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中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

      2014, 15(1):1-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1

      摘要 (2493) HTML (0) PDF 1.57 M (4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土壤类型繁多,加之农业历史悠久,不仅作物种类众多,而且很多作物都有其野生近缘种,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本文在介绍中国作物种类的同时,列出了各类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以及国家制定野生植物保护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 广西沿海受旱与咸酸田面积的分布与抗旱、耐盐种质资源鉴定

      2014, 15(1):12-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2

      摘要 (2259) HTML (0) PDF 1.35 M (3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年至2011年调查了广西沿海地区的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全部8个临海县(区)35年来耕地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和咸酸田面积的动态变化以及抗旱、耐盐作物种类及分布;收集了一批水稻、木薯及芋头的地方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本研究对广西沿海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抗旱、耐盐性研究及育种利用有重要意义。

    • 67份美国小麦种质资源的HMW-GS组成与品质分析

      2014, 15(1):18-2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3

      摘要 (2364) HTML (0) PDF 2.02 M (2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挖掘新的种质资源,对引自美国的67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品质性状分析。HMW-GS组成分析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20种亚基类型,Glu-A1位点亚基1与2*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6.4%与35.8%;Glu-B1位点有9个等位变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7+9亚基对(47.8%);Glu-D1位点有8个等位变异,以5+10亚基对为主要类型,出现频率高达74.6%。在Glu-B1位点上发现3个不常见亚基7*、8*、8**和3个未知亚基a、b、c,还发现1个未知亚基,暂时将其标记为5*,可能位于Glu-D1位点上。67份材料共有25种亚基组合类型,以“null,7+8,5+10”为主要类型。亚基评分平均8.2分,得分在8分及其以上的材料有41份(61.2%),其中得10分的材料有8份(11.9%)。利用品质分析仪对这批小麦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其品质指标较低。这67份美国小麦材料含有的优质亚基比例较高,可作为中间材料以改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亚基组成。

    • 基于表型性状的中国大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4, 15(1):24-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4

      摘要 (2521) HTML (0) PDF 2.07 M (3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资源圃保存的212份大蒜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分析表明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丰富,提出了21个数量性状的5级分级标准。主成分分析表明,29个性状可以归并为反映植株生长发育、产品特征和产量构成的8个主成分;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所有资源分为特点明显的两类五亚类。为了避免质量性状在种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对与产量相关的鳞茎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83%,第一主成分中鳞茎重、鳞茎直径、鳞茎高?和鳞芽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主坐标排序将所有资源分为6类。通过综合评价,将大蒜鳞茎产量分为6个级别,筛选出单产大于15×103 kg ha-1的资源3份。

    •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2014, 15(1):32-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5

      摘要 (2347) HTML (0) PDF 4.22 M (3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现有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实验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mmol/L, 170mmol/L,256mmol/L)对芥菜型油菜(B. 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后考察发芽率,结果表明盐胁迫对3个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获得3个栽培种共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胁迫后,发现各栽培种的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通过考察在上述3种盐浓度下各栽培种品系的6个性状值(胚轴长、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总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并比较后发现,白菜型油菜发芽期耐盐性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170mmol/L NaCl胁迫下14份种质各性状值的主成份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Br2、甘蓝型油菜Bn1和Bn3为最耐盐种质,可用于耐盐油菜品种的培育。

    • 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2014, 15(1):38-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6

      摘要 (2275) HTML (0) PDF 1.99 M (3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以96个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27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矮杆、籽粒和旗叶较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32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铁、锌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综合品质特性优良。在系统聚类图中,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别被聚成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和第Ⅳ类;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Ⅰ类和第Ⅱ类。综合分析发现,同时兼顾丰产性较好且籽粒铁、锌含量较高,品质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系)有:泰山9818、西农822、轮选719、杨-31、西安837和中育9383。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好的对小麦的性状组成做出综合评价,鉴定和评价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 结球甘蓝植株相关主要农艺性状 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2014, 15(1):48-5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7

