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5(12):2009-2019.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315001 CSTR:
摘要:植物分枝(分蘖)是一个复杂且受严格调控的发育过程,显著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及产量,是植物理想株型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植物分枝形成至少需要两个重要步骤,一是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二是腋芽的形成及生长发育成分枝。近年来,已经证实多种因素调控这些过程,并最终影响植物分枝数。本文简述了植株分枝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植物腋生分生组织形成关键基因调控网络和腋芽形成及生长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综述了多种内源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和独脚金内酯,营养物质蔗糖和环境因素光对分枝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新品种奠定基础。同时探讨了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对分枝形成的调控,并分析了油料作物分枝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努力方向,以期为塑造理想株型提供理论依据。
2024, 25(12):2020-2030.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07001 CSTR:
摘要:铁是植物细胞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呼吸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等生命过程。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但是有效铁的利用受到限制,导致植物缺铁,而植株缺铁直接关系到其生长发育和花粉活力及品质形成,进而造成产量损失。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于提高大豆对铁元素的吸收转运和高效利用。因此,掌握大豆铁吸收转运和利用规律并明确其分子遗传机制是实现大豆铁营养高效的重要前提。铁营养高效性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于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培育“高铁大豆”是未来热点之一;此外,通过轮回选择和定向选择也可以有效改良大豆的缺铁失绿症。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铁元素在大豆体内的作用、吸收、分配和转运及其过剩产生的毒害现象以及铁元素参与大豆固氮作用,缺铁和高铁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内容,并综述了国内外大豆铁元素吸收、转运机制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进展及重要科学问题,旨在为大豆铁营养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信息。
2024, 25(12):2031-2041.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301003 CSTR:
摘要: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双11号和G922的杂种F1在茎直径、茎壁厚度和茎折断力上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亲优势;茎折断力与茎直径、茎壁厚度、茎壁木质部厚度、茎壁穿透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壁穿透力与茎壁木质部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2)构建了包含1984个SNP标记、总长度为2592.64 cM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0个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QTL;其中有17个QTL能在多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包括6个茎直径QTL、5个茎秆强度QTL、2个茎壁厚度QTL和4个茎折断力QTL;茎直径主效QTL cqSD.C8-1在4个环境下能重复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67%;A2染色体上4个茎直径QTL、C6染色体上4个茎秆强度QTL分别组成QTL簇cqSD.A2、cqSS.C6。(3)茎直径QTL簇cqSD.A2及其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n-A02-p7893901、Bn-A02-p10176749、Bn-A02-p10668400),QTL cqSD.C8-1及其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Bn-scaff_25981_1-p90999、Bn-scaff_16287_1-p366585)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蓝型油菜抗茎倒的遗传机理,为茎直径性状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鲁金春子,陈敬东,余忆,薛天源,程苗,戴希刚,曾长立,万何平
2024, 25(12):2042-2057. DOI: 10.13430/j.cnki.jpgr.11-20240409002 CSTR:
摘要:矿物质元素含量是评估饲草品质和开展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油菜作为一种优质高产饲料来源,在缓解我国饲料原料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油菜核心种质中主要矿质元素的遗传变异情况,为选育富含矿质营养元素的饲料油菜提供支持。通过对272份油菜核心种质进行水培处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甘蓝型油菜地上部分中K、Ca、Na、Mg、Fe、Zn、Cu 7种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其中具有重测序数据的261份油菜种质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矿质元素含量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并预测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发现,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种质中存在显著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矿质元素指标转化为3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为68.479%。部分矿质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部分种质材料在多种矿质元素含量上表现出极端值。本研究共定位到134个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的SNP位点,预测到14个候选基因,该研究为富含矿质元素油菜的选育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天瑶,李鸿洋,杜媛媛,赵飞雪,徐佳丽,徐爱遐,李施蒙,龙卫华,黄镇,李可琪
2024, 25(12):2058-2068.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24001 CSTR:
摘要:甘蓝型油菜是我国获取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对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干旱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的生产。挖掘甘蓝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培育耐旱油菜新品种提供帮助。本研究以14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在正常和15% PEG6000 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调查不同材料的发芽势、成苗率和发芽指数等数据,筛选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指标,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指数可以作为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指标,以发芽指数为基础,筛选到17 份极端耐旱和9份极度敏感的种质。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对发芽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个与油菜耐旱性显著关联的主效位点,分布于C07和C09两条染色体,其中C07染色体上有11个显著关联SNP,C09染色体上有3个显著关联SNP。结合显著关联SNP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功能注释及其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数据,发现BnaC07G0290100ZS、BnaC07G0290500ZS和BnaC07G0290700ZS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这3个基因为调控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的关键候选基因。
