合性状优良;中秋一号、国宝、桂圆0503、佳圆1号、良庆3号、早熟广眼、桂龙早1号、中秋(北流)、桂圆0506、巨乌等15个品种次之;桂圆0504、桂圆0502、冰糖果、软枝大乌园、迟白露、大乌圆8213、福隆、大广眼、油面石硖、桂圆0505则较差。

    • >变更说明
    • 变更说明

      2006(3):287-287.

      摘要 (1903) HTML (0) PDF 0.00 Byte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农业科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有:宏观农业、专题论述、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栽培与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等。

    • >研究报告
    • 应用RAPD标记研究野生荔枝种质资源

      邓穗生 ,  陈业渊 ,  张欣

      2006(3):288-2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7

      摘要 (2593) HTML (0) PDF 0.00 Byte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APD方法对海南60份野生荔枝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65条RAPD带,DNA片段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73.3%,并利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野生荔枝可归为6类,表明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也为分析野生荔枝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探索了有效方法。

    • 吉林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林红 ,  潘丽艳 ,  文景芝

      2006(3):292-29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8

      摘要 (2386) HTML (0) PDF 0.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资源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资源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玉米杂交种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这表明杂交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 小麦种质对麦长管蚜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段灿星 ,  王晓鸣 ,  朱振东

      2006(3):297-3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9

      摘要 (2546) HTML (0) PDF 0.00 Byte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2005年连续4年,选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管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2000份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不同抗性材料3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7%,其中高抗种质5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种质20份。利用苗期室内接虫法,对部分抗感小麦种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苗期的抗性表现与成株期基本一致。对杂交组合临远207(抗)×Witchita(感)的F1、F2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临远207对麦长管蚜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生物技术通报》

      2006(3):300-300.

      摘要 (1843) HTML (0) PDF 0.00 Byte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草坪型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坪用价值初步评价

      刘金平 ,  张新全 ,  游明鸿 ,  陈永霞 ,  王讯

      2006(3):301-3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0

      摘要 (2601) HTML (0) PDF 0.00 Byte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景观-性能-应用适合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暖季型狗牙根和冷季型高羊茅为对照,分春季、夏季、秋冬季对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坪用性状和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春季草坪景观质量H050、H049的坪用性状好于对照;夏季H036、H049、H011坪用性状好于对照;秋冬季H036、H049表现好于对照;综合一年的表现进行指标权重分析,H036、H049得分分别为17.60和18.08,可作为过渡性气候区建植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保土草坪的优质材料进行开发利用。

    • >欢迎订阅
    • 2007年征订启事

      2006(3):305-305.

      摘要 (1797) HTML (0) PDF 0.00 Byte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水稻丽粳2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耐冷性遗传研究

      杨树明 ,  曾亚文 ,  杜娟 ,  普晓英 ,  刘昆 ,  桂敏 ,  张浩

      2006(3):306-3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1

      摘要 (2640) HTML (0) PDF 0.00 Byte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十和田×(十和田和丽粳2号BC4F5)配制的杂种BC5F1、BC5F2、BC5F3和BC5F4及亲本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丽粳2号作耐冷基因供体培育出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BC5F2、BC5F3和BC5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每穗实粒数与总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90.97%,微效基因遗传率为3.83%,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2007年度《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3):309-309.

      摘要 (1829) HTML (0) PDF 0.00 Byte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河北省大豆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晓艳 ,  张彩英

      2006(3):310-3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2

      摘要 (2450) HTML (0) PDF 0.00 Byte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以及SSR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河北省41个大豆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便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和2个特殊品种,聚类结果与材料系谱来源相差悬殊,不能反映材料间亲缘关系。SSR和AFLP数据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4个SAG(SSR and AFLP—basedgroups)分子类群。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47个等位变异,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impson)分布范围为0.0928~0.7800,平均值为0、6442。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9.3个多态性标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77~0.986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6732~0.7653,总体平均值为0.7237,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说明材料间遗传变异较小。

    • 水稻不同基因型耐低氮能力差异评价

      曹桂兰 ,  张媛媛 ,  朴钟泽 ,  韩龙植

      2006(3):316-32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3

      摘要 (2584) HTML (0) PDF 0.00 Byte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作为耐低氮能力指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以及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有较大差异,多数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顺序为未施氮〉施低氮〉普通施氮;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穗数的差异大于其他农艺性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单株草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未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单株草重的相关性以及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穗数、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的相关性比施低氮或普通施氮水平更为密切。花峰稻、中作9059、旱稻9号、旱稻502和IRAT359等种质资源表现较迟钝的氮素反应,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

    • 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主要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苏亚蕊 ,  王子成 ,  张大乐 ,  高红云 ,  李锁平

      2006(3):321-3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4

      摘要 (2475) HTML (0) PDF 0.00 Byte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的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江西农业学报》

      2006(3):326-326.

