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2024, 25(2):206-217.DOI: 10.13430/j.cnki.jpgr.20230804001
摘要: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46.7%的地方种含Rht24b,春麦区低于冬麦区。Ppd-D1a的频率仅17.8%,且春麦区低于冬麦区。另外,仅检测到Rht-D1b/Rht8、Rht-D1b/Rht24b和Rht8/Rht24b 3种组合,频率分别为0.2%、0.5%和12.8%。(2)地方种携带的矮秆基因及其组合分布频率低于育成种,且差异较大。不同来源育成品种携带的优势矮秆等位变异和频率不同,清水试验站的品种以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黄羊试验站的品种以Rht-B1b、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甘谷试验站的品种以Rht8和Rht24b为主。清水和黄羊试验站的品种秆矮、丰产性好,可在河西、沿黄灌区、陇南、陇东的小麦育种中应用;甘谷试验站的品种茎秆高,抗病性突出,可应用于定西、天水、陇南和陇东等旱地小麦的抗病改良。(3)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15份地方种和31份育成种,以上材料均携带2个及以上降秆基因(包括矮秆基因或Ppd-D1a),可为甘肃不同麦区小麦矮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2017, 18(3):564-572.DOI: 10.13430/j.cnki.jpgr.2017.03.022
摘要:本研究利用Rht-B1b、Rht-D1b、Rht8等特异性标记对82份青海小麦品种中的主效矮源基因进行了检测以便了解青海省小麦主效矮源基因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82份供试材料有50个材料含有矮杆基因,约占总材料的60%。其中Rht-B1b的分布频率最高约为28.04%,其次是Rht8基因,约占总材料的23.17%。含有Rht-D1b矮杆基因的材料为8个、含有Rht5基因的材料11个以及含有Rht12基因的材料8个,分别占总材料的9.76%、13.41%、9.76%。在含有矮杆基因的品种中,含有2个和2个以上矮杆基因的材料18个,占总材料的21.95%。同时含有3个矮杆基因的材料有2个,分别是Rht-B1b、Rht8、Rht12和Rht-B1b、Rht5、Rht8。有5个材料含有Rht-B1b和Rht8基因,2个材料含有Rht-D1b和Rht8基因,5个材料含有Rht-B1b和Rht5基因,2个材料含有Rht8和Rht5基因,1个材料含有Rht-D1b和Rht5基因。其余32个品种各含有1个矮杆基因。未发现同时含有Rht-B1b、Rht-D1b的品种。
相吉山, 穆培源, 桑伟, 徐红军, 庄丽,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2014, 15(6):1216-1222.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6.008
摘要: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优质亚基的利用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新疆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优质亚基和1B/1R易位系的分子标记,对新疆124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优质亚基2*、7+8、5+10、gluA3d、gluB3b、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0.2%、22.0%、21.9%、16.9%、14.3%、11.9%、10.3%;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为12.6%。在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5+10、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均最高,7+8、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均最低;审定品种2*、gluB3d、gluB3g的分布频率均最高。在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gluB3d的分布频率最高;国内品种(系)5+10、gluA3d、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最高,2*、gluB3d的最低;审定品种2*的分布频率最高,gluB3b、gluB3g的最低。总体来看,新疆春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频率总体高于冬小麦;导入LMW-GS优质亚基是新疆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要方向;地方品种是LMW-GS优质亚基的良好供体。从1242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挑选出同时含有多个优质亚基的冬、春小麦品种(系)各21、24份,可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加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