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3, 14(1):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1 CSTR:

      摘要 (2451) HTML (0) PDF 1.10 M (5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式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种39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流化保护点72个,保护物种31个,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成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调查和分析,比较了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两种保护方法建设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未来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

    • 云南及周边地区稀有农业生物种质资源

      2013, 14(1):8-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2 CSTR:

      摘要 (2141) HTML (0) PDF 1.92 M (4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核苷酸多态性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

      2013, 14(1):19-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3 CSTR:

      摘要 (2104) HTML (0) PDF 2.23 M (4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观点,然而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粳稻和籼稻是一次起源还是二次起源仍存在很大争议,它们的起源地是国内还是国外依然是国际学者间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387份亚洲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五段基因cox3、cox1、orf224、ssv-39/178以及rps2-trnfM的多样性研究,验证了以下观点:1、粳稻起源于中国,籼稻起源于中国和国外;2、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为二次起源,即普通野生稻存在偏籼和偏粳两种类型,亚洲栽培稻的两个 亚种籼稻和粳稻在进化过程中分别由偏籼型的普通野生稻和偏粳型的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

    • 高粱耐盐性评价方法研究及耐盐资源的筛选

      2013, 14(1):26-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4 CSTR:

      摘要 (2343) HTML (0) PDF 0.00 Byte (4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50mmol/L的配比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性。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含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及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性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 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的抗白粉病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2013, 14(1):32-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5 CSTR:

      摘要 (2383) HTML (0) PDF 1.19 M (4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远缘杂交创造多粒新种质,对于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和促进育种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通过多年多点鉴定证明具有多粒特性(粒数/穗>80)的31份普通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2n=4x=28, PPPP)衍生后代为材料,通过田间接种白粉病生理小种E09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SDS-PAGE方法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以及株高、有效分蘖等农艺性状调查,发现26份材料表现抗白粉病,12份材料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亚基组成为(2*,7+8,5+10)或(1,7+8,5+10)。其中,8份材料的穗粒数大于80粒、株高小于75cm、抗白粉病且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这为未来培育兼具高产、优质、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对多粒、抗白粉病和优质亚基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3, 14(1):37-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6 CSTR:

      摘要 (2078) HTML (0) PDF 1.22 M (4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8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 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0~1.522,平均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40~0.738,平均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315~0.933,平均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可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 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分析

      2013, 14(1):43-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7 CSTR:

      摘要 (2058) HTML (0) PDF 1.34 M (4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自30个国家的402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个国家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明显推迟,秆长和穗长明显缩短,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在盐胁迫下共筛选出了18份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的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和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各个国家间粳稻选育品种耐盐性和聚类结果与各国家所处地理位置、纬度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 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2013, 14(1):53-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8 CSTR:

      摘要 (2233) HTML (0) PDF 1.23 M (4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哈密瓜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按来源分组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29个表型性状数据确定适宜的取样比例,筛选出25份地方品种为初选核心种质。在初选核心种质取样量上,人工定向补充5份优异种质和极值材料确定了核心种质,约占地方品种总数量的25%。对表型保留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表型频率方差、极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等检验参数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核心种质除标准差符合率降低外,其余参数均优于或等于初选核心种质,更能代表原始样品;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的保留了所有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幅度。

    • 甜高粱品系的抗倒伏性鉴定及评价

      2013, 14(1):59-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9 CSTR:

      摘要 (2099) HTML (0) PDF 1.27 M (4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倒伏一直是影响我国甜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以倒伏系数为分级依据,制定分级标准,对一些主要甜高粱品系(种)抗倒伏性进行了鉴定、分级和评价。研究表明:甜高粱品系间倒伏相关性状差异较大,遗传变异丰富。保持系品系Tx3047B、Tx3048B、墨彩B、张02427B、抗蚜60B、MAMAMAMA、R111B/Sug中杆、P236/R111-1、E35/糖/9047B的倒伏系数小,抗倒伏性好。恢复系品系甜C-1-1杂-1、HAT-1、15069、帚黄矮/品02283的抗倒伏性好。选育出茎秆粗壮、机械强度大、抗倒伏性好的品种是可能的。

