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资源
    • 小麦-冰草新种质普冰2011姊妹系的育种效应分析

      2016, 17(3):395-40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1

      摘要 (1834) HTML (0) PDF 4.57 M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远缘杂交是小麦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获得稳定创新种质的过程中,通常会衍生出众多的姊妹系,如何科学地利用这些姊妹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PPPP)远缘杂交过程中,获得的205个“普冰2011”姊妹系为材料,通过常规育种中的农艺性状评价、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分析、春化基因组成和光周期基因检测,试图为创新种质中不同姊妹系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205个普冰2011姊妹系田间表现相近,其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9854-0.9999,在16个单一性状上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54%-20.21%;205个姊妹系成株期均抗白粉病,其中204个姊妹系成株期抗条锈病,2个姊妹系苗期抗条锈病;112个姊妹系含有优质亚基5 10,其中4个同时含有优质亚基2*和5 10;普冰2011-2的春化基因组成为(vrn-A1, vrn-B1, Vrn-D1, vrn-B3),其余204个姊妹系为(vrn-A1, vrn-B1, vrn-D1, vrn-B3),205个姊妹系光周期基因均为Ppd-D1a,为光不敏感型材料;通过进一步分析,从中筛选出3个高产、稳产、抗倒伏的姊妹系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8个性状突出的姊妹系可作为亲本改良小麦的丰产性、品质和抗病性。

    • 黄瓜多样性固定核心样本集的构建与评价

      2016, 17(3):404-41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2

      摘要 (1795) HTML (0) PDF 1.83 M (2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49对具有多态性的InDel引物对473份黄瓜初选核心种质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3种方法12种取样比例对该初级遗传多样性固定群体进行抽样获得候选多样性固定核心样本集(GDFCC),使用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基因多样性指数(Gene Diversity)、多样性信息含量(PIC) 、总等位位点数(total number of loci)、等位位点保留百分率(retention rate of loci)评价候选多样性固定核心样本集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聚类+稀有基因优先取样法并按照15%取样比例构建出的多样性固定核心样本集的效果较好。比较发现,该核心样本集的Ne、I、基因多样性和PIC值均接近或高于初级遗传多样性固定群体,且对原始群体的等位位点的保留百分率为99.68%。入选多样性固定核心样本集的材料来自15个国家和国内18个省市。该研究为今后黄瓜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了代表性强、覆盖度广、遗传稳定的研究群体,将有利于黄瓜种质资源的高效研究利用。

    • 利用SSR标记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进行物种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

      2016, 17(3):416-4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3

      摘要 (2122) HTML (0) PDF 2.49 M (2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皆为花序下垂类披碱草属物种,高海拔地区的E. sibiricus的部分变异类型也具有小穗紧密排列等特征,与E. nutans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较多的交叉,造成野外种质资源采集时进行直接的田间鉴定存在困难 。本研究利用12对小麦族SSR引物对8份垂穗披碱草和10份老芒麦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和物种鉴定分析,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明显可依据物种差异划分成两大类,主向量分析( PCoA) 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 AMOVA) 也表明种间变异远高于种内。另外,本研究筛选出三对引物,ESGS79和ESGS155能够在垂穗披碱草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Xgwm311能够在老芒麦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这三对引物能够作为区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依据,为种野外种质资源的收集以及田间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群体多样性分析

      2016, 17(3):423-43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4

      摘要 (2089) HTML (0) PDF 3.18 M (2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月亮谷是云南元阳梯田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良水稻地方品种之一,当地少数民族具有引种或换种的稻作习惯。为揭示这种稻作习惯对月亮谷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对该品种群体内和群体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和分析,目的是为更好的了解月亮谷的群体遗传结构,为持久利用地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策略从元阳梯田不同海拔获得24个原位栽培群体,采用形态指数分类法和抗病性测定对24个群体共720个单株样品的月亮谷进行形态学分类和稻瘟病抗性鉴定,并分析了这些单株材料在48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形态上月亮谷属于栽培稻的籼稻类型,其群体对稻瘟病具中抗水平,但无论是在群体内还是群体间,均普遍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不同来源的月亮谷存在抗病功能表型上的变异;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48对SSR引物共检测出91个多态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08 %,Nei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64,变幅为0-0.4302。2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98-0.99之间,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6-1之间;AMOVA分析显示,以地理村寨作为自然居群单位,居群间的变异为3.36%,居群内群体间的变异为33.15%,居群内的变异为63.49%;聚类分析显示,村寨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与村寨间的地理空间距离有一定相关性。

