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珊 , 王静 , 李清超 , 刘丽 , 张志明 , 潘光堂 , 沈亚欧
2014, 15(6):1167-11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1 CSTR:
摘要:玉米白色叶鞘材料是重要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以玉米白色叶鞘自交系K10为研究材料,对白色叶鞘性状进行了遗传机理初探和基因初步定位。以白色叶鞘自交系k10与多个自交系进行正反交,F1代均表现为绿色叶鞘,表明该白色叶鞘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由隐形核基因控制。而F2代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证明该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存在互作效应。在拔节期利用透射电镜对F2分离群体中白色叶鞘和绿色叶鞘植株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白色叶鞘细胞中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较少,且大多没有类囊体片层及基粒。绿色叶鞘植株和白鞘植株叶片中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K10白色叶鞘中三者含量均低于正常植株叶鞘。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色叶鞘性状进行初步定位,共定位到2个基因位点qws8和qws9,分别位于第8和第9染色体。
郭超 , 刘红 , 陈新宏 , 张军 , 赵继新 , 王亮明
2014, 15(6):1173-11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2 CSTR:
摘要:摘要:为了解67份美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醇溶蛋白亚基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这67份材料进行醇溶蛋白谱带分析,测定了供试材料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理化品质。结果表明,在67份美国材料中共分离出1332条谱带,49种不同迁移率类型的谱带,大部分谱带具有多态性。单个材料谱带总数变异幅度为13~28。谱带数在α、β、γ、ω 4个区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发现电泳谱带完全相同的材料。67份美国材料GS值变异范围0.54~0.90,平均值为0.731。在GS值为0.607水平上,聚类分析将这67份材料分为6类。49条不同迁移率的谱带中有17条谱带与36项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6条谱带(迁移率为49.6、56.2、56.7、62.2、79.4、86.8)与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呈正相关,而迁移率为60.5的谱带与之呈负相关。11条谱带(迁移率为26.5、42.0、49.6、52.5、56.2、56.7、62.2、64.1、72.0、79.4、86.8)与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延伸面积等面团流变学特征呈正相关,而迁移率为34.4、47.5、49.0、60.5、69.4、85.4的这6条谱带则与之呈负相关。说明了供试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优质品质相关的谱带,对进一步利用这67份种质资源和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了提供理论依据。
宋荣浩 , 朱丽华 , 顾卫红 , 杨红娟 , 马坤 , 智海剑 , 单志慧
2014, 15(6):1182-11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3 CSTR:
摘要:对9份上海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份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根据各品种的感光性反应,将9份品种分成春播生态型和夏播生态型,其中,六月拔、早绿皮和乌大青为春播生态型,其余品种为夏播生态型。依据各品种的鲜荚品质,将早绿皮、乌大青和黄牛踏扁等归为菜用型大豆优异种质,这些品种具有大荚(荚长大于6.0cm,荚宽大于1.5cm)、大粒(干籽百粒重大于40g)、茸毛灰白、荚色浅绿和鲜豆粒品质好等优点。骨里青的子叶碧绿、子叶大,可作为青豆苗用资源开发。9份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42%,其中六月拔和细八月白的含量高达45%以上,是高蛋白大豆种质。9份品种资源中未发现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锈病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改良。
2014, 15(6):1188-11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4 CSTR:
摘要:以17个裸燕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11个鉴定指标。以鉴定指标的相对值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对不同鉴定指标在抗旱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可由不同鉴定指标来体现;鉴定指标中的种子活力指数(VI)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最大,并与萌发期抗旱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可用于裸燕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的快速或初步鉴定;通过测定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最长初生根长、初生根总长、胚芽鞘长、种子活力指数,可有效预测裸燕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比较供试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筛选出N-C33Ⅳ-45-16、grosse和高千四号三个抗旱性较强的裸燕麦品种,可用于抗旱栽培或抗旱育种。
肖亮 , 易自力 , 蒋建雄 , 刘树玲 , 覃静萍 , 伊俊奇 , 杨塞
2014, 15(6):1196-120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5 CSTR:
摘要:根据555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根据的27个表型性状数据,利用地理来源、植物区系和单一性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分别采用完全随机和系统法进行分组,以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比例,以聚类和随机2种取样方法进行个体选择,构建出了19个具有代表性芒的初选核心种质样本库。通过平均相似系数、性状符合度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4项检测指标对上述19种构建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按植物区划分组+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聚类选择个体为芒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通过此法建立起芒的初级种质资源83份,占总资源比例的14.95%,新构建的初级种质资源与总资源性状符合度达到100%。