      摘要 (1921) HTML (0) PDF 0.00 Byte (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

      吴学尉 ,  李树发 ,  熊丽 ,  屈云慧 ,  张艺萍 ,  范眸天

      2006(3):327-3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5

      摘要 (3255) HTML (0) PDF 0.00 Byte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的建议。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西北植物学报》

      2006(3):330-330.

      摘要 (1992)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Ⅰ.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特种稻资源

      杨忠义 ,  曹永生 ,  苏艳 ,  卢义宣 ,  刘晓莉 ,  李华惠

      2006(3):331-3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6

      摘要 (2786)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的特种稻资源,即黑(紫)米、红米、香米、糯米(酒米)和软米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128个县为基本单位,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每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通过研究综合评价了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特征特性,初步摸清了云南特种稻资源除香米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和中温带外,其他特种稻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南亚热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其研究结果可为稻作资源收集保护、农作物生态地理分布、特优稻育种、生态育种、生物育种、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区划结构调整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枣不同品种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的研究

      刘玲 ,  王玖瑞 ,  刘孟军 ,  周俊义

      2006(3):338-3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7

      摘要 (2515) HTML (0) PDF 0.00 Byte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测定了花粉萌发率和单药花粉量。结果表明,枣不同品种在同一时期及同一品种在不同花期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差异显著,初花期单花药花粉量最多的品种达5556粒,最少的为0。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枣树的单药花粉量在6月中下旬最高,而花粉萌发率在6月中旬出现高峰。发现了无花粉、高含仁率的优异雄性不育新种质JMS3,并进一步证明了JMS1的无花粉性状稳定。

    • >欢迎订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41-341.

      摘要 (3238) HTML (0) PDF 0.00 Byte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水稻孕穗期耐热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

      方先文 ,  汤陵华 ,  王艳平

      2006(3):342-3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8

      摘要 (2494) HTML (0) PDF 0.00 Byte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设定极端高温条件下,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8份处于温度敏感期的水稻品种耐热性进行鉴定,以结实率下降的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对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极端耐热品种2份(IRAT118和冷水白)。

    • 瓜尔豆不同品种抗霜冻性与酯酶同工酶的关系分析

      吴永美 ,  高丽峰 ,  张秋梅 ,  毛雪 ,  李润植

      2006(3):345-3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9

      摘要 (2270) HTML (0) PDF 0.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瓜尔豆10个品种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及抗霜冻性测试表明,酯酶同工酶带数及酶活性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抗霜冻性强的品种同工酶带数多、活性高,其中品种G1抗霜冻性最强,且具有1条特异EST同工酶带。

    • >研究简报
    • 谷子种质资源抗黑穗病鉴定与过氧化物酶研究

      温琪汾 ,  刘润堂 ,  王纶 ,  王星玉 ,  师颖

      2006(3):349-35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0

      摘要 (2386) HTML (0) PDF 0.00 Byte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全国2050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对不同抗、感黑穗病的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谷子不同种质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谷子种质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比较稳定。谷子感染黑穗病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 >欢迎订阅
    • 《草业学报》简介

      2006(3):351-351.

      摘要 (1901) HTML (0) PDF 0.00 Byte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李爱青 ,  戴志刚 ,  陈基权 ,  粟建光

      2006(3):352-3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1

      摘要 (2323) HTML (0) PDF 0.00 Byte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300份野生红麻和337份栽培红麻的形态学鉴定发现,红麻的茎、叶、花、果等植物学性状的类型多样,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野生红麻和栽培红麻一样,染色体数为2n=36,同属红麻种(Hibiscus cannabinus L.);核型有2n=36=32M+2SM+2M(SAT)、2n=36=34M+2M(SAT)和2n=36=32M+2ST+2M(SAT)等;综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将野生红麻分为普通、多毛、螺旋花和扁圆果4种类型,其中普通型又可分为3个亚类,普通型与栽培红麻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红麻存在亚种。栽培红麻可分为9个变种17个类型,其中4个为新发现变种,7个为新发现类型。

