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世界生物资源概况

      2010, 11(2):121-1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1

      摘要 (3177) HTML (0) PDF 298.04 K (4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日趋濒危的生物资源是世界各国当务之急。本文概述了生物资源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特征,介绍了世界生物资源物种数目、管理利用情况及濒危现状,对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食用菌栽培种类野生种质的评价

      2010, 11(2):127-1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2

      摘要 (2540) HTML (0) PDF 283.60 K (3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33个属。我国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变种),不同规模栽培有50种,商业规模栽培33种,分布于5目,12科,18属。与绿色植物的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相反,食用菌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以体壁吸收方式摄取营养建造自身。这种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其种质资源评价要求的不同。由于子实体形态相对于绿色植物简单,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鉴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形态相似的多个可栽培近缘种在侧耳(Pleurotus)、木耳(Auricularia)、蜜环菌(Armillaria)等中广泛存在,完全靠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食用菌栽培野生种质评价中,ITS测序等成为获得菌种生物学种的常用鉴定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中常受到菌落形态相似真菌的污染,RAPD、ISSR或ITS测序等常用用来进行菌种符合性鉴定。食用菌孢子传播的特点,使其分布地理区域广泛,地理区域的隔离产生种内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常用拮抗反应进行营养亲和群(个体、菌株)的鉴定。不同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个体,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形成,导致可栽培利用的特点不同。栽培性状要通过栽培试验进行评价。栽培性状主要包括菌丝长速、温度反应、结实性、丰产性、抗性、商品形态、和耐贮运性等。为了充分利用远缘优势,对于具可利用栽培性状的种质还需要与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通常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 黍稷的名实考证及规范

      2010, 11(2):132-1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3

      摘要 (3205) HTML (0) PDF 331.68 K (4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黍稷是起源于中国最古老的作物,糯者为黍,粳者为稷。长期以来对黍稷的称谓一直不能统一,特别是对稷的称谓在农史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定论。本文从黍稷的起源演化过程、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黍稷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我国甲骨文和古农书的记载等方面,论证了黍稷的起源早于粟。并以此为据,进一步辩证了稷不是粟,和黍稷称为软糜和硬糜、糜黍、糜子、黍子等不同称谓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还是以黍稷作为规范称谓的好。

    • 不同株型芝麻种质湿害后产量性状研究及耐湿性评价

      2010, 11(2):139-1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4

      摘要 (2830) HTML (0) PDF 346.40 K (3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盛花期对66份种质进行湿害处理,结果表明:湿害对单秆型和分枝型种质的产量性状影响差异明显,对单秆型芝麻产量性状的影响(湿害指数值)大小依次为单株种子干重(69.18%)>蒴果数(67.48%)>有效果节数(49.10%)>有效果轴长度(45.69%)>株高(16.40%),对分枝性芝麻的影响依次为分枝有效果节数(65.96%)>分枝蒴果数(64.73%)>总蒴果数(52.01%)>单株种子干重(49.92%)>主茎蒴果数(41.66%)>主茎有效果轴长度(37.57%)>有效分枝数(34.21%)>主茎有效果节数(20.12%)>株高(15.43%);湿害对三蒴型芝麻的侧位蒴果影响较大,对单杆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侧位蒴果数(92.25%)>中位蒴果数(50.25%),对分枝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分枝侧位蒴果数(92.86%)>主茎侧位蒴果数(69.14%)>分枝中位蒴果数(44.17%)>主茎中位蒴果数(32.97%)。根据相对湿害产量可以将供试种质聚为耐湿与不耐湿二大类,不耐湿类型种质61份,占92.42%,耐湿类型种质5份,占7.58%,为竹山白芝麻、西平二郎花、阜南芝麻、嘉兴紧口黑和麻城黑芝麻,可作为耐湿种质加以利用。

    • 小麦-冰草衍生系3228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0, 11(2):147-15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5

      摘要 (2585) HTML (0) PDF 383.53 K (3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衍生系“3228”的多粒(66~82粒/穗)特性在育种中的可利用性,本研究以“3228”与黄淮冬麦区5个主栽品种进行杂交,并将其杂种F1分别种植于北京、陕西和四川,采用MINQUE(1) 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在研究的6个产量性状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方差比率,普通广义遗传率在产量性状的遗传中所占比例较大,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存在加性和环境的互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3228在穗粒数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在穗长、小穗数方面也具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说明利用该种质对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具有重要作用。

    • 萝卜优异种质对芜菁花叶病毒抗性的遗传分析

      2010, 11(2):152-1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6

      摘要 (2725) HTML (0) PDF 283.78 K (3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深入认识萝卜优异种质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以高抗TuMV的自交系‘Q07-12’(P1)和高感自交系‘KB07-10’(P2)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1 ,P2 ,F1,B1,B2 及 F2的六个群体,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对其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萝卜对TuMV的抗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 及 F2群体中分别为89 %,55 % 和95 %,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0,40.9 %和0,环境因素对抗性强弱的影响较小。此结果表明了该优异种质在萝卜抗病毒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云南胶园耐荫豆科绿肥资源调查与评价

