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2(5):667-6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1
摘要:燕麦属(Avena L.)植物中有5个栽培种即普通栽培燕麦(A. sativa L.)、埃塞俄比亚燕麦(A. abyssinica Hochst.)、地中海燕麦(A. byzantina Koch)、砂燕麦(A. strigosa Schreb.)和大粒裸燕麦又称莜麦(A. nuda L.),其中大粒裸燕麦的子粒不带稃皮为裸燕麦,其他物种均带稃皮为皮燕麦。国际上主要种植皮燕麦,而我国主要种植大粒裸燕麦,由此不难看出,大粒裸燕麦在世界燕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关于大粒裸燕麦的起源和分类地位问题,迄今学者们的意见仍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参阅有关文献和研究实践,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大粒裸燕麦起源于我国山西和内蒙古一带,在植物学分类上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即A. nuda L.。
2011, 12(5):671-6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2
摘要:为将20份新收集(引进)、选育的烤烟种质资源入国家种质库进行编目和保存,对各种质进行田间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云烟317、云烟201、云烟202、云烟203、PVH09和RGH51等品种抗或中抗黑胫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TMV等主要病害中的2种以上,产量适中、品质较好,已经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其余种质资源在田间生长正常,白花大金元、江川地方种、大有种和人民六队-15黑胫病较重。田间试验获得了各种质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主要病害等数据资料,拍摄了各种质的植株、叶片、花序、花冠和蒴果的照片,按规定上交合格种子并入库保存,获得的资料全部上交给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用于中国烟草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建设,为丰富国家种质库以及今后持续利用种质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2011, 12(5):679-6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3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唐山红小豆、天津红小豆的96个品种(按品种地地理来源划分为14个品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97对引物中共有89对的扩增谱带清晰稳定,共扩增出285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达100%,经Popgene32软件分析,遵化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水平最高[PPB=85.39%,I(信息指数)=0.567],其次为玉田和迁安的品种资源,而在天津红小豆资源中,除静海县(排位第5)外,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小,其中宁河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PPB=22.47%,I=0.1575)。聚类分析表明,96个品种可分为三个组群,唐山红小豆组群中包含了天津静海小豆;天津红小豆中的大港品种资源单独为一组群;其它天津红小豆为第二大组群。本研究可为地方品种的保存及杂交组配提供参考。
2011, 12(5):686-6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4
摘要:针对目前亚洲栽培稻起源地和进化途径学说众多、分歧巨大的现状,本研究选择原产中国的98份亚洲栽培稻和125份普通野生稻为材料,对叶绿体中atpA序列、rps16内含子序列、trnP-rpl33间隔区、trnG-trnfM序列、trnT-trnL间隔区序列的五段高突变序列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绘制Network网络图,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Indel和SNP数目均比亚洲栽培稻多,序列多样性丰富;基于单倍型的Network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可将所有参试材料归为3个类群,类群I主要为粳稻与普通野生稻,类群II主要为籼稻,类群III主要为普通野生稻,而类群II和类群III亲缘关系较近,提示粳、籼两个亚种可能由偏粳、偏籼的普通野生稻分别进化而来,支持二次起源学说;所有与亚洲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的普通野生稻均来源于华南地区,支持华南地区为我国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的论点。
2011, 12(5):694-6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5
摘要:买麻藤科(Gnetaceae)是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藤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价值。全世界仅1属约40种,中国发现9种,分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理论研究方面,该科系统进化位置特殊,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仍没有解决其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间所处的进化位置;在应用研究方面,该科既是传统中药又富含芪类、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成分,而且果实和叶片可食用;然而,在引种、驯化及培育方面研究薄弱,阻碍了该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资源分布、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综述了买麻藤科植物研究进展,将为今后国内深入开展该科植物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011, 12(5):700-70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6
摘要:为了揭示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本文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0个品种(系)基于17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44,籼型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14个,每个标记2~8,平均4.4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且同一育种部门(或育种人)选育的品种遗传相似度高。
2011, 12(5):709-7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7
摘要: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45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21对引物扩增出438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36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2.08%,每对引物组合的多态性带数平均为17.29条。GS值范围在0.6248-0.9686间,平均GS值为0.7958,显示来源广泛的鸭茅种质资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能将所有材料聚为4类,能较准确的反映材料的来源分布情况及供试材料的染色体倍性差异,表明鸭茅的遗传多样性与染色体倍性及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同时清楚的揭示出国产鸭茅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本研究为育种和探讨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011, 12(5):716-72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8