    • 黑龙江省高粱种质抗丝黑穗病、靶斑病、高梁蚜和亚洲玉米螟鉴定

      焦少杰

      2006(3):356-3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2

      摘要 (2232) HTML (0) PDF 0.00 Byte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14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丝黑穗病、靶斑病、高粱蚜及亚洲玉米螟病虫害鉴定,筛选出抗丝黑穗病材料6份、抗靶斑病材料7份、抗高粱蚜材料3份及1份高抗亚洲玉米螟材料。这些抗病虫材料可为今后进行种质创新及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用价值。

    • >欢迎订阅
    • 欢迎订阅2007年《中国草地学报》

      2006(3):358-358.

      摘要 (1793) HTML (0) PDF 0.00 Byte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论述
    • 塔里木河流域低地下水位区优势胡杨品种的筛选及其遗传标记的构建

      易霞 ,  王宁 ,  邓爱华 ,  孙磊 ,  艾尔肯·热合曼

      2006(3):359-3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3

      摘要 (2587) HTML (0) PDF 0.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ilv.)是干旱荒漠地区非常重要的植物资源,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的研究和保护是令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对胡杨各方面开展的研究内容很多,根据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塔里木河河谷废弃河道和沙漠外缘的胡杨林研究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此本文提出了筛选塔里木河河谷优势胡杨品种和构建遗传标记体系的方案,并初步阐述了该方案在塔里木河胡杨林恢复和保护中的意义、方法和目标。

    • >欢迎订阅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62-362.

      摘要 (3255) HTML (0) PDF 0.00 Byte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论述
    • 我国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白瑞霞 ,  彭建营

      2006(3):363-3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4

      摘要 (2385) HTML (0) PDF 0.00 Byte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枣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枣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离体培养、分子标记、基因工程3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生物技术是枣传统育种的有效补充,已成为枣遗传改良、种质资源创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

    • >欢迎订阅
    • 《西北农业学报》

      2006(3):367-367.

      摘要 (2773) HTML (0) PDF 0.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农业学报》是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农(林)业科学院和新疆、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及新疆农恳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大西北,面向国内外,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土壤肥料、节水灌溉、旱地农业、园艺、食品加工、贮藏、保鲜、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见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简报,有新意的综述性论文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牧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等。

    • >专题论述
    • 花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任小平 ,  姜慧芳 ,  廖伯寿 ,  陈本银

      2006(3):368-3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5

      摘要 (2417) HTML (0) PDF 0.00 Byte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对花生的研究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相对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比较薄弱。近些年,分子标记技术迅速发展,在花生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花生属起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抗性基因的标记和指纹图谱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花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欢迎订阅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征订启事

      2006(3):371-371.

      摘要 (1811) HTML (0) PDF 0.00 Byte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论述
    • 特种资源植物好好芭潜在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张博 ,  张桂芳 ,  张根发

      2006(3):372-37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26

      摘要 (2258) HTML (0) PDF 0.00 Byte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好好芭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特种油料作物。好好芭种子中富含品质优良的好好芭液体蜡(JLW),其分子结构独特,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希蒙得木素(Simmondsin)是存在于好好芭中的一种多糖类物质,目前普遍认为它对动物的食物摄入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好好芭液体蜡抗炎作用及希蒙得木素摄食量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科研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 >欢迎订阅
    • 2007年生命科学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2006(3):375-375.

      摘要 (1743) HTML (0) PDF 0.00 Byte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关于召开“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论坛暨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06(3):376-376.

      摘要 (1946) HTML (0) PDF 0.00 Byte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信息公告更多+

  • 第二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 莴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研究利用 专题征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高下载论文
  • 21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
  • 2024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结构化论文入选名单
  •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717
  • 2023 年 高被引文章
  • 第一届全国“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成功举办

宣传展示栏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花卉种苗与月季育种团队简介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简介
  • 博普特-植物种质资源表型研究鉴定平台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大学油茶产业团队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简介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行业动态更多+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 农业农村部就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 2024年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发布
  • 会讯: 关于召开“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第一轮)
  • 第一届涉农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学师资研讨培训会在长春市成功举办
  • 在三亚,看见中国棉花的未来——探访全球最大野生棉种质资源圃

期刊荣誉更多+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北大中文核心2020
  • RCCSR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资源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2021年高影响力期刊

下载中心更多+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4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3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2期
  • 《普查与收集行动简报》2020年1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论文模板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著作权转让协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