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豌豆种质表型性状SSR标记关联分析

      2011, 12(6):833-83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1

      摘要 (2346) HTML (0) PDF 686.90 K (4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联分析是以连锁不平衡原理为基础,鉴定某一群体内表型性状与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间关系的遗传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59个多态性SSR标记,对192份豌豆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分析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寻找其连锁不平衡位点;采用TASSEL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利用59个SSR标记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SR位点间有较高的多态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共检测出32个SSR标记位点与14个表形性状相关联,一些SSR标记与2个或多个形态性状相关联。

    • PEG胁迫条件下41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萌发特性研究及其抗旱性综合评价

      2011, 12(6):840-8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2

      摘要 (2249) HTML (0) PDF 489.71 K (4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干旱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严重影响作物及棉花的产量的一种自然灾害。本实验采用15%PEG6000竖直滤纸法对41份陆地棉种子进行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在胁迫条件下及清水对照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3天芽长、3天芽重、7天下胚轴长、7天胚根长、胚根长/胚芽长、芽长生长率等8个指标,结果表明,这8个指标在PEG6000胁迫条件下,均比对照降低,除3天芽重外,41个材料的变异系数均大大增加,说明陆地棉种子萌发受15%PEG6000的抑制,且材料间受抑制程度差异较大。同时计算出胁迫条件下与对照条件的相对值,通过对这8个指标的相对值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7天下胚轴长、相对7天胚根长、相对胚根长/胚芽长、芽长生长率等7个指标与陆地棉萌发期抗旱性有关。利用这7个指标对41个陆地棉材料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以平均隶属函数值代表抗旱性强弱,平均隶属函数值越大,抗旱性越强,结果表明,相对7天胚根长与平均隶属函数值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9**),同时筛选出陆地棉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有7份:冀668、鲁棉研21、9409选系、DP99B、创棉22、sGK中980、邯177,抗旱性中等的材料有10份:中23A-12、中23A抗棉F12、中棉所35、冀1286、GKZ19F6、双豫97-2067、光籽2、耐高温-2、中S9612、光籽1。 关键词:萌发期;棉花抗旱性;主成份分析;隶属函数法

    • 中国葡萄属植物形态学聚类分组研究

      2011, 12(6):847-8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3

      摘要 (2819) HTML (0) PDF 499.04 K (4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葡萄志》描述的38个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按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要求,对18个描述符用代码数量化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形态特征的相似程度,将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和欧亚种划分为8个组和5个亚组。第1组包含毛葡萄、腺枝葡萄、龙泉葡萄、美丽葡萄和庐山葡萄,第2组包含麦黄葡萄和小叶葡萄,第3组包含5个亚组21个种类,其中亚组1包含山葡萄、陕西葡萄、浙江蘡薁、蘡薁和湖北葡萄,亚组2包含绵毛葡萄和勐海葡萄,亚组3包含小果葡萄、云南葡萄和葛藟葡萄,亚组4包含毛脉葡萄、华东葡萄、武汉葡萄和井冈葡萄,亚组5包含刺葡萄、秋葡萄、桦叶葡萄、网脉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和河口葡萄,第4组仅包含欧洲葡萄,第5组包含温州葡萄、红叶葡萄、复叶葡萄、乳源葡萄和狭叶葡萄,第6组包含东南葡萄、罗城葡萄和闽赣葡萄,第7组仅包含菱叶葡萄,第8组仅包含鸡足葡萄一个种。

    • 基于DUS测试的水稻标准品种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2011, 12(6):853-8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4

      摘要 (2411) HTML (0) PDF 472.30 K (3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进行多样性评价,为DUS测试标准品种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以DUS测试指南中规定的49个水稻标准品种为材料,根据2008年在杭州田间试验对59个形态性状的调查数据,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等位变异数、有效等位变异数和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对标准品种的形态性状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其多样性参数采用NTSYS软件对标准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9个形态性状在19份籼稻和30份粳稻品种中分别检测到201和2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可以检测到3.4068(籼稻)和4.4407(粳稻)个等位变异,籼、粳稻类群中59个性状的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318(0~1.7674)和0.9828(0~1.85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粳稻群体内品种间的形态性状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45~0.81和0.36~0.76,取相似系数0.70为阈值,可将19份籼稻和30份粳稻品种分别分为16和27类。多样性分析表明本研究的49个品种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具有标准品种性状描述的示例和校正作用;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现有标准品种的数量减少至43个。本研究为水稻新品种DUS测试中标准品种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供研制其他植物的DUS测试标准借鉴。