    • 不同生态类型龙眼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2013, 14(1):66-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0 CSTR:

      摘要 (2469) HTML (0) PDF 1.19 M (4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ISSR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本实验的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1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2包括石硖和大乌圆两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3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类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与进化研究。

    • 不同分布区天麻的AFLP分析

      2013, 14(1):71-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1 CSTR:

      摘要 (2382) HTML (0) PDF 1.42 M (4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组合,对不同分布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2500bp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说明不同分布区的天麻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的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54-0.018,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四个省区的样品中来自贵州的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不同变型的AFLP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变型从分子上无明显差异,说明天麻种内的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的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

      2013, 14(1):79-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2 CSTR:

      摘要 (2412) HTML (0) PDF 1.25 M (4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 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5,在阈值0.65 处( L1)可将苦瓜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为野生种,第Ⅱ类群为半栽培种和栽培品种;在阈值0.80 处( L2)将第Ⅱ类群分为5个亚类群,L2 的划分反映了苦瓜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果实性状、来源或地理分布有较高相关性。在阈值0.83处,第Ⅱ1亚类群又分为4组,大致分为滑身苦瓜(粗棱无瘤)、大顶苦瓜(棱细大圆瘤、倒锥形)、棱细圆瘤苦瓜以及尖刺瘤或凸瘤苦瓜,分类结果与苦瓜的刺瘤有无、棱条粗细、瘤的大小和瓜色等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刺瘤苦瓜为较原始类型。

    • 云南长尖叶蔷薇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3, 14(1):86-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3 CSTR:

      摘要 (2248) HTML (0) PDF 1.22 M (4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SR标记对云南地区的8个长尖叶蔷薇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位点;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香农指数(I)分别为0.3139和0.4747;该居群内遗传变异(65.47%)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34.5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Popgene计算出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其范围分别为0.7879~0.8986和0.1070~0.2384,依据遗传距离可将8个居群分为3组,8个居群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海拔与Nei’s基因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为0.8771(P<0.01),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长尖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但当个别居群野外的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时,建议采取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 基于形态性状的甘薯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2013, 14(1):92-9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4 CSTR:

      摘要 (2179) HTML (0) PDF 1.22 M (3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15%的总体取样比例,采用2种分组方法、3种组内取样量比例和2种组内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476份广西甘薯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数据,构建出13个甘薯初级核心种质样本。为确定这些样本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5个指标的比较,包括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极差符合率。结果表明,按资源类型分组优于按来源地分组; 组内取样量以对数法代表性最好,简单比例法的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最差;在个体选择中,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随机法。因此,按资源类型分组,再按对数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选择个体是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 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机理与耐高温遗传基础研究

      2013, 14(1):98-1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5 CSTR:

      摘要 (2549) HTML (0) PDF 1.23 M (4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高温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高温的水稻品种是防止高温热害最简便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和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为水稻耐高温遗传机制的剖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机理和耐高温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耐高温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以期为深入剖析水稻耐高温的分子机制和培育耐高温的新品种提供有益参考。

    • >基因挖掘
    • 普通小麦品种农大399抗白粉病基因SSR和AFLP-SCAR分子标记

      2013, 14(1):105-1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6 CSTR:

      摘要 (2627) HTML (0) PDF 1.24 M (4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禾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在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普通小麦品种农大399(系谱为Torino/2*2552//9516/3/5*石4185)是利用“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育成的高产、抗白粉病新品种。利用农大399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石4185进行杂交,获得农大399/石4185的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 家系。对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 家系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农大399对白粉菌生理小种E09的抗性受l对显性基因控制,暂时命名为MlND399。通过BSA和分子标记分析,获得了与MlND399连锁的1个SSR标记Xcfd81和2个AFLP-SCAR标记SCAR203和SCAR112。其中MlND399与Xcfd81的遗传距离为0.2cM, 与SCAR203的遗传距离为1.0cM,与SCAR112的遗传距离为1.2cM。根据SSR标记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中的定位结果,将MlND399定位在小麦染色体臂5DS Bin 0.67-0.78区间上。根据对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推测MlND399是Pm2基因。这些与MlND399连锁分子标记的建立为利用农大399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抗病基因聚合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 植物热激蛋白90的分子作用机理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2013, 14(1):111-1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7 CSTR:

      摘要 (4522) HTML (0) PDF 0.00 Byte (15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广泛介导了胁迫信号的传递,在控制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HSP90已成为细胞免疫、信号转导以及抗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植物HSP9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HSP90在植物发育、胁迫环境的应答以及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9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改良植物抗性上的应用,以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单子叶植物RNA干扰和过表达Gateway载体的构建

      2013, 14(1):117-12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8 CSTR:

      摘要 (2538) HTML (0) PDF 3.40 M (5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载体的发展和改良是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基础, 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是目前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工具。Gateway克隆技术是一种基于lambda噬菌体特异位点重组特性的通用克隆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大批的目的基因方便、快捷地连接到受体载体上。本文利用Gateway技术结合传统的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单子叶植物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RNA干扰Gateway载体pAHC-PSK-RNAi、pClean-G185-RNAi和过表达Gateway载体pAHC-PSK-OE和pClean-G185-OE,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小麦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进行规模化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杂交转育植酸酶phyA大豆阳性材料筛选研究

      2013, 14(1):126-1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19 CSTR:

      摘要 (1911) HTML (0) PDF 1.38 M (3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材料;随后将这些阳性材料与38个常规大豆杂交,实现phyA向不同大豆品种的转育。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已将phyA转入“吉林35”,且基因在大豆根系能够正常转录表达;通过杂交转育获得F1阳性单株427个,涉及上述38个不同组合,说明已初步实现phyA的杂交转育;将F1阳性单株自交后筛选得到部分组合的阳性F2植株及F3籽粒,经农艺性状考察,这些后代材料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故可为今后培育转phyA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一批重要的遗传资源。

    • 不同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组合中胼胝质的荧光标记及其功能初探

      2013, 14(1):134-1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0 CSTR:

      摘要 (1915) HTML (0) PDF 3.19 M (2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的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 >研究简报
    •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

      2013, 14(1):143-1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1 CSTR:

      摘要 (2490) HTML (0) PDF 1.19 M (3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 4sm 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三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不同生态区主要育成谷子品种芽期耐旱性鉴定

      2013, 14(1):148-1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2 CSTR:

      摘要 (2329) HTML (0) PDF 1.22 M (4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0.5MPa的PEG6000做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对不同生态区的谷子(Setaria italica (L.)Beauv.)品种(系)进行种子萌发耐旱鉴定。结果表明: 在PEG6000胁迫下,萌发耐旱指数与相对根芽比、芽生长抑制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根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小,并且相关不显著;与相对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0.939,可以反映谷子芽期耐旱性。根据萌发耐旱指数,将201份谷子品种(系)划分为极抗旱、抗旱、中度抗旱、不抗旱和极不抗旱5个等级。

    • 卷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研究

      2013, 14(1):154-16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3 CSTR:

      摘要 (2328) HTML (0) PDF 1.30 M (4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试验对引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三倍体卷丹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花粉生活力和可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减数分裂时期与花蕾、花药长度及花药壁颜色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卷丹花蕾长度在2.5~3.2cm之间,花药长度在1.4~1.8cm之间;从细线期到成熟花粉粒,花药壁的颜色呈现出淡绿色-淡黄绿色-黄绿色-橘黄色的变化趋势,花药内容物颜色也从透明逐渐变为粘稠的橘红色。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构型以三价体为主,平均构型为:11.6Ⅲ 2Ⅱ 1.1Ⅰ,可判断该种源地卷丹为同源三倍体。减数分裂中出现染色体不均等分裂、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及微核现象,同时观察到成熟花粉粒大小差异较大,极轴与赤道轴乘积在839.465~3327.907μ㎡范围内,趋于正态分布,为三倍体卷丹花粉的高度不育提供了细胞学证据。以卷丹为母本与大花卷丹进行杂交,得到一定数量的种子,其中有胚率达到了43.0%,成苗率为67.4%,说明三倍体卷丹在百合育种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杧果花瓣与花药色彩的数字化描述

