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三种保存条件下水稻和小麦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期的分析

      2014, 15(4):685-6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1

      摘要 (3835) HTML (0) PDF 2.93 M (4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子从入库保存至其发芽率降至更新发芽率标准的贮藏时间即种质的安全保存期。在低温种质库以及室温等条件下,还未见有种质安全保存期的文献报道。本文以水稻和小麦种子为例,分析了在国家长期库、中期库以及不同气候区室温保存的生活力监测数据,以了解种质安全保存期。结果表明,在国家长期库保存20-22年的3500份水稻和3279份小麦种子的生活力仍保持在较高水平;99%以上的水稻种子和96%以上的小麦种子在长期库的安全保存期超过20年。中期库保存的801份水稻种子中,有96%以上种子的安全保存期超17年。水稻和小麦种子在6个气候区室温保存的监测结果显示,北方低温地区保存效果普遍好于南方高温地区,在北方低温地区适宜含水量种子的安全保存期超过14年,可达中期保存要求。分析发现种子的安全保存期不仅与保存温度、种子含水量等保存条件有关,还与种子的初始质量、品种类型等诸多因素有关。

    • 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的藏川杨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014, 15(4):692-69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2

      摘要 (2688) HTML (0) PDF 1.54 M (5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青藏高原海拔变化与藏川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关系,以青藏高原东南部色季拉山分布的藏川杨群体为材料,用24对微卫星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在46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Na)5.25;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100%,期望杂合度(HE)在高、低海拔的群体中都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48 和0.49;分子方差分析 (AMOVA)的结果表明,种群间分化占总变异的6.38%,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分化系数 (FST)的结果为0.02,也证实群体分化处于较低水平,而检测到的群体间基因流(Nm)也处于较高水平,为9.89。上述结果表明,海拔因素未对生长在色季拉山高低海拔的藏川杨群体造成地理隔离,从而产生种群分化;藏川杨种质资源的保存无需考虑海拔的差异,在此地区藏川杨遗传背景比较一致。研究结果为研究高海拔适应机制材料的选择提供很大的便利,并为藏川杨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籼型杂交稻光合特性的配合力分析

      2014, 15(4):699-7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3

      摘要 (2026) HTML (0) PDF 1.29 M (4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6个籼型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品种为材料,对其光合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稻组合的光合特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光合特性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2)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于恢复系,而气孔导度、叶绿a+b含量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3)杂交稻光合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狭义遗传力,各性状主要受基因互作及环境的影响。狭义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类胡萝卜素和蒸腾速率,这些性状具有中等遗传力;4)9个光合性状杂交稻F1代表型值与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之和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根据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之和来预测杂交稻组合光合性状的表现,有利于高效选育高光效杂种稻组合。

    • 海南霸王岭南亚松天然林群落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2014, 15(4):706-71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4

      摘要 (2037) HTML (0) PDF 1.33 M (3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霸王岭南亚松天然群落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利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其6 个群落共350 个单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2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38 个等位位点。各区域间观测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Shannon 信息指数(I)和Nei′s 期望杂合度分别介于0.1933~0.4679、0.4150~0.5321、0.5225~0.7384、0.3451~0.4819 之间,说明霸王岭南亚松总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628,说明绝大部分变异(93.72%)存在于群体各居群内。UPGMA 聚类可将供试6 个群落划分为2 类,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受到了自然地理隔离的影响。

    • 1982-2012年江苏省审定油菜品种系谱及性状分析

      2014, 15(4):713-7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5

      摘要 (2025) HTML (0) PDF 1.90 M (4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1982-2012年江苏省审定的62个油菜品种的亲本系谱、品种特性、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特点,重点分析了宁油7号、中油821、扬油1号和苏2051等品种(系)的选育系谱。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原始亲本为胜利油菜,低芥酸性状主要源自Zephyr、Primor、Midas和荣山,低硫苷性状主要源自Tower、Wesroona、Marnoo和Wesbrook等。江苏审定的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中,生育期逐步缩短,并基本稳定在243天;株高变化较大,因品种而异。4个产量(产油量)构成因素中,含油量遗传进度最大,尤其是在2003-2012年间,遗传进度达到0.65%/年;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有上升趋势,而千粒重则变化相对较小。受双低性状对产量性状的负效应影响,产量及产油量在1982-2012年间的遗传进度均不大,但优质常规品种的产量与产油量的年遗传进度较大,分别为23.10kg/hm2/年和13.20kg/hm2/年。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

