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6(2):231-2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2 CSTR:
摘要:开展了四川省万源市野生蜡梅资源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进行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以及蜡梅科研提供重要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万源野生蜡梅保存较为完好,分布面积极广,分布较为集中,生境极其恶劣,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初步调查有33个,伴生植物主要以灌草类为主。根据万源野生蜡梅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开发应用前景等,初步提出了保护利用方略。
李金梅 , 崔迪 , 汤翠凤 , 阿新祥 , 余滕琼 , 马小定 , 张恩来 , 刘昌文 , 徐福荣 , 戴陆园 , 韩龙植
2015, 16(2):238-24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3 CSTR:
摘要:本研究以两个时期收集的来自云南15个州、市有代表性的60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种植鉴定,调查记载了播抽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剑叶长和剑叶宽等13个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两个不同时期收集群体间的表型和多样性指数差异。研究表明,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播抽历期、株高、每穗粒数、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等6个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在两个时期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播抽历期、每穗粒数、长宽比的均值表现为2007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2群体)高于1980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1群体),株高、谷粒宽、穗抽出度的均值表现为G1群体高于G2群体。在两种植地点两个群体的变异系数在两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在云南种植地点有显著差异。对两个时期间不同州、市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发现,在两个种植地点,各州、市在两个时期间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时期收集的籼、粳两亚群间多样性比较表明,两个群体中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籼稻亚群;籼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在两个种植地点均是G2群体(1.845/1.867)高于G1群体(1.791/1.830),而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则相反。综上所述,近三十年来农家保护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的表型变异在两个时期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表现为播抽历期变长,株高变矮,每穗粒数变多,谷粒长宽比变大,穗抽出度变短等趋势,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2015, 16(2):245-24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4 CSTR:
摘要:本文综述了上海市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种质创新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各科研单位在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在水稻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优良稻种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游书梅 , 曹应江 , 郑家奎 , 蒋开峰 , 张涛 , 杨莉 , 杨乾华 , 万先齐 , 罗婧 , 李昭祥 , 高磊
2015, 16(2):250-2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5 CSTR:
摘要:为了给利用国外恢复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来自亚洲主要产稻国家的73份恢复系资源,在德阳和泸州两个环境下,根据株高、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每日稻谷产量、每日生物量、结实率、收获指数等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稻谷产量因子、生物产量因子、穗数因子和粒重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640%(德阳)和88.861%(泸州)。利用4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73个资源在两个环境下都聚为4大类,其中来自中国的60.71%的资源聚在Ⅰ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大,株高偏高,产量较高。来自印度45.45%的资源聚在B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偏小,但产量、收获指数等形状均较好。4类群间差异明显,分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基本一致。
兰孟焦 , 石玉真 , 葛瑞华 , 李俊文 , 龚举武 , 刘爱英 , 商海红 , 巩万奎 , 王涛 , 袁有禄
2015, 16(2):257-2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6 CSTR:
摘要:对陆海BC4F3和BC4F3:4代换系群体的纤维产量与品质的表型性状进行初步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代换系各性状平均值与轮回亲本中棉所45相近,但群体内部个体间仍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不乏超越中棉所45的材料。从中筛选20个纤维品质突出单株(株行),2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高于30.00 mm,断裂比强度高于31.0 cN/tex,表现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棉花纤维品质育种提供了选择材料。
叶剑秋 , 安飞飞 , 肖鑫辉 , 王明 , 许瑞丽 , 万仲卿 , 李开绵
2015, 16(2):264-26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7 CSTR:
摘要:为研究木薯不同亲本杂交亲和力的差异,分别以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统计不同组合间稔实率的差异。同时对柱头蛋白质进行分析,初步探索杂交亲和力的蛋白质调控机制。结果表明:SC5譙C7稔实率最高为26.22%,SC7譙C5稔实率最低为11.13%。通过差异蛋白质分析鉴定到27个蛋白质,19个蛋白质点出现上调表达,8个下调表达。其中参与碳代谢及能量代谢、分子伴侣、氨基酸代谢的蛋白表达上调,参与蛋白质合成及氢氰酸代谢的蛋白下调,表明这些代谢过程与高亲和力息息相关。
孙建 , 乐美旺 , 何才和 , 颜廷献 , 饶月亮 , 颜小文 , 周红英
2015, 16(2):269-27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8 CSTR:
