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平,程子硕,杜婷婷,杨长登,王州飞,黄智波,郑安福,方晶璟,季芝娟
2023, 24(4):1065-1074.DOI: 10.13430/j.cnki.jpgr.20221124002
摘要:水稻是海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海南耕地面积少、稻谷总产低,粮食自给压力大,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总产量是保障海南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2003?2021年期间通过海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产量、米质、抗性等农艺性状的年际间变化、品种分布频率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解析海南品种的基本特性。2003?2021年海南省审定水稻品种384个,品种类型主要为杂交籼稻品种,占71.3%;审定品种的区试和生试产量水平表明海南水稻单产水平不高;每穗粒数在110~160粒的中小穗型居多;稻瘟病抗性或白叶枯病抗性水平有待提高,双抗品种的占比不到0.5%;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年际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达到食用籼稻品质一级~三级的水稻品种占比约为24%,米质水平整体上较一般。基于此,在海南水稻的产量提升、品种抗性和米质改善等方面,都需要种质的创新和突破,培育优良水稻新品种。另外,还可修订水稻品种审定的标准、加强水稻栽培研究和推广方面的力度等来促进海南水稻生产水平的提升。
曹妮, 季芝娟, 曾宇翔, 郑安福, 方晶璟, 杨长登, 梁燕
2020, 21(4):809-818.DOI: 10.13430/j.cnki.jpgr.20191219001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抗性品种推广 3-5 年后抗性衰退风险较 高,改良及培育抗稻瘟病菌新致病小种的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 Pi25 的材料 R6 为供体亲本,超级早稻中早 39 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结合室内 喷雾接种、田间注射接种叶瘟以及病圃自然发病区穗颈瘟鉴定。综合考量抗性表型、基因型以及农艺性状,筛选出 4 个携带 Pi25 基因,叶瘟及穗颈瘟抗性较中早 39 提高,且农艺性状良好的株系 FY82、FY90、FY125、FY137,为培育抗稻瘟病品种 提供中间材料。同时对育成品系的系谱组成和抗性相关位点进行研究,初步阐明了育成品系较轮回亲本抗性水平提高的遗传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