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生物多样性公约》获取与惠益分享议题国际谈判动态研究

      2015, 16(4):677-68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1

      摘要 (2231) HTML (0) PDF 6.85 M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3年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将获取与惠益分享(ABS)作为其三大目标之一。2010年在CBD缔约方大会第10次会议(COP-10)上达成了《名古屋议定书》,标志着获取与惠益分享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后又组织召开了三次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名古屋议定书》将于2014年10月在韩国平昌召开COP-12期间生效,并在2014年10月13-17日召开《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第1次会议(COP/MOP-1)。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了获取与惠益分享议题产生背景、关键议题争论的焦点、谈判历程和发展动态,深入分析了欧盟、非洲集团、瑞士等主要国家集团和非政府组织(NGOs)等非国家行为体(non-state actors)在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谈判中的立场、策略和作用,讨论了《名古屋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体现、影响以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 野生大豆资源对大豆疫病抗病性和耐病性鉴定

      2015, 16(4):684-6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2

      摘要 (2051) HTML (0) PDF 6.99 M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疫病是大豆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防治大豆疫病最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筛选抗性资源是发掘抗性基因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鉴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对大豆疫病的抗病性和耐病性,以期发掘优异抗源。用苗期子叶贴菌块方法鉴定104份野生大豆资源对两个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分离物PSJS2和PS41-1抗性,33份资源抗PS41-1,35份资源抗PSJS2,其中18份抗两个分离物。在抗病性鉴定基础性上,用菌层接种方法对选择的82份资源进行耐病性鉴定,发现7份具有高耐病性水平资源。这些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可能含有新的大豆疫病抗病和(或)耐病源,这些抗源或耐病源可以用于未来大豆抗病育种,以丰富大豆对大豆疫病的抗性遗传基础。

    • 低落粒老芒麦种质筛选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2015, 16(4):691-69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3

      摘要 (2036) HTML (0) PDF 7.29 M (2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8个野生老芒麦材料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4年对落粒率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指标进行聚类、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芒麦在盛花期后31d,各材料的落粒率显著增加,达到最大。其中ZhN03和MQ01的变化表现最为突出,ZhN02、HZ03和LQ05的落粒率在各单株间波动明显。两年落粒观测数据表明XH09的落粒率最高,其次为XH03、LQ03和LQ04。落粒率最低的材料为ZhN03,MQ01次之。相关分析表明落粒率与旗叶宽(-0.47)和茎节数(-0.44)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宽(-0.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各观测性状也存在较大变异,分蘖数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波动性表现最大,变异系数为17.07%。隶属函数分析表明,ZhN03的综合性状隶属函数值为0.73,最接近于1,在28种材料中农艺综合性状最为优异。本研究筛选的低落粒老芒麦种质和综合性状优异材料为老芒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和基因资源。

    • 金藜麦耐盐性分析及营养评价

      2015, 16(4):700-70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4

      摘要 (2085) HTML (0) PDF 10.76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沿海地区新收集种质资源金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进行了耐盐性及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金藜麦在对盐胁迫相对敏感的芽期和苗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耐盐性; 子粒蛋白质含量为14.2%,蛋白营养价值优于牛奶以及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子粒中富含维生素B、E等以及钙,锰,铁,铜,锌等矿质元素,特别是钙含量高达190.16 mg/100g,是小米钙含量的35倍;且金藜麦子粒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3.58 g/100g)和亚麻酸(0.44 g/100g),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含量为7.66 mg/100g。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收集的金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耐盐性,将为我国藜麦研究和种植利用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运转

      2015, 16(4):708-7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5

      摘要 (1733) HTML (0) PDF 6.06 M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但长久以来缺乏统一、有效的保存管理,许多珍贵的种质资源面临丢失和灭绝的危险。本文简要阐述了建设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功能、技术指标及入库保存和运行服务情况,以期为其他单位建设种质资源库提供参考。

    • 海南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2015, 16(4):715-7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6

      摘要 (1839) HTML (0) PDF 6.67 M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加强海南岛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年至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 贵州省赫章县民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15, 16(4):720-7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7

      摘要 (1979) HTML (0) PDF 9.69 M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9-10月对贵州省赫章县7个乡镇18个村分布的与苗族、彝族、白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39份,其中特有、特优以及特异资源共计97份。本文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调查、收集到资源种类、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赫章县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 福建省近年来审(认)定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4):728-73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8

