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 11:17 星期三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王茜, 吴涛, 任雅琨, 牟昌铃, 丁宝旭, 魏子尧, 刘喜, 刘裕强, 江玲

      2015, 16(4):781-787.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15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种子休眠;QTL;F2分离群体
      摘要 (1707)HTML (0)PDF 6.80 M (1935)收藏

      摘要: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Swarnalata,本研究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衍生的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表型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全长为3311.4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M,利用Windows QTL Cartgrapher V2.5软件对该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相关QTL检测。结果共检测到3个种子休眠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3、6、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Sd-9贡献率最高,为22.11%;7个抽穗期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11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qHD-11-1贡献率最高,为28.85%。分析表明,本研究所检测到的种子休眠QTL位点与抽穗期QTL位点所在位置不同,说明该群体中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可能分别为不同的基因所控制。本研究不仅为水稻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更有效利用水稻品种Swarnalata中的抗褐飞虱基因提供基础和一些优良的中间材料。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页GO
出版年份
  • 2015年1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