邱红梅 , 杨春明 , 高淑芹 , 侯云龙 , 马晓萍 , 孙星邈 , 郑宇宏 , 王跃强 , 王曙明
2014, 15(6):1202-120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6 CSTR:
摘要:对我国240份北方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蛋白及16个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因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北方大豆核心种质蛋白及氨基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因子分析,筛选到3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7类。蛋白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类群7>类群6>类群5>类群2>类群1>类群3>类群4。12个氨基酸组分的变化趋势与蛋白一致。类群7和类群6为高蛋白遗传群体,可作为高蛋白基因聚合育种的亲本材料。通过前期分析,筛选到24份高蛋氨酸资源,包括有公野04L-141、龙品03-311、Proto、和龙油太、猫眼豆、茶色豆、紫花2号、东农48等,为高蛋氨酸种质创新提供了材料基础。应该补充高蛋氨酸资源筛选的结果。
2014, 15(6):1209-12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7 CSTR:
摘要: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262份小豆优异种质资源在北京试验田连续两年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2份小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在考察的16个形态学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不同年份间生态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对小豆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确定三类影响因子,表明小豆资源的选育要集中在生长势良好(生育日数较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多的地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40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群体的性状表现跟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吉山 , 穆培源 , 桑伟 , 徐红军 , 庄丽 , 聂迎彬 , 崔凤娟 , 邹波
2014, 15(6):1216-12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8 CSTR:
摘要: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优质亚基的利用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新疆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优质亚基和1B/1R易位系的分子标记,对新疆124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优质亚基2*、7+8、5+10、gluA3d、gluB3b、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0.2%、22.0%、21.9%、16.9%、14.3%、11.9%、10.3%;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为12.6%。在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5+10、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均最高,7+8、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均最低;审定品种2*、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均最高。在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gluB3d的分布频率最高;国内品种(系)5+10、gluA3d、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最高,2*、gluB3d的最低;审定品种2*的分布频率最高,gluB3b、gluB3g的最低。总体来看,新疆春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频率总体高于冬小麦;导入LMW-GS优质亚基是新疆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要方向;地方品种是LMW-GS优质亚基的良好供体。从1242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挑选出同时含有多个优质亚基的冬、春小麦品种(系)各21、24份,可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加强利用。
马庆华 , 霍宏亮 , 陈新 , 赵天田 , 梁维坚 , 王贵禧
2014, 15(6):1223-123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9 CSTR:
摘要:本文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为检索工具,通过对包含“川榛”字段的各类书籍、文献的整理,对川榛遗传资源的分类地位、分布范围及其研究利用现状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川榛分布区代表样点气象数据的统计,对其适生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榛主要分布于中国东经102?6'~121?6',北纬26?9'~36?8'之间,年均温6.1~19.3℃的广大区域,覆盖全国15个行政省区、直辖市,自然分布以山坡地为主,跨越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分布范围、生态习性、植物学性状、孢粉学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表明,川榛与平榛存在明显的差别,两者应为独立的种;川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但其开发利用进展缓慢;川榛遗传资源的调查与保护、种群多样性及杂交利用等研究工作亟待开展。上述研究可为今后开展川榛遗传资源的调查、收集和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014, 15(6):1232-12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0 CSTR:
摘要:为了探索梨属植物新的分类参考指标,本研究以我国主要梨属植物种(Pyrus species)以及近缘属植物榅桲(Cydonia oblonga)为试材,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色差值L、a、b等色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色度角(H)、色泽比(h)、色彩饱和度(C)等综合色度指标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叶片色泽指标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果树作物中,梨属植物秋季叶片色泽丰富,与近缘属植物叶色差异明显,依据叶色指标参数能够将梨属植物划分为不同类别,叶色聚类划分结果与自然分类结果基本吻合,亲缘关系近的种群聚合在一起;另外,对梨的种间杂种和一些难以分类的种类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以上指出,梨属植物叶片色泽能够做为一项重要的分类参考指标,研究的开展为今后梨属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分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14, 15(6):1239-12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1 CSTR:
摘要:摘要:高温是制约黄瓜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黄瓜(Cucumis sativus L.)嫁接苗能够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危害,但目前对黄瓜嫁接南瓜砧木品种的认识不足。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外48份砧用南瓜品种,对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高温处理(38℃和42℃),通过UPGMA聚类分析,鉴定其耐热性,并筛选适宜的形态指标。共测定了10个形态学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株高、茎粗、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壮苗指数、热害指数)。结果表明,48份砧用南瓜品种耐热性在萌发期及幼苗期都可以分为4类。在两个时期均表现出较耐高温的品种为:26和27号;对高温敏感的品种有11份:6、9、10、11、13、14、17、20、36、47、48号。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相对干重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资源耐热性鉴定的可靠指标。
桃联安 , 董立华 , 经艳芬 , 周清明 , 安汝东 , 杨李和 , 朱建荣 , 冯蔚
2014, 15(6):1248-12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2 CSTR:
摘要:通过对33份09系列甘蔗属原种间杂交F1代的灰色接近度分析,结果表明:排位在前10名的是09-162、09-167、09-164、09-172、09-167-1、09-174、09-167-2、09-161、09-179、09-166,有19份材料超过对照ROC22和粤糖93-159,其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符;灰色接近度分析与同一度分析结果一致,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总体一致,说明灰色接近度分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刘声传 , 段学艺 , 赵华富 , 魏杰 , 郭燕 , 鄢东海
2014, 15(6):1255-12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3 CSTR:
摘要:为了发掘新的种质资源,对贵州省25个县(市)境内53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3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53份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7.55%,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88~2.08、均值为2.00。53份资源中的23份资源儿茶素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H′分别为37.10%、1.82。有13份资源的酚氨比小于8,28份资源的酚氨比在8~15之间,12份资源的酚氨比大于15。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值约为15时,53份资源聚可分为3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并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潜在优良种质资源1份及其它特殊资源20份。
2014, 15(6):1262-12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4 CSTR:
摘要:对新疆不同地理位置分布的葱属植物棱叶薤的形态性状以及核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株型、叶形等 43 个形态性状在 3 个棱叶薤居群之间不存在差异,而株芽、叶色、叶长、单株叶片数、小花数目、花序高度、花葶长度等 19 个性状在 3 个棱叶薤居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采集自乌鲁木齐红旗水库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 = 2x = 16 = 12m + 4sm;塔城阿西尔乡巴尔鲁克山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 = 3x = 24 = 18m + 3sm + 3st;裕民巴旦杏保护区居群的棱叶薤的核型公式是2n = 4x = 32 = 28m(4SAT) ﹢ 4sm。棱叶薤居群内形态性状和倍性稳定,居群间存在形态性状分化,同时还存在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倍性分化。居群间染色体结构组成和相对长度组成也存在差异。核型类型均为2A型。
2014, 15(6):1270-127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5 CSTR:
摘要:芍药是一种适应性强的宿根花卉,尤其在干旱地区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但芍药不同品种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芍药4个品种‘大富贵’、‘粉玉奴’、‘Karl Rosenfield’和‘Duchesse de Nemours’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水平对植株表型性状、光合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及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4个品种的抗旱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Karl Rosenfield’>‘Duchesse de Nemours’>‘粉玉奴’>‘大富贵’。这将为芍药在干旱地区的栽培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陈小翠 , 代帅帅 , 张兴伟 , 蒋彩虹 , 任民 , 程立锐 , 付宪奎 , 王元英 , 张志明 , 杨爱国
2014, 15(6):1278-128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6 CSTR:
摘要:摘要:以高抗CMV的烤烟品种台烟8号为母本(P1),以高感CMV的烤烟品种NC82为父本(P2),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构建P1、P2、F1和F2四世代群体,在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进行CMV病害鉴定。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世代群体的CMV抗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室环境中,苗期和成株期鉴定CMV抗性遗传都符合E1模型,即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7.11%、57.76%;在大田环境中,苗期抗性鉴定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多基因遗传率为26.86%,而成株期鉴定属于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E2),主基因遗传率为36.57%。研究表明,由于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性,台烟8号对CMV的抗性遗传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随着植株的生长,抗性遗传趋于稳定,在成株期时,两个不同的环境均表现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所以对烤烟CMV抗性品种选育和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重环境的影响。