摘要:综合评价制干枣主要栽培品种的品质,为制干枣品种选择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对13个制干枣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和排序。结果表明:(1)在13个制干枣品种中,制干率和干枣含糖量差别较小,而单果质量、果实整齐度、果皮韧性和汁液差异相对较大;各品质因子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2)在9个品质性状指标中,单果质量、制干率、干枣口感、干枣含糖量和果皮韧性等5个指标起决定作用。(3)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制干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是相枣和板枣,临汾团枣、洪赵小枣和中阳木枣相对较差,其它品种居中,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应用因子分析可以较好地用于制干枣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2011, 12(5):721-7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09
摘要:对产自内蒙古不同分布区12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荚果形状和种子宽外,其余形态性状在材料间都表现显著差异,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扁蓿豆形态多样性的62.30%,枝条长、叶面积、荚果宽、种子长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2份材料聚为4类,其中第 1类MR-12扁蓿豆资源的株高、枝条长和株丛直径明显高于其他类,叶片大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荚果长和千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合适的材料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2011, 12(5):727-7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0
摘要:摘要:抗病高干甘薯地方资源的筛选是选育多抗、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收集的850份甘薯地方种资源进行抗病鉴定及品质分析:筛选出高干(干率≥30%)的资源材料71份,高干兼抗三病资源材料5份,高干兼抗两病资源材料23份,高干并抗一种病害的资源材料42份;通过对1981年以来育成的254个品种的亲本类型分析表明:85.8%的育成品种选用国内育成种(品系)作为亲本,18.5%的品种选用国外引进资源作为亲本,只有8.3%和0.78%的品种分别选用国内甘薯地方种和甘薯野生资源作为亲本。
2011, 12(5):732-7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1
摘要:该论文利用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对世界各地现存的野生和栽培的啤酒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通过查阅和研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各类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DNA分子标记相比形态学标记和细胞学标记具有结果准确、稳定的特点,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RAPD、RFLP、ISSR、SSR、AFLP、EST等;研究发现北美洲的啤酒花遗传多样性要高于欧洲的啤酒花,基因变异程度也相对较高;野生啤酒花的基因序列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可在分子杂交遗传育种中作为一个种质去改善栽培品种的某些不良性状。因此,利用分子标记研究啤酒花的遗传多样性将对啤酒花的优良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目前较为理想的技术是SSR和AFLP。
2011, 12(5):738-7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2
摘要: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2011, 12(5):744-74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3
摘要: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选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6VS上携有Pm21基因,用它作抗源已选育出一批高抗白粉病的新品系和新品种。为了研究6VS/6AL易位染色体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由不同生态类型的推广品种与6VS/6AL易位系经过杂交回交选育的11个高代品系(种)及其轮回亲本和3份涉及6VS/6AL的高代分离品系以及5个F2群体,对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后代的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产量等农艺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对穗长和千粒重表现出一定的正向效应。多数6VS/6AL衍生品系的株高与亲本相比有所增加,但在同一组合的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育种过程中通过选择能够改变增高趋势。6VS/6AL易位系对白粉病免疫,并且遗传稳定,对小麦的抗病育种是很有潜力的抗源亲本。
2011, 12(5):750-7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4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閚)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培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稻飞虱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研究是进行抗虫育种的基础。目前,有关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与定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21个主基因、50余个QTLs和许多褐飞虱抗性相关基因被发掘、定位与克隆,而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抗性基因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鉴定。此外,今后应加强稻飞虱抗性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
2011, 12(5):757-7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5
摘要:摘要:发掘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优异等位变异及其优异种质可为培育直播的耐缺氧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用91对SSR标记对太湖流域94份粳稻品种进行基因组扫描,分析基因组中等位变异偏分布;调查了水稻幼苗的缺氧反应指数,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标记与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并以携带无效等位基因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鉴别出携带有利等位变异的种质。检测到 4 个与幼苗耐缺氧能力关联的 SSR 位点。6 个 SSR 优异等位变异为 RM311-176bp, RM317-164bp,RM112-127bp,RM20-205bp,RM317-157bp 和 RM311-170bp,携带上述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为镇稻88、白芒糯、开青、有芒早稻、粗杆黄稻和C堡。