      2010, 11(2):157-1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7

      摘要 (2667) HTML (0) PDF 267.74 K (4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系统调查了云南主要植胶区开割胶园中豆科绿肥资源种类、地理分布、结瘤情况等,并对绿肥资源现状与结瘤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胶园现有耐荫豆科绿肥22属42种。绿肥虽然分布广泛,但植株个体数量少;生活型以草本、藤本、亚灌木为主;属中种类少;基本未被开发利用。所调查豆科绿肥结瘤率达88.2%,根瘤大且数量多,形状以球形、椭球形为主,颜色多为粉红、红色。

    • 甜高粱茎秆不同节间糖分累积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2010, 11(2):162-1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8

      摘要 (2625) HTML (0) PDF 409.98 K (4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的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糖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的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的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的提高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节间蔗糖含量与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0.71,p<0.01),与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的关键调控酶。

    •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11(2):168-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09

      摘要 (3236) HTML (0) PDF 555.44 K (4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且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单株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的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第一类群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第三类群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第四、第五类群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 云南稻籼粳亚种间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

      2010, 11(2):175-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0

      摘要 (2605) HTML (0) PDF 396.72 K (3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精米抗性淀粉、糙米g-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g-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黄酮含量与籼粳分化的关系不明显;(2)抗性淀粉、总黄酮含量有色米>无色米, g-氨基丁酸含量无色米>有色米。总体功能性成分含量有色米>无色米,籼稻>粳稻,糙米>精米,地方种>改良种,有色、籼型糙米功能性成分最高,揭示了籼粳分化和米色与抗性淀粉、g-氨基丁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 >基因挖掘
    • 利用全测序基因组数据对被子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进化分析

      2010, 11(2):179-1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1

      摘要 (3002) HTML (0) PDF 521.03 K (4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已经分离的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Cellulose_synt结构域为检索序列,从NCBI和其他数据库中调取已完成测序的物种的纤维素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共涉及10个物种的171个基因,基于以上氨基酸序列,应用MEGA4.0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esA基因和Csl基因直向的相似度远大于平行的相似度且它们的分化可能在单子叶和真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单子叶和真双子叶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中至少存在7个CesA基因,综合已知的模式植物CesA 基因的功能(初生壁或次生壁形成特异性),可为推测其他物种中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帮助。

    • 玉米ZmCIPK31基因原核表达及启动子序列分析

      2010, 11(2):186-1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2

      摘要 (2741) HTML (0) PDF 510.67 K (3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与钙传感器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 CBL)互作的蛋白CIPK(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在植物特定的生长发育和应答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前期研究得到的玉米ZmCIPK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析,转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菌株能够诱导出期望的目的蛋白。蛋白可溶性分析表明,它是可溶性的蛋白,通过淀粉树脂柱对其进行纯化,为下一步激酶活性分析提供了有活性的目的蛋白。同时,克隆了ZmCIPK3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包括2189bp的启动子区段,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表明此区段不仅具有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共有序列,还具有光应答、胁迫应答、发育相关、激素相关及其他功能未知的调控结构域。聚乙二醇(PEG)胁迫下,ZmCIPK31基因的诱导表达进一步表明其能够应答胁迫,且在地上部和根中的表达模式不同。

    • SSR标记分析种子老化及繁殖世代对大豆“中黄18”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2010, 11(2):192-1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3

      摘要 (3133) HTML (0) PDF 607.01 K (4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大豆品种中黄18为实验材料,利用60对SSR核心引物对经过不同老化时间处理的群体及其繁殖后代群体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老化处理的群体及其繁殖子代群体与未经老化处理的对照群体相比,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经过老化处理种子及其繁殖子代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不大。未经老化处理、发芽率为98%的对照群体(G0-1)与其繁殖一代、繁殖二代群体相比,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稀有等位基因数没有显著差异,且遗传一致度相对较高;而经过老化处理、发芽率低于85%的群体(G0-3和G0-4)及其后代繁殖群体与对照群体相比,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稀有等位基因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且遗传一致度相对较低。因此,种子老化较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群体的遗传结构影响更大。

    • 黄淮冬麦区不同时期主推品种淀粉合成酶基因分子标记鉴定

      2010, 11(2):200-2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4

      摘要 (2558) HTML (0) PDF 505.18 K (4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普通小麦直链淀粉合成酶GBSS基因及支链淀粉关键合成酶SSⅡ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鉴定了黄淮冬麦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253份主推品种,发现8份品种缺失Wx-B1基因,其中5份材料(小偃168、秦麦1号、83S502、山东935031、山东928802)是新发现的缺失Wx-B1基因的小麦品种,未发现Wx-A1、Wx-D1基因缺失类型品种;所鉴定253份品种的SSⅡ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缺失突变类型。通过对8份缺失Wx-B1基因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分析,发现这些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9.9%~33.0%,其中豫麦47、83S502和中育5号3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分别为19.9%、21.3%和26.4%,可以用于优质面条小麦品质改良。