      摘要 (1801) HTML (0) PDF 6.01 M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省近年来审(认)定的23个花生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包括株型、叶形、叶大小、叶色、果形、网纹粗细、网纹深浅、开花习性、粒大小、粒色和粒形共11个表型性状的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简称SI)和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简称SWI)分析。结果表明:除开花习性、粒色和粒大小性状统一外,23个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SI=0.506,SWI=0.796,其中以果形最低(SI=0.237,SWI=0.387),以网纹粗细最高(SI=0.755,SWI=1.335);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好引物,共扩增出5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6.56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变幅为0.74~0.95,平均值为0.88。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25~0.818,平均为0.579。在相似系数0.55处,可分为三个类群。系谱分析表明亲本来源相近的品种优先聚在一起,利用辐照诱变材料对于拓宽花生遗传基础发挥作用较明显。SSR分析结果基本上与系谱相吻合。

    • 玉米苗期耐低铁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预测

      2015, 16(4):734-74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09

      摘要 (1563) HTML (0) PDF 7.79 M (1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和鉴定耐低铁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以2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低铁胁迫和正常供铁(对照)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可见叶、展叶、叶面积、根长、根体积、干物质、活性铁、含铁量、铁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5个性状,以各性状的相对值作为衡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耐低铁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耐低铁能力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邡玉1号、福康玉909、正大619、正红102、福得2号、正红2号耐低铁能力较强;展叶数、叶面积、根长、根干重、铁积累量可作为玉米耐低铁品种苗期筛选指标;可利用玉米苗期耐低铁能力的回归模型:D= (-384.23+2.71X4+2.50X5+3.22X6+1.70X9+4.86X14)×10-3对玉米苗期耐低铁能力进行预测。

    • 盐胁迫对小麦代换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

      2015, 16(4):743-75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0

      摘要 (1755) HTML (0) PDF 7.28 M (2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设置对照(0mmol.L-1 NaCl)和盐胁迫(150mmol.L-1 NaCl)2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盐处理条件下代换系幼苗渗透调节物质Na 、K 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小麦代换系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对其调控相关特性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小麦代换系的无机渗透调节物质钠、钾离子含量明显升高,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对相关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Synthetic 6x的1A、2A、3B、7B、1D、4D和7D染色体上存在抑制钠离子含量升高的基因,4A、7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使钾离子含量升高的基因;6A、7A和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的基因,1A、2A 、4A和 6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的基因,7A、6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使脯氨酸含量升高的基因。即Synthetic 6x的第四、七染色体(4A、4D;7A、7D)上可能含有调控无机调节物质的基因,第六染色体上(6A、6D)可能含有调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基因。

    • 白檀自然居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5, 16(4):751-75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1

      摘要 (1906) HTML (0) PDF 6.92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记技术分析了湖南省5 个地区6 个居群白檀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 结果表明,9条ISSR引物对所有居群的149份白檀样品PCR扩增检测到12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3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6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64,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873,居群之间产生较大的遗传变异(Gst=0.5215,Nm=0.458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白檀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51.0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9.8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UPGMA聚类分析将6个白檀居群分为3大类:大围山和龙山居群为一类,岳阳和道县居群组成另一类;衡山居群单独成一类,聚类原则跟地理位置不一致,与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

    •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及加倍机理研究新进展

      2015, 16(4):759-76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2

      摘要 (1852) HTML (0) PDF 6.40 M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倍体孤雌生殖技术选育玉米自交系可快速产生来自供体亲本的稳定纯系,大大缩短自交系选育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玉米孤雌生殖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机理及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提供玉米单倍体更广泛应用的理论依据。

    • 硬叶兜兰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2015, 16(4):765-7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3

      摘要 (2001) HTML (0) PDF 5.85 M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硬叶兜兰表型变异的规律,以滇东南核心分布地区7个硬叶兜兰居群113个体的18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通过变异系数、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叶长、叶宽、花梗粗、苞片长和苞片宽5个数量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数量性状在居群水平上都存在差异显著。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88-0.189,花梗长、叶长、叶长宽比、附毛长的变异系数较大,而中萼高度、花囊高和宽度、花梗粗、合萼高度和花瓣宽和长相对变异不大;18个性状表型分化系数(Vst)在2.05%-50.62%,平均值达到22.02%,暗示有77.98%表型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除雄蕊长和宽表现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相当外,果蒴长、花瓣长和宽、中萼高和宽、合萼高和宽的分化系数为36.03%、23.74%、24.55%、28.13%、18.00%、20.56%和18.12%,叶长最小,2.05%,居群间的变异明显小于居群内。性状关联性研究表明:花瓣、合萼、中萼高、花梗长和叶长宽比高度相关,而叶宽、苞片长、雄蕊性状和中萼高与其余性状关联性不密切,这些性状相对独立,稳定性较高;基于数量指标的欧氏距离聚类表明:7个居群的亲缘关系处理为两大类:杨柳井居群和马固居群为近缘支;其余5个居群(斗咀、小坝子、夹寒箐、古林箐和田坝)为一类。

