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4(4):581-5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1
摘要:采用20条ISSR分子标记对栗属中国特有种-锥栗(Castanea henryi)的16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分析。在449份试材上共扩增得到37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7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7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95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22;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为46.09%,且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有较大差异,16个自然居群中以湘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L=53.30%,He=0.1861, I=0.2781),其次为靖州、庆元、昭通及都江堰居群,南平居群最低(PPL=36.94%,He=0.1202,I=0.1817)。Nei`s 遗传多样性(Gst)和AMOVA分析表明,居群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4466),锥栗自然居群内的遗传变异稍占优势(52.51%)。UPGMA聚类分析将16个锥栗居群分为2大类5亚类。湘西地区可能是锥栗的次生分布中心和现代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是锥栗研究的资源中心,也是最有价值的基因库,需要重点保护。
2013, 14(4):588-5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2
摘要:近年来种子在低温种质库和室温保存条件下的生活力丧失特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是与其重要性相比,目前很少见有文献报道此方面进展。本文中我们监测了在中期库、室温和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小麦种子的生活力变化,以了解种子在这些保存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所有种子的存活曲线均呈反S形,这种特点不受保存条件的影响。随着保存温度的降低,种子生活力丧失速度降低,反S形曲线的平台期和种子寿命延长。我们采用T检验来判断平台期和种子生活力快速下降期之间的转折点(Pt),发现小麦种子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其Pt均十分接近,在82.2%到83.6%之间。本文讨论了将Pt以及其他生理指标作为种子保存过程中生活力快速下降的预警指标的可能性。
2013, 14(4):594-5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3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利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舟山群岛4个野生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64.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90,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3548,种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 = 0.2241,表明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9653,P<0.05),表明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同岛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更近。基于舟山群岛山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在其自然生长地加强就地保护。
2013, 14(4):600-6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4
摘要:摘要:干旱是影响我国普通菜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芽期抗旱性种质资源,培育抗旱品种,有利于提高普通菜豆品种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对发展我国普通菜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4份普通菜豆种质为材料,检测了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确定了PEG6000溶液的最适渗透势为-0.7MPa(浓度为19.6%);以-0.7MPa的PEG6000溶液对121份普通菜豆种质进行芽期模拟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胚根长、干重和鲜重等10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鲜重、相对干重、相对胚根长,相对总芽长,相对胚根/下胚轴指数、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等9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价普通菜豆的芽期抗旱性;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121份种质的芽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跃进豆(F0000156)、白扁豆(F0000613)等芽期抗旱性种质,为普通菜豆抗旱生理与机制研究、抗旱育种奠定了基础。
2013, 14(4):606-6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5
摘要:远缘杂交技术是将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导入携带控制优异性状的基因从而达到改良小麦的目的。为了获得在小麦遗传及育种中具有较高研究利用价值的纯合的小麦-冰草小片段异源染色体易位系,我们利用细胞学手段对普通小麦-冰草的远缘杂交后代进行鉴定。本研究以小麦-冰草二体代换系4844-8、二体附加系4844-12与普通小麦杂交后辐照产生的易位系为材料,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从中鉴定出了2个具有冰草染色体小片段的纯合中间插入易位系。其中1个纯合中间插入易位系(104-3)具有高抗小麦白粉病和高千粒重的特性。另1个纯合中间插入易位系(19-2)具有较高的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的特性。本研究鉴定出的2个小麦-冰草6P小片段纯合中间插入易位系的优异农艺性状表明,它们是丰富小麦基因资源的优异的遗传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胡建斌 , 马双武 , 简在海 , 王吉明 , 李琼 , 苏艳
2013, 14(4):612-6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6