2014, 15(6):1287-12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7 CSTR:
摘要:摘要:云南省的越桔属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调查以及标本和查阅文献, 越桔属在云南省有45种,12变种,其中9种和7变种系云南特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4300m范围内。。本文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其地理分布、植物学性状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并且介绍了其中8个具有药用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并且对越桔属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文旨在为深入越桔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田玲 , 李斌 , 张晶莹 , 范胜栩 , 闫淑荣 , 孙君明
2014, 15(6):1295-13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8 CSTR:
摘要:1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其在植物自身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两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的表达模式在两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的趋势,在LHD2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CHI1A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的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籽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性在两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的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两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与4CL,4CL与CHS2以及CHS1与IFS2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的合成与积累。这些结果为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础。
2014, 15(6):1305-131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19 CSTR:
摘要:本研究以落叶松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RT-PCR从落叶松中分离出一个1,590 bp的APETALA2-Like转录因子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aAP2L1。蛋白特性分析显示LaAP2L1编码529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27 kD,等电点为6.45。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Alpha helix)、β-折叠(Strand)和环肽链(Loop)组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aAP2L1所编码的氨基酸与黑松、云杉等亲缘关系最近。同时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浸花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功能研究发现,与转空载体对照拟南芥相比,过量表达LaAP2L1的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和株高都显著增大/高,这表明落叶松LaAP2L1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植物器官大小的调节。
申玉华 , 徐振军 , 杨晓坡 , 相吉山 , 文静 , 黄文婕
2014, 15(6):1312-13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0 CSTR:
摘要:NAC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和激素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紫花苜蓿NAC转录因子MsNAC1基因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sNAC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993bp,编码了一个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MsNAC1,N-端具有保守的NAM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了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MsNAC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2条核定位信号序列,具有9个糖基化位点和23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为对称的同型二聚体。多重比对发现MsNAC1蛋白与豆科植物NAC类蛋白的同源性较高,与禾本科的较低;系统进化分析发现Ms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NAM亚族,与GmNAC048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qRT-PCR分析MsNAC1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在高盐、干旱和低温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并且根中的表达量上调幅度总体高于叶片,且低温胁迫下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根的耐低温性有较高的相关性。
张秋平 , 文李 , 王峰 , 廖志强 , 李慧 , 刘睿洋 , 官春云
2014, 15(6):1320-13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1 CSTR:
摘要: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菜中克隆获得BnCDPK1基因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为KF740477,其cDNA和gDNA全长分别为2115和2857bp,含有11个内含子和12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581bp,编码527个氨基酸,具有CDPKs 家族典型的特征,含有一个激酶区域和四个钙离子手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CDPK28同源性最高,属于第Ⅳ亚家族。BnCDPK1在油菜的根、茎、叶、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和种子,花中的表达量最低;在高抗和高感油菜品种中,菌核菌胁迫均能够诱导BnCDPK1上调表达,但是在高抗品种比高感品种中反应更迅速,表达量更高。接种前、接种后12h、接种后24h,高抗品种的表达量相比高感品种分别为1.4倍、4倍和3倍,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油菜对菌核菌侵染的应答和防御反应。
殷桂香 , 郝浩楠 , 李捷琳 , 赵佩 , 杜丽璞 , 张平治 , 佘茂云 , 叶兴国
2014, 15(6):1327-13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2 CSTR:
摘要:为满足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转基因安全性需要,本研究根据一些国内外引进或商业化的植物表达载体及其相关元件,构建了3个适合于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转化的表达载体,即pAH006、pWMB022和pWMB025。pAH006载体包含由玉米泛素ubi启动子调控的GUS基因和bar基因的完整T-DNA区域,此区段能够被酶切回收,可用于单子叶植物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评价及基因枪介导线状DNA转化效果研究;pWMB022载体携带由双35S启动子调控的玉米色素基因Lc和C1,可用作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筛选标记,直观筛选含目标基因转基因材料;pWMB025载体携带由ubi启动子调控的、商业化转基因植物中广泛利用的EPSPS基因,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农杆菌或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载体多克隆位点可通过酶切方式更换目标基因。酶切鉴定结合农杆菌或基因枪介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或叶片转化验证此3个载体,表明,载体构建正确,其标记基因、可视化基因和报告基因均能正常表达。这3个载体的构建对于小麦等植物转化效率提升、安全型转基因作物获得和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张婷 , 张双喜 , 裴丽丽 , 于太飞 , 陈明 , 李连城 , 周永斌 , 马有志 , 徐强 , 徐兆师
2014, 15(6):1334-13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3 CSTR:
摘要:锚蛋白重复序列模体是生物体内最普遍的蛋白质序列模体之一,在多种细胞活动中主要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利用菜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菜豆ANK家族成员及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菜豆基因组中含有30个ANK家族基因,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其中第五条染色体上含有ANK的基因最多,包含13个基因。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ANK25除了含有ANK结构域外还含有RING结构域。据报道,RING蛋白主要参与基因转录调控、DNA修复和重组等。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NK25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NK25对干旱、盐和ABA胁迫有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菜豆ANK的分类及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韩冰 , 古佳玉 , 赵林姝 , 郭会君 , 谢永盾 , 赵世荣 , 孙云云 , 宋希云 , 刘录祥
2014, 15(6):1342-13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4 CSTR:
摘要:摘 要:本研究以63份小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为材料,分别利用0 Gy、100 Gy、150 Gy和250 Gy 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和基因表达等方法,探讨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基于苗高损伤效应,可以将63个不同小麦基因型分为敏感型(核优1号、中优206、太原703等)、较敏感型(旱选10号、济麦20、中麦175等)、较钝感型(德抗961、豫麦68、淮麦20等)和钝感型(衡观136、邯6172、偃展4110等)4类。γ辐照后,敏感基因型中TaKu70和TaKu80基因诱导表达明显,钝感型基因型中TaKu70和TaKu80基因诱导表达不明显。本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明显且与TaKu70和TaKu80基因表达模式有关。
2014, 15(6):1348-135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5 CSTR:
摘要:5R618是由中国农大杂交培育出的高抗叶锈病小麦品系。为了确定该品系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以5R618与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代,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用叶锈菌生理小种THJP对亲本、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进行叶锈抗性鉴定,然后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5R618对生理小种THJP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5R。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分子标记筛选以及F2:3家系的标记检测,Lr5R定位于3DL染色体上,barc71和STS24-16是Lr5R左右距离最近的两个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2.1cM。分子标记结果表明,Lr5R可能是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不同的新抗叶锈病基因。
刘文林 , 张宏纪 , 刘东军 , 郭怡璠 , 孙岩 , 马淑梅 , 宋凤英 , 杨淑萍
2014, 15(6):1352-13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6 CSTR:
摘要: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小麦品种126份,对其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型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在黑龙江省小麦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含有显性基因组合Vrn-A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为26.2%,其次是显性基因Vrn-A1/Vrn-B1和Vrn-A1/Vrn-B1/Vrn-D1,分布频率分别为23.8%和23.0%,最低的是Vrn-B1基因,分布频率为0.8%,Vrn-B3位点在黑龙江小麦中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53个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1a基因型,表明光钝型小麦占42%,73个品种携带Ppd-D1b基因型,表明光敏型小麦占58%。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分析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型对小麦的抽穗期有影响,Ppd-D1a的抽穗期比Ppd-D1b的抽穗期提前1-5天;其匍匐型与春化基因显隐性没有相关性。
2014, 15(6):1360-13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7 CSTR:
摘要:摘要:本研究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的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结论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情况,可溶性糖含量也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情况,丙二醛含量则出现了整体一致的上升状态, POD活性出现无规则的变化,SOD活性发生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 CAT活性则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以上结论将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完整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2014, 15(6):1364-136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8 CSTR:
摘要:本文以61份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大明绿系选后代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及通径分析,明确后代品系遗传类型及高产群体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大明绿后代品系间性状差异显著,单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1.61 %,其次为单株粒重28.05 %.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单株荚数2.02,每荚粒数2.01,百粒重1.89,单株粒重1.96。后代品系主要有6种类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节数>株高。高产类型品系主要特征指标为单株粒重超过15 g,单株荚数超过30荚,每荚粒数8-10粒,株高48-60 cm,节数9-10节,百粒重可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标准。
徐超华 , 陆鑫 , 刘洪博 , 林秀琴 , 刘新龙 , 马丽 , 毛钧 , 李旭娟 , 蔡青
2014, 15(6):1369-13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29 CSTR:
摘要:选用6个数量性状和23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野生资源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2.72%~22.38%之间,最大的是田间锤度,为22.38%,其次是茎径,为22.27%,最小的是叶长,为12.72%;质量性状的曝光后节间颜色多样性丰富,茎形、芽形、生长裂缝、节间形状、花序形状等5个性状均表现一致;聚类分析表明51份滇蔗茅无性系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和5个亚类群。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资源杂交利用和优异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2014, 15(6):1374-137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30 CSTR:
摘要: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的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的性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2014, 15(6):1380-138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31 CSTR:
摘要: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籽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1类。本研究为海南油茶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2014, 15(6):1385-138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32 CSTR:
摘要:用0.15 %秋水仙素附加2.00 %二甲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 %。对得到的4棵变异株系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为三倍体(36条染色体54.76 %)、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
2014, 15(6):1390-13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33 CSTR:
摘要:中国经过遗传改良的重要造林树种有100多种,全国年均提供各类林木种子2300多万kg,各类良种壮苗超过130亿株。林木良种在生产上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综合增益,其中用材林平均生长增益达10%~30%,经济林平均产量增益达15%~68%。中国每年进口林木种子150000 kg以上,涉及50多个树种;每年出口林木种子300000 kg 和苗木400多种。近10年来,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优先考虑对已保存的林木遗传资源的维护和资金补贴,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林木良种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吴国林 , 王惠梅 , 黄奇娜 , 奉保华 , 江绍琳 , 吴建利 , 黄长干 , 江绍玫
2014, 15(6):1395-140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34 CSTR:
摘要: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的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的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实验针对体系中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在20 μL 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 mM Mg2+(10×Buffer),0.5 mM dNTPs、1.0 μM引物浓度、0.24 U·μL-1Taq聚合酶、1.5 ng·μL-1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