      摘要 (2062) HTML (0) PDF 2.57 M (2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结球甘蓝高代纯合自交系01-88和02-12杂交获得F1,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含有189个基因型的DH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结球甘蓝外叶数、开展度、株高、外叶长和外叶宽6个与植株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DH分离群体中6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外叶宽和外叶颜色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外,其余4个农艺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59.16%)>外叶长(56.56%)>外叶数(55.67%)>开展度(19.56%)。株高、外叶长和外叶数性状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力,早代选择效果较好。这6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外叶数与开展度、外叶长与外叶宽等成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叶数与外叶宽成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可利用其相关性施行间接选择。

    • 影响4类作物种子寿命的主要贮藏环境因素

      2014, 15(1):56-6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8

      摘要 (2450) HTML (0) PDF 1.58 M (3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利用存活比、影响种子贮藏寿命和生活力的主要贮藏环境因子来预测高粱、苋属、甜荞麦和莴苣种子批的寿命和生活力,3个含水量水平的高粱和苋属的8个种子批被贮藏在20℃、30℃和40℃的贮藏温度下长达810d。以概率回归和存活比线性回归方法,贮藏实验获得的高粱、苋属及文献报道的甜荞麦、莴苣种子批的发芽率和贮藏时间的成套数据,被用于估算不同种子批的平均贮藏寿命(p50)和种子死亡时间分布的标准差(σ),而两种回归方程的拟合性也同时被比较;两种方法估算出的p50和σ则分别被用于对贮藏环境因子:贮藏温度(t℃)及其平方、种子含水量(m%)和它的对数(logm)以及t 和m的交互作用(t×m和t×logm)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存活比来估算p50、σ是可行的,而且估算出的p50和σ较用概率估算的有统计学意义;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交互作用(t×m)是使4类作物种子快速丧失生活力,减少寿命的主要贮藏环境因子,包含这个因子和存活比的数学模型:Gi/G0=A-P/10K-CWT(t×m),预测甜荞麦种子批的发芽率较Vi=Ki- p/10K-CWT(t×m)有更高的准确性;所以,建议用前者来预测初始发芽率是已知的种子的贮藏寿命和生活力,而用后者预测初始发芽率未被测定的种子的寿命和生活力。

    • 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

      2014, 15(1):67-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9

      摘要 (2057) HTML (0) PDF 1.56 M (3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以107份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ROC22为对照品种,利用新植和宿根2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蔗茎公顷产量、甘蔗糖分、公顷含糖量等性状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两两比较和Duncan多重比较评价分析,筛选优异材料,再使用SSR分子标记从DNA层次建立优异材料与我国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共计有36份材料在蔗茎公顷产量、甘蔗糖分、公顷含糖量等指标上优于对照种,可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且蔗茎公顷产量对公顷含糖量的影响远大于甘蔗糖分性状对公顷含糖量的影响。使用2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的优异材料和中国骨干亲本共获得292个标记,283个为多态性标记;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优异资源与我国骨干亲本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84~0.590之间,平均为0.437,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可将所有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A-E),蔗茎公顷产量和公顷含糖量表现优异的材料在各类群都有分布,甘蔗糖分性状表现优异的材料主要集中在B、C、D类群,尤其C类群;上述研究结果的获得,不仅可为甘蔗种质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材料,还可为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重要的指导。

    • 木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及高产种质初级筛选

      2014, 15(1):74-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0

      摘要 (2269) HTML (0) PDF 2.45 M (3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木薯现有选育材料和引进种质的研究利用,本研究以主栽品种SC8和SC205为对照,对142份选育材料和8份瑞士引进新种质进行了16个表型性状的考察和EST-SSR标记,分析和评价其遗传多样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高产木薯种质。研究结果显示,分子标记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52;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186。两种聚类结果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种质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两年产量相关性状调查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322综合评价表现最好,G74综合评价表现最差,同时,有47份选育材料的综合评价优于两份对照。在今后杂交育种工作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表型差异互补的种质作为杂交亲本,以进一步聚合优良性状,改良不利性状。

    • 青海省小麦品种阿勃高分子量麦谷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4, 15(1):84-8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1