    • 云南黑籽南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2011, 12(6):860-8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5

      摘要 (2416) HTML (0) PDF 624.72 K (3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云南省6个地州13份的黑籽南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RAPD和6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和41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0.70%和51.21%;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40-0.895和0.162-0.941,ISSR(平均GS值0.698)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481)。RAPD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5组;ISSR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6组,RAPD和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呈显著相关(r=0.536)。基于UPGMA聚类结果,可为黑籽南瓜的引种栽培或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 基于SSR标记的寒地水稻品种骨干亲本分析

      2011, 12(6):865-8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6

      摘要 (2284) HTML (0) PDF 488.10 K (3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富士光、藤系138、上育397和五优稻1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寒地水稻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利用50对SSR引物对上述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结果表明,50对SSR引物在51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0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6个,平均为3个;引物PIC的变化范围为0.0725~ 0.6845,平均0.3655;聚类分析将51份材料分为4类,4个骨干亲本分别被聚到4类中;PCO分析显示,四个骨干亲本相距较远,呈独立的分支,衍生品种围绕着骨干亲本分布;在检测出的39个稀有等位基因中,仅有3个存在骨干亲本中。表明近年寒地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是围绕少数骨干亲本进行的,骨干亲本将大部分优良基因传递到了衍生品种中,SSR分析和PCO分析与系谱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年份间差异及其关系

      2011, 12(6):872-88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7

      摘要 (2245) HTML (0) PDF 580.51 K (3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明确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大豆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两年间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2%~78.0%和6.3%~48.5%,变异较大。生育日数因在黄淮海区域生态类型较接近,变异系数较小;而主茎节数变异系数也较小。株高、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则相对变异较大。品种之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均显著。不同年份间生态因子(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较大,年份间不同指标差异亦显著。分别对两年农艺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简化为4个与产量相关的独立指标,并建立了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方程Y=17.5-1.76x1+1.32x2+0.30x3+2.50x4和Y=198.8-3.12x1+7.71x2+0.08x3+2.71x4以表达其量化关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两年中249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聚为5类,并分析了各类品种的特性,为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以及高产栽培措施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我国现存亚洲棉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1, 12(6):881-88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8

      摘要 (2009) HTML (0) PDF 846.01 K (3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棉花中期库保存的20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亚洲棉代表性样本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表型多样性丰富,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19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34~2.15间,其大小依次为:衣分>株高>生育期>铃重>果枝始节=子指>叶枝数>短绒色>黄萎病抗性>茎色>茎毛>叶色>花基红斑>叶形=叶基红斑>花冠色>种子短绒>叶蜜腺>纤维色。不同棉区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南>国外。利用软件NYSTS-pc2.20,采用类平均法(UPGMA)对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欧氏距离变幅为0.85~11.72,平均5.92。当阈值为5.48时200份种质可聚为绿色阔叶、红叶、鸡脚叶、棕絮、早熟、晚熟、大铃、高衣分等16种形态类型;筛选出8份表型特异种质。种质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必然联系。

    • 云南当前种植地方稻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1, 12(6):890-8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09

