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敏,闫秋艳,董飞,申艳婷,贾亚琴,闫双堆,鲁晋秀,杨峰,李峰,蔡岳,于章龙,宋昱,祁琛,吴林甲
2023, 24(2):458-473.DOI: 10.13430/j.cnki.jpgr.20220809002
摘要:以近25年来我国不同省份审定的56份彩色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审定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彩色小麦生育期、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11%~21.82%,其中产量与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大。蛋白质含量、容重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4%~15.06%,其中容重性状较稳定,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变异丰富;省际间审定的彩色小麦性状各有侧重点,山西、安徽与北京通过审定的多数品种品质较好,山东通过审定的品种产量表现突出;不同粒色小麦性状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生育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7.55%,其中第1主成分与容重有关,第2主成分与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2.5时将56份彩色小麦资源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综合性状较好,山农蓝麦1号的F值最高(1.02),柳紫黑麦1号的F值次之(0.99);从彩色小麦审定品种性状趋势来看,生育期和产量随着年份增加呈增加趋势,而株高和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可见,产量是彩色小麦品种选育的重点,但品质性状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需重点关注。
要燕杰, 高翔, 吴丹, 李晓燕,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陈良国, 石引刚, 李学军
2014, 15(1):38-47.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6
摘要:本研究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以96个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27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矮杆、籽粒和旗叶较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32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铁、锌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综合品质特性优良。在系统聚类图中,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别被聚成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和第Ⅳ类;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Ⅰ类和第Ⅱ类。综合分析发现,同时兼顾丰产性较好且籽粒铁、锌含量较高,品质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系)有:泰山9818、西农822、轮选719、杨-31、西安837和中育9383。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好的对小麦的性状组成做出综合评价,鉴定和评价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2012, 13(3):502-508.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3.029
摘要: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是以徐薯18为母本,选择遗传背景差异大的20个品种(系)为父本,放任授粉集团杂交后代中筛选。该品种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27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以淀粉糊化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7萌芽性好,地上部长势平稳,耐贮藏;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鲜薯和薯干产量对照徐薯18,最高增产分别达19.41%和19.21%,具有超高产潜力;徐薯27淀粉RVA谱为A型,不同肥料处理下RVA参数值差异明显,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其淀粉最高粘度值(PKV)、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糊化温度在较高的75℃~80℃范围。
刘爱峰, 刘建军, 段友臣, 程敦公, 李豪圣, 曹新有, 宋健民, 楚秀生
2012, 13(4):515-520.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4.003
摘要:摘要:连续两年对698份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省外引进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面团揉混特性和面筋蛋白特性等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地方品种的品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种质资源品质特性表现出一定差异,育成品种和省外引进品种具有较长的面团揉混形成时间和较高的沉淀值,形成时间超过3.5min的品种分别有10和16个,最高值达5.2min;沉淀值水平较高,超过40.0ml的品种分别有32和25个,最高值分别为61.8和68.8ml;地方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淀粉RVA糊化特性和较高的面筋蛋白含量,峰值粘度大于2900cP的有24个,最高峰值粘度高达4099cP,沉淀值在40.0ml以上的品种占48.8%,最高值达58.8ml; 2)不同生态类型区地方品种具有不同的品质特性,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烟台和青岛的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淀粉RVA糊化特性和较高的面筋蛋白含量,鲁西北平原冬性/半冬性晚熟类型区滨州、潍坊和德州的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淀粉RVA糊化特性,鲁中山丘川半冬性/冬性中熟类型区临沂、泰安的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面筋蛋白含量;3)筛选出形成时间大于4.5min且沉淀值高于50.0ml的育成品种济南17、济宁16、济麦20、洲元9369和泰麦一号等,沉淀值超过60.0ml的省外引进品种藁优9415、冀5099、临汾6410和临汾6510等,峰值粘度高于3100cP的地方品种半截芒、白秃头(二)、三八麦、白秃头、小白芒(2)、半截红穗,以及沉淀值高于50.0ml的地方品种蚂蚱头、白肚、白气死雾、一穗收、四棱白、白穗红、半截红穗等,这些材料均可作为培育优质小麦的首选亲本。
2004(3):262-267.DOI: 10.13430/j.cnki.jpgr.2004.03.011
摘要:以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鼓粒期至青荚期分期取样,对豆粒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等生化物质进行测定.研究表明,随着豆粒的充实,各种生化物质不断增加,但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不同.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于鼓粒中后期达到峰值,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于鼓粒中前期达到峰值,维生素C积累主要集中在鼓粒前期.所以在菜用大豆鼓粒中期或后期即开花后18~25d采收可保证较高水平的生化物质含量,最终保证菜用大豆的品质.经过综合评价20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及外观品质,初步筛选出适合河北省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有绿75、黑大粒、冀黄104、日本A、D103、中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