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明 , 曾亚文 , 杜娟 , 普晓英 , 杨晓娟 , 周国华 , 邰丽梅 , 张素华
2007(2):127-1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1 CSTR:
摘要:在昆明孕穗期平均温度18.1℃的自然低温下,以云南当家品种滇屯502和合系35作轮回亲本,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为供体亲本配制的杂种BC1F2(458份)为材料,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BC1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形态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吉海莲 , 李新海 , 谢传晓 , 郝转芳 , 吕香玲 , 史利玉 , 张世煌 , JI Hai-lian , LI Xin-hai , XIE Chuan-xiao , HAO Zhuan-fang , Lü Xiang-ling , SHI Li-yu , ZHANG Shi-huang
2007(2):132-13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2 CSTR:
摘要: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通过映射整合不同试验中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构建QTL综合图谱。在国内外种质中,共发现22个抗病QTL,分布在除第7染色体外的9条玉米染色体上。采用元分析技术,获得2个“一致性”抗病QTL,图距分别为8.79 cM和18.92cM。从MaizeGDB网站下载“一致性”QTL区间内基因和标记的原始序列;采用NCBI网站在线软件BLASTx通过同源比对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初步获得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借助比较基因电子定位策略,将69个水稻和玉米抗性基因定位于玉米IBM2图谱上,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分别发现1个水稻抗性基因,初步推断为抗病位置候选基因。本文结果为抗玉米丝黑穗病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2007(2):140-1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3 CSTR:
摘要:用44对SSR特异引物对花生属不同区组的21份种质进行了分析,获得能稳定揭示花生属种间差异的SSR引物34对。34对引物在21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9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位点上检测的等位变异数为3~11个,平均为5.59个。21份材料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距离为0.63,变异范围为0.08~0.95。聚类分析表明,区组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区组内的遗传分化,匍匐区组的遗传分化大于其他区组的遗传分化,同一物种不同种质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栽培种花生与花生区组材料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花生属的植物学分类一致,其中A基因组的A.duranensis和A.villosa及B基因组的A.bati-zocoi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王省芬 , 甄瑞 , 马峙英 , 张桂寅 , 张艳 , 王雪
2007(2):149-1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5 CSTR:
摘要:以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组合中棉所8号×Pima90-53 F2群体的100个单株和邯208×Pima90-53 F2的131个单株为材料,在条件可控的培养室鉴定抗病性,进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基因连锁SSR标记(BNL3255-208)分析,进一步检验该标记的应用价值,并对该标记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F2群体中抗病、感病植株比例经x2c适合性测验均符合3∶1分离比例;中棉所8号×Pima90-53 F2的79个抗病单株中有70株检测出BNL3255-208标记,抗病单株中有该标记的百分率为88.6%,邯208×Pima90-53 F2的100个抗病单株中有85株检测出BNL3255-208标记,抗病单株中有该标记的百分率为85.0%。通过回收BNL3255-208片段,并进行克隆和测序,表明该标记是一条长211bp、含10次TG重复的片段,该标记为辅助选育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2007(2):153-1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6 CSTR:
摘要:对蚕豆DNA提取质量和浓度、DNA双酶切与连接、酶切连接产物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AFLP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处理,构建了蚕豆AFLP银染技术体系。酶切与连接可在12.5μl体系中一步完成,酶切连接温度为37℃,反应时间12~14 h;预扩增体系为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为10μl。采用该技术体系应用8对引物构建的蚕豆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扩增条带多、多态性强且质量好,可满足遗传多样性分析要求。
王永强 , 智慧 , 李伟 , 李海权 , 王永芳 , 刁现民
2007(2):159-1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7 CSTR:
摘要:对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种(青狗尾草S.viridis,法氏狗尾草S.faberii,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S.verticillifor-mis,金色狗尾草S.glauca、S.pumila、S.grisebachii、S.leucopila、S.parviflora、S.queenslandica等)50份狗尾草材料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及倍性鉴定。发现狗尾草属中的青狗尾草均为二倍体,金色狗尾草S.glauca有四倍体和八倍体,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有二倍体和四倍体,法氏狗尾草S.faberii为四倍体,S.pumila有二倍体和四倍体,S.grisebachii为二倍体,S.leucopila为二倍体,S.queenslandica为四倍体。本研究中对S.grisebachii、S.leucopila、S.queenslandica3个种是首次染色体倍性观察。发掘近缘种的有益基因是作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搜集的谷子近缘野生种对谷子远缘杂交育种和谷子起源进化分析有重要意义。
2007(2):165-1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8 CSTR:
摘要:对来源于我国14省(区)的6515份黍稷种质资源,通过3次大批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鉴定分析,计算出黍稷蛋白质、脂肪的平均含量。筛选出一批蛋白质含量15.00%以上的高蛋白种质和脂肪含量4.00%以上的高脂肪种质,以及蛋白质含量15.00%以上、脂肪含量4.00%以上的双高种质,提供我国黍稷生产和育种利用。