2011, 12(5):764-7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6
摘要:由于一些基因的特殊碱基序列限制,使得应用一种技术获得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比较困难。本研究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技术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2n=70)中克隆了AP2家族的一个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eAP2.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一个83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9个氨基酸残基,含有一个保守的AP2结构域,是AP2大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普通小麦AP2家族两个同源基因编码蛋白TaDREB1和TaDREBW50(登录号分别为:AAL01124.1和AAY44605.1)具有98%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 与大麦AP2蛋白HvDREB1-a(登录号AAY25517.1),高羊茅AP2蛋白FaDREB2A (登录号CAG30547.1) 及水稻OsDREB2.2(登录号AY06440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 93%、86%、69%。说明该基因与小麦AP2家族基因的同源性最高。本研究除获得了长穗偃麦草一个重要抗逆转录因子基因EeAP2.2的全长cDNA序列外,也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克隆功能基因的方法。
2011, 12(5):770-7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7
摘要:以强抗逆植物蒙古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为材料,用SMART技术构建了其在冷冻胁迫下的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9.44?06 pfu.mL-1,重组率为98.3%,插入片段长度在0.5~2.5kb,平均达到1kb。扩增文库滴度为1.98?010pfu.mL-1。从原始文库中随机挑取480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获得348个Unigene,其中有些是逆境应答相关基因和新基因。此外,以扩增文库为模板,经PCR方法克隆到读码框为1083bp的沙冬青类RD22基因。这些结果表明所建文库质量较高,可以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
2011, 12(5):775-7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8
摘要:从玉米抗旱自交系CN165中克隆得到了与逆境胁迫相关的bZIP(Basic Leucine Zipper Protein)基因ZmbZIP71。ZmbZIP7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7.59 kDa,等电点pI为9.24。ZmbZIP71蛋白包含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bZIP结构域。ZmbZIP71基因编码区的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050 bp,包括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ZmbZIP71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雄穗和雌穗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受干旱、低温和ABA的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在盐胁迫下下调表达。
2011, 12(5):782-78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19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 Red Fuji)浓红型芽变和其条红母株为试材,构建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差异筛选SSH-cDNA文库,经过大量测序构建成红富士苹果ESTs序列本地数据库,对本地数据库进行Blastn检索,得到42条金属硫蛋白基因MdFjMT2 cDNA片段,通过序列拼接和?逆转录PCR(RT-PCR)方法,获得了红富士苹果金属硫蛋白基因MdFjMT2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730757),该基因全长684 bp,其中5′ 非翻译区97 bp,3′ 非翻译区34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40 bp,编码7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7.7938 kDa,理论等电点为4.75。该基因具有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域特征,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C),Cys 残基的排列特征是以CC、CXC和CXXC集中分布在肽链的N端和C端。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dFjMT2与砂梨(Pyrus pyrifolia)、苹果(Malus domestica)和小金海棠(M. xiaojinensis)等植物金属硫蛋白保持了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扁桃(Prunus dulcis)、旱柳(Salix matsudana)、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dFjMT2主要位于叶绿体中,没有信号肽,是非跨膜亲水性蛋白,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是无规则卷曲,没有功能结构域。这些结果为MdFjMT2的结构与功能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该基因在苹果着色中的作用,阐明苹果着色的分子机制。
2011, 12(5):790-7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0
摘要: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是进行新品种申请的必要步骤。本文以28个不同的西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1对SRAP引物标记和54个用于DUS测试的形态学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SRAP引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52.5%~89.2%之间,平均值为72.0%,计算得到的各材料间相似系数在0.92至0.99之间,而形态学标记统计得到各材料间相关系数在0.50到0.85之间。采用UPGMA法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SRAP分子标记聚类划分成四类,形态学标记将其划分为五类。对两种标记所得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218,表明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在这些材料上表现的相关性不是很高,但在品种鉴定和区别上SRAP标记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DUS测试的一种有益补充。
2011, 12(5):796-8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1
摘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2009-2010年连续两年对保存于国家梨种质资源更新圃的182个品种进行果实轮纹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砂梨、白梨、秋子梨、种间杂交梨、西洋梨和新疆梨的两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5%、7.20%、7.43%、12.66%、17.00%、18.93%,梨品种间对轮纹病抗性存在差异,不同条件下多数品种轮纹病发病率有差异。依据两年平均发病率进行抗性评价分级,72个品种为高抗、63个品种为抗、25个品种为中抗、14个品种为低抗、8个品种为不抗。