      摘要 (2020) HTML (0) PDF 2.99 M (3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阿勃”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广适性,本实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以青海省不同生态区15份 “阿勃”为材料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阿勃”HMW-GS的亚基组合类型有8种,主要为1/7+8/2+12;有11种亚基,各个亚基出现的频率范围6.67%-100%;Glu-B1位点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为0.239;供试材料群体间GS的变化范围为0.35-1,平均为0.675,所有“阿勃”聚为三大类,其中13份“阿勃”材料聚在第Ⅰ大类,另两份分别聚在第Ⅱ和第Ⅲ大类,说明在青海不同生态区本土种植保留下的“阿勃”HMW-GS遗传多样性丰富。

    • 利用SCoT分析柳枝稷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2014, 15(1):89-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2

      摘要 (2569) HTML (0) PDF 2.60 M (2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柳枝稷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植物之一,利用SCoT标记对96份柳枝稷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20条引物对96份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4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0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0.3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6-0.410,平均值为0.332,标记指数(MI)为10.20。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98-0.912,平均值为0.688。表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柳枝稷种质间的遗传变异。通过UPGMA分析表明,96份种质资源聚为高地型和低地型两大类。经POPGENE 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96份柳枝稷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06,Shannon指数(I)为0.271,表明供试的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经方差分析AMOVA 1.55揭示:96份柳枝稷生态型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2.85%,生态型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7.15%,结果表明ScoT可用于柳枝稷遗传多样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可为柳枝稷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信息。

    • 不同SSR标记检测技术及其在花生栽培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4, 15(1):96-1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3

      摘要 (2116) HTML (0) PDF 3.16 M (3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85份花生栽培种为材料,分别应用银染法和荧光检测法检测9对SSR引物的扩增产物。比较结果显示,荧光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效率高等优点。聚类分析表明,银染法与荧光检测法分别能够区分74个和82个花生品种,并分别聚成8和9个类群;荧光检测法的聚类结果虽然反映的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低,但与品种类型、产地及其亲缘关系相关程度更高,表明荧光检测数据更精确、可靠。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多粒型育成品种,表明我国地方品种和多粒型育成品种蕴藏了丰富的优异性状,有利于对其挖掘和利用。

    • 笋瓜节间长发育逆转及其遗传模型研究

      2014, 15(1):106-11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4

      摘要 (2139) HTML (0) PDF 1.62 M (3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以短蔓型和长蔓型笋瓜材料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测量各群体不同节位节间长的变化,对节间长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间长性状受核基因控制,F1群体的节间长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发育逆转现象,逆转时期发生在6-15节位之间。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幼苗期和逆转期,笋瓜的节间长受到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符合E1模型,主基因方差能解释F2群体方差的70%以上;生长后期则受到主效单基因控制,符合D4模型,但主效基因效应不强,只能解释F2群体方差的10%,且环境因素对植株生长后期节间长具有明显影响。

    • 青花菜两类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

      2014, 15(1):113-1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5

      摘要 (3978) HTML (0) PDF 7.81 M (19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花菜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随着青花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抗癌药物的开发,对青花菜种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青花菜F1代杂交种子是其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常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生产中存在前期死蕾较重、花蜜量少、种子产量不高等问题,本课题组用优良的青花菜自交系为父本,以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9-399-3和细胞质不育材料OguraCMSR3 629为不育源,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获得了多个青花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不育系,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其青花菜雄性不育系判断其优劣,寻求更好的不育源,本研究以青花菜高代自交系(保持系)8554、8590、93219及由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两类雄性不育系为试材,对其死蕾数、花器官形态、蜜蜂访花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长、花蕾直径、单枝死蕾数、花冠直径、雄蕊长、花瓣长、花药长、蜜蜂访花次数、来访蜜蜂数及访花时间等方面,经相同自交系转育而成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DGMS)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间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表现为DGMS明显优于CMS。

    • >基因挖掘
    • 黄瓜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4, 15(1):120-12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5

      摘要 (2251) HTML (0) PDF 1.74 M (3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理小种分化、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及QTL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黄瓜白粉病抗病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水稻开花期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2014, 15(1):129-1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6

      摘要 (2315) HTML (0) PDF 1.53 M (4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水稻准确地感知外部环境信号,通过内部复杂的基因网络做出反应,在一年中最适合的时候开花繁殖。与长日照条件促进长日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相反,短日照条件促进短日模式植物水稻开花。通过对水稻和拟南芥的开花期调控机理的对比分析,发现水稻和拟南芥有着一些相对保守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其调控机理也是相似的。水稻也有一些独特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和开花途径。本文着重从光周期对水稻花期的调控途径和作用机理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水稻开花期的自然变异与其育种应用,水稻的生物钟关联基因,水稻的光中断现象和临界日长现象,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 大豆倒伏性相关QTL的整合及Overview分析

