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萝卜不同抗源对黑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2015, 16(1):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1

      摘要 (2370) HTML (0) PDF 1.29 M (5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不同抗病基因的挖掘是作物持久抗性遗传改良的基础。本研究利用2份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抗黑腐病(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材料(KB10Q-22、KB10Q-24)和1份感病材料(KB10Q-33)构建了2个F2群体,采用苗期剪叶 喷雾法接种黑腐病菌Xcc8004进行抗病性鉴定。应用P1、P2、F1、F2 四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萝卜两抗源抗黑腐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份材料的遗传规律不同。以KB10Q-22为母本的F1植株表现为抗病,其遗传模型为E_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而以KB10Q-24为母本的F1植株表现为感病,其遗传模型为D_0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两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73%和55.64%,抗性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 青花菜两类雄性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2015, 16(1):7-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2

      摘要 (2050) HTML (0) PDF 1.57 M (5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青花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DGMS)、改良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和由其与相同父本配制的F1代杂交种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趋势和花球相关性状的研究,明确两类雄性不育系的应用价值,为青花菜两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结球甘蓝中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DGMS 79-399-3和改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Ogura CMSR3 629为原始不育源,利用优良的青花菜自交系8554和93219为转育父本,通过回交和杂交的方法获得的青花菜高代(n≥9代)两类雄性不育系和由不育系与相同父本配制的F1代为试材,采取定期观测整个生长期内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绘制生长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趋势和花球相关性状。结果表明,相同遗传背景下,保持系、DGMS、Ogura CMS及由不育系与相同父本配制的F1代在株幅、株高、外叶长和外叶数方面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株幅、株高、外叶长,总体上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变慢,最后趋于平缓或略呈下降的趋势;外叶数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侧枝数目因年份和遗传背景不同而异。由相同保持系获得的两类不育系的显球时间、采收时间基本相同,由其配制的F1代显球和采收时间相同,花球产量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而异,花球外观品质性状表现一致。由DGMS和改良的Ogura CMS 两类不育源转育的青花菜雄性不育系表现优良,该两类雄性不育源在青花菜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白菜型油菜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与筛选

      2015, 16(1):15-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3

      摘要 (2257) HTML (0) PDF 1.47 M (4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秋旱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的播种和生长。从白菜型油菜中筛选抗旱资源,对于培育抗旱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对5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白菜型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根长、相对芽长,发现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抗旱性鉴定参数,并确立了白菜型油菜资源抗旱性筛选的工作液为200 g/L的PEG-6000。选用该工作液于萌芽期对203份白菜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旱筛选,结果表明: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材料的抗旱性与对照有显著性的差异,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对所有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并鉴定出了抗旱性最强的PI226505白菜型油菜,其来源为Iran,为油菜抗旱性改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强休眠玉米种子休眠前后的蛋白差异表达

      2015, 16(1):23-2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4

      摘要 (2069) HTML (0) PDF 1.28 M (4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强休眠性玉米自交系08-641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处于休眠状态下的新鲜收获种子和经过10d后熟作用破除休眠的种子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在三次重复试验下休眠状态的08-641鲜种子蛋白2-DE图谱上共检测到约600个蛋白质点,在经过10d后熟作用破除休眠的08-641种子蛋白2-DE图谱上共检测到约620个蛋白质点,其中下调表达蛋白质点4个,上调表达蛋白质点4个,新增蛋白质点8个,缺失表达蛋白质点7个。经过质谱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涉及球蛋白、胚胎晚期丰富蛋白、豆球蛋白等贮藏物蛋白质;蛋白酶体、山梨醇脱氢酶等参与物质代谢的蛋白质;热激蛋白等参与蛋白质结构、细胞功能调控的蛋白质。08-641种子休眠是由于种子内休眠相关蛋白的过量表达或缺失抑制了种子的正常萌发。