    • 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

      2016, 17(3):433-437.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5

      摘要 (1948) HTML (0) PDF 2.21 M (2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粳3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寒地早粳超级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耐寒等诸多优点。本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构建系谱图,分析亲本主要特性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演化历程,为水稻育种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龙粳31属于下北细胞质家族,传递途径为:下北→早丰→合江20→合江21→龙粳10号→龙粳13→龙粳31。核遗传物质由祖先亲本下北、石狩白毛、农林11、虾夷、笹锦、红星2号、奥羽239、曲系17、藤系117、雪光、越光、收921、空知、北明、空育125、北海84、台中27、高雄53、合选58和色江克按不同比例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6875%、0.9766%、2.5391%、8.2031%、3.9063%、3.1250%、3.9063%、7.8125%、15.6250%、1.5625%、1.5625%、3.1250%、6.2500%、12.5000%、0.7813%、0.7813%、0.7813%、6.2500%和3.1250%。亲本选择时,要注重母本在当地的适应性,而父本则应具有地理远缘或生态远缘的基因血缘;遗传基础狭窄是寒地稻区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限制因素。

    • 基于表型性状的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6, 17(3):438-4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6

      摘要 (1898) HTML (0) PDF 1.68 M (2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分析及纤维品质检测,对来自我国各棉区及国外各类型的429份陆地棉优异种质进行连续2年2点15个表型性状的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中始节高、单株铃数和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为2.02;主成分分析确立了3类影响因子,表明陆地棉品种选育应集中在纤维品质优良(尤其纤维长度和比强度要高)、高衣分和株铃数多的品种;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十类群,其中第一大类群占供试材料总数的76.9%,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 黑龙江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6, 17(3):447-4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7

      摘要 (1960) HTML (0) PDF 1.68 M (5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包括24个用于水稻DNA指纹图谱的SSR标记,及其它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38个SSR标记,对黑龙江省近年审定的73个水稻常规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62个SSR标记位点中,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2.3个,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1.0%,多态性频率变幅为0.000~0.775,平均0.246。供试品种间两两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759,变幅为0.622~0.966,且96.4%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6~0.86之间,表明供试的73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通过SSR标记基因型聚类分析将这些品种划分为11个类群,与系谱分析趋势一致,类群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育期和米质方面。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近年审定的水稻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在育种中需要导入新的种质资源,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以期丰富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性。

    • 荞麦野生种的核型及进化特征分析

      2016, 17(3):455-46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8

      摘要 (1865) HTML (0) PDF 2.74 M (3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荞麦野生种,剖析野生荞麦的核型特征对荞麦进化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常、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齿翅野荞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和疏穗小野荞都为2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2M 4m(2SAT)、2n = 2x = 16 = 16M、2n = 2x = 16 = 14M 2m(2SAT),而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为4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2=32M、2n=4x=32=30M 2m(2SAT)。甜荞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核型属1A型,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核型属1B型,并且甜荞近缘种、疏穗小野荞和齿翅野荞都有1对随体染色体。研究证明,荞麦野生种的染色体的基数为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荞麦。通过比较分析,硬枝万年荞在进化地位上比较原始,齿翅野荞是比细柄野荞较进化的四倍体荞麦野生种。

    • 桃种质资源托叶长度评价与分级体系的建立

      2016, 17(3):461-46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9

      摘要 (1737) HTML (0) PDF 1.41 M (2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完善桃种质资源托叶长度评价方法,对不同果枝长度、不同树龄和不同年份托叶长度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桃树托叶长度评价方法:树龄3年生以上,树冠外围1.0~1.5 m高度、长果枝新梢中部完全展开叶片的托叶,测量托叶基部至托叶尖端的长度。依据此方法测量了718份桃种质资源托叶长度;并结合桃种质资源“种”和“品种类群”两个分类依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托叶长度进行分类分析和比较。提出桃托叶长度分级指标为:<0.55 cm为1级;0.55~0.90 cm为2级;0.91~1.30 cm为3级;1.31~1.65 cm为4级;>1.65 cm为5级,参照品种分别为:“光核桃2号”、“红花碧桃”、“新白凤”、“早乙女”、“TX4C199”。

    • 朱顶红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筛选与分级

      2016, 17(3):466-4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0

      摘要 (2159) HTML (0) PDF 2.94 M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70个朱顶红品种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筛选及分级研究,并对5个数量性状的测量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均满足DUS测试要求,性状2由于区分能力弱不适于作为DUS测试性状。12个数量性状可进行3~9个连续分布的分级。花茎从下往上逐渐变细,但不同品种变细程度略有差异,在测量花茎中部的最大宽度时要求严格测量花茎的1/2处;不同茎上各数量性状测量值略有差异,除花茎长度和花梗长度外的性状差异不显著;同一花茎不同花间数量性状差异较小;同品种的花外花被片长度、宽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种球大小对数量性状有显著影响。