摘要:利用SRAP和SSR各23对引物对20个中国主要黑芝麻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3对SRAP引物共扩增DNA带672条,其中多态性带152条,比率为22.6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总带数和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9.21条和6.61条。23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DNA带92条,每对引物扩增出3-6条,平均4.00条;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1-5条,平均3.09条,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77.17%。20个黑芝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547-0.9804,遗传距离为0.0159-0.0921,遗传多样性匮乏,遗传基础狭窄。聚类结果表明,来自主产区江西的11个品种明显聚在一起,且江西黑芝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高于其他省份品种,遗传距离低于其他省份品种,与其它省份品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加强资源引进和利用是拓宽中国黑芝麻品种遗传基础的迫切需要。
2015, 16(2):277-2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9 CSTR:
摘要:本研究对收集的65个薏苡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利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叶片宽、株高、茎粗、总苞表面特征、总苞质地、总苞颜色、百粒重等6个主成份,65份薏苡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组群,其中组群一的15份薏苡种质株高较高、百粒重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本研究对近年来收集的云南薏苡种植资源进行了多样性的评价,为薏苡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李艳花 , 唐道彬 , 张晓春 , 杜成章 , 陈红 , 钟巍然 , 王卫强 , 张凯 , 王季春
2015, 16(2):282-2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0 CSTR: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从有性生殖F1代选择优良实生系进行选择育种一直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式。为了优化甘薯杂交育种方法,合理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薯杂交群体基于SSR标记及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群体内的聚类图,并且筛选出了甘薯的高产株系。群体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材料与各亲本聚的比较远,被聚为了三类,而亲本单独聚在另外一类。而13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将亲本与部分群体材料聚在了一起,且将群体材料和亲本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时,其遗传距离的变异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SSR标记所获得的遗传变异系数。
2015, 16(2):294-2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2 CSTR:
摘要:为了提高一串红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从20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对我国主栽的20份一串红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串红表型多样性丰富,品种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高。进口与国产两个类群间表型变异程度及丰富性都比较相似。25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于0.23-1.97之间,数量性状中以主茎直径、花冠直径、叶柄长、始花时间和花间长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质量性状中则以叶面泡状突起程度及叶柄显色强度多样性指数较高。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3.96%的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一串红资源的总体形态表现。20份材料间欧氏遗传距离变化于2.26-12.7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约为7.0。在欧氏距离约为8.5时,参试的20份资源可分为高生种和矮生种两大类,前者仅包含1个品种(篝火);而后者包含19个品种,且在欧氏距离约为7.2处又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
2015, 16(2):300-3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3 CSTR:
摘要:萼片是番茄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果实的商品品质。本试验以40份不同类型番茄为材料,对萼片发育过程、形态描述指标及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萼片属于宿萼,其形态随着花和果实的发育而变化,表现为闭合、微开、展开、收合、微开、变形到定形,定形萼片呈现包被、基平、上翘、直立和上卷五种状态;对定形萼片7个形态性状观测表明,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萼片卷曲度(84.43%)、萼片面积(45.54%)、上翘度(40.93%)、形状系数(36.05%)、萼片长(35.02%)、萼片厚(29.46%)和萼片宽(24.61%)。相关性分析表明,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四者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形状系数(萼片长/萼片宽)与萼片长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萼片宽无显著相关关系;萼片卷曲度和上翘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5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由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代表的大小性状(PC1),由形状系数代表的形状性状(PC2),以及由卷曲度和上翘度代表的状态性状(PC3)3个主成分对萼片形态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5%;用形态性状指标对定形的5种类型萼片形态进行了描述。
2015, 16(2):307-3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4 CSTR:
摘要:本试验主要调查研究了首次引进的13个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上庄地区栽培后的植物学性状及果实品质和不同品种葡萄在北京地区抗寒及抗霜霉病的能力,并与传统的欧亚种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的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的差异。本实验选出了在抗寒及抗霜霉病方面表现优良的美国酿酒葡萄品种,为这些品种在我国的实际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李媛媛 , 安艳秋 , 王凤涛 , 冯晶 , 蔺瑞明 , 陈万权 , 徐世昌
2015, 16(2):315-3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5 CSTR:
摘要:Rop家族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小GTP结合蛋白,其属于Rho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和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法,筛选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的以感病品种Taichung29为遗传背景的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cDNA文库,分离获得1个Rop家族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别命名为TaRop2。TaRop2包含1个59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含19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1.52 kDa,理论等电点为9.49。通过转化烟草表皮细胞发现TaRop2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处理、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和亲和混合白粉菌菌株侵染时TaRop2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但被干旱、高温、低温和ABA处理抑制。说明TaRop2可能参与小麦的生长发育、抗病防卫和抗逆反应过程。
2015, 16(2):323-32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6 CSTR:
摘要: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 pennellii LA0716 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 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果肩部、中部和果蒂部等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F-p-1、qF-p-2、qF-p-3、qF-p-4 与q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S-p-4 和 q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文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亭亭 , 蒋彩虹 , 罗成刚 , 程立锐 , 李艳丽 , 代帅帅 , 刘魁
2015, 16(2):330-3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7 CSTR:
摘要:为研究烟草黑胫病不同亲本来源的抗性遗传规律,定位抗性基因位点,本研究利用抗黑胫病品种Beinhart1000-1构建了220个F2代分离群体。通过病圃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确定Beinhart1000-1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由多基因控制。利用筛选到的70对稳定SSR引物对烟草黑胫病抗性进行了QTL分析,绘制了一张包含14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且定位到5个与烟草黑胫病抗性紧密相关的QTLs:分别在2、3、3、6、12号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6.2%、6.0%、6.7%、5.6%和5.1%。为了深入研究烟草黑胫病不同亲本来源的抗性遗传规律,定位抗性基因位点,这5个SS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结果使烟草黑胫病抗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了烟草黑胫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015, 16(2):336-34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8 CSTR:
摘要:SCoT是一种新型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该标记不仅能获得与性状联系紧密的目的基因,而且能对性状进行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研究。本文概述了SCoT标记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点,并从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基因差异表达与分子连锁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SCoT标记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该标记的发展应用前景。
2015, 16(2):344-3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19 CSTR:
摘要: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中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特性。利用PCR方法从蒙古沙冬青中克隆到转录因子AmDREB2C的cDNA和基因组DNA的全长编码区,二者均由1191bp组成,无内含子序列,编码由3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其中含1个AP2结构域和1个核定位信号。表达分析显示,AmDREB2C的转录受低温和干旱胁迫的诱导。此外,将该基因编码区cDNA成功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为后续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卢银 , 刘梦洋 , 王超硕 , 汪珊 , 赵建军 , 王彦华 , 罗双霞 , 陈雪平 , 申书兴
2015, 16(2):349-3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0 CSTR:
摘要:大白菜突变体的获得是种质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良好基础。本研究选取自交亲和、易于进行小孢子培养的高代自交系‘A03’作为大白菜突变体库构建的野生基因型材料。针对EMS种子处理对M1和M2代种子和幼苗活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针对突变体库M2群体结球期、收获期和生殖生长阶段表型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浓度0.4%的EMS浸泡处理种子16 h,以及连续对两代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均可以作为构建大白菜突变体库的适宜诱变方案获得的大白菜突变体库M2群体植株的结球期、收获期和生殖生长阶段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频率分别为21.65%,22.40%和25.65%。
李林蔚 , 张双喜 , 周永斌 , 裴丽丽 , 陈明 , 李连城 , 马有志 , 刘生祥 , 徐兆师
2015, 16(2):359-36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1 CSTR:
摘要:Ca2 是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植物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CBL)是一类重要的钙信号受体蛋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的特异结合将信号传递下去,使植物形成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实验室已经获得大豆GmCBL1基因,功能鉴定显示GmCBL1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GmCBL1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诱饵载体pGBKT7-GmCBL1,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将pGBKT7-GmCBL1及pGADT7和大豆cDNA 文库混匀转入AH109 酵母感受态细胞,筛选大豆GmCBL1的互作蛋白。通过对筛选获得的106个蛋白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结果,并根据其可能的生理功能对这些候选蛋白归类,主要整理得到四类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修饰蛋白、防御蛋白、钙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筛选得到候选蛋白的功能预测初步表明大豆GmCBL1参与多条信号途径,为进一步探索大豆CBL介导的抗逆信号途径打下基础。