      摘要 (2279) HTML (0) PDF 649.01 K (3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选用20对SSR引物对2007~2008年间从云南省56个县(区)收集的416份地方稻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1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变幅为3~13,平均为5.8个;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指数平均为0.681,最小为RM18的0.349到最大RM6748的为0.891;56个县的PIC变幅为0.025~0.679,平均为0.381,勐海县的PIC最高,广南县等仅有1份参试材料的8个县的PIC最低。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一致度为0.362处将56个县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勐海等54个县,在阈值为0.499处又分为两个亚类,其中亚类Ⅰ-1包括36个县,亚类Ⅰ-2包括18个县,第Ⅱ类仅包括思茅区,第Ⅲ类仅包括河口县;楚雄州的牟定县与姚安县的遗传一致度最大,为0.943,大姚县与姚安县的遗传一致度也较高,为0.925,思茅区与宁蒗县的遗传一致度最小,为0.033,各县(区)的遗传一致度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当前种植的地方稻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分布很不均匀,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和红河5个州市。

    • 百合远缘杂交育种及其真实性鉴定

      2011, 12(6):896-9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0

      摘要 (2708) HTML (0) PDF 1.37 M (3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种野生百合与2个杂种系百合品种为亲本,设计6个杂交组合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子房与田间培养成功获得远缘杂交种并采用形态学与RAPD分子标记对其真实性进行综合鉴定。结果显示,杂交组合麝香百合?条叶百合通过子房培养获得杂交苗3株;条叶百合?王百合、条叶百合?‘雪皇后’、细叶百合(黑龙江种源)?‘雪皇后’、 细叶百合(黑龙江种源)?‘西伯利亚’与细叶百合(承德种源)?‘西伯利亚’各杂交组合均获杂交种子,结籽率分别为27.0 %、1.4 %、31.5 %、0.04 %与0.08 %。杂交种株型在苗期表现为偏母植株与中间型植株,其他形态学指标介于亲本之间或优于亲本;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杂种植株既扩增出相加性带型、单亲本带型,又扩增出融合双亲的特异性带型。获得杂交种为真杂种可用于百合品质育种。

    • 甘蓝型特高含油量油菜种质资源及主栽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2011, 12(6):904-9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1

      摘要 (2435) HTML (0) PDF 885.82 K (4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选择特高含油量资源7份,与中国各油菜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16份,利用SSR多引物组合法开展指纹图谱构建研究。选择多态丰富、图谱清晰稳定且来自不同连锁群的引物28对,对所有材料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共获SSR指纹条带3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79条,每引物所获条带6-16条,平均10.79条,平均多态率92. 38%,通过指纹图谱将所有材料有效地区别开来。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AM)聚类分析显示:高油材料之间以及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之间遗传距离均有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0.171处可将23份材料分成9个类群,其中7份高油材料分处4个类群,遗传距离差异显著;而其他8份主栽品种被分别聚类在另外5个类群中;所有材料间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间遗传差异更大。

    • 中国引进的栽培植物

      2011, 12(6):910-9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2

      摘要 (2247) HTML (0) PDF 380.12 K (3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国外植物引种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国外植物引种就不会有中国发达的农业。然而,关于中国引进作物种类及数量总体情况的报道极少见,卜慕华曾汇总出从国外引进的作物113种。笔者参阅有关文献,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饲用及绿肥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和林木作物,分别汇集了中国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共计254种,涉及栽培物种305个。

    •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特性分析

      2011, 12(6):916-92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3

      摘要 (2183) HTML (0) PDF 442.19 K (3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种间变异最小的品质性状是糙米率和碱消值,变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2)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3)在选出的6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9.6%。(4)76个云南粳稻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52个品种,表明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质育种中,应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 代表性大豆种质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鉴定

      2011, 12(6):921-9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4

      摘要 (2245) HTML (0) PDF 464.91 K (3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HPLC检测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代表性大豆种质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种质中主要含有6种异黄酮组分,分别为黄豆苷(D)、黄豆黄苷(GL)、染料木苷(G)、丙二酰基黄豆苷(MD)、丙二酰基黄豆黄苷(MGL)和丙二酰基染料木苷(MG),且异黄酮含量在不同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丰富;南方产区大豆品种的异黄酮总含量最高(2465.48ug/g),黄淮大豆产区次之(2308.48ug/g),北方大豆产区最低(1705.89ug/g);6 种主要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3.44%~52.03%。相关分析表明异黄酮总含量与各主要组分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323**)。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平顶黑豆(4459.91 ug/g)和PI-567479(4073.95 ug/g),低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茶色豆(857.74 ug/g)和牡丰1号(922.82 ug/g),可以用于大豆异黄酮育种或遗传研究。

