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殿升, 阮仁超, 李锡香, 陈善春, 李先恩, 许明辉, 方沩
2018, 19(5):821-829.DOI: 10.13430/j.cnki.jpgr.20180417001
摘要:“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重大专项, 根据项目要求, 现已完成对贵州省42个县(市)的普查和21个(市)的系统调查。本项目历时5年, 经过多个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基本查清了贵州现有的农业生物资源,共采集了4800多份种质资源样本。经过鉴定筛选,从抗病、抗逆、优质、早熟、丰产等不同方面筛选出150多份优异种质资源。这批优异种质资源可为作物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种质材料, 应加强利用和保护。
郑殿升, 方沩, 阮仁超, 李锡香, 陈善春, 李先恩, 许明辉
2017, 18(2):367-371.DOI: 10.13430/j.cnki.jpgr.2017.02.023
摘要:提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2012FY110200)完成了对贵州42个县的普查和21个县的系统调查。调查的农业生物资源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和药用植物等。通过调查基本查清了贵州现有栽培的农业生物资源207类,采集了4800多份种质资源,其中3500多份是国家尚未编目、入库(圃)保存的新种质资源,并且这些种质资源呈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这充分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偏远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还有很大的收集潜力,应继续调查收集。
2016, 17(5):957-959.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5.024
摘要:通过“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的调查,获得了大批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它们是贵州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物质遗产,也是贵州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通过调查说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还有很大的调查收集潜力。由此不难看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贵州农业生物资源,不论对贵州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汤翠凤, 张恩来, 李卫芬, 张斐斐, 董超, 阿新祥, 陈丹, 许明辉, 戴陆园
2015, 16(5):976-985.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5.008
摘要: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着粮食、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农业物种多样性,因而准确掌握农业物种多样性信息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本文以调查的行政区域(县、乡镇)、民族和生物资源用途为分析单元,采用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评估了贵州省贞丰县、松桃县6乡(镇)不同民族管理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县物种的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当,但松桃县3乡(镇)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贞丰县3镇的更高;苗族管理利用的物种多样性比布依族、土家族和汉族的更高。在农业生物资源用途分析单元内,松桃县寨英镇及布依族、土家族利用的粮食作物物种、松桃县盘石镇、正大乡和苗族利用的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物种、贞丰县鲁贡镇和松桃县寨英镇以及苗族、布依族管理的果树及多年生经济作物物种、松桃县盘石镇和苗族利用的药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比其他乡镇、民族的更高。
2013, 14(1):8-18.DOI: 10.13430/j.cnki.jpgr.2013.01.002
摘要:
2012, 13(5):699-703.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5.001
摘要:“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云南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正在逐步消失[1]。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对该地区的41个县和10个民族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次调查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生物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2012, 13(6):1011-1017.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15
摘要: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四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 %;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张林辉, 刘光华, 刘 倩, 吕玉兰, 魏团仁, 王跃全, 程金焕, 余腾琼, 程 耿, 杨顺林, 娄予强, 戴陆园, 徐福荣
2011, 12(1):49-53.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1.008
摘要:2008年9月、2009年5-6月分别对云南省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的九保、曩宋两个阿昌族乡共18个村分布的与阿昌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300份。本文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云南省阿昌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2011, 12(6):998-1003.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6.026
摘要:2008及2009年两次考察收集了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6个独龙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考察发现独龙族栽种、管理和利用了包括30.4%的粮食、49.7%的蔬菜和17.7%的果树等丰富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共收集到181份种质;独龙族积累了大量的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如董棕(Caryota urans L.)粉、漆油鸡、漆油酥油茶和木瓜(Fructus chaenomelis speciosae)豆腐等传统食物加工与烹调方法的传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