    • 滇牡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4):772-78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4

      摘要 (1960) HTML (0) PDF 7.21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云南中部及西北部的6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高、新枝长等9个表型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0.9%-39.8%,平均值达到了18.9%;群体间生殖器官的变异较大,群体内营养器官更容易产生变异。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6个群体聚为4个类群,没有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吻合,说明表型特征的性状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得到的10条引物,在取自6个自然居群,180个个体中,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0.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81和0.414。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409和0.59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319。结果显示,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广泛变异。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滇牡丹并不濒危。

    • >基因挖掘
    •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2015, 16(4):781-7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5

      摘要 (1679) HTML (0) PDF 6.80 M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Swarnalata,本研究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衍生的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表型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全长为3311.4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M,利用Windows QTL Cartgrapher V2.5软件对该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相关QTL检测。结果共检测到3个种子休眠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3、6、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Sd-9贡献率最高,为22.11%;7个抽穗期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11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qHD-11-1贡献率最高,为28.85%。分析表明,本研究所检测到的种子休眠QTL位点与抽穗期QTL位点所在位置不同,说明该群体中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可能分别为不同的基因所控制。本研究不仅为水稻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更有效利用水稻品种Swarnalata中的抗褐飞虱基因提供基础和一些优良的中间材料。

    •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伸出度的QTL分析

      2015, 16(4):788-79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6

      摘要 (1550) HTML (0) PDF 5.49 M (2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十和田/昆明小白谷225个F14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云南省弥勒县(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自然低温胁迫环境)等三个试点不同年份共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主穗和分蘖穗穗伸出度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穗伸出度进行了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与水稻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 (2个QTLs)、2、4、6 (3个QTLs)、7 (3个QTLs)、9 (2个QTLs)号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72%~22.17%。其中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11个,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7个,其中6个在主穗和分蘖穗上均检测到。在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11个QTL中,qPE-7-1在4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9.49%~22.17%;qPE-1-1,qPE-1-2,qPE-6-1和qPE-9-2等4个QTL在2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在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7个QTL中,qPE-1-2,qPE-7-1和qPE-6-1等3个QTL在2种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4.35%~12.64%,13.22%~20.89% 和 11.49%~15.73%。

    • 基于SSR标记的六倍体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4):796-80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7

      摘要 (1723) HTML (0) PDF 7.63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研究采用已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分布于六倍体小黑麦21对染色体上的100对SSR引物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的339份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0对引物共检测出323个等位变异,变幅是1~6个,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23;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7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439,表明六倍体小黑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基于Nei’s遗传距离对339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Ⅵ类群与其它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

    • 番茄B3超家族成员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 16(4):806-81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8

      摘要 (2285) HTML (0) PDF 13.92 M (2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B3超家族是一类含有B3功能域(与DNA结合的高度保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利用Pfam中的B3保守结构域序列检索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蛋白序列,确定了97个B3超家族基因。对番茄B3超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分析、染色体定位、结构域分析、组织表达和诱导表达分析等。番茄B3超家族分为LAV、ARF、RAV和REM 四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中的数量分别为4、22、9和62个,且在进化树中形成明显不同的分支,每个亚家族都进行了系统进化和结构域分析;番茄12条染色体都含有B3超家族基因;部分番茄B3超家族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并且响应不同的外界信号。本研究将为B3基因超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陆地棉茎尖转录组序列的genic-SSR标记的开发与评价