摘要:对我国各地257份代表性的甜瓜种质资源的20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质量性状(果实形状、果皮底色、覆纹颜色、覆纹形状、果肉颜色、果肉质地和种子颜色)和6个数量性状(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种子千粒重)差异明显,其Shannon’s指数分别大于1.00和1.50。所有种质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9,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多样性指数高低次序分别为:西北、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华南。主座标标分析(PCO)将所有种质划分为3个区域,即厚皮种质优势区、厚皮和薄皮种质混合分布区、薄皮种质优势区,不同地区的种质在PCO图上的分布差异明显,西北地区的厚皮甜瓜种质和华中、华东地区的薄皮甜瓜种质广泛分布于3个区域中,其形态遗传多样性比其他地区的种质更加丰富,支持了新疆地区为厚皮甜瓜次级起源中心、黄淮及长江流域为薄皮甜瓜初级起源中心的观点。
2013, 14(4):620-6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源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性较好的品种(系),探索不同生育期小麦耐盐性鉴定的适合盐浓度,为小麦耐盐鉴定及耐盐小麦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源不同的293份小麦种质,在1.5%NaCl盐溶液下进行盐胁迫处理,调查各种质的芽期相对盐害指数;选择芽期相对耐盐指数小于40%的24份小麦资源,在苗期进行不同盐浓度胁迫鉴定,测量不同处理的根长及苗高相对生长率。【结果】筛选出16份芽期相对盐害指数小于20%的高耐盐种质和42份芽期相对盐害指数20-40%耐盐的小麦种质;苗期鉴定表明1.0% NaCl盐浓度为合适的筛选浓度、根长相对生长率为适合的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以此为鉴定技术筛选出了Marmin-Minhardi譎44-Minturki和花树蒲两份芽期及苗期均表现耐盐的优异小麦种质;【结论】来源不同的小麦资源中芽期综合耐盐性大小依次为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中间试验品系;Marmin-Minhardi譎44-Minturki和花树蒲两份耐盐小麦种质可作为小麦耐盐育种新种质。
2013, 14(4):627-6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8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枸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关系,本项目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保存的31份中国枸杞以及1份美国枸杞、1份韩国枸杞种质资源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枸杞资源形态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枸杞叶片形状、枝条硬度和颜色、花器、果实颜色等性状的演化,尤其是果实的颜色有由黑色→红色→黄色演变、叶片形状由披针→条状披针→条状演变的趋势较为明显;宁夏黄果枸杞与中宁黑果枸杞的遗传距离较远,与宁夏枸杞栽培种宁杞1号、宁杞2号遗传距离较近,再次证明宁夏黄果枸杞是宁夏枸杞的1个变种;枸杞株高、冠幅、地径、自然株型、叶片形状、枝条硬度、叶面状态、果实颜色、花的形状等在枸杞遗传性状中起支配作用,可作为枸杞新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中国枸杞种质资源可以分为10类群,与7种3变种植物学分类结果相似;计算出了各个遗传类群之间、33份枸杞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2013, 14(4):634-64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09
摘要: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成分变异系数平均为16.53%,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茶叶感官审评红茶品质总分达87.5分~94.2分,绿茶品质总分达78.8分~91.5分,茶树品种红、绿茶适制性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2和0.9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红茶,第Ⅱ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绿茶,第Ⅲ类为生化成分特异性品种。并从中筛选出18份优异品种资源,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2013, 14(4):641-6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0
摘要:株高是油菜重要的株型改良性状之一。油菜株高对提高油菜的产量、抗倒伏能力和机械收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株高性状差异较大的半矮杆新种质10D130和常规品种中双11进行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分析群体(P1、F1、P2、B1、B2、F2),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D130?中双11号组合株高受到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模型)。其中,株高性状加性效应值为-8.58,显性效应值为7.44.在B1、B2和F2 3个分离世代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3.52%、0.91%和17.8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0.05%、68.05%和39.35%。10D130半矮杆遗传分析揭示在该材料的运用上不仅要考虑主基因的作用、还要考虑多基因与环境对株高性状的影响。
唐俊杰 , 普晓英 , 曾亚文 , 杨涛 , 杨树明 , 杜娟
2013, 14(4):647-6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1
摘要:研究云南地方大麦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有助于大麦保健功能开发及功能型品种的改良。分析了236份云南大麦地方品种籽粒中抗性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及棱型、籽粒颜色、皮裸类型之间4种功能成分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抗性淀粉和总黄酮含量在多棱与二棱、紫粒与黄粒类型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生物碱含量在多棱与二棱类型之间达极显著差异;γ-氨基丁酸含量为皮与裸类型之间差异极显著。236份地方大麦品种按快速聚类法可聚为10大类群,以第4和第8 类群较好;第1与第7类群间距最大,而第1与第10类群的类间距最小;从中筛选出16份性状优良的材料。
