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1
摘要:从可交配性和F1杂种育性两方面对亚洲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以下简称AA组)其他7个稻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籼、粳亚种与AA组不同稻种杂交均具有一定的结实率,可交配性不是影响亚洲栽培稻与其他AA组稻种间基因交流的主要生殖障碍。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尼瓦拉野生稻种间F1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有不同程度分化,与其他稻种的F1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均很低,F1杂种不育是AA组内基因交流的主要障碍。综合可交配性和F1小穗育性两方面的因素,初步得出:亚洲栽培稻与AA组稻种的亲缘关系由近及远依次是: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非洲栽培稻、长雄蕊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是AA组中可直接利用于水稻育种的野生稻资源。
2007(1):7-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2
摘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ScYLV-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ScYLV-CP蛋白。采用PCR扩增出CP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克隆到中间载体中,再经双酶切、亚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该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9 a-CP,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酶切鉴定表明表达载体内插入片段正确,在大肠杆菌中诱导后,出现一条分子量约为22 kDa蛋白带,与CP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的理论推算值21.719 kDa相符。研究表明甘蔗黄叶病毒外壳蛋白能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建立甘蔗黄叶病毒血清学快速检测技术奠定基础。
2007(1):11-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3
摘要:采用苗期人工接毒和全生育期田间蚜虫传毒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于2002-2005年对89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由甘蔗花叶病毒(SCMV)引起的矮花叶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材料有66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7.4%。其中,表现高抗矮花叶病的有10份材料,表现抗病的有10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46份材料。鉴定材料表现为4种反应类型:①兼抗病毒汁液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毒类型,其中抗性突出的有赤L031、哲4678、宁74、赤L022、哲357和2019等6份自交系和农家种白苞谷;②抗病毒汁液摩擦接种但不抗蚜虫传毒类型;③抗蚜虫传毒但不抗病毒汁液摩擦接种类型;④不抗病毒汁液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毒类型。
王海燕 , 刘大群 , 杨文香 , 李亚宁 , 张娜 , 高倩
2007(1):16-20,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4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489bp,3′端包含21个poly(A),暂命名为PR12。利用5′RACE技术获得了818bp的PR12全长,该基因包含495bp的开放读码框,147bp的5′非翻译区(non translated region,NTR),155bp的3′非翻译区和21bp的多聚腺苷酸尾。编码164个通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基因产物具有植物防御体系中病程相关蛋白SCP保守结构域,与GenBank中多个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为单拷贝。
2007(1):26-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6
摘要:选择高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感种质金花1012为研究材料,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展了抗病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研究。试验共使用61078组大豆杂交探针。初步结果表明,与金花1012相比,J11种皮共有417个差异基因表达量上升,650个差异基因表达量下降,其中两份种质的种皮过氧化物酶(POD)差异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为初步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进行了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接近成熟前,J11种皮的POD活性迅速上升,明显高于金花1012水平;金花1012则变化不明显,与相关基因差异表达量基本一致。
2007(1):30-3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7
摘要:对123份蔓生型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自交系的茎节间长度、主蔓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粗、第一朵雌花着生节位、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花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柄长度、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和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5个性状可以作为蔓生南瓜植物学性状评价的代表性状,并采用9级评价分级体系将这些代表性状进行评价分级,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南瓜种质资源评价系统奠定了基础。
2007(1):35-4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8
摘要:为了加速橡胶树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进行产量等性状预测鉴定的基础上,1986-1994年共筛选162份1981′IRRDB种质布置于大田鉴定区。2004-2005年对这批种质进行了产胶量、树皮乳管数目鉴定以及茎围、抗风性调查,结果表明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但从中不能直接筛选出可供商业化栽培的品种材料,只能选择其中存在有益基因源的种质纳入现有橡胶树的育种进程。早期预测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间相关程度较低,表明目前以Wickham栽培种质为基础试验材料形成的产量等方面的预测方法,难以适应对这些野生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因此除继续利用常规的33月龄树皮解剖、试割等方法,还需要继续探索其他早期预测方法。
秦学毅 , 朱汝财 , 唐健淮 , 李维科 , 李道远 , 韦素美 , 黄凤宽
2007(1):41-4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09
摘要: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与已知的14个抗性基因不等位,结果发现广西药用野生稻与国外药用野生稻的抗性基因(隐性基因)不同。初步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抗性基因。在利用方面,通过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绿苗,经多代回交和自交,成功地将CC染色体组中的抗性基因转育到栽培稻中,获得了BC4F5高世代、异源附加系。
2007(1):46-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0
摘要:对我国引进和育成的52个抗枯、黄萎病品种的系谱及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岱字棉与斯字棉血统在52个品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次是福字棉,而其他品种的血统较少。根据几个主要种质在不同品种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2个品种分为4类。系谱组成不同对品种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单铃重和子指影响较大。含有较大比例岱字棉血统的第一类品种单铃重明显高于含有较小比例岱字棉血统和部分斯字棉血统的第二类品种;第一类品种的子指也明显高于第二类品种和含有较大比例斯字棉血统的第四类品种。
2007(1):51-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1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已定位于木薯连锁群的44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2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经统计分析发现,用其中4对引物ssry-13、ssry-19、ssry-23和ssry-45的组合能够建立该组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品种鉴定的置信概率达到99.9985%。
孙群 , 佟汉文 , 吴波 , 丁自勉 , 王建华 , 孙宝启
2007(1):56-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2
摘要:利用形态学指标对34份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4份甘草在7个性状上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主要是由以内蒙古和新疆种源为主的两大组群之间形态特性差异明显。在分子标记中,从100条核甘酸序列中筛选出18条ISSR多态性引物,对46份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十分丰富,18条引物共扩增出210条多态性带,分布在150~3000bp之间,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67条;②新疆地区乌拉尔甘草遗传变异最为丰富,其次是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遗传变异最低;③基于ISSR分子标记划分的组群与地域性没有明显关系。