    • 玉米重金属铅含量的配合力分析与育种对策

      2015, 16(1):29-3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5

      摘要 (2035) HTML (0) PDF 1.57 M (5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12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组配获得66个组合(F1),用温室盆栽,在3个Pb2+污染水平下对叶片和子粒Pb2+含量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和子粒的Pb2+含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非加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遗传方差大于环境方差,广义遗传率大于狭义遗传率,该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因素,遗传力较强。玉米种质筛选过程中,土壤Pb2+浓度在333.32 mg/kg以下,用亲本郑58组配的组合在筛选时不仅注重子粒Pb2+含量未超标而且要注重叶片Pb2+高富集,其主要是兼顾饲料和粮食安全的同时进行土壤Pb2+污染的生物修复;土壤Pb2+浓度高于715.46 mg/kg时,用亲本178组配的组合筛选应注意叶片和子粒低Pb2+积累的种质选育,对今后在不同Pb2+污染土壤中开展玉米品种筛选和规避污染育种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不同基因型大豆花荚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2015, 16(1):37-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6

      摘要 (2158) HTML (0) PDF 1.33 M (3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大豆花荚期抗旱表现,挖掘抗旱种质资源,在称重法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干旱棚盆栽试验,在大豆植株的花荚期,测定22个品种(品系)的茎粗、株高、分枝数等与抗旱相关的18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各项指标的干旱胁迫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花荚期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抗旱系数都存在一定的变异,且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82%,可代表大豆抗旱性84.82%的原始数据信息,利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进行聚类,可将供试品种(品系)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和弱3种类,晋大78、晋大74、晋大70和晋大73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晋大75、扁茎豆、黑珍珠抗旱能力弱;其他15个品种(品系)具有中等抗旱能力。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性状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大豆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鉴定方法。

    • 基于全基因组的河北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1):45-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7

      摘要 (2012) HTML (0) PDF 1.62 M (4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丰富的遗传变异对于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河北省作为我国第三大小麦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河北省审定了大量小麦品种,然而有关其遗传基础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建国后至2012年的169份河北省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分析了供试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河北省小麦品种的3个基因组中,以B基因组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A组最低;7个同源群中,以第5、4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水平,而第7群最低;在21条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较大,以4A、2D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1A染色体最低。从品种的更新换代角度看,自建国以来,河北省小麦品种的多样性水平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品种的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供试品种可聚为5大类,聚类结果既反映出河北省小麦品种多样性水平的复杂多样,也能够反映出品种的地域性分布特征。

    • 57份苎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鉴定评价

      2015, 16(1):54-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8

      摘要 (2098) HTML (0) PDF 1.19 M (4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57份苎麻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高产苎麻种质10份(原麻产量≥2000Kg/hm2),纤维品质优良的种质7份(纤维细度≥2000m/g),鲜皮出麻率≥12.5%的苎麻种质20份,炼折率超过65%的苎麻种质有9份,按照苎麻优异种质评价规范,满足高产和出麻率高2个优良指标的种质7份,满足优质和鲜皮出麻率2个优良指标的种质1份。

    • 西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2015, 16(1):59-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09

      摘要 (2671) HTML (0) PDF 1.20 M (5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 783 份西瓜种质资源 24 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资源13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3.79%,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54.82%),第一雌花节位最小(0.48%)。11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9.9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种皮覆纹颜色(70.90%),最小的是茎断面形状(17.95%)。数量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8,质量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3;叶纵径(2.29)、叶横径(2.24)、果实皮厚(2.24)、果实横径(2.23)、果实生育期(2.19)、茎节间长度(2.09)、果实纵径(2.07)、百粒重(2.07)、单瓜种子数(2.04)多样性系数均较大,茎断面形状多样性系数最小(0.59)。基于24个表型性状,供试西瓜材料在欧氏距离为25时聚为2类:A类为普通西瓜种(Citrullus lanatus);B类为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3类:A1为Citrullus lanatus的普通西瓜亚种(sp.vulgaris),A2为毛西瓜亚种(sp.lanatus),B类为Citrullus colocynthis的淡味药西瓜亚种(sp.insipidus)。在欧氏距离为15时A11为sp.vulgaris的普通西瓜变种(var.vulgaris),A12为sp.vulgaris的籽瓜变种(var.megalaspermus),A2为sp.lanatus的开普西瓜变种(var.capensis)。西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欧氏距离25可作为西瓜属内划分物种的遗传距离,20可作为划分西瓜亚种的遗传距离,15可作为西瓜变种划分的遗传距离。

    • 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1):64-7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0