2013, 14(4):653-6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2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对38份晾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自己开发的近3000对烟草SSR引物中随机选出30对引物,在38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73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可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11个,平均为5.77个。38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为0.165-0.928,平均GS 为0.546。表明38份晾晒烟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聚类分析表明,在L1(GS-0.165)处可将38个品种分为2大类,即晾晒烟类群和美国从烟草起源地收集的烟草(TI:Tobacco Instruction)类群;晾晒烟类群又可进一步分为4组,其聚类结果与所期望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SR是一种有效、稳定和可靠的分子标记,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尤其是晾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2013, 14(4):659-6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3
摘要:植物在遭受外界逆境胁迫时,体内的信号传导系统能够感知、传递逆境胁迫信号,并引起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环境。植物蛋白激酶在信号感知、传导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蛋白激酶在信号传导过程的功能是磷酸化修饰目的蛋白,而磷酸化的实现需要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文从植物蛋白激酶的结构、分类、与激素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蛋白激酶介导的植物抗性与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解析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抗逆机理提供依据。
2013, 14(4):668-6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4
摘要:以烟草抗白粉病品种台烟7号为母本,感病品种NC89为父本,构建6个世代的群体,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烟草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烟草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是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控制的。B1、B2和F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8.05%、32.62%、84.43%,主基因遗传率很大,说明可以在抗病育种早期进行选择;B1、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00%,说明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受一定环境影响。
2013, 14(4):673-6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5
摘要:以“元莜麦”和“555”杂交得到的281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20对AFLP引物、3对SSR引物和1个穗型性状构建了一张大粒裸燕麦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全长1544.8cM,包含19个连锁群,其上分布有92个AFLP标记、3个SSR标记和1个穗型形态标记,不同连锁群标记数为2-14个,长度在23.7-276.3cM之间,平均长度为81.3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0.1cM。穗型标记分离比符合3:1,11个AFLP标记表现为偏分离,偏分离比为11.5%。该图谱符合遗传连锁框架图的要求,为今后大粒裸燕麦的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奠定基础。
2013, 14(4):679-68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6
摘要:在收集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的基础上,本研究应用ISSR和SRAP标记技术对28份海南农家品种间的遗传特异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鉴定、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供试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特异性,具有特殊的遗传基础或背景,所筛选的6个ISSR引物和11对SRAP引物共产生了10个特异标记和11条唯一缺失带;应用ISSR引物组合UBC807/UBC814/UBC844/UBC868和UBC808/UBC814/UBC844/UBC868,以及SRAP引物组合Me1/Em2 Me1/Em10 Me2/Em3和Me1/Em1 Me1/Em10 Me8/Em3分别绘制了四张28份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所构建的DNA指纹图谱直观、简单。ISSR标记和SRAP标记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特异性鉴定。
2013, 14(4):686-6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7
摘要:为了研究花生小G蛋白AhRab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模式及与高盐胁迫的关联性,采用 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品种花育20中克隆了AhRab7(7-1、7-2)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hRab7的cDNA全长分别为872 bp、816 bp,分别含一个621 bp、618 bp大小的开放阅读框(ORF),拟编码氨基酸数分别为206 aa、205 aa。将携带完整的ORF序列连入表达载体 pET-28a(+)中,经IPTG诱导后进行耐盐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全长重组酶(分别含pET-Rab 7-1 和pET-Rab 7-2的重组质粒)均具有正常酶活性,明显缓解了高盐环境(5.5%~10% NaCl溶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胁迫,而对照组(含空载体pET-28a)未能检测出相同的酶活性,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可以缓解高盐胁迫影响。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目标蛋白的大小为23KDa,与预测结果一致。这为后期探讨花生对盐胁迫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李雪姣 , 王彦华 , 轩淑欣 , 赵建军 , 顾爱侠 , 申书兴
2013, 14(4):694-69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8