卢鑫宇,郭月,祁余容,王婷,李伟龙,吕欣蕾,钟詹斐,彭琦,高建芹,张洁夫,胡茂龙
2024, 25(12):2069-2080.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319002 CSTR:
摘要:为明确抗ALS类除草剂油菜新种质M196的除草剂交互抗性效应及其抗性基因BnAHAS1-3R的功能,本研究以抗性油菜M196及野生型N131为材料,在油菜苗期3~5叶期,按照田间推荐使用浓度0×、1/4×、1/2×、1×、2×、4×的磺酰脲(SU)、磺酰胺羧基三唑啉酮(SCT)、咪唑啉酮(IMI)、三唑嘧啶(TP)和嘧啶水杨酸(PB)等5种ALS抑制剂除草剂进行喷施处理,鉴定评价M196对各类除草剂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M196对SU和SCT除草剂交互抗性最强,对IMI、TP和PB抗性较低。大田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温室交互抗性结果。转抗性基因BnAHAS1-3R拟南芥功能验证表明,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各除草剂交互抗性与油菜M196的抗性趋势一致。qRT-PCR分析与转基因拟南芥体外酶活抑制试验结果均表明,M196对ALS类除草剂交互抗性的产生,是由突变靶基因BnAHAS1-3R的表达量增加以及突变靶标酶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研究结果为预防和解决利用抗性基因选育的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可能带来的杂草抗药性以及抗性基因漂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焦茹玉,朱羿霖,谢其均,谭文清,曲亮,刘新红,邓力超,刘丽莉,严明理
2024, 25(12):2081-20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23005 CSTR:
摘要: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定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浓度为1.25%。在该浓度下对1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萌发势、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盐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建立耐盐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25% NaCl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萌发势耐盐指数、萌发率耐盐指数、根长耐盐指数、下胚轴长耐盐指数、鲜重耐盐指数、干重耐盐指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项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809%。依据3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各种质的D值,将186份种质划分为4个等级,筛选出5份耐盐材料。建立了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D=0.111+0.201X1+0.165X2+0.381X5。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材料可为开展油菜耐盐育种提供帮助。
朱佳荣,代文君,李浩,钱方,管文杰,薛羽君,许鲲,李利霞,周想春,周芳林,耿入丹,蔡光勤,陈碧云,伍晓明,闫贵欣
2024, 25(12):2094-2106.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131004 CSTR:
摘要:氮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对油菜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油菜籽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却降低种子含油量。油脂是油菜的目标产品,发掘低氮肥投入且高产油量的氮高效品种对油菜生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生物量和产油量为指标,分别评价了甘蓝型油菜越冬期和成熟期的氮效率,并分析不同时期性状之间的关系。对越冬期不同氮肥下各生物量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建立越冬期氮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明确了单株干重和单株鲜重作为越冬期氮效率综合评价指标,鉴定出高氮高效材料3份,双低效材料7份、低氮高效材料2份、双高效材料6份。成熟期以产油量为氮效率指标鉴定出高氮高效材料4份,双低效材料6份,低氮高效材料3份,双高效材料4份。结合两个时期鉴定结果,筛选得到两个时期均高氮高效的材料芥65和中双11,均双高效材料6024-1,均低氮高效材料苏联油菜,均双低效材料兴选二号、Reaina II和Gisora。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氮处理下油菜越冬期性状与成熟期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以上结果为理解油菜氮素利用效率及未来解析重要的调控基因提供了参考。
2024, 25(12):2107-2121.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25001 CSTR:
摘要: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 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5 μmol/L 对油菜镉胁迫下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幼苗地上/地下部Cd含量、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Cd胁迫3 d,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脱落酸能有效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明显提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获得脱落酸调节油菜Cd胁迫特有上调基因514个,下调基因431个,并对其所富集的相关通路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被大量富集在蔗糖和淀粉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在半纤维素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含苯化合物代谢、细胞壁大分子代谢过程、系统获得性抗性等分类条目中。qRT-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外源脱落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叶片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代谢相关基因XTH、BXL、PAL、C4H等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脱落酸处理后大部分呈现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脱落酸调控油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古再丽努尔·穆萨,马骊,张亚宏,刘丽君,杨刚,王旺田,蒲媛媛,孙万仓,方彦,范婷婷,武军艳
2024, 25(12):2122-2135. DOI: 10.13430/j.cnki.jpgr.16-20240112001 CSTR:
摘要:为了解析干旱处理对白菜型油菜生理指标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白菜型油菜陇油7号进行正常供水(对照)、干旱胁迫、干旱后复水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后油菜生理指标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当白菜型油菜受到干旱胁迫时,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167.27%、254.85%、103.24%、164.64%,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增加量分别为:3.21 μg/g、0.048 μg/mg,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53.64%。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得到部分恢复;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后油菜甲基化率呈上升趋势,干旱后复水组甲基化率高于干旱和对照,甲基化率达到20.56%。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在生物学过程、核及分子功能等条目中富集。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胞吞作用、ABC转运蛋白、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等代谢相关通路中富集。甲基化率和生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GO和KEGG的富集结果,发现有7个差异甲基化基因编码过氧化物酶。本研究结果将为调控油菜耐旱性机制的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2024, 25(12):2136-2148.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06001 CSTR:
摘要:利用13 个花生品种的重测序数据进行花生全基因组变异鉴定,分析InDel在花生基因组上的分布特点,开发、验证并评估InDel标记在花生亲缘关系和品种鉴定中的效率。结果表明,从13 个花生品种中共检测到313432 个高质量SNP和38777 个高质量InDel,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23 个/Mb和15.23 个/Mb;InDel和SNP主要分布于基因间,分别占检测SNP和InDel总数的52.347%和60.081%。利用插入或缺失长度≥10 bp的InDel位点进行标记开发,共有3675 个位点可以进行引物设计,这些位点在花生20 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平均分布密度为1.48 个/Mb。e-PCR检测表明,InDel引物扩增位点以1个位点为主,有效引物数为2561 对(69.69%),可检测出3133 个位点,根据引物扩增位点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信息绘制了扩增位点的物理图谱。在100 对随机引物中,共有31 对在4 个亲缘关系较远的花生品种中存在差异条带,31对引物在47 份花生品种(育种系)中共检测到62 个等位变异,主基因频率范围为0.51~0.98,平均为0.77;多态性信息量范围为0.04~0.37,平均为0.24。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可将47 份花生品种(育种系)分为2 个类群,且结果基本一致;47 份材料最少可用7 个标记进行区分,表明开发的InDel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和品种鉴定。研究结果丰富了花生的分子标记,为InDel标记在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等遗传研究中的利用提供了帮助。
王朝欢,游宇,张珍珍,王洋,杜青,杨欢,毛金雄,雷永,夏友霖
2024, 25(12):2149-2159.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04001 CSTR:
摘要:为满足花生在产量和晚斑病抗性上的育种需求,本研究挑选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中120份国内代表性和国外引进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对16个性状进行表型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40%~47.65%之间,其中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数、单株生产力变异系数较大,荚果长、荚果宽和籽粒长、籽粒宽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茎高和侧枝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果数、单株饱果数与百果重、荚果长、荚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晚斑病等级与侧枝长和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6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013%。聚类分析将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为大果组,第Ⅲ和第Ⅳ类群为中小果组。基于5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分,筛选综合得分前10的种质资源,其中ICGV88938兼顾了高产和晚斑病抗性,于自然病圃筛选获得4份晚斑病抗性种质。本研究对120份种质的16个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将为后续品种改良提供帮助。
2024, 25(12):2160-2174.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407003 CSTR:
摘要:为了解高纬度下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本研究以22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以及8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90%(含油量)~34.07%(蔗糖含量),其中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10.0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237(亚油酸含量)~2.077(荚果长)。不同类型的种质多样性表现不同,品系的5个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育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长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较高,含油量与其他品质性状负相关程度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将226份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含14份种质,主要特征是油酸、还原糖、可溶性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较高,可用于高油酸、鲜食花生品种选育;类群Ⅱ包含30份种质,主要特征是结果枝数、主茎高、含油量等12个表型性状平均值大,可用于高油品种选育;类群Ⅲ包含182份种质,主要特征是结果枝数及第一侧枝长等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材料类型丰富,可为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广泛的基础材料。通过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10份优异种质,可用于高纬度下花生育种的优异亲本。
2024, 25(12):2175-2186.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422003 CSTR:
摘要:为推动芝麻耐盐碱育种进程,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精准高效的芝麻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并对239份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以筛选极端材料。通过对28份耐盐性差异较大的品种进行试验,从苗期开始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70、140、210、280和350 mmol/L)中进行胁迫生长。经过3周处理后测定生长生理指标,确定最佳盐胁迫浓度为210 mmol/L ,关键指标为相对株高和相对鲜重。对D值与6个性状耐盐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D=-0.171+1.081X1+0.253X2。以该回归方程对239份芝麻核心种质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共划分为高耐盐、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高度盐敏感共5个等级,且筛选出了5份高耐盐种质和42份耐盐种质。通过对耐盐性鉴定结果与种质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芝麻品种耐盐性与来源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存在关联。本研究为芝麻耐盐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和材料基础。
2024, 25(12):2187-2193. 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13001 CSTR:
摘要:银扇草(Lunaria annua L.)属十字花科银扇草属,是一种含神经酸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油脂,具有较高的生物与医药价值。为探明银扇草果实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特征,以及超长链脂肪酸特别是神经酸的合成特点,本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含神经酸的银扇草、琉璃苣和蒜头果果实的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银扇草果实发育过程中共有10种脂肪酸参与了油脂代谢,种子中有7种,果皮中有8种,多为长链及超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银扇草种子内的脂肪酸主要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神经酸组成;软脂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均随种子发育逐渐减少;油酸、芥酸和神经酸随种子发育逐渐增加,并在花后25~35 d大量累积;果皮中不含芥酸和神经酸,但有山嵛酸、木质素酸和蜡酸。银扇草、琉璃苣和蒜头果种子中均含芥酸和神经酸,木本植物蒜头中果含量最高,银扇草次之,琉璃苣含量最低,三者种子中神经酸的含量与芥酸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阐明了银扇草果实发育过程中脂肪酸代谢变化特点及神经酸积累特性,为充分利用银扇草种质资源和拓展神经酸的获取途径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