2007(2):170-1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09 CSTR:
摘要:以切花百合西伯利亚试管苗离体茎尖为试材,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预培养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等影响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切花百合种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方案。通过形态观察、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检测,冻存前后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表明该方法对切花百合的种质保存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2007(2):174-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0 CSTR:
摘要: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缅甸4国的55份野生型、40份半野生型小豆种质资源植株形态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型小豆与半野生型小豆在株高、平均成熟期、子粒颜色、百粒重等性状方面有明显的差别。95份小豆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截值为1.488时可划分为5大类群。来源于缅甸和中国的野生型小豆种质各聚为1个类群,韩国和日本的种质混聚为3个类群。缅甸种质具平均成熟期长、茎秆粗、主茎分枝数多、百粒重轻等特点。中国贵州野生型种质植株较高、茎秆较细、单荚粒数较多、平均成熟期较长。日本野生型种质具有丰产特征。日本和韩国的半野生型小豆,平均成熟期较其他类群早、百粒重高、明度指数高。
王阳 , 刘成 , 王天宇 , 石云素 , 宋燕春 , 黎裕
2007(2):179-1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1 CSTR:
摘要:产量及其产量因子是衡量玉米耐旱能力的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Lo1067×Y i72的F2∶3家系进行产量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和开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有14个QTL与产量性状穗重、粒重、轴重、百粒重、穗数、穗粒数有关。此外,还检测到7个与抗旱指数(TI)相关的QTL。各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在1%~78%;这些QTL以部分显性和超显性为主。不同胁迫条件下检测到的QTL不一致,说明存在显著的QTL与环境互作。
王效宁 , 韩东飞 , 云勇 , 孟卫东 , 严小微 , 杨庆文
2007(2):184-18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2 CSTR:
摘要:选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8对SSR引物,对海南不同纬度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163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个位点共检测到227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8.1071,有效等位变异数Ae=4.41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004,实际观察杂合度Ho=0.7062,香农指数I=1.6048;(2)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6.40%存在于居群间(Fst=0.4640);(3)居群内杂合体较高(F is=-0.7069),根据固定指数(F=0.0588)计算出的异交率t=0.8889,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较高的异交混合交配类型。
2007(2):189-1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3 CSTR:
摘要: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源地的6份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期与抗旱性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反复干旱胁迫对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1号、2号甘草的抗旱性较强,其次为内蒙古东部赤峰的4号甘草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5号和6号甘草,赤峰来源的3号材料的抗旱性最弱。从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对于甘草种子发芽期抗旱性鉴定宜选用20%的PEG6000。
2007(2):195-1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4 CSTR: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二色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带,多态性条带209条,多态性比率为91%,居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24%,胡枝子总遗传多样性Ht为0.392,Shannon指数为0.576,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的变动范围非常大,平均值为0.2434,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5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5.66%,种群间占24.34%,表明二色胡枝子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上具有很大的遗传潜力。根据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居群被聚成3大类群,且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相关均不显著,遗传多样性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2007(2):200-2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5 CSTR:
摘要:采用CIRAS-Ⅱ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黑籽南瓜和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22种不同基因型砧木嫁接黄瓜结瓜盛期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结瓜盛期,2种砧木嫁接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一定差异,其中A2嫁接黄瓜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净光舍速率显著高于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A2与黑籽南瓜相比其嫁接黄瓜利用光能范围较广且光饱和时净光合速率、RuBP最大再生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高出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23.2%、12.6%和8.2%。2种砧木嫁接的黄瓜CO2饱和点与羧化效率均相近,CO2补偿点A2低于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A2嫁接黄瓜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均明显高于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差异不显著。A2嫁接黄瓜的雌花节率和平均单株产量分别高出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25.2%和29.4%,A2嫁接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分别高出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6.3%、15,2%和15.4%。
2007(2):205-20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6 CSTR:
摘要: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陈小荣 , 任福泽 , 郑兴汶 , 胡华金 , 傅军如 , 贺浩华
2007(2):213-2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8 CSTR:
摘要:以19个水稻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抽穗期调查了稻穗枝梗、颖花分化、退化及形成有关性状,分析了各性状不同季节的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穗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分化数、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颖花退化数、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颖花退化率、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一次枝梗颖花形成数、二次枝梗颖花形成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等性状均存在较大的组合间差异和季节间变异,其中19个组合单穗颖花总形成数异季差异率变幅为5.12%~93.59%,平均变异率为34.19%;总体上,不同季节下二次枝梗各性状的变异性强,颖花性状其次,一次枝梗各性状变异性最小;根据异季条件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性状的变异性,从大穗角度讨论了杂交稻新组合育种资源选择与利用问题。
王丽 , 杜运科 , 陈三乐 , 任雅琴 , 郑乃生 , 周建宏
2007(2):219-2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19 CSTR:
摘要:在二十余年小麦大粒、穗重资源研究与创新基础上,2000-2006年对287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筛选出千粒重50~59.9g的大粒种质256份,占全部资源的8.9%;千粒重60~69.9g的稀有大粒种质93份,占全部资源的3.2%;千粒重70g以上的珍贵大粒种质8份,占全部资源的0.3%。筛选出单穗重2~2.49g的穗重种质176份,占全部资源的6.1%;单穗重2.5~2.99g的稀有穗重种质83份,占全部资源的2.88%;单穗重3g以上的珍贵穗重种质19份,占全部资源的0.66%。探索出大粒、穗重型种质创新的途径是:理想株型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保产性状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优良品质性状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通过创新,培育出一批优良的大粒、穗重型中间材料,可为超级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源,促进超级小麦育种的发展。
2007(2):223-2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20 CSTR:
摘要:缺磷条件下,供试粳稻品种植株的单株鲜重、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等具有较大差异,从中筛选出磷高效品种TP309和优质8号,其中TP309较磷低效品种早88-1的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37.50%~40.00%和82.76%~102.00%。单株根数、平均根长和根系体积与单株磷素吸收量的相关程度较小,光合速率(Pn)、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吸磷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2007(2):228-2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21 CSTR:
摘要:不同含水量的水稻种子在0℃和室温中保存40个月后,经发芽检测和а-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位酶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降至3.0%以下,种子的耐贮性下降,发芽率降至61%以下,种子的遗传完整性受到影响。а-淀粉酶等位酶技术适合用于检测水稻种子超干燥保存的遗传完整性。
2007(2):234-23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23 CSTR:
摘要:启动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顺式元件。植物抗病相关启动子的调控特性研究、分离及其应用对于提高植物抗病性极其关键。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克隆方法,着重介绍了组成型、组织特异型、天然与人工合成的病原诱导型启动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植物抗病相关启动子的应用前景。
2007(2):240-245.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24 CSTR: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花灌木种质资源在形态学、细胞学、酶、DNA等水平的多样性研究,探讨了目前花灌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2007(2):246-249. 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2.025 CSTR:
摘要:由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麦区已成为危害小麦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我国在小麦梭条花叶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及抗病育种方面的进展。研究表明,在我国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中存在着较丰富的抗病资源;植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抗性有密切的联系;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可能受1~3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感品种间杂交,可以育成抗病丰产的新品种。文中还对今后开展小麦抗梭条花叶病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