2011, 12(5):801-8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2
摘要:野生大豆(G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光种,利用中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广泛性,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大豆在自然界中光温反应的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29个纬度区自然生长的野生大豆主要生育阶段光温反应特点的了解,明确了不同纬度区野生大豆在自然环境中出苗温度是13.1~14.7℃,开花期温度是20.5~26.5℃,成熟期温度是10~19℃;初花期临界光照时数是13h15min至16h40min之间。出苗越早的低纬度区野生大豆开花和成熟期越晚,而出苗越晚的高纬度区野生大豆开化和成熟期越早。
2011, 12(5):806-8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3
摘要:本试验以绿色和紫色两个果萼颜色差异显著的茄子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比色板对果萼颜色进行分级赋值,采用P1、P2、F1、B1、B2和F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茄子果萼色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2分离群体果萼色级值呈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茄子果萼色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茄子果萼色性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6.82%,可在育种早期进行选种。
2011, 12(5):811-8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4
摘要:对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中的芋属(Colocasia)种质资源的开花结实状况调查表明:(1)在自然条件下,所有滇南芋[Colocasia antiquorum (L.) Schott](2n=2x)中的野芋[即原C. esculenta (L.) var. antiquorum]和花用芋(即原C. tonoimo Nakai)资源全部开花;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开花状况表现为:魁芋(2n=2x)、多头芋(2n=3x)、魁子兼用芋(2n=3x)都不开花,国内多子芋中,紫柄多子芋(2n=3x)都不开花,乌绿柄多子芋(2n=3x)和绿柄多子芋(2n=3x)有部分品种开花,但开花的品种具有不确定性;来源于东南亚国家的多子芋中,绿柄多子芋(2n=3x)开花率高,花期长,另有1份紫柄多子芋(2n=3x)开花,与国内多子芋(2n=3x)差异较大。开花率表现为东南亚多子芋(2n=3x)等于或高于国内芋;国内芋中,二倍体大于三倍体。花期最长的是东南亚的绿柄多子芋(2n=3x),国内芋中,二倍体的开花率大于三倍体,二倍体的花期长于三倍体。(2)乌绿柄多子芋和花用芋的芽色都为红色,属于短附属器,其余类型的芽色为白色,属于长附属器。(3)在自然条件下,仅有2份紫柄野芋种质结实,其它种质未见结实。(4)本文还对不同类型芋的始花期、末花期、花期、单株花序丛数、单个叶轴花序数、单株总花序数、佛焰苞管部长度、佛焰苞檐部长度、附属器长、雄花序长、中性花序长、雌花序长等进行了比较。
2011, 12(5):816-8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5
摘要:阐明了以甜椒N1345为抗原的疫病抗性遗传机制,为甜辣椒抗疫病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通过稳定高抗疫病甜椒育种材料N1345,与高感疫病辣椒材料N1308构建的P1、P2、F1、B1、B2、F2六个联合世代,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疫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以甜椒N1345为抗原的疫病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1),两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相等,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世代分别为63.43%、82.32%和83.46%。
2011, 12(5):820-82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6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豆品种和气候的变化,灰斑病在黑龙江大豆产区广泛发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本试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073份大豆材料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材料33份、抗病材料291份、中抗材料332份、感病材料381份、高感材料3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1%、27.1%、30.9%、35.5%、3.4%。对1、6、7号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是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是161份、68份、95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5%、6.3%、8.9%。在现行大豆种质资源中,具有比较丰富的抗病资源。
张金霞 , 黄晨阳 , 陈强 , 邓旺秋 , 李泰辉 , 高巍
2011, 12(5):825-8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7
摘要: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于新疆野生的阿魏蘑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特征符合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的特征范围,它与欧洲已报道的Pleurotus nebrodensis有明显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该野生样品分离的菌株CCMSSC 02514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我国栽培白灵菇菌种CCMSSC 00973、KH5和AFRL 6022完全相同,以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我国栽培白灵菇种质与意大利的Pleurotus nebrodensis、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以及来自荷兰的Pleurotus eryngii等截然分为两组。因此,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支持我国栽培的白灵菇与欧洲的Pleurotus nebrodensis为不同种,我国的白灵菇是刺芹侧耳独立进化的一个分支,其名称应该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2011, 12(5):828-8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8
摘要: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对陕西省17个有色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49-0.89之间,平均值为0.73。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17个有色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24-0.8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