2007(1):64-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3
摘要:采用RAMP(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对原产于42个国家的84份红花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MP标记多态性较高。16个引物组合所产生的122条DNA扩增片段中,有118条具有多态性,PPB为96.7%。PIC的变化范围为0.580~0.978,平均值0.874。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1个DNA片段,平均获得7.6个DNA片断,其中7.4个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0.338~0.907,平均值为0.665。基于GS的聚类结果可以将所有84份材料完全分开,并划分为6类,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来源于亚洲和美洲的材料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所有来自中国的材料被聚为一大类。据此认为,红花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RAMP分子标记是评价红花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2007(1):72-7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4
摘要:对收集引进的42份西瓜品种资源进行了大田成株期及室内苗期蔓枯病抗性的人工接种鉴定。各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的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的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表现一致,较好的品种有5个,其中中抗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从美国引进的Au-producer、All-sweet scarlet和Au-Jubilant;耐病品种2个,分别是Sugarlee和SSDL。其中,有8个品种表现较强的综合抗病性,兼具优质、高糖、高产、耐贮及早熟等优良农艺性状,可以作为抗病、优质、早熟西瓜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赵红梅 , 郭程瑾 , 段巍巍 , 齐永清 , 王笑颖 , 李雁鸣 , 肖凯
2007(1):76-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5
摘要:以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降雨年型的干旱处理(DT)和正常灌溉(CK)条件下,对于不同类型抗旱品种的产量形成能力、抗旱性评价指标以及相关抗旱生理参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和产量降低指数(YD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供试品种成熟期单株干物重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随着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不断增加,表明干旱条件下单株干物重的大小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降低指数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具有较多的穗数形成能力,对于干旱条件下小麦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旗叶全展、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脯氨酸含量均与抗旱指数和产量降低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降低指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可用植株旗叶的Pn、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参考生理指标。
2007(1):82-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6
摘要:为了探讨槭属树种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趋势,对采集的68份槭树种质材料(包括27个槭属树种以及7个变种)的7个翅果性状用SAS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9%,可分别代表翅果大小、翅果角度和产量的综合因子。另外,根据翅果的7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槭属树种的亲缘关系,为槭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包灵丰 , 林纲 , 赵德明 , 李云武 , 曾健 , 贺兵
2007(1):86-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7
摘要:用4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作产量配合力分析,分析结果宜香1A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0.3756,极显著优于Ⅱ-32A和汕A。采用BC Sood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水稻不育系宜香1A的香味遗传进行研究,其香味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是一个选育香型杂交稻的理想不育系。以不育系Ⅱ-32A和冈46A为对照,对宜香1A开花后的柱头活力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与Ⅱ-32A相当,即都是开花后第4天柱头授粉结实能力最强,第6或7天柱头活力几乎完全丧失,而冈46A开花后3~4 d柱头授粉结实能力最强,第5天柱头活力几乎完全丧失。
2007(1):91-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8
摘要:用4个水稻自交系组配3对正、反交组合,考察其F2的株高、第二伸长节间茎粗和壁厚3个性状。发现F2株高分离分布连续但不呈正态,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第二伸长节间茎粗和壁厚分离均成正态分布,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正、反交组合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个性状均有部分正反交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差异。
2007(1):95-9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9
摘要:收集我国地黄种质资源30份,并对其叶片形态、株形、开花期、花色、块根形状、块根皮色、块根肉色等进行观察,对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株高、叶片数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黄品种之间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株高度、叶片数等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综合鉴定与评价,将地黄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型。
2007(1):99-10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20
摘要: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2007(1):102-1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21
摘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花药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分析,以及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同工酶的活性和谱带均与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POD、CAT、EST在不育株谱带数少,而可育株谱带数多;POD、SOD的活性不育株高于可育株,而CAT、EST的活性则是可育株高于不育株。
2007(1):113-1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23
摘要:绿豆象是豇豆属食用豆类作物重要的仓储害虫,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豆象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就绿豆抗豆象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及抗豆象特性的遗传机理与分离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抗豆象的生化基础研究和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及尚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进行不同抗源的基因等位性鉴定、高效地利用抗源、培育多价抗豆象绿豆品种的重要性。
2007(1):118-1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24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RAP和SSR)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分子标记在烟草种质资源、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007(1):123-1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25
摘要:EcoTILLING技术是由TILLING技术发展而来的快速发现和确定自然群体中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EcoTILLING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和前景。
2007(1):F0002-F0002. DOI: test
摘要:
2007(1):F0003-F0003. DOI: test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