      2014, 15(1):137-1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7

      摘要 (2240) HTML (0) PDF 2.34 M (3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倒伏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发掘与大豆倒伏相关的基因对于培育抗倒伏优良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不同群体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已经定位了大量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QTLs。本研究在对已报道的QTLs进行物理整合的基础上,选择元分析方法将这些倒伏性相关的QTLs进一步整合,鉴定出位于C2(6号染色体)、F(13号染色体)、L(19号染色体)这3个连锁群上重复次数较多的QTL区间6个。选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Overview方法进行优化,获得了这些QTL在各个连锁群上的有效遗传位置,这些QTL的置信区间长度最小可缩至0.2 cM。通过在这些区间内进一步筛选,获得一个稳定性较好的标记Satt277。本研究可为大豆抗倒伏基因发掘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小麦泛素结合酶TaE2的表达分析及蛋白互作

      2014, 15(1):144-1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8

      摘要 (2230) HTML (0) PDF 3.12 M (3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小麦抗逆相关蛋白TaMAPK2的互作蛋白,获得候选蛋白TaE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E2基因属于泛素结合酶UCE2基因家族成员。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TaE2基因在小麦根、茎、叶和种子等器官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显示TaE2基因在干旱、高盐和ABA胁迫下均上调表达。利用原核表达获得GST-E2融合蛋白并使用蛋白标记亲和层析柱纯化。本文报道的小麦TaE2基因,为进一步分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小麦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和机制打下基础。

    • 樟树全基因组调查

      2014, 15(1):150-1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19

      摘要 (2908) HTML (0) PDF 1.63 M (4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樟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它富含多糖多酚、萜类等次生代谢物质,是香精香料、油脂化工、医药等的重要原料树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 2000)首次测定了樟树基因组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方法估计樟树杂合率、重复序列情况、GC含量等基因组信息,为全基因组测序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樟树基因组大小粗略估计为760 Mb左右;(2)樟树基因组有较高的杂合和一定的重复,杂合率约为0.65%;(3)由于樟树杂合率较高,全基因组鸟枪法策略不适合该基因组测序分析,可尝试使用BAC-to-BAC策略或fosmid策略,有利于樟树基因组的序列拼接和组装。

    • 苹果砧木SH40 MdNCED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4, 15(1):154-16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0

      摘要 (2355) HTML (0) PDF 4.69 M (3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苹果砧木SH40(Malus domestica ?Malus Honanensis)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苹果茎尖中克隆得到一个脱落酸(ABA)代谢合成关键基因: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MdNCED1,其全长2179bp,编码606个氨基酸。该基因在GenBank登录号为KC816734。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dNCED1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具有63.7%-93.0%的相似性。通过构建MdNCED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DEST15-MdNCED1,转入大肠杆菌(DE3),用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MdNCED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定量结果表明,MdNCED1基因在SH28、M26、SH40及其嫁接品种“嘎啦”的表达趋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同时与其矮生程度呈正相关。

    • >种质创新
    • 小麦矮秆圆粒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

      2014, 15(1):161-1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1

      摘要 (2213) HTML (0) PDF 5.26 M (3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的籽粒形态性状和株高与小麦的产量密切相关,是育种的重要选择目标性状。本研究通过对小麦品种偃展1号(YZ1)EMS突变体W98的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W98的株高只有24 cm,而野生型YZ1的株高是73 cm。突变体株高的变异是由每个节间长度变短造成的,而非节间数目减少所致。相关分析表明矮秆与圆粒性状呈显著相关。利用高秆长粒的墨西哥品种10th12与突变体W98配制杂交组合,获得1544个F2:3 单株(株系),通过对分离群体遗传分析,发现圆粒性状是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赤霉素(GA)与油菜素内酯(BR)激素敏感性实验表明:野生型和突变体都对GA处理不敏感;不同浓度BR的展叶实验表明野生型对BR不敏感,而突变体W98对BR敏感。