摘要:以9个大白菜品种和10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对位于芸薹属A基因组10个连锁群的207对SSR引物进行PCR筛选,共筛选出33个大白菜相对于结球甘蓝的特异SSR标记,涉及了大白菜的10个连锁群,其中位于A1连锁群3对,A2连锁群4对,A3连锁群5对,A4连锁群2对,A5连锁群3对,A6连锁群4对,A7连锁群2对,A8连锁群1对,A9连锁群2对,A10连锁群7对。为进一步利用SSR标记鉴定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奠定了基础。
2013, 14(4):699-7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19
摘要:利用Pi-ta的显性分子标记对寒地稻区水稻骨干亲本合江20号及其衍生品种进行Pi-ta抗性基因传递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基因Pi-ta在亲本合江20号衍生子一代出现的频率为63%,子二代出现的频率为33%、子三代出现的频率为9%,抗病基因Pi-ta的传递与合江20号衍生系谱一致。抗谱分析表明,Pi-ta抗病基因在子代中出现与衍生品种的抗谱正相关,这可能与后代选择过种中抗病基因的丢失有关,这也可能是决定不同水稻品种的稻瘟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 14(4):704-7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0
摘要:本研究以割手密GXS85-30×GXS87-16的杂交后代为材料,应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获得由157个单株组成的F1杂种群,同时对比SCoT、AFLP和SSR分子标记在割手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获得分离标记的效果,证实SCoT在扩增DNA多态性上优于SSR分子标记,在获取分离标记上优于AFLP分子标记,验证了SCoT分子标记技术在割手密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效果,为割手密遗传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
2013, 14(4):711-7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1
摘要: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夏玉米生产区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10%以上的产量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抗病自交系非常有限,而抗病育种急需不同抗性控制背景的自交系。为发掘和丰富可利用的南方锈病抗源,于2008~2012年,在广西南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158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通过高病害压力和连续多年的鉴定,从1589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HR)材料26份,占鉴定总数的1.64%;抗病(R)材料137份,占鉴定总数的8.62%;中抗(MR)水平的材料382份,占鉴定总数的24.04%;感病(S)材料489份,占鉴定总数的30.77%;高感(HS)材料555份,占鉴定总数的34.93%。总体上抗南方锈病种质较少,引进种质中抗病类型材料的比例略高。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赤556等18份自交系、老来秕等3份地方品种、A69等4份来自津巴布韦的材料、引自CIMMYT的Dr11表现稳定高抗南方锈病,为今后我国玉米抗南方锈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资源。
2013, 14(4):715-7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2
摘要:种间杂交是一种拓宽栽培作物遗传基础和转移优良性状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地用于作物品质的改良。本研究通过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的有利性状转移到白菜型油菜中,创造新型白菜型油菜,以改良白菜型油菜的农艺性状、提高抗逆性和拓宽其遗传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以芥菜型油菜作母本、白菜型油菜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较易获得杂交种子,杂种F1植株营养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但花粉完全不育;以白菜型油菜回交获得的BC1植株间表型差异明显,平均花粉可染率为34.8%,介于 0~84%之间,群体自交不亲和;BC1F1和BC2群体变异广泛,出现自交亲和植株和黄籽植株,平均花粉可染率分别为79.7%和79.1%。
2013, 14(4):723-7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3
摘要:通过连续回交,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花粉败育彻底(无微量花粉,不育度达100%)的棉花单基因隐性控制的核不育系Yu98-8A,进而培育成抗除草剂核不育系Yu98-8A1。对该转育不育系花冠表型测量观察表明,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比较,不育株花冠较小, 不育株子房直径略大于可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花柱头外露为其最显著的表型特征;显微观察显示,不育系Yu98-8A1小孢子败育主要是在四分体形成后的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败育特征表现为花粉粒无内含物、无刺突产生,最后解体、退化。PCR分子鉴定表明,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入Yu98-8A1,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该转育不育系可抗质量百分比浓度达0.3%的草甘膦。该抗除草剂核不育系的培育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有重大利用价值。
2013, 14(4):728-7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4
摘要:采用UPGMA法对11个甘薯品种(系)不同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7处被划分为三大类群,分别包括2、3、6个品种。SRAP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7处,第Ⅱ类群划分为2个亚簇:ⅡA和ⅡB,ⅡA有3个品种,ⅡB有3个品种;在相似系数为0.75处,第Ⅲ类群划分为2个亚簇:ⅢA和ⅢB。ⅢA有2个品种,ⅢB有2个品种。丰收白野生型与突变体M-0在农艺性状以及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中均聚为一类。对丰收白野生型及其突变体M-0的叶型、叶脉颜色、新生叶色、薯皮色、薯形及肉色6个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前5个性状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别,只在薯色性状上表现明显差异即丰收白的薯肉色为白色而突变体M-0为粉红色。突变体丰收白M-0和丰收白野生型多态性条带比率为29.4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085,说明二者在遗传上差异不明显,并且初步推断丰收白M-0是丰收白的薯肉色基因发生点突变的结果。