      2015, 16(4):815-8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9

      摘要 (1872) HTML (0) PDF 6.63 M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软件MISA和SSR Locator 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Coker312茎尖转录组测序得到的73515条Unigene序列进行分析,查找到4507个SSR位点,分布于4039条转录本序列中,SSR出现频率为5.5%,非编码区的SSR位点要显著高于编码区(2853/1654)。SSR重复基元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51.03%),且AAG/CTT (20.08%)类型最多;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基元(28.76%),主要为AG/CT(55.47%)。利用引物批量设计软件共开发1569对SSR引物,在陆地棉TM-1、海岛棉3-79 (G. barbadense L.)、阿非利加棉(G. herbaceum L.)、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 Ulbrich.)四个棉种中进行初步评价,其中1117对引物能在四个棉种间扩增出稳定的条带,扩增率为71.2%。选择650对能稳定扩增出条带的引物,在涉及5个棉种(增加了亚洲棉(G. arboreum L.))的13份材料中进一步筛选,83对引物能在13份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PIC变幅在0.121~0.648之间,平均值为0.422,其中80对引物能在7份陆地棉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平均PIC值为0.336;挑选5对在本实验室作图亲本鲁棉研22和鲁原343间有明显多态的引物进行连锁分析,其中4对成功连锁到本实验室构建的遗传图谱上。本研究丰富了棉属genic-SSR的数量,为棉属遗传作图、性状关联分析提供了更多引物选择。

    • 赖草(Leymus secalinus (Georgi) Tzvel)中一个染色体标记的克隆与鉴定

      2015, 16(4):823-82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0

      摘要 (1715) HTML (0) PDF 5.14 M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通过构建Cot-1 DNA文库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选,从赖草(Leymus secalinus (Georgi) Tzvel)克隆得到一个在染色体多个部位具有点状杂交信号的重复序列。进一步对该序列在赖草基因组进行克隆和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个具有90 bp的重复单元(pLs-90),并在基因组中呈串联状排列。利用pLs-90对赖草进行分子核型分析,结果表明:pLs-90在染色体的着丝粒、近着丝粒、臂间、以及近端粒区均有分布,而且在每对染色体上信号分布模式不尽相同,结合染色体臂比可以清楚地对赖草的 14 对(28条)染色体进行识别。pLs-90不仅可作为赖草种质鉴定和利用中染色体识别的理想标记,也可作为研究小麦族不同物种染色体组进化的有力工具。

    • 观赏向日葵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HaZD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5, 16(4):828-8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1

      摘要 (1670) HTML (0) PDF 23.19 M (1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观赏向日葵新品种‘闽葵3号’黄色花瓣中克隆得到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ZDS,命名为HaZDS (GenBank No. KF263657),该cDNA全长2069 bp,具有一个176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87个氨基酸。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ZDS蛋白在N-末端区域含有一个叶绿体转运肽序列,含有一个典型的氨基氧化酶结构域和NAD(P)结合结构域,存在一个特征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观赏向日葵HaZDS与万寿菊、菊花蛋白的同源性分别达96.4%、90.1%,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结果显示,HaZDS基因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舌状花瓣>绿色管状花>苞片>叶片>黑色管状花,随着花瓣黄色的加深,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推测HaZDS在转录水平上参与观赏向日葵花色形成的调控。

    • 西南地区乡土杨树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2015, 16(4):836-8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2

      摘要 (1665) HTML (0) PDF 5.96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南地区11种乡土杨树共333份样本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3.49%,表明11种乡土杨树间存在广泛变异。AMOVA分析结果显示,种间遗传变异分量为10.84,占总变异的48.70%,遗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各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8199~0.9607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3。聚类结果表明,昌都杨和藏川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大叶杨和三脉青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 巴西橡胶树HbCM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5, 16(4):842-84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3

      摘要 (1738) HTML (0) PDF 12.23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巴西橡胶树中一个染色质甲基化酶(Chromomethylase, CMT)基因(HbCMT)。HbCMT长2697 bp,含有2556 bp的阅读框,编码851个氨基酸。推测HbCMT分子量为95.67 KD,等电点为5.38,氨基酸序列与可可、葡萄、黄瓜、鹰嘴豆、番茄、拟南芥CMT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分别为77%、74%、72%、67%、64%和52%。定量PCR分析表明HbCMT在巴西橡胶树的根、树皮、叶、胶乳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胶乳中表达量最低,此外HbCMT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胶乳中表达比老态无性系胶乳中的表达低。

    • 菠萝种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 16(4):848-85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4