      2013, 14(1):161-16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4 CSTR:

      摘要 (1936) HTML (0) PDF 1.62 M (3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40个杧果品种(系)的花瓣和花药颜色进行数字化描述,即采用Photoshop CS软件对试材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提取花瓣和花药颜色典型色域的CMYK模式参数,通过C、M、Y、K的百分比值确定其颜色。结果表明,用C、M、Y、K的百分比值能较准确科学地表现杧果花瓣和花药的色彩,可以反映品种(系)间差异。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花瓣和花药颜色分别分成7和4个类群。该研究为种质色彩描述与新品种选育指标提供新的数字化方法。

    • 桃果肉花色苷遗传多样性及红肉桃判定指标的探讨

      2013, 14(1):169-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5 CSTR:

      摘要 (2134) HTML (0) PDF 1.52 M (3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运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8份桃品种果肉花色苷含量,比较两种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桃果肉花色苷的遗传多样性,初步提出红肉桃的判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白肉品种花色苷含量接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分析方法,而黄肉品种应尽可能选用HPLC。HPLC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48份材料检测出矢车菊-3-葡萄糖苷,是桃果肉中主要的花色苷种类,乌黑鸡肉桃,大果黑桃果肉中同时检测到矢车菊-3-芸香糖苷。根据花色苷含量将桃划分5个等级,含量20 mg/100g定位红肉桃的划分临界点。本研究中共鉴定出5份红肉桃品种,感官判定且风味为甜的红肉桃不符合上述判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 糙米蛋白质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及NIRS模型的建立

      2013, 14(1):175-18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6 CSTR:

      摘要 (4086) HTML (0) PDF 1.23 M (4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62份水稻种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等方法测定P、K、Mg、Ca、Fe、Zn、Cu和Mn等8种矿质元素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蛋白质与矿质元素、矿质元素间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测定的蛋白质含量的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糙米蛋白质预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糙米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P>K>Mg>Ca>Zn>Fe>Cu>Mn,蛋白质与P、K、Cu和Mn等矿质元素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通过比较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谱区的处理效果: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谱区为11995.7~7498.3cm-1和6102~4597.7cm-1建立校正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效果最佳,糙米蛋白质的近红外测定值和化学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校正决定系数为0.928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991;筛选到小黑谷、小红米和紫糯米等高蛋白、富矿质营养的种质材料,可作为富营养稻米品种创新的亲本材料;通过利用蛋白质和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借助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辅助测定蛋白质含量,并间接选择富矿质营养水稻种质,聚合高蛋白和富2种以上矿质元素,可能是水稻营养品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 >种质创新
    • 转PvPGIP2基因小麦的获得与纹枯病抗性鉴定

      2013, 14(1):181-1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7 CSTR:

      摘要 (2238) HTML (0) PDF 1.20 M (5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植物产生的防卫蛋白,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防御作用。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PvPGIP2 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5- PvPGIP2,其受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的控制;采用基因枪法将pA25-PvPGIP2 转化小麦推广品种扬麦18 幼胚愈伤组织4000块,获得203 株再生植株,通过PCR检测出阳性植株65 株,转化率为1.625 %。对转PvPGIP2基因小麦T0-T2代植株,进行外源基因的PCR、和 RT-PCR、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和小麦纹枯病菌接种及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入的PvPGIP2能够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与表达。PvPGIP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

    • 优质甘薯种质福薯1号鉴定及利用研究

      2013, 14(1):186-1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8 CSTR:

      摘要 (2229) HTML (0) PDF 1.20 M (4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薯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薯62为母本,A48、福薯26等8个品种为父本计划集团杂交获得优质甘薯种质。该种质作为亲本材料具有开花习性好、结实率高的特点,杂交获得的后代品系具有入选率高、食味品质好、商品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利用福薯1号为母本已选育出3个品种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或福建省审定。

    • 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在育种中的应用

      2013, 14(1):191-1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29 CSTR:

      摘要 (1808) HTML (0) PDF 1.15 M (3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遗传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