    • 水稻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f2-132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2014, 15(1):166-1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2

      摘要 (2388) HTML (0) PDF 4.98 M (3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f2-132由60Co-γ辐射诱变粳稻品种F2-285A获得。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已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两个Indel标记C4-Z3和C4-Z4之间,物理距离为46 kb。该区间内包含一个已报道的多分蘖基因D17/HTD1,对f2-132中的D17基因测序发现编码区第395位的碱基由T突变为C,导致第132位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成丝氨酸。D17/HTD1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7,CCD7),是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合成途径中的重要酶之一。利用SLs的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处理f2-132,其多分蘖表型受到抑制。

    •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矮秆变异体AS34株高构成和育种潜力探讨

      2014, 15(1):172-17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3

      摘要 (7132) HTML (0) PDF 2.64 M (5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制和利用矮秆资源对于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止,在小麦属中虽然已鉴定了多个矮秆资源,但多数矮秆资源在小麦中的利用价值有限。本文对利用无性系变异途径获得的小麦矮秆材料AS34及其与模式小麦品种中国春杂交F1、F2代材料进行了株高构成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AS34共有4个节间,比其野生型豫麦66少了1个节间,各个节间长度按相似比例缩短,穗下节长度短于第2节长度;F1代株高、节间长度指数介于2个亲本之间,节数与AS34相同,穗长、小穗数、穗粒数超过2个亲本;F2代株高、穗长、穗粒数、小穗数变异范围广泛,约70 %的植株其株高60~90 cm,穗长6.0~10.0 cm,穗粒数50~79粒,小穗数20~24个。结果表明,AS34的矮秆变异由多基因控制,表现为数量性状,其矮秆性状对杂交后代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有正向遗传效应,F2代选择穗大、粒多、株高适中优良单株的机率较大,具有很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 >研究简报
    • 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的因子和聚类分析

      2014, 15(1):178-18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4

      摘要 (2077) HTML (0) PDF 1.48 M (3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对70份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8个工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中8个公因子保留前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9.35%。第1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单产、含糖量、公顷有效茎数、出苗率和分蘖率等性状;第2公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性状是茎径和株高两个产量因子;第3公因子只有11月理论蔗糖分起主导作用。以70份创新材料3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4处,参试材料被聚为十类,其中占参试材料总数的38.6%的第Ⅰ、Ⅳ、Ⅶ、Ⅷ、Ⅹ五类材料,表现高产;占参试材料82.8%的第Ⅰ、Ⅱ、Ⅳ、Ⅴ、Ⅵ、Ⅶ、Ⅸ七类材料,表现高糖,特别是其中占参试材料52.8%的Ⅰ、Ⅳ、Ⅴ、Ⅵ四类材料,11月理论蔗糖分均高于12%;占参试材料总数30%的第I、Ⅳ、Ⅶ三类材料,表现高产、高糖。这个分类结果为有针对性的利用这些创新种质材料培育高产、高糖创新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 >种质创新
    • 梨优异种质早酥及利用

      2014, 15(1):183-18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5

      摘要 (1779) HTML (0) PDF 1.23 M (3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早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苹果梨为母本,身不知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创制的早熟、早果、优质、适应性极强的优异梨种质,该种质在生产中作为早熟梨在多个地方推广栽培,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早酥’梨的生产应用价值、育种利用价值及其遗传特性进行了综述,为该种质的推广和利用提供借鉴。

    • >研究简报
    • 中国灌木辣椒种质农艺性状鉴定与疫病抗性评价

      2014, 15(1):187-19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6

      摘要 (1854) HTML (0) PDF 1.95 M (3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科学评价中国灌木辣椒种质,选取有代表性的8份辣椒材料,开展了中国灌木辣椒农艺性状鉴定和疫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灌木辣椒长势强,株高均在1m以上,叶片阔大,花瓣白绿色;果实直立向上,平均单果质量在0.51g~2.04 g之间,平均为1.26 g;果实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之和在565.00 mg/kg~ 1821.00 mg/kg,平均为1328.33mg/kg,是一年生辣椒B9431的407倍;对疫霉菌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抗至高抗,其中,海南野生灌木辣椒H108表现高抗。基于表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将中国灌木辣椒与一年生辣椒及美洲灌木辣椒有效区分开来。本研究结果为中国灌木辣椒优异基因的发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大豆航天搭载SP4选择效果与SP2代变异率相关分析