      摘要 (1907) HTML (0) PDF 32.32 M (1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的47份菠萝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SCoT标记在菠萝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CoT标记在菠萝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30%~100%之间,平均为85.37%;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45、0.27、0.41和0.28,表明SCoT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SCoT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菠萝种质做了聚类分析,47份菠萝种质可被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Ⅰ、Ⅱ、Ⅲ类群所包含的菠萝种质数量最多,占菠萝种质总数的80.85%。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不尽一致的结论,但两者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菠萝种质的鉴定、保存和科学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小麦“BS20×Fu3”DH群体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不育基因的QTL定位

      2015, 16(4):857-86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5

      摘要 (1631) HTML (0) PDF 9.16 M (1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Fu3 双单倍体(DH)群体的289个系为材料,从1112对SSR和EST-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的引物243对,利用其中128个SSR和6个EST-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长度为2749.2cM,分布在小麦的19个连锁群(除4D、6A),不同连锁群标记数为2-15 个,长度在15.3-244.4cM 之间,平均长度为144.7cM,标记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7.4cM。同时构建三个DNA池(包括恢复池、北京不育池和阜阳不育池),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育性进行分析,筛出的多态性引物为Wmc264、Wmc73、Xgwm350,分布在3A、5B、2A/7D染色体上。同时用混合线性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对育性进行QTL分析,当F>7.5时,检测到6个主效QTL,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育性进行QTL分析,当LOD值>2.5时,共检测到13个主效QTL,两种方法检测到一致的QTL有3个,分别为1BL的Wmc365-cfa2129、2BS的Wmc602-Xgwm148和3AL的Wmc264a-cfa2262区间的QTL。综合BSA和QTL的结果,位于1BL、2BS、和3AL上的小麦光温敏不育基因是真实的。

    • 小麦品种潍麦8号成株抗叶锈QTL定位

      2015, 16(4):868-87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6

      摘要 (1996) HTML (0) PDF 4.05 M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小麦品种潍麦8号是一个良好的小麦抗叶锈性资源,为了解其中抗叶锈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潍麦8号?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179个F2:3家系进行了抗叶锈病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2AS上检测到一个主效的QTL,暂命名为QLr.hbau-2AS。QLr.hbau-2AS由抗病亲本潍麦8号提供,位于SSR标记Xcfd36和Xbarc1138之间,区间长度为2.58cM,2010-2011,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QLr.hbau-2AS分别解释了25.79%,71.55%和60.72%表型变异。本试验筛选出与QLr.hbau-2AS连锁的13个分子标记,这些分子标记将在今后分子辅助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 >种质创新
    • 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二体异附加系分子标记鉴定及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析

      2015, 16(4):872-87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7

      摘要 (1835) HTML (0) PDF 3.75 M (2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与抗霜霉病、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对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二体异附加系(AC1d)及其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1d及其双亲中均含有与抗霜霉病基因连锁标记;AC1d和亲本结球甘蓝中含有与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连锁的标记,亲本大白菜中无该标记。AC1d的自交后代群体中(30株),营养生长成熟时期的株高、株展、球高、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值范围超出了亲本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值的范围,这也为利用AC1d后代选育携有目标性状的易位系提供了依据。

    • γ射线辐射“9311”水稻突变体的筛选

      2015, 16(4):876-88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8

      摘要 (1798) HTML (0) PDF 12.53 M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突变体的创建和筛选是挖掘基因功能的重要来源,也是扩充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60Co γ射线处理籼稻“9311”种子,经过M2代筛选及M3代鉴定,共获得128 份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0.24%。突变类型包括:生育期及育性突变、叶片性状突变、茎秆形态突变、穗部形态突变、籽粒形态突变等,此外,还发现一个植株变矮,节间和叶片变短且不能进入生殖生长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几次在湖北和海南连续种植都不能开花结实。筛选的突变体不仅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部分突变体还可直接作为育种材料应用。

    • >研究简报
    •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的豆沙特性评价与筛选

      2015, 16(4):883-88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9

      摘要 (1605) HTML (0) PDF 2.15 M (2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453份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豆沙用特性的评价,以期为培育豆沙专用品种提供信息。结果表明,不同小豆品种种质在出沙倍数、皮含量、湿沙颜色及淀粉细胞直径、壁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出沙倍数的变异范围为1.97~3.51,平均为2.51倍;皮含量的变异范围从在7%~21%之间,平均为9%;湿沙的亮度值L的变异范围从在9.48~34.38之间,平均为29.6;红色度和黄色度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6.56~34.27、-1.71~17.86,平均值分别为21.5、11.8。不同品种种质间淀粉细胞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直径、周长的差异均在两倍以上,而壁厚的差异达20余倍。由此可见上述沙用指标在种质间的变异说明,豆沙专用品种的选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筛选出豆沙特性指标均较好的小豆种质20份,有望为豆沙专用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从而保障豆沙生产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 基于图像RGB特征值的甘薯色素与肉色关系初步探讨