      2014, 15(4):720-7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6

      摘要 (2465) HTML (0) PDF 1.46 M (7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是葡萄属植物的原产地之一,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有40个左右,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我国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采食葡萄野果的习惯。自从2000多年前葡萄的栽培种—欧亚种传入我国,国内原产野生葡萄逐渐失去重视。但其栽培利用在一些地方一直延续至今。刺葡萄是中国野生葡萄中果粒最大的一个种,因其耐湿和抗病性强,在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区一直栽培利用至今。长期以来,原产广西的毛葡萄和东北的山葡萄被用作酿酒原料,生产地方性的葡萄酒。新中国成立以来,野生葡萄在葡萄遗传改良中作用不断得到重视,选育大量的优良单株,培育了一系列的葡萄新品种,在我国葡萄产业发挥过或正在发挥作用。本文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及栽培利用成就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葡萄育种工作者对中国原产野生葡萄的重视,加强中国野生葡萄在葡萄遗传改良中的利用。

    • 黑龙江省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2014, 15(4):728-7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7

      摘要 (2251) HTML (0) PDF 1.46 M (3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以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宁县和孙吴县3个居群的90个野生秋子梨株系为试材,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3个居群种级水平多态位点百分比(P)为82.95%,Nei基因多样度(H)为0.1467,香农信息指数(I)为0.2397,野生秋子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3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基因多样度及香农信息指数比较东宁居群>海林居群>孙吴居群,居群水平上东宁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基因分化系数(GST =0.1008)显示,野生秋子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于居群内;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Nm =4.4603),说明3个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着较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是相对独立的孟德尔群体,且海林居群和东宁居群的遗传关系较近。3个居群中东宁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是进行原生境保护优先考虑的居群。

    • 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与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解析

      2014, 15(4):734-7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8

      摘要 (2086) HTML (0) PDF 1.32 M (4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428个SSR标记对4个大面积种植品种和4个骨干亲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460~1.126,平均0.876,其中骨干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955)高于大面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718)。骨干亲本中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较大面积品种高16.4%,其平均等位变异(2.90)也略高于大面积品种(2.43)。从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来看,骨干亲本在A、B和D基因组上及19对染色体(除了2D和6D)的平均等位变异均高于大面积品种。骨干亲本中有518个特有等位变异(在大面积品种中没有发现),其中Xwmc513和Xbarc59为骨干亲本共有SSR位点,大面积品种中也检测到315个特有等位变异,其中Xp3029、Xwmc235、Xgwm518、Xgdm43、Xbarc146和Xcfd80为共有SSR位点。这些特异基因组区域可能在骨干亲本和大面积种植品种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山桐子实生优树选择研究初报

      2014, 15(4):738-74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09

      摘要 (2179) HTML (0) PDF 1.40 M (4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生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重要基础。

    • 糜子育成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2014, 15(4):746-75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0

      摘要 (2115) HTML (0) PDF 1.28 M (4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采用PEG-6000胁迫处理对国内不同地区育成的56个糜子品种的芽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并用直接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20%(w/v)PEG-6000处理的56个品种与对照相比性状之间差异显著,品种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用直接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鉴定出强抗旱性品种3份,分别是晋黍2号、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相对发芽率、相对芽干重、相对根干重、贮藏物质相对转运率4项指标可作为糜子芽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相对发芽率法和加权隶属函数值法是比较理想的糜子芽期抗旱性评价方法。

    •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表型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4, 15(4):753-7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1

      摘要 (1790) HTML (0) PDF 1.49 M (3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表型和AFLP 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 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 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 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江西省山茶科富油植物的开发利用评价

      2014, 15(4):759-7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2

      摘要 (2118) HTML (0) PDF 1.70 M (4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全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科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 山丹不同居群花粉形态研究

      2014, 15(4):765-7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3

      摘要 (2008) HTML (0) PDF 43.87 M (2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 内蒙古野生马蔺种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4, 15(4):772-7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4