      摘要 (2279) HTML (0) PDF 1.53 M (4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0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其次是百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荚数,其次是单株粒重;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100份鹰嘴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丰产中粒型和株高适中的品种,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矮杆耐密及特异粒色 ( 型 ) 品种,第Ⅲ类群丰产性较差可作为选育籽粒球型、光滑的品种,第Ⅳ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91%,各主成分性状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综合分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鹰嘴豆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紫薇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2015, 16(1):71-7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1

      摘要 (2276) HTML (0) PDF 1.41 M (5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对湖南省111份不同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种质资源的17个形态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07。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其中2个质量性状(花色、瓣爪色)和5个数量性状(花径、着花数、花序长、花序宽、种子千粒重)变异明显,其多样性(Shannon’s)指数分别大于1.2和1.4。不同紫薇品种群种质资源遗传性状多样性差异明显,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红薇品种群(L. indica Rubra Group)(H'=0.838)、堇薇品种群(L. indica Amabilis Group)(H'=0.823)、银薇品种群(L. indica Alba Group)(H'=0.696)、矮生品种群(L. indica dwarf Group)(H'=0.604)、复色品种群(L. indica Bicolor Group)(H'=0.573)。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67.70%,包括花序长、花序宽、着花数、花色数、花色、种子千粒重、瓣爪色、叶色、小枝四棱、花香、花径等11个形态性状指标,代表了紫薇种质各个性状的综合特征。基于形态性状,把111份紫薇种质聚类分析并划分为五大组群,其遗传聚类与张启翔、王献分别从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对紫薇品种分类原则与和标准一致,即将种源组成作为一级分类标准,株高作为二级分类标准,而将花色作为三级分类标准是完全相吻合的。

    • 湖南白檀居群形态多样性及与环境的相关性

      2015, 16(1):80-8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2

      摘要 (1888) HTML (0) PDF 1.29 M (4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湖南地区6个白檀天然居群的90株11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是11个表型性状均具有丰富的遗多样性(H’=1.487)。居群间的平均方差分量为52.34%,居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为37%,说明在白檀形态性状多样性分布上是居群间多样性程度大于居中群内,即居群间的形态变异是白檀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主成份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11个表型中树型因子是主要形态变异因子,年降雨量与树型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变异受遗传的影响大于受环境的影响。

    • 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

      2015, 16(1):87-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3

      摘要 (2174) HTML (0) PDF 1.25 M (6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施氮和施氮量180 kg/hm2两个水平下,对45份水稻种质的氮吸收与利用等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参试品种在两个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差异将其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等4种类型,重点研究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吸氮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等性状的相关性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子粒重、单株秸秆重、植株吸氮量和氮生理利用率变幅分别为4.50~29.65 g、6.35~18.70 g、4.80~21.28 g/m2和19.88~62.05 g/g。无论是在低氮还是高氮水平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生物量、子粒吸氮量、吸氮量和氮生理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子粒和秸秆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4种氮效率类型品种间的产量与生物量、吸氮量和氮生理利用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水稻受氮肥的影响最大,低氮高效型水稻受氮肥的影响最小。研究认为,青马早和陆财早不论是在低氮还是高氮水平下均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氮高效型;广陆矮4号在低氮水平下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适于低氮条件种植,为典型耐低氮型;早89-01和早籼152在高氮水平下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适于高氮条件种植。

    • >基因挖掘
    • 大豆MYB转录因子基因GmMYB174的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

      2015, 16(1):94-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4

      摘要 (2341) HTML (0) PDF 1.49 M (5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克隆得到大豆转录因子MYB基因GmMYB174,该基因包含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属于MYB-related家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MYB174与大豆、番茄、苜蓿、花生等物种同源性较高,序列分析表明它们都包含2个保守的Trp(W)位点和一个保守基序SHAQKFF。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MYB174定位于细胞核中;组织表达量显示GmMYB174在多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上胚轴中表达量最高。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GmMYB174包含ABRE、MYB、 MYC、LTRE、GT-1等逆境胁迫应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旱、盐、BR、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mMYB174在干旱、盐、BR、ABA处理下均有响应。因此,GmMYB174可能参与多种胁迫应答途径。