    • 江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1, 12(6):928-93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5

      摘要 (2264) HTML (0) PDF 492.53 K (3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48个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92份采集于江西49个县(区)的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共扩增出等位基因34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平均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0.736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7060,表明江西野生大豆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的野生大豆其遗传多样性不同,高纬度及低海拔地区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要高。192份野生大豆可聚类成三大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较为一致。

    • 国家库贮藏20年以上种子生活力与田间出苗率监测

      2011, 12(6):934-94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6

      摘要 (2242) HTML (0) PDF 490.82 K (3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34种作物1.4万多份的国家库贮存种子进行了生活力监测,结果表明,贮存20年后,92.9%被监测种子的发芽率仍保持在85%以上,但有155份种子(占被监测份数的1.1%)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发芽率从80%以上降至70%以下)。发芽率显著下降的作物包括蚕豆、红小豆、黄麻、蓖麻、甜菜、西瓜、烟草、牧草。小麦等8种作物2078份种子的田间出苗率调查表明,所有种质均有出苗,但有8份种质的出苗率低于10%。出苗率与入库初始平均发芽率存在差别,平均出苗率最高的作物为普通菜豆86.2%,比该批入库初始发芽率平均值低9.3%;平均出苗率最低作物为谷子39.2%,比该批种子的入库初始发芽率平均值低51.3%。总体而言,国家库内保存的作物种子中,多数可安全保存20年以上,尤其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种子,但对于蚕豆、红小豆等平均监测发芽率出现显著下降的作物种子需要增加监测频率,以确保种子的长期安全保存。

    • >基因挖掘
    • 普通菜豆基因组学及抗炭疽病遗传研究进展

      2011, 12(6):941-9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7

      摘要 (4270) HTML (0) PDF 0.00 Byte (11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普通菜豆是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在世界各大洲普遍种植。近年来,普通菜豆在遗传图谱构建、新标记开发与利用、抗性基因定位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基因定位与克隆的基础,是遗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分子连锁图谱鉴定、标记和定位抗病基因将在种质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豆科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菜豆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普通菜豆遗传连锁图谱的获得、普通菜豆与大豆同线性比较以及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普通菜豆遗传改良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菜豆;遗传连锁图;同线性比较;抗菜豆炭疽病

    • 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2011, 12(6):948-9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8

      摘要 (2095) HTML (0) PDF 0.00 Byte (4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豆育种的目标性状大多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型受环境影响很大。为深入分析绿豆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本试验以绿豆Berken/ACC41 F10重组近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该群体已经构建的包含79个RFL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对北京和广西2个种植环境下考察的11个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产量相关性状QTL 63个(其中北京25个,广西38个),分布于除第13连锁群以外的12条连锁群。大部分QTL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2个环境均能检测到的QTL仅有6个,分别为控制荚长、百粒重、生育期的QTLs,这6个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同时发挥效应的QTLs对于绿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还发现2个QTLs富集区域和若干成束分布的QTLs,它们可能是发掘通用QTL的候选位点。

    • TaDEP1基因在普通六倍体小麦及其供体种中的保守与分化

      2011, 12(6):957-9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19

      摘要 (2839) HTML (0) PDF 1.40 M (4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DEP1是一个控制穗型、增强植株分生组织活力,缩短花序节间距离,增加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根据已知小麦正源基因TaDEP1 cDNA序列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小麦TaDEP1基因组序列,发现该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通过比较该基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中的差异,筛选出可以区分A、B、D 基因组的分子标记Ta956。以‘中国春’缺体-四体系为材料,利用该标记将TaDEP1基因定位于小麦5A、5B和5D。进一步将Ta956扩增的基因组片段在六倍体A、B、D基因组和二倍体小麦以及四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组间进行比较, 发现内含子区域变异较大,特别是六倍体小麦B和D基因组。进一步对TaDEP1编码蛋白分析显示TaDEP1-D的预测功能域明显区别于TaDEP1-A和TaDEP1-B,表明TaDEP1功能可能具有基因组特异性。筛选的区分不同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则为今后的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 玉米穗行数QTL及其互作分析