      摘要 (1972) HTML (0) PDF 1.33 M (4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收集自内蒙古11个盟市的20个野生马蔺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13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变异特性及其原因,为马蔺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的马蔺种质农艺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变异系数范围为9.72%~300%,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是千粒重、胚长和发芽率,变异系数较小的性状是株高和叶宽。(2)千粒重、发芽率、吸水率、胚长、胚乳长、种子长、生殖枝、营养枝、叶宽、株高10个主要特征是引起不同来源马蔺种质农艺性状分化的主要指标。(3)各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引起马蔺种质变异的主要因素,胚长、千粒重、吸水率易受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4)来源不同的20个马蔺种质聚为四类,绝大多数种质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经、纬度相近或小生境相似的种质聚为一类。

    • 豌豆品质性状近红外模型建立及区域差异分析

      2014, 15(4):779-7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5

      摘要 (1827) HTML (0) PDF 1.55 M (4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豌豆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本文探讨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检测豌豆蛋白质、淀粉、脂肪和总多酚含量的可行性。用化学方法测定190份豌豆材料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总多酚含量,采集其籽粒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两种光谱与成份含量的预测模型。豌豆粉末模型结果优于籽粒模型,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粉末模型的预测残差(RPD)为5.88、5.82,相关系数r2达到0.99、0.99,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对其中产地信息详细明确的150份豌豆材料的品质性状与产地进行两步聚类分析,明确得到3种类型,其特点分别为:聚类1低蛋白质含量,聚类2高总多酚含量,聚类3高蛋白质、高淀粉和高脂肪含量。进一步分析了豌豆品质性状随播种期、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豌豆种质资源的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快速筛选鉴定,聚类分析结论、地理坐标与播期对豌豆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规律,都可为收集高品质性状豌豆种质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 >基因挖掘
    • 芹菜NHL-like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4, 15(4):788-7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6

      摘要 (2186) HTML (0) PDF 1.60 M (4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病原物的攻击,植物为了应对这些危害并适应外界的生存竞争,逐渐演化出了复杂的防御机制。NHL基因家族庞大,部分NHL基因受病原物诱导后会过量表达,增强植物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是与植物防御机制密切相关的蛋白。本文以2个芹菜品种:‘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为实验材料,分别克隆出NHL-like 蛋白基因AgNHL。序列分析表明,上述2种芹菜的AgNHL基因序列均含6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1个氨基酸。两种芹菜碱基序列,只有第36位不同,‘津南实芹’为T, ‘美国西芹’为C,两种碱基序列相似性高达99.8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进化分析显示,2种芹菜的NHL-like蛋白与葡萄、大豆等植物的类似蛋白相似度较高,在80~185个氨基酸间含一个LEA-2蛋白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gNHL基因在主要芹菜茎中表达,根中表达量最低,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品种差异也很显著。对2种芹菜分别进行4 ℃、38 ℃、NaCl、PEG处理2 h表达分析显示:低温、盐处理下该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

    • 水稻矮脆突变体dwf1的特性与基因定位

      2014, 15(4):795-80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7

      摘要 (1825) HTML (0) PDF 1.56 M (4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籽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8个小麦育种亲本抗叶锈基因分析

      2014, 15(4):802-8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8

      摘要 (2174) HTML (0) PDF 1.46 M (4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19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8个小麦育种亲本进行成株期和苗期抗叶锈病鉴定及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1个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出L83#-5与L83#-6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和Lr42;L/PL2003-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28和Lr42;贵农13号可能含有Lr28;92R137可能含有Lr2c和Lr28;L20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16和Lr28;TM可能含有Lr41和其他抗叶锈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8个小麦育种亲本中TM的抗叶锈性最好,具有很好的抗叶锈病应用潜力,可作为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重要抗源。

    • 基于EST-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

      2014, 15(4):810-8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19

      摘要 (2083) HTML (0) PDF 1.27 M (3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EST-SSR标记构建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中5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利用52份供试资源,从早期筛选出的342对候选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16对核心引物,16对引物在52份资源中共扩增出15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5~19个不等,平均为9.94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6265~0.9593,平均为0.7991。最后选择了带型清晰、重复性好、易于统计且能将52份资源完全区分开的2对引物组合构建供试资源的DNA指纹图谱。NTSYS软件聚类分析表明,EST-SSR标记能正确反映出不同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构建甘薯大型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 大白菜高通量SSR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2014, 15(4):815-82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0