      2014, 15(1):193-19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7

      摘要 (2160) HTML (0) PDF 1.23 M (3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明确大豆航天搭载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选择的依据,提高航天搭载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效果。对6个大豆品种经过航天搭载后的SP2代变异率和SP4代选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力高的SP2代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率与SP4代入选单株数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SP2代遗传力较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的变异率与SP4代入选单株相关达到显著水平,SP2代遗传力不高的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变异率与SP4代入选单株相关不显著;SP2代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节间长度进行选择有效,而对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选择效果不明显。

    • 加工番茄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2014, 15(1):196-20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8

      摘要 (2346) HTML (0) PDF 1.77 M (3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加工番茄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SSR标记对20份加工番茄品种及育种材料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从4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12对稳定性强、条带清晰及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4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7个,多态位点比率86%;通过NTSYS 2.2 软件计算得到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19~1.000 之间,这显示了加工番茄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聚类分析将20份材料分为3组,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组间及亚组间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 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2014, 15(1):202-2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29

      摘要 (2067) HTML (0) PDF 1.66 M (3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达维’、‘辽榛3号’等17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实验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进行电泳分析,使用NTSYS 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作图。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获得5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8.3条谱带,引物平均多态带比率84.6%;7条ISSR引物可将所有样品完全分开,当阈值为0.687时可将样品分成3组,第一组14个品种(系)可分成4个亚组,第二组1个品种,第三组2个品系;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8-0.879(平均0.678),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6751、0.3701和0.5308。上述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是一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群体,主栽品种(系)间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榛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楸树种质生长和叶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2014, 15(1):207-2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30

      摘要 (2016) HTML (0) PDF 1.35 M (3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提高楸树遗传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从楸树基因库中选出的53个无性系进行地径、苗高、节间距等12个性状指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3个楸树无性系间地径、苗高的差异极显著,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8.53%、16.29%,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4、1.79。地径、苗高与叶长、叶柄长、叶子总数、叶面积、皮孔密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叶长、叶柄长、叶子总数、叶面积、皮孔密度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8.57%、17.74%、18.56%、24.21%和26.91%,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分别为1.91、1.87、1.80、1.80和1.94,具较大变异且受强遗传控制,多样性丰富且分布均匀。来源不同的种质资源差别较大,其中来源于河南地区的种质生长指标最优,来源于山东地区的种质变异系数最高。聚类分析将53个无性系分为5大类,第I类的地径、苗高、叶子总数、皮孔密度均值最高,第 II 类生长最差,第III类的节间距、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周长均值最高,第IV类和第V类的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均值分别最高。

    • 我国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建议

      2014, 15(1):212-2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31

      摘要 (2313) HTML (0) PDF 1.25 M (3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和其变种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var. chieh-qua How.)都原产我国南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菜药兼用型蔬菜品种,现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目前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分别只有299份和69份,仅对几个种质特征进行了简单大致性描述,许多重要的种质特征信息尚为空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众说不一。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1、搜集与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大量冬瓜、节瓜种质资源,扩充国家种质资源库;2、系统、完整地对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的种质特征进行鉴定;3、创建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产权保护系统;4、鉴别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种质资源,创建核心冬瓜、节瓜种质资源。

    •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展望

      2014, 15(1):216-22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32

      摘要 (2355) HTML (0) PDF 1.38 M (4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挖掘、广泛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鉴定评价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对近20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约占保存总数的50%)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初步鉴定评价;作物种质资源品质鉴定评价内容涉及方面广,鉴定的品质性状变异性大,多样性丰富;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标准化程度提高。文中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国内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

      2014, 15(1):222-2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33

      摘要 (2386) HTML (0) PDF 4.10 M (3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种的四份藜麦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19.21-180.50 cm,生育期范围为103-118 d。籽粒饱满,产量可达3637.32 kg hm-2,蛋白质含量为14.79?.72%,脂肪含量为7.57?.17%,天冬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7?.06%、1.00?.03%、1.47?.08%,皂苷含量为2.12?.50%。以上结果表明,藜麦适宜在张家口地区种植。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