    • 中国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11(2):206-21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5

      摘要 (3005) HTML (0) PDF 532.34 K (3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68对SSR引物对91份粳稻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平均4.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13,变动范围为0.022~0.825。RM333和RM206的等位基因数最多,分别为14、10;且PIC也最高,分别为0.825、0.805。聚类和群体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日本、吉林省和日本水稻品种间遗传距离都很小,分别为0.083、0.084.0.090,而辽宁省水稻品种遗传基础与吉林省、黑龙江省有一些差异。 9个地理来源的品种聚类结果,可分为5个大类群,黑龙江省、吉林省、日本和韩国形成第Ⅰ类群;北京和辽宁省归为第Ⅱ类群;中国台湾、云南省、美国分别为第Ⅲ、第Ⅳ和第Ⅴ类群。东北三省作为重要的粳稻生产基地,但遗传基础非常狭窄,要克服遗传脆弱性应从地理位置较远的国家或地区收集更丰富的遗传资源。

    • 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2010, 11(2):213-2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6

      摘要 (2931) HTML (0) PDF 491.93 K (4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品种早熟18是抗疫霉根腐病的有效抗源。本研究鉴定和分子标记早熟18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以期为该品种的有效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与早熟18杂交建立分离群体。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早熟18对大豆疫霉菌抗性受一个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名为RpsZS18。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RpsZS18位于大豆分子遗传连锁群D1b上的SSR标记Sat_069和Sat_18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 cM和8.3 cM。RpsZS18是D1b连锁群上鉴定的第一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

    • 30个粳稻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11(2):218-22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7

      摘要 (2724) HTML (0) PDF 531.23 K (4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对江苏省育成以及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共3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50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2~5个,平均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为94.336个,平均为1.887。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064~0.752,平均为0.410。3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6~0.956之间,平均值为0.719,且81.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0.800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育成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水稻产量还需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 >研究简报
    • 谷子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0, 11(2):224-22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8

      摘要 (2777) HTML (0) PDF 373.37 K (4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的482份谷子地方品种和近30年培育的谷子品种11个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种植观察, 研究两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地方品种相比, 育成品种形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多低于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的株高比地方品种显著降低, 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等性状显著提高。地方品种的广泛变异类型是现代谷子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

    • 盾叶薯蓣类原球茎发育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2010, 11(2):229-2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19

      摘要 (2798) HTML (0) PDF 623.84 K (4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盾叶薯蓣类原球茎形态建成的发育机理及植株移栽成活率高的原因,对盾叶薯蓣离体培养条件下形成类原球茎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石蜡切片组织学观察,并与不定芽的发生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类原球茎是由愈伤组织中致密的卵圆形胚性细胞团分化出芽原基和鳞片叶,随后出现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维管束原),其类原球茎形态建成。不定根的发生为内起源,其维管组织与类原球茎的维管组织相连接,故移栽成活率高。而不定芽为愈伤组织表面的胚性细胞分裂产生的分生细胞团分化而来,其不定根通常发生在茎基部形成的愈伤组织表面,故不易成活。

    • 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

      2010, 11(2):233-2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20

      摘要 (2474) HTML (0) PDF 474.49 K (4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的产量性状(单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对耐低磷胁迫特性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 Synthetic 6x的6A、7A、1B、2B、3B、4B、5B、6B、7D染色体上可能携有促进单穗粒重的相关基因;2A、5a、6a、3B、5B、6B、7B、5D、7D染色体上可能携有促进千粒重的有关基因; 6A、7A、1B、3B、2D、7D染色体上携有促进单穗粒数的相关基因。表明Synthetic 6x的6a、3B、7D染色体上可能携有与耐低磷胁迫特性有关的基因。

    • 大豆种质对SMV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

      2010, 11(2):239-2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21

      摘要 (2533) HTML (0) PDF 438.73 K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8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鉴定,并利用与成株抗性及种粒斑驳抗性分别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选出成株和种粒双抗种质38份;成株抗病种质149份;种粒抗病种质45份;成株和种粒双感种质26份。利用与成株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29、Sat_317、Satt335、Satt160、Satt516、Sat_309进行检测,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8.9%、74.3%、71.1%、69.8%、77.4%和68.2%;利用与种粒斑驳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97、 Sat_229、Sat_317、Satt335、Sct_188、Satt160、Satt516、Sat_133进行检测,Sat_317标记达79.1%,标记Sat_229、Satt335、Satt516和Sat_133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均达70%以上,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

    • 小麦根蛋白提取与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2010, 11(2):244-2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2.022

      摘要 (3030) HTML (0) PDF 584.39 K (4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建立一套适合于小麦根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系统(2-DE),得到更加清晰的电泳图谱,本研究以小麦幼苗根系为材料,对根蛋白的提取方法、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上样量为1200 μg时,Trizol抽提法提取的蛋白能够获得图像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基本满足小麦根系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和研究。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