      摘要 (1888) HTML (0) PDF 1.55 M (4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白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准确鉴定大白菜品种对于大白菜种质资源管理、新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到大白菜10个连锁群的205个SSR标记中,筛选出30个在连锁群上分布均匀、PCR扩增稳定、带型简单的标记,用于大白菜品种DNA指纹鉴定。对入选的引物用四种荧光染料进行了标记,利用基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的DNA分析仪对SS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分析2种不同型号的3台DNA分析仪的扩增片段检测数据,明确了不同DNA分析仪的检测数据间一般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引物,一般在1-4bp之间。使用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对各SSR位点的不同等位变异进行命名。通过使用一组参照品种,消除了不同批次、不同DNA分析仪型号间的系统误差,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在此基础上,对184份大白菜品种进行了DNA分子数据采集。

    • 砂梨CONSTANS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2014, 15(4):824-8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1

      摘要 (2101) HTML (0) PDF 1.83 M (4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梨树植物的开花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进行了开花调控相关基因CONSTANS的克隆,命名为PyCO,GenBank登录号为KF24675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一个10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7.81 kD,等电点为5.95。PyCO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CO家族的结构特征,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B-box及CCT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同源性接近93 %,与碧桃、可可树、草莓等其他高等植物的CO类蛋白同源性也在70 %以上。原核获得了获得了较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8.5 kD,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梨树开花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 菲油果LEAFY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启动子克隆

      2014, 15(4):831-8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2

      摘要 (1909) HTML (0) PDF 1.56 M (4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LEAFY(简称LFY)基因在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启动开花的枢纽。菲油果是一种新兴的果树资源,为研究菲油果LFY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FsLFY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菲油果FsLFY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FY基因在菲油果花蕾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蕾中,小蕾期最高,中蕾期最低;组织/器官中,营养枝茎段最高,花瓣最低。克隆的菲油果LFY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2436 bp(GenBank接受号为KF766536),使用PLACE、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其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发现该序列不仅含有CAAT-box、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而且还具有响应水分、光、赤霉素(GA)以及其它功能未知的顺式调控元件,暗示着菲油果FsLFY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控。本研究为阐明菲油果的开花机理,并为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使菲油果早花早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 普通烟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谱分析

      2014, 15(4):838-8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3

      摘要 (2218) HTML (0) PDF 1.59 M (4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NCBI数据库中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的烟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ABE99707)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以烟草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获得了烟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NtPDS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1,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残基,推测该蛋白等电点为7.53,理论分子量为65.04kDa。通过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0a-NtPDS,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37℃下经1 mmol/L IPTG诱导4 h表达后,产生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的NtPDS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融合蛋白获得表达。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烟草的叶片、花和茎中均有表达,在根中没有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烟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NtPDS的酶活性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野生大豆P5CS基因的克隆及对盐胁迫反应

      2014, 15(4):844-84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4

      摘要 (2081) HTML (0) PDF 1.80 M (4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逆境下植物大量积累脯氨酸是减轻逆境胁迫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应用同源克隆方法从 NaCl 处理的野生大豆中扩增到一个脯氨酸合成酶(P5CS)基因。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 2.232 kb,;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715个氨基酸,包含有高等植物 P5CS 蛋白质的5个主要功能域,与 PvP5CS1 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8.79%。Real Time PCR 分析显示该基因受轻度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根中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200 mM NaCl 处理下,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 5.83 倍;叶片中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 300 mM NaCl 处理条件下,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 12.78 倍。并且该基因在根中和叶片中的表达变化模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模式相同。以上结果暗示,本研究获得的 cDNA 序列可能是野生大豆脯氨酸合成酶基因,命名为 GsP5CS。

    • 基因枪转化小麦主要影响因素细述

      2014, 15(4):850-8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5

      摘要 (2369) HTML (0) PDF 1.47 M (6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枪转化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技术之一,高效的基因枪转化系统对于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候选基因功能鉴定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影响基因枪转化小麦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轰击参数、筛选体系等,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小麦基因枪转化技术,提高基因枪转化小麦的效率提供参考。