      2011, 12(6):965-9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0

      摘要 (2563) HTML (0) PDF 408.06 K (3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与穗行数有关的5个导入系及轮回亲本综3进行GriffingⅣ双列杂交发展分离群体,结合SSR标记和田间表型鉴定,分析玉米穗行数QTL及其相互作用。在导入系×综3所发展的5个F2群体中,仅在一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穗行数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68%。在导入系间杂交所发展的F2群体中检测到9个QTLs,分别位于第1、3、8染色体上,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在4.53%-6.52%之间。另外,检测到2对QTL间互作,10对QTL与未检测到QTL的导入片段间的互作,单个F2群体中各类互作所解释的表型变异显著大于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这些结果表明,基因互作在玉米穗行数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研究简报
    • 有色稻米Fe、Zn、Cu和Mn含量及与种皮颜色相关分析

      2011, 12(6):971-9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1

      摘要 (2346) HTML (0) PDF 396.34 K (4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AAS方法测定了弥勒县相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27份有色稻和34份普通稻糙米4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有色米和普通米Fe、Zn、Cu和Mn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色稻米4种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无色稻米,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含量高低依次为Zn>Fe>Cu>Mn;对黑、褐、红、黄、绿5种不同种皮颜色的稻米4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稻米Fe含量(mg/kg)依次为黑>绿>褐>红>黄,Zn含量(mg/kg)依次为绿>红>黑>褐>黄,Cu含量(mg/kg)依次为黑>褐>红>黄>绿,Mn含量(mg/kg)依次为褐>黑>红>黄>绿;并且Fe和Mn含量在不同颜色稻米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有色米种皮颜色密切相关,而Zn和Cu差异不显著,与有色米种皮颜色关系不大。黑米和褐米富Fe、Zn、Cu和Mn,绿米富Fe和Zn,红米富Zn和Cu,黄米4种矿质元素含量较低,Fe、Cu和Mn均低于普通稻米。

    • 培养基中CuSO4和Fe盐对小麦胚培养再生效果的影响

      2011, 12(6):975-9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2

      摘要 (2650) HTML (0) PDF 734.75 K (3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Fe和Cu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与植物生长发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密切相关。优化培养基中Fe和Cu离子的浓度可提高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对建立小麦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以小麦基因型CB037、新春9号和Bobwhite为材料进行成熟胚和幼胚培养,研究了CuSO4和Fe2-EDTA对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添加0.1~4.1 祄ol L-1 CuSO4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无显著效果,超过6.1 祄ol L-1对愈伤组织有毒害作用;培养基中添加40 祄ol L-1 Fe盐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小麦基因型其幼胚培养对Fe盐的反应不同,40 祄ol L-1~50 祄ol L-1 Fe盐处理对CB037幼胚再生效果最好,20 祄ol L-1 Fe盐浓度对新春9号和Bobwhite幼胚再生效果好,高浓度铁盐抑制作用显著;在相同培养条件下,CB037幼胚再生率最高,新春9号次之,Bobwhite最低。

    • 云南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2011, 12(6):982-9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3

      摘要 (2504) HTML (0) PDF 392.60 K (4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松是西南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较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的林木资源,本文从形态、染色体、生理生化和DNA水平对云南松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云南松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旨在为推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 芽用绿豆品种子粒性状及其豆芽生理特性研究