      2015, 16(4):888-89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0

      摘要 (2002) HTML (0) PDF 6.74 M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甘薯色素、干率与肉色的关系,给图像RGB特征值评估甘薯色素含量提供依据,测定了甘薯240份品系的胡萝卜素含量及234份品系的花青素含量、干率和薯肉RGB颜色特征值。结果表明,甘薯胡萝卜素含量与RGB值的相关系数r=-0.913,偏相关系数为-0.872,花青素含量与RGB值的相关系数r=-0.838,偏相关系数为-0.836,说明甘薯色素含量与肉色是高度正相关的,是肉色的决定因子,但胡萝卜素与肉色关系更紧密。干率与胡萝卜素RGB值的相关系数r = 0.597,偏相关系数为0.273,干率与花青素RGB值的相关系数r = -0.273,偏相关系数为0.255,说明干率与对肉色有极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在RGB值≥200的低胡萝卜素(约含量3 mg/100g.FW以下)群体中,干率与RGB值的偏相关系数为-0.0066(P = 0.9426),干率对低胡萝卜素含量品系的肉色没有影响。采用R值、G值、B值、干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RGB值≥200的低胡萝卜素群体、RGB值<200的较高或高胡萝卜素群体和花青素群体的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0.982和0.937,说明拟合值与实测值关系十分密切。对胡萝卜素含量高于3 mg/100g.FW的品种,拟合值能达到约90%的精确度,对胡萝卜素含量低于3 mg/100g.FW的品种,也能达到约83%的精确度,对花青素品种能达到约86%的精确度。因此,图像RGB特征值法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甘薯品种间的色素差异,还能较精确地估测甘薯色素含量,可为甘薯早代育种的大批量样品提供便捷、客观的色素含量评估方法。

    •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种后代的苗期耐湿性综合评价

      2015, 16(4):895-90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1

      摘要 (1529) HTML (0) PDF 7.25 M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 3种披碱草属牧草交配系统研究

      2015, 16(4):903-9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2

      摘要 (1828) HTML (0) PDF 3.47 M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测定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结合不同授粉方式下这3种牧草的结实率,探讨这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 为披碱草属牧草杂交育种、丰产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老芒麦、麦薲草和披碱草花粉-胚珠比(P/O值)均处于31.9~396.0,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杂交指数OCI值为2,交配系统也属于兼性自交;结实率统计表明,以自交为主,异交可育。因此,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类型。

    • 番茄ILs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2015, 16(4):907-91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3

      摘要 (2038) HTML (0) PDF 5.46 M (1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以栽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Solanum pennellii LA716渐渗系群体(Introgression Lines, IL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4%。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20.65的水平又可将第1类群分为两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2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3类群包括6个材料。

    • 花生EMS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与品质分析

      2015, 16(4):914-9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4

      摘要 (1780) HTML (0) PDF 10.32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花生EMS诱变后代的变化趋势,以期得到有益变异和创造新的花生种质,本研究以2个花生品系花U416、花U606为供试诱变亲本,利用0(CK)、0.5%、1.0%、1.5%、2.0% 5个EMS浓度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得到诱变后代,分析M1、M2代的农艺性状与品质变化,结果表明,EMS对2个花生品系诱变效应明显,两品系畸变率随EMS浓度增加而增大;EMS注入的当代植株结实率和M1代的出苗率均低于对照,两品系M2代均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突变植株,突变性状大部分可以稳定遗传。而这些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材料,为花生种质创新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性材料。 

    • 非洲菊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及形态性状多样性研究

      2015, 16(4):920-92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35

      摘要 (2107) HTML (0) PDF 5.75 M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非洲菊品种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级研究,利用54个形态性状对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可进行5个或者7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3-~7或者2-~8 等的不完整尺度;54个形态性状在22个非洲菊品种中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3.0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0209(1.0000~3.9672);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8(0.0000~1.4650)。22个非洲菊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67~0.86,当相似系数为0.70时,22个非洲菊品种可分为3类。花序类型为单瓣的品种和外轮舌状小花上表面颜色数量为2种的品种能和其他品种有效地区分。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