    • 水稻新品种测试的标准品种DNA指纹图谱多样性分析

      2015, 16(1):100-1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5

      摘要 (2113) HTML (0) PDF 1.66 M (5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DUS测试指南中选定的49个水稻标准品种为材料,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1433-2077)中推荐的24对水稻SSR引物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SSR引物在19个籼稻和30个粳稻品种中分别检测到141和15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5.88(籼稻)和6.50(粳稻)个等位变异;籼、粳稻类群中24对SSR引物的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141(1.0460~1.9959)和1.4389(0.4677~2.4503);经聚类分析后,籼、粳稻群体内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45~0.81和0.36~0.76,取相似系数0.72为阈值,可将19个籼稻和30个粳稻品种分别分为16类和28类。由此可见,本研究的49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形态性状和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现有的49个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减少到46个。

    • 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 TaABP1-D的定位表达及染色体定位

      2015, 16(1):107-1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6

      摘要 (2502) HTML (0) PDF 1.48 M (4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 ABP1 (auxin binding protein) 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得到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定位情况仍不明确。本实验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 TaABP1-D进行亚细胞定位,表明TaABP1-D蛋白为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和信息学方法,将TaABP1-D定位在小麦5D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上,距两侧EST标记BE490079和BE405060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 cM和0.28 cM。

    • 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鉴定

      2015, 16(1):113-11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7

      摘要 (1898) HTML (0) PDF 1.27 M (4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细菌病害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可以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经过温室接菌鉴定和PCR标记分析,对云南野生稻中的抗性基因Xa21进行检测鉴定。研究表明云南野生稻对广谱致病小种PX099及云南强致病菌Y8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力,特别是疣粒野生稻对致病菌株达到免疫程度。疣粒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含有与Xa21基因某些区域同源的片段。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及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及其近缘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2015, 16(1):119-1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8

      摘要 (1905) HTML (0) PDF 1.54 M (4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不同地域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桃、杏、李、樱桃)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用于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分析的25条引物中,共扩增出441个清晰可用的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366个,多态性比为82.9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中国野生欧李资源划分为三个大的区域,分别为东北分布群、华北华东分布群与中西部分布群。用于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分析的20条引物中,共扩出多态性带683条,多态性比为98.99 %。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欧李与其近缘种属植物分为三大类;欧李与麦李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桃亲缘关系最远。

    • 植物耐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015, 16(1):127-1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19

      摘要 (2024) HTML (0) PDF 1.34 M (7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可能会激活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的耐热性。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耐热相关基因被相继克隆并转化植物体。本文对植物耐热的分子机制、相关基因的克隆、耐热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植物耐热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

    • 基于SSR和ISSR的鄱阳湖流域野生菰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1):133-1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0

      摘要 (2155) HTML (0) PDF 1.47 M (4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鄱阳湖流域30个野生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53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712和0.4144,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5590~0.8368,遗传距离(GD)的变化范围为0.1632-0.4410;筛选出的14个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产生83条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8.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86和0.4174,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5132-0.9342,遗传距离(GD)变化范围为0.0658-0.4868。根据SSR和ISSR基因型数据,采用UPGMA法分别在阈值为0.698和0.728时可将30个野生菰居群聚类为3类。可能受人为、水流、动物活动、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野生菰居群间SSR和ISSR基因型的多样性丰富,居群间的这种遗传差异或变异,对该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野生菰的遗传进化、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 高油酸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杂交后代ahFAD2B的基因鉴评

      2015, 16(1):142-1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1

      摘要 (2270) HTML (0) PDF 1.28 M (4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技术(Allele-specific PCR ,AS-PCR)对高油酸父本CTWE与4个低油酸母本组配的330个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评,其中230个得到了539 bp的特异性条带。白沙1016 ?CTWE、海花1号 ?CTWE、冀0212-2 ?CTWE以及远杂9847 ?CTWE的杂交成功率分别为83.3 %、50.0 %、57.1 %和 50.0 %。本研究采用单粒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F2:3家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远杂9847 ?CTWE、白沙1016 ?CTWE、冀0212-2 ?CTWE以及海花1 ?CTWE的F2:3家系中,全部为高油酸类型的家系分别为9个、8个、2个和3个,推断F2群体中,基因型为FAD2B-m/FAD2B-m的个体分别占F2群体的9.47 %、4.17 %、3.39 %和3.37 %。四个杂交组合的高油酸性状的遗传在p=0.05水平上符合两对基因的遗传模式。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油酸性状的分子鉴定、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培育以及育种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生物信息学预测植物miRNAs的方法

