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 14:33 星期三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小麦品种抗旱性评价指标研究

      赵红梅, 郭程瑾, 段巍巍, 齐永清, 王笑颖, 李雁鸣, 肖凯

      2007(1):76-81.DOI: 10.13430/j.cnki.jpgr.2007.01.015

      关键词: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光合参数; 脯氨酸含量
      摘要 (2477)HTML (0)PDF 0.00 Byte (512)收藏

      摘要:以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降雨年型的干旱处理(DT)和正常灌溉(CK)条件下,对于不同类型抗旱品种的产量形成能力、抗旱性评价指标以及相关抗旱生理参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和产量降低指数(YD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供试品种成熟期单株干物重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随着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不断增加,表明干旱条件下单株干物重的大小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降低指数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具有较多的穗数形成能力,对于干旱条件下小麦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旗叶全展、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脯氨酸含量均与抗旱指数和产量降低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降低指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可用植株旗叶的Pn、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参考生理指标。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页GO
出版年份
  • 2007年1

您是第5873727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