    • 26份黄麻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2016, 17(3):475-48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1

      摘要 (1742) HTML (0) PDF 1.32 M (2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黄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为黄麻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6个黄麻育成品种(系)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估算,并以前3个主成分为基础,分别作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4%~14.70%之间,其中,皮厚、单株鲜皮重、单株鲜骨重、鲜皮晒干率、单株干皮产量5个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说明产量性状的变异潜力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株鲜皮重因子、鲜皮晒干率因子、分枝高因子这3个主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88.247%的信息;在欧氏距离聚类图中,当取值D=2.15时,可把26个黄麻育成品种(系)分成4类,第Ⅰ类群包含18份材料,占69.23%,第Ⅱ类群包含5份材料,占19.23%,第Ⅲ类群只有1个品种(系)组成,第Ⅳ类群包括黄麻179和宽叶长果2份材料,各个类群具有不同的特点,在黄麻杂交育种上可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加以利用;二维排序表明9(09品-11)、11(89m5-83)、12(09繁-7)、19(福黄麻1号)、21(黄麻831)、25(Y007-10)等6个高产品种(系)的3个主成分构成因子协调最好。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能较好地为黄麻品种改良以及亲本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平榛种质资源坚果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研究

      2016, 17(3):483-49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2

      摘要 (1702) HTML (0) PDF 1.87 M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平榛是我国重要的榛属植物资源,为鉴定、评价和保护平榛种质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99份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24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确定了4类影响因子,反映了育种选择方向及潜力;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9份平榛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I类群可作为选育果面光滑品种的亲本材料,第II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加工的亲本材料,第III类群具有作为市场产品的潜力,第IV类群可作为选育圆形、果面无条纹的亲本材料,第V类群可作为选育高丰产性品种的亲本材料。上述研究为平榛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选优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 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株形态学观察与败育细胞学研究

      2016, 17(3):491-49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3

      摘要 (2046) HTML (0) PDF 3.45 M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春蒲公英(Taraxacum junpeianum Kitam.)株群中发现雄性不育现象,为研究其败育机理及特点,探寻其不育基因,采用形态观察法、石蜡切片技术和染色体压片法,对长春蒲公英(Taraxacum junpeianum Kitam.)野生型及其雄性不育株的花药发育过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株花药中部发红,干瘪,无花粉散出。与野生型比较,雄性不育株雄蕊更短,子房更窄,种子形态更加狭长;(2)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株败育时期为四分体到单核小孢子前期,败育方式为小孢子自身异常发育,绒毡层异常分解,互相粘连败育;(3)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二分体时期出现落后微核,随后产生极少四分体,并且四分体产生大量染色体桥,小孢子营养物质流失,彻底败育。结论: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株败育彻底、稳定,并且有种的特点。小孢子自身异常发育和绒毡层异常分解是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

    • 甘蔗-滇蔗茅杂交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GISH分析

      2016, 17(3):497-50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4

      摘要 (1849) HTML (0) PDF 6.13 M (2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甘蔗属与滇蔗茅染色体在属间远缘杂交F1子代中的遗传行为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可为发掘利用滇蔗茅野生优异基因资源提供细胞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远缘杂交父本及杂交F1子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父本云南95-19分裂正常,而杂交F1子代存在异常分裂行为;进一步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对杂交F1子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蔗茅与甘蔗属热带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两个属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细胞中不能进行同源配对,15条滇蔗茅染色体以单价体形式存在,减数分裂细胞中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丢失和不均衡分离现象,因而杂交F1子代花粉完全败育。

    • 我国韭菜资源研究现状和种质创新研究建议

      2016, 17(3):503-5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5

      摘要 (1894) HTML (0) PDF 1.13 M (2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韭菜是我国重要的葱蒜类蔬菜之一,在人们的膳食中起到重要作用。韭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新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和大宗蔬菜同类研究比较相对落后。本文从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综述了韭菜种质创新和创新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韭菜种质创新研究的对策。

    • 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情况分析

      2016, 17(3):507-51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6

      摘要 (1736) HTML (0) PDF 1.64 M (2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和烟叶生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烟草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统计分析了1983年至2014年三十二年来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分发利用情况,尤其是自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启动“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专项以来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果。阐述了当前我国烟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加强完善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工作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以及更加全面充分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 芝麻种质资源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6, 17(3):517-522.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7

      摘要 (1735) HTML (0) PDF 0.00 Byte (3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芝麻是重要的优质传统油料作物,素有“油料皇后”的美称。我国拥有丰富的芝麻种质资源,深入研究、评价和有效利用芝麻种质资源是保护其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而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现状、品种选育概况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芝麻遗传及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基因挖掘
    • 一个大豆理想株型突变体it1的表型和生理鉴定