      2015, 16(1):147-1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2

      摘要 (1951) HTML (0) PDF 1.75 M (5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又称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大小为21~25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植物体中,miRNA主要负责调控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发育、生长和应答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发现和研究miRNA的方法,重点阐述了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方法的流程和策略,并对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信息学软件的优劣性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预测miRNA提供新的思路。

    • 大豆PEBP基因家族的分析

      2015, 16(1):151-15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3

      摘要 (3193) HTML (0) PDF 1.53 M (6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PEBP)家族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在控制植物开花和种子休眠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大豆PEBP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发现27个大豆PEBP基因的候选序列,其中16个具有完整PEBP结构域的全长序列被认为是大豆GmPEBP家族基因。GmPEBP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高度保守。通过系统发生分析, 可将大豆GmPEBP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族-FT-like、TFL1-like和MFT-like,并且发现GmPEBP家族成员数目按照大豆物种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了扩张。对重复基因的Ks分析表明,绝大多数重复基因主要由5900万年前和1300万年前的大豆基因组复制所致。

    • >种质创新
    • 水稻低谷蛋白创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2015, 16(1):158-16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4

      摘要 (1857) HTML (0) PDF 1.33 M (4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最高的贮藏蛋白,占种子总蛋白的70%以上,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肾脏病人和并发肾脏机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在蛋白代谢方面的特殊需求,因此培育适合肾脏病人食用的低谷蛋白品种已成为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引进日本低谷蛋白品种LGC-1,于2009年配置其与江苏高产优质粳稻“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经过6代自交和农艺性状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于2013年选育出3个低谷蛋白新品系。经分子标记检测、种子总蛋白SDS-PAGE分析和谷蛋白含量测定表明,这三个品系谷蛋白含量均降至LGC-1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推广品种,且农艺性状表现优异,为水稻低谷蛋白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良的新种质。

    • 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筛选和鉴定

      2015, 16(1):163-1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5

      摘要 (1867) HTML (0) PDF 1.31 M (4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东乡野生稻3个生态群落株系及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6株系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到的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抗性株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C47S杂交转育,鉴定筛选到6份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选育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奠定了材料基础;同时表明,来源于东乡野生稻的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

    • 苦荞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筛选研究

      2015, 16(1):168-1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6

      摘要 (1718) HTML (0) PDF 1.93 M (3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来源不同的9个苦荞品种的开花日数、株高、一级分枝数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Tukey的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性状间有显著差异的6个品种,进行了不完全双列杂交。根据对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间差异的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株高、一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上有显著遗传性差异的2个品种,测定其分离后代(F2和F3)各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式和遗传相关。在‘北陸4号’和‘石荞’的F4中发现了12个优良单株(早熟、矮杆、高产),并根据苦荞各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讨论了筛选优良株系的选拔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杂交育种法筛选优良株系时,首先利用SSD法繁殖至F4代,再利用系统育种法来选拔最为有效。

    • >研究简报
    • 贵州黎平县侗族村寨香禾糯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的考察

      2015, 16(1):173-17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7

      摘要 (1694) HTML (0) PDF 1.20 M (5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贵州特色稻种香禾糯是我国水稻研究的宝贵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查阅文献、普查资源、专业组队、地方座谈、制定方案、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等多种方式,对贵州省黎平县6个乡(镇)15个行政村侗族村寨香禾糯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发现黎平县作为香禾糯的主要产区和“糯食文化圈”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较为多样的遗传资源,凝聚了丰富的传统知识,采集样品44份;香禾糯的利用、保护和传承与当地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相互交融,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到侗族百姓日常饮食、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前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 12份连翘种质资源的核型参数分析

      2015, 16(1):178-18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8

      摘要 (1850) HTML (0) PDF 1.40 M (4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4个连翘属原种以及6个金钟连翘品种和2个朝鲜连翘品种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除金钟连翘品种 ‘Goldrausch’为四倍体(2n=4x=56)外,其余11份种质均为二倍体(2n=2x=28),染色体基数为14。连翘、卵叶连翘、东北连翘、朝鲜连翘的核型分别为2A、3B、2B、3B型,6个金钟连翘品种的核型包括2A、2B、3B 3种,2个朝鲜连翘品种的核型包括2B、3B。12份连翘种质的着丝粒指数差异性不大,介于9.65~50.00%,染色体类型以中部(m)、近中部(sm)以及近端部(st)染色体为主,未发现端部染色体和随体。结果表明,连翘和东北连翘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卵叶连翘的亲缘关系最远,金钟连翘品种与东北连翘、朝鲜连翘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为连翘属种间、品种间杂交育种和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 苍术属植物6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5, 16(1):185-19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29