      2011, 12(6):986-9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4

      摘要 (2449) HTML (0) PDF 652.54 K (3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1份芽用绿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皮色泽、种皮比重等种皮性状、百粒重等物理特性、发芽期间的生物产量变化规律、种子吸水速率等生理特性以及绿豆芽产量、豆芽形态特征和感官品质等芽用特性指标,分析了各项物理生理特性指标与芽用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芽用绿豆品种的产出比、下胚轴粗和下胚轴长等特性指标范围分别为111.7-143.2、7.21-11.79和0.245-0.353;品种的种皮色泽与绿豆芽生物产量、绿豆芽下胚轴粗及下胚轴长无显著相关,而与品种的百粒重呈显著相关性(P<0.05);百粒重与绿豆芽生物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胚轴粗与绿豆芽生物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初步建立了适用于评价绿豆品种芽用特性的指标:豆芽产量、下胚轴粗和下胚轴长,筛选出具有较好芽用特性的绿豆品种MB01、MB07、MB19和MB45。

    • 山东优异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研究

      2011, 12(6):992-99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5

      摘要 (2150) HTML (0) PDF 434.74 K (4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选择CIM、W4、SD2和MSD2四种脱分化培养基,与MRM和1/2MS+5mg/L玉米素两种再生培养基形成8种培养基组合,利用模式品种扬麦158和Bobwhite对上述培养基的愈伤诱导和再生效率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诱导培养基CIM与再生培养基1/2MS+5mg/L玉米素。利用这一培养基组合对包括对照品种Bobwhite在内的40个山东优异冬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成熟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差异不显著,最高诱导率100%,最低诱导率也超过了94%,但这些愈伤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状态差别很大,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后,8个品系的再生率超过10%,分别是08H02、08H05、08B08、泰麦20-2、泰山5024、聊9514、菏麦9803、Bobwhite,占参试品种的20%,其中08H05的再生率(23.0%)超过了对照品种Bobwhite(21.3%)。有7个品种没有获得再生苗,占17.5%;再生率在1%到10%之间的品种25个,占62.5%。

    • 独龙族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调查

      2011, 12(6):998-10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6

      摘要 (2081) HTML (0) PDF 464.08 K (4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及2009年两次考察收集了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6个独龙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考察发现独龙族栽种、管理和利用了包括30.4%的粮食、49.7%的蔬菜和17.7%的果树等丰富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共收集到181份种质;独龙族积累了大量的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如董棕(Caryota urans L.)粉、漆油鸡、漆油酥油茶和木瓜(Fructus chaenomelis speciosae)豆腐等传统食物加工与烹调方法的传统知识。

    • 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抗穗发芽的鉴定与分析

      2011, 12(6):1004-10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7

      摘要 (1993) HTML (0) PDF 405.88 K (3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和重要问题,在普通小麦中缺乏抗穗发芽的品种资源。本试验通过对35份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14份国外节节麦及部分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的测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了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穗发芽抗性状况。结果表明,节节麦穗发芽抗性普遍高于小麦品种,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抗穗发芽能力优于国外材料,其中以T005、T007、T008、T016、T030、T062、T065、T068、T069、T072和T085等11个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最强,是小麦穗发芽改良优异的抗源材料。

    • 干旱胁迫下21种山西地方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

      2011, 12(6):1010-10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8

      摘要 (2335) HTML (0) PDF 496.87 K (3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1个绿豆品种的芽期抗旱性。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速度快、萌发时间短、吸水率小、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鉴定筛选出4份绿豆抗旱种质。

    • >种质创新
    • 来自密阳46的籼型新不育胞质H236A的育性鉴定和花粉粒败育形态观察

      2011, 12(6):1014-102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9

      摘要 (2032) HTML (0) PDF 848.92 K (3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胞质雄性不育多样性是解决三系杂交稻品质、抗性和产量的主要措施。在以密阳46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材料H236A,通过杂交和自交,确定其不育类型和不育度;通过碘染和徕卡荧光显微镜DM2500对成熟花粉粒观察,确定花粉粒育性、败育形态和时期。结果表明:H236A是胞质雄性不育,不育度达99.8%以上;花粉粒属典败型的达83.17%,圆败型占16.83%,没有染败型花粉粒,为单核期败育。花粉粒败育形态多种多样,有不规则形,梭形,圆形等。清晰观察到晚期小孢子细胞质定向移动形成细胞质桥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成熟花粉粒败育时期和败育形态的划分。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