白红丹 , 薛树鹏 , 王园清 , 倪资园 , 张娇 , 郭 远 , 陈学珍 , 谢皓
2013, 14(4):733-73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5
摘要: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大豆科丰14种子,获得1株具有持绿特征的突变体,该突变体经多年选育,形成20个突变系。本文从生育期、生物学性状、生育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耐衰老性等方面鉴定突变系的持绿特点,为突变系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突变系具有叶片和果荚成熟前持绿时间较长、成熟子粒呈现绿种皮和绿子叶等特点;与亲本科丰14相比,20个突变系开花期有早有晚,但是成熟期均晚于科丰14;子粒灌浆期间,突变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叶片干枯前含有较多的叶绿素,而科丰14成熟前叶绿素含量下降迅速,成熟时黄叶脱落;叶片诱导衰老试验也表明,突变系叶片的抗衰老性要大于亲本科丰14。
周闲容 , 杨修仕 , 么杨 , 朱志华 , 程须珍 , 王立侠 , 王素华 , 任贵兴
2013, 14(4):740-7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6
摘要:本文利用国内140个红小豆种质资源,探究其抗性淀粉含量与蒸煮后硬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蒸煮后硬度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同时筛选抗性淀粉含量高与蒸煮后硬度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40份红小豆抗性淀粉的平均含量为14.25 %,蒸煮后硬度的平均值为150.72 g。吉林地区红小豆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15.71 %;内蒙古地区红小豆蒸煮后硬度最低,为96.42 g。抗性淀粉与总淀粉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蒸煮后硬度与抗性淀粉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总淀粉及蛋白质之间无显著相关。筛选出12份抗性淀粉含量>17.83 %的优异红小豆种质资源,可用于糖尿病人专用品种的选育及产品开发;9份蒸煮后硬度<76.48 g的优异红小豆种质资源可用于豆饭、豆粥产品的开发。
2013, 14(4):744-7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7
摘要:本研究对大豆品种中黄55的复叶类型及不同种植地点各种复叶类型分布及其着生节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明多小叶的变化规律。根据组成复叶中小叶的数目,可分为7类,按照侧生和顶生叶片的数量进一步分为13种叶型,其中,4类共5种叶型尚未见报道。中黄55的复叶以三出复叶为主,其它复叶的小叶数以“4叶D1型”比率较高,随着纬度的降低,复叶类型数减少;北京顺义、湖北武汉和海南三亚3个地点间各小叶型比率方差分析表明,大部分小叶型比率3点间差异显著,表明复叶小叶型及其比率受环境的影响;主茎上从低节位至高节位,普通三出复种的比率先是降低,然后再升高,而不同节位分枝的普通三出复叶的比率变化不大。通过本研究可拓宽对大豆复叶小叶型的认识。
2013, 14(4):749-7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8
摘要:选用8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杂种F1群体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有效茎、单茎重及糖分;质量性状的叶鞘背毛群与内叶耳形状多样性丰富,根点排列、芽位、茎形、节间性状、生长裂缝等5个性状均表现一致;聚类分析表明62份后代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和10个亚类群。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杂交后代的筛选及其杂交或回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 14(4):754-7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29
摘要:以种间杂交创建的茄子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对其花药形态、败育发生时期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药形态茄子雄性不育系材料可被划分为退化型、瓣化型和中间型3种类型;前期Ⅰ是3类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关键时期,绒毡层结构与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3类材料雄性败育的共性原因,减数分裂异常为败育的中间过程。花药瓣化类型不育材料在败育时期上表现出多样性,多糖类营养物质转运受阻也可能是其发生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2013, 14(4):759-7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30
摘要: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 2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33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26对引物共扩增出366条条带,其中有31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79%。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在9~23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4.1条和12.1条多态性条带。(2)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86处可将33个红掌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2013, 14(4):764-7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4.031
摘要:产生复干是银杏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以临沂生生园全国最大复干银杏群落为对象,采用每木检尺的方式对园内复干银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生园内银杏共385株,雌株379株,占98.41%;平均树高20.9m,总胸径0.93m,母干胸径0.33m,冠径在5.0-15.0m范围内,枝下高6.3m;17株无复干,复干率为98.58%,每株复干数平均为4.6个,最大复干高为12.5m,胸径0.18m,复干与母干距离为0.61m,复干与母干夹角为10.5?;34株无萌蘖,萌蘖平均株数为38株,萌蘖高1.11m,萌蘖与母干最大距离0.73m。该片银杏林原桩有240年历史,现存复干银杏系从原桩萌发形成,树龄53年。本文对生生园复干银杏的起源、性别比例、复干与银杏适应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