2015, 16(2):364-3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2 CSTR:
摘要:以野油胞质雄性不育系 1193A 和恢复系 1193R2 为亲本构建 F2 分离群体,并运用 BSA 法构建了可育和不育基因池。利用 1521 对SSR 引物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有 36 对引物在亲本和基因池间都表现多态性,用 F2 单株验证表明有 11 对引物与恢复基因连锁,离恢复基因较近的两个标记 CB10316 和 BnGMS171,分布在恢复基因 Rf 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 3.9cM 和 5.7cM,可作为恢复系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张芳凝 , 李桂冬 , 范晓静 , 王震 , 张淼 , 马翎健
2015, 16(2):368-37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3 CSTR:
摘要:为研究与雄性不育有关的基因TA1和TA2在BNS和YS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时期表达特点,探讨这两个育性相关基因与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联系,利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方法, 在BNS和YS型不育系732A花药发育的四分体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定量检测基因TA1和TA2的 mRNA 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在732A和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TA1的相对表达量上调,三核期下降;(2)基因TA2相对表达量在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逐渐下降,三核期上升;在732A花粉发育四个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刚好相反;(3)在BNS和732A花粉发育二核期,TA1和TA2均表现极值,推测二核期可能为BNS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最敏感时期;(4)在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发育过程中,基因TA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幅度比TA2的高。推测TA1对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败育影响程度强于TA2;(5)TA1和TA2的相对表达量在BNS的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反,推测其对BNS花粉败育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且二者基因不连锁;在732A的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同,推测其对不育系732A花粉败育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魏学宁 , 任丽娟 , 张淼 , 张巧凤 , 刘欣 , 周淼平 , 马鸿翔 , 吴继中 , 马翎健 , 张增艳
2015, 16(2):373-37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4 CSTR:
摘要: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种植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新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地,对来源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102份人工合成小麦品系,进行四年的纹枯病抗性的多环境鉴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品系间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在其中进行小麦纹枯病抗源的筛选是有效的。与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相比,这102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大部分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抗或中抗水平,其中一些品系在多年多点鉴定中表现稳定抗性,如ZC93、ZC111、ZC112、ZC123、ZC172、ZC206和ZC221等7份人工合成小麦品系,在四年的纹枯病抗性的多环境鉴定中,均对纹枯病表现为抗病水平,病情指数低于目前最好的普通小麦抗源,可作为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新抗源。
2015, 16(2):379-38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5 CSTR:
摘要:摘要:燕麦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构建燕麦EMS突变体库对燕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燕麦品种“花早2号”,获得了4083株M1材料;对其中2000个单株种植了M2株行,进行全生育期调查,鉴定其表型变化;对2份黄花苗突变材料种植了M3家系,进行相关突变性状的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燕麦经EMS处理后代变异巨大,在M2代发现表型突变材料196份,变异率为9.8%,变异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幼苗习性、叶片性状、分蘖、株高、穗部形态及成熟期等突变株系。M3证实突变的黄化苗特性可以稳定遗传。本研究建立了燕麦EMS诱变体系,获得的燕麦变异类型丰富,为燕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燕麦遗传改良奠定了材料基础。
2015, 16(2):385-38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6 CSTR:
摘要:以15个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花粉混合互交构建了综合群体,从中选育出29个棉花品系。通过田间试验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衍生品系间霜前花率的变异最大,籽棉产量及构成因素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衣分和株高等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19.67%、13.29%、10.81%、9.09%。基于SSR的分子标记差异,绝大多数衍生品系聚在一类,遗传差异较小,明显区别于黄河流域棉花品种。
林俊芳 , 钟凤林 , 胡海非 , 许茹 , 林义章 , 黄碧琦
2015, 16(2):389-3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7 CSTR:
摘要:确定客观、合理的耐热性评价指标,评价不同品种蔬菜的耐热性强弱,对其耐热性机制的研究及耐热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耐热性的茄子品种为材料,测定苗期耐热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耐热性指标的权数,通过模糊数学原理对茄子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热害指数、恢复指数、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对耐热性影响较大,其权重依次为:0.2500、0.2500、0.1092、0.1092、0.1092。综合评价结果为茄子品种友谊一号耐热性最强,F-762茄子耐热性居中,古田紫长茄耐热性最弱,与田间自然高温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对茄子苗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大批量品种的耐热性鉴定。
2015, 16(2):395-3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8 CSTR:
摘要: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对78份中国北方名优绿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0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74个。不同引物所揭示的试验材料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03-0.58之间,平均0.26。分析4个地理来源的名优绿豆资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等位变异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值最大,是传统名优绿豆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河北张家口次之。聚类分析表明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的种质为第一组群,内蒙古和吉林白城的资源为第二组群。
2015, 16(2):400-40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29 CSTR:
摘要:配合力分析在对亲本育种潜力评价和品种选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效应分析,并利用AMMI模型对杂交组合中双亲间互作效应(即特殊配合力)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利用代表双亲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的主成分轴(IPCA)向量可以很好地评价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根据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的长度及方向,可对杂交组合中双亲互作效应分为4种情况:(1)杂交组合中至少有一个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坐标点比较靠近坐标原点,则测配杂交组合中双亲间的互作效应贡献很小,其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2)杂交组合中双亲“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方向大致呈垂直状态,则测配杂交组合中双亲间的互作效应很小,其杂种优势也主要来源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3)杂交组合中双亲“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长度较长但方向大致相反,则杂交组合存在很大的负向特殊配合力效应。(4)杂交组合中双亲“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长度均比较大且方向大致相同,则相应杂交组合的正向特殊配合力效应很高。因此,若要获得较大的双亲正向互作效应,则合理选配亲本至关重要;只有当两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的长度均比较大且向量方向较一致时才可以达到较大的正向互作效应
2015, 16(2):405-41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30 CSTR:
摘要:为明晰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inn.)Trautv.)和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强弱,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和盐浓度对采自甘肃景泰的扁蓿豆和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 varia Martin. cv. Algonquin)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降低了扁蓿豆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0.3~-0.9 MPa和-1.5 MPa的PEG处理下苜蓿和扁蓿豆种子的相对发芽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1.2 MPa的PEG胁迫下苜蓿种子的相对发芽率显著高于扁蓿豆(P<0.05)。-0.3~-1.2 MPa的PEG胁迫下苜蓿种子的相对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扁蓿豆,其相对芽长无显著差异。NaCl渗透势为-0.9~-1.5 MPa时,苜蓿种子的相对发芽率显著高于扁蓿豆;-0.3~-1.2 MPa的NaCl 胁迫下苜蓿种子的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扁蓿豆。通过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芽长5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和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苜蓿品种阿尔冈金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耐盐性均强于来自景泰的扁蓿豆。此结果和人们以往对扁蓿豆和苜蓿的认识-“扁蓿豆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优于苜蓿”不一致。
谢启鑫 , 尹玉玲 , 张岳平 , 周劲松 , 汤泳萍 , 罗绍春 , 陈光宇
2015, 16(2):411-4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31 CSTR:
摘要:利用浓度为25%的人工配制海水对25个芦笋品种进行了芽期和苗期的胁迫处理,调查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株高、茎数、茎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以及根体积等10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指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芦笋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10个性状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因子分析将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即种子活力因子、根部因子和生长因子,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2.2%。基于品种因子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25个芦笋品种可分为4类,即耐盐品种、较耐盐品种、中度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本研究建立的人工海水胁迫处理鉴定芦笋品种耐盐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芦笋材料耐盐性鉴定和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2015, 16(2):417-42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32 CSTR:
摘要:采用土壤接种技术,对目前我国高粱育种上广泛应用的150份高粱种质资源(包括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抗高粱丝黑穗病鉴定评价。经两年重复鉴定,在150份高粱种质中,筛选出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优势小种表现免疫(IM)的47份,占总数的31.3%;高抗(HR)和中抗(MR)的各6份,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4.0%;抗病(R)的4份,占总数2.7%;感病(S)的13份,占8. 7%;高感(HS)的74份,占49.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中抗丝黑穗病材料较为丰富。
2015, 16(2):422-4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33 CSTR:
摘要: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库;评价创新了一批黍稷种质资源,为生产、育种、加工提供了优异种质(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