      2016, 17(3):523-52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8

      摘要 (1906) HTML (0) PDF 3.82 M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突变体是基因功能研究和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一个中品661 EMS诱变的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和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为野生型的2/3,但节间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是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的,与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的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为控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和理论依据。

    •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D63的育性基因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2016, 17(3):529-535.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9

      摘要 (2340) HTML (0) PDF 2.17 M (2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籼稻品种冈46B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D63,并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显示D63突变体花药瘦小呈乳白色,花药内完全无花粉粒,属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与野生型亲本冈46B相比,D63突变体成熟期株高降低了13.7%,穗伸出度减少了266.7%,自交结实率为0,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突变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粒区域InDel标记J2和J4之间,与J2和J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 cM和0.1 cM,该定位区间的物理距离为105.8 kb。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D63突变体在编码分泌性成束糖蛋白基因LOC_Os02g28970编码区第1580位碱基A突变为C,使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527位组氨酸(His)突变为脯氨酸(Pro)。D63突变体与已报道的mtr1突变体表型上不同之处主要是后者花药含有败育花粉粒,两者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LOC_Os02g28970基因序列突变位点不同,以及它们分别属于籼、粳亚种两个不同遗传背景所致。

    • 栽培一粒小麦3AA30中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2016, 17(3):536-540.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20

      摘要 (1749) HTML (0) PDF 2.05 M (2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栽培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丰富,蕴含丰富的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病性改良的重要资源。本文对栽培一粒小麦抗白粉病材料3AA30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3AA30中含有一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ml3AA30,找到了5个与该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gwm6, Xcfd39, Xcfa2185, Xcfa2141, Xcfa2155及2个STS标记Xmag2170, Xmag1491,并构建了ml3AA30基因的遗传连锁图,将该基因定位在小麦5A染色体长臂。本研究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材料。

    • 荞麦属种间13S球蛋白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2016, 17(3):541-54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21

      摘要 (1731) HTML (0) PDF 1.58 M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荞麦13S球蛋白是荞麦种子中的一类主要贮藏蛋白。本研究选用荞麦属植物甜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苦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毛野荞、左贡野荞、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6个种共44份材料,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测序得到荞麦13S球蛋白基因的保守片段序列。对序列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44份供试材料13S球蛋白基因片段的285个排列位点中不变位点为24个,多态性位点S为261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98个和单型可变位点63个),序列总突变位点Eta为503个。野生甜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明显高于栽培甜荞,但野生苦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仅稍高于栽培苦荞。推测这一方面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荞麦驯化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野生型群体被驯化有关。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与左贡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近,与毛野荞亲缘关系次之;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的13S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差异较小,说明其亲缘较近。研究结果为荞麦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谷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 17(3):547-554.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22

      摘要 (2552) HTML (0) PDF 0.00 Byte (3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素应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是一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从谷子中鉴定出24个ARF基因并命名为Si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ARFs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ARF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不均匀的分布,在除2号染色体外的其它染色体上都有该家族基因,基因的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与片段复制。Si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一个保守的B3 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ARF蛋白的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谷子ARF蛋白和物种相近的高粱、玉米聚在一起。大多数ARF基因在根、茎、叶和穗中都有表达,可能和基因参与植物的多方面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 2个玉米抗矮花叶病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评价

      2016, 17(3):555-56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23

      摘要 (1495) HTML (0) PDF 0.00 Byte (2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重要的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两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标记基因型,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这两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的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的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和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两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的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病材料的选择效率。

    • 陆地棉bZIP转录因子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谱分析

      2016, 17(3):562-569.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24

      摘要 (1737) HTML (0) PDF 2.22 M (2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温、干旱和高盐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陆地棉中鉴定了24个bZIP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bZIP1 -GhbZIP2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4个家族成员主要聚集在A、B、C、D、E、G、I、S这8类亚家族。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GhbZIPs基因在高盐(200 mmol.L-1NaCl) 、干旱、4℃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9个基因响应高盐胁迫、11个基因对干旱胁迫有应答反应,15个基因有冷胁迫应答。此外,有4个基因(GhbZIP4、GhbZIP7、GhbZIP21和GhbZIP23)在3种处理下均有应答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hbZIPs在陆地棉的非生物胁迫适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棉花bZIP转录因子在棉花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和利用基因操作手段提高棉花抗逆性提供重要信息。

    • >资源考察
    •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

      2016, 17(3):570-576.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1

      摘要 (1898) HTML (0) PDF 3.98 M (2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于2012-2014年已对贵州省21个县(市)进行了系统调查。系统调查的21个县(市)均有少数民族集居,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在世代相传中赋予了当地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且,当地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正因为这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各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这里丰富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本次调查获得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对作物的分类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以及商业开发,将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