    • >种质创新
    • 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表型和分子鉴定

      2014, 15(4):859-8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6

      摘要 (1949) HTML (0) PDF 1.44 M (4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通过胚挽救获得的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父本和母本,大部分形态性状超出了父、母本的范围,部分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或偏向于父本或母本一方。表型和细胞学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类似母本的雄性不育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可见,远缘杂种是双亲间的真杂种。远缘杂交种的获得与初步鉴定为促进萝卜属和芸薹属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种质,为进一步创制萝卜或芸薹属作物新种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 黄麻吸附重金属Cr(Ⅵ)专用种质筛选

      2014, 15(4):865-8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7

      摘要 (1537) HTML (0) PDF 1.26 M (3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次以国内外23个代表性黄麻种质为研究对象,用主茎嫩梢和一、二级分枝嫩梢制成天然重金属吸附剂,测定其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并对与黄麻吸附能力及产量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状:生育期动态、株高、分枝习性、各级分枝嫩梢的产量进行调查、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黄麻种质制成的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不同,去除率在85.25-96.88%之间;不同级次分枝嫩梢的产量及对Cr(Ⅵ)的去除率不同;种质间除出苗速度外所有调查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去除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从产量和去除率方面综合考虑,J001和J011两个种质表现优良,适宜作为重金属吸附专用品种推广种植。

    • 高粱抗旱种质筛选及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2014, 15(4):871-87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8

      摘要 (2036) HTML (0) PDF 1.38 M (3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1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了抗旱性鉴定,旨在筛选既有较好抗旱性能又具较高丰产性能的高粱种质供育种利用。本研究筛选出抗旱性3级以上的材料14份,其中1级抗旱材料2份。选用109对SSR引物对61份高粱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1对引物有较好的多态性,共扩增到508个等位变异片段,平均每个标记获得10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6615,变幅0.0322~0.913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1份高粱材料聚成4类,聚类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遗传背景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中国高粱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我国目前的恢复系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应在育种中拓宽恢复系的遗传基础。

    • Bt-Cry5Aa 基因转化棉花及其抗虫性鉴定

      2014, 15(4):877-8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29

      摘要 (2135) HTML (0) PDF 1.30 M (4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棉花抗虫基因大都为Cry1Ab/c,抗性风险日趋增加。本研究依据棉花密码子偏好,人工合成Cry5Aa抗虫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棉花,并通过卡那霉素法及PCR方法对不同世代转化株进行鉴定,同时进行了抗虫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成功获得转Cry5Aa基因植株,通过田间卡那霉素鉴定,阳性株率T1代为7.76%,T2代为73.1%, T3代为95.5%;PCR检测显示,T1代阳性率为2.35%,T2代为55.8%,T3代为94.5%;田间抗性试验分析,转Cry5Aa株系对第二、三、四代棉铃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5.42%、75.35%和62.79%,其抗虫性与GK19相比差异不显著;Cry5Aa Bt能够部分替代目前主流鳞翅目抗虫基因,是棉铃虫的新抗源。

    • >研究简报
    • 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育性相关性状调查与分析

      2014, 15(4):882-8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0

      摘要 (1837) HTML (0) PDF 1.68 M (3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和分析了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40个居群的柱头颜色、柱头外露率、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结果发现,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柱头颜色分为褐色,紫色、白色、紫白双色、褐白双色5类。柱头总外露率均在60%以上,平均总外露率82.4%,其中有28个居群总外露率在80%以上,最高总外露率达96.7%。花粉可育率平均为25.6%,可育率在40%以上的居群占总居群的22.5%,可育率最高达91.4%。自然结实率在3.0%~53.1%之间;自交结实率在0%~46.8%之间,有4个居群的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自然结实率最高的单株达98.6%。这些研究对海南野生稻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黄淮海北部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对黄淮海主要SMV流行株系的抗性评价

