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花, 王延周, 魏忆萍, 马永红, 饶晶, 高馨悦, 扶雅芬, 王满生, 刘头明, 朱四元
2022, 23(1):106-122.DOI: 10.13430/j.cnki.jpgr.20210720001
摘要:通过对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可为实现苎麻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有效突破高纤维产量苎麻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98份不同来源的苎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3季大田试验调查,对苎麻纤维产量性状数据进行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数据展现出很好的正态分布,6个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6.33%~69.00%,呈现出很大的变异幅度,2020年6月测产的干麻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00%,2020年8月测产的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16.33%,干麻重、鲜皮重、皮厚、株高、鲜皮出麻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表现出更好的变异性,表明298份苎麻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其他所有性状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皮厚与鲜皮重、干麻重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及二者也正相关性显著,鲜皮重与干麻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干麻重与鲜皮出麻率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株高和干麻重的改良,有利于鲜皮出麻率的增加;主成分分析将6种性状综合为2个主要成分,三季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2.38%、71.01%、79.25%,均是干麻重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鲜皮出麻率对第二主成分影响最大,表明可用干麻重和鲜皮重作为衡量苎麻种质资源纤维产量性状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每季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类群,第Ⅰ类群6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4个优质品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7469、J0501-307、川苎10号、TG5、东安圆麻294、信阳麻、广西红蔸麻,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育种研究的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