      摘要 (1976) HTML (0) PDF 1.40 M (4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苍术属植物6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本结果表明,所有研究的苍术属植物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4条,核型公式分别为:保康居群为2n=2x=10m+12sm+2st、商洛居群为:2n=2x=14m+10sm、岳西居群为:2n=2x=12m+12sm、英山居群为:2n=2x=14m+10sm、信阳居群为:2n=2x=14m+8sm+2st 、神农架居群为:2n=2x=8m+10sm+4st。核型类型为:除了英山居群苍术核型分类为2A型外,其他的均为2B型。表明英山苍术是6个居群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而其它居群进化程度较高。同时根据6个居群的核型分析和Q型聚类结果可知,英山居群(罗田苍术)与商洛居群北苍术着丝粒核型相同,聚为一小类,再与信阳居群北苍术聚为一大类,认为将罗田苍术(英山居群)与其他苍术划分开来作为一个新的变种不合适;保康和岳西居群均为南苍术,聚为另一类,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北苍术作为苍术的一个变种。支持罗田苍术与南苍术、北苍术共同构成苍术属的一个分支——苍术复合体。神农架苍术居群单独聚为一大类,与其他居群的苍术亲缘关系较远,可能与它海拔高、生境复杂及与其他居群基因交流有限而导致遗传隔离,其它五个居群聚为另一大类,表明他们遗传亲缘关系比较近,基因交流比较频繁。

    • 枣果吸水动力学特征和果皮显微结构对裂果的影响

      2015, 16(1):192-19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30

      摘要 (1870) HTML (0) PDF 1.58 M (4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裂果是枣树生产上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难防治的生理性病害,本文旨在通过揭示抗裂果枣品种的抗性机制,为高效防治枣裂果和开展抗裂果枣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具有不同抗裂果能力的枣品种为试材,采用室内诱裂试验,分析枣果水势、持水率、吸水率等吸水动力学指标与裂果率和裂果指数等抗裂果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测果皮显微结构与抗裂果能力的关系。通过系统比较发现,枣果水势高低不能反映枣果固有的抗裂能力;枣果的持水率与裂果率、裂果指数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脆熟期枣果的吸水率与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吸水率阈值时的吸水速率随着枣果抗裂能力的增强逐渐降低,极抗裂品种长红枣和极易裂品种骏枣吸水率阈值时的吸水速率分别为0.20 %?h-1和0.52 %?h-1;极抗裂品种长红枣的果皮蜡被厚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且果皮细胞排列规则紧密;枣果抗裂性与果皮厚度相关性不显著;果实中上部为开裂的敏感部位。

    • 不同居群山丹的核型分析

      2015, 16(1):199-2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31

      摘要 (1702) HTML (0) PDF 1.58 M (3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25个居群的山丹(Lilium pumilum DC)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5个山丹居群间的核型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各居群山丹均为二倍体种,染色体基数为x=12,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山丹染色体类型有st,sm,t,m,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在1.73~5.90之间,多数在2~4之间;不对称系数介于75.6%~89.6%之间;核型有3A、4A、3B、4B、3C、4C六种类型,其中以3B类型最多,占60%。

    • 02428?合系35RILs群体糙米和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的遗传分析

      2015, 16(1):205-20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1.032

      摘要 (1619) HTML (0) PDF 1.32 M (3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水稻02428?合系35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糙米和发芽糙米为材料,通过对糙米、发芽糙米各222群体样品的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进行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以期选育出高γ-氨基丁酸、高抗性淀粉的水稻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大,群体存在广泛变异,由主效基因控制。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差异大,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平均含量是该群体糙米的1.2倍,群体存在广泛变异,呈偏态分布。高海拔冷凉气候有利于糙米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与进化。本研究可以为功能水稻的遗传及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