      2014, 15(4):888-8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1

      摘要 (1661) HTML (0) PDF 1.27 M (4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166份黄淮海地区近年来生产上种植品种及近期育成品种(系),对黄淮海地区SMV流行株系SC3、SC7、SC6、SC11以及混合4个株系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对4个株系均表现抗病(中抗,高抗和免疫)的共82份,占49.4%;其中对3个株系表现高抗或免疫的32份,占19.3%;对4个株系表现高抗或免疫的23份,占13.9%。对混合株系表现抗病的108份,占65.1%。其中表现免疫的有45份,占27.1%,表现高抗的有29份,占17.5%。对4个株系和混合株系均表现抗病的62份,占37.3%;表现免疫和高抗的材料14份,占8.4%。研究结果还显示:近年育成品种对SC3、SC7株系较早期育成品种的抗性显著增强;来自河北、北京、山西的品种抗性较好,病情指数整体较低。鉴定筛选出对接种4个株系及混合株系均表现免疫的冀豆9号和石豆6号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重要抗源。本研究还出现部分品种对接种4个株系和混合株系表现出抗性差异,表明SMV株系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

    • 枇杷品种香甜和解放钟及两者杂交子代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2014, 15(4):894-9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2

      摘要 (1872) HTML (0) PDF 1.33 M (4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果实无明显香味的枇杷品种解放钟和香味明显的枇杷品种香甜及其正反交子代中香味明显的优系香钟11号和钟香25号的果肉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个枇杷品种(系)共检测出11类91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类物质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62.59%~68.32%),其次是醛类物质(12.53%~18.15%);亲本香甜香气成分种类最多(62种)、解放钟最少(44种),子代香钟11号、钟香25号介于双亲之间,香甜与2个子代共有成分为38种和36种,解放钟与2个子代共有成分为27种和26种,子代香气成分更多遗传自香甜;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有d-柠檬烯、(E)-2-已烯醛、正辛醛、正己醛、乙酸苏合香酯、2-甲基丁酸甲酯、庚酸烯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并讨论了解放钟果肉香味不明显的可能原因。

    • 甘蔗优良品种材料抗高粱花叶病毒鉴定与评价

      2014, 15(4):901-9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3

      摘要 (1742) HTML (0) PDF 1.27 M (4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采用生长期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1年和2012年2次对国家甘蔗体系近年选育的49份优良新品种(系)和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进行由高粱花叶病毒(SrMV-HH,GenBank登录号DQ530434)引起的甘蔗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9份优良新品种(系)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9份,占59.18%。其中粤甘40号、粤甘42号、粤糖55号、云蔗03-194、云蔗99-596、云瑞06-189、桂糖30号、德蔗03-83、闽糖 01-77等9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18.37%;福农0335、柳城05-129、粤糖96-86、云蔗01-1413、云蔗03-258、云蔗06-80、桂糖02-351等7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占14.29%。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13份,占68.42%。其中云蔗04-622、云蔗05-197、云蔗06-267、云蔗05-194、云蔗06-160、云蔗07-2384、云瑞05-704等7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36.84%;云蔗06-362表现2级抗病,占5.26%。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花叶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源材料。

    • 浙江省沿海地区南瓜地方品种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2014, 15(4):906-9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4

      摘要 (2109) HTML (0) PDF 1.43 M (4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表型性状探讨了浙江省沿海地区20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33%~59.11%,46个质量性状Shannon-weave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9之间,表明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聚类分析表明,20份资源明显分为2大类,这与传统种分类相一致。在欧氏距离15.0处把其中一类19份资源又分成五小类,划分与花萼片大小、花梗刺毛、瓜形、老瓜皮色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划分依据相对独立。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南瓜的评价体系,并为今后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 不同基因型割手密无性系的核型分析

      2014, 15(4):912-91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4.035

      摘要 (1993) HTML (0) PDF 1.54 M (3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基因型割手密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不同基因型的割手密材料进行核型分析。10份供试材料的绝大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m)染色体,少数为近中部着丝点(sm)染色体及正中部着丝点(M)染色体,部分材料中还具有端部着丝点(T)染色体及近端部着丝点区染色体(t);依据分析结果总结了参试材料的核型公式;参试材料中有两份为1B核型、7份为2B核型、1份为2C核型。参试材料间的核型均存在差异且不对称。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