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26(4):683-692.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729001
摘要:本研究鉴定了国内外100份菜用豌豆种质的3个商品品质性状和5个营养品质性状,分析了其特征数据、遗传变异和性状相关性,同时分析了依食用器官不同划分的青豌豆和荷兰豆两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并开展了基于8个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性状在种质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变幅为4.85%~95.04%,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异最大,含水量变异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33~2.03之间,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多样性最丰富,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多样性偏低;广义遗传力变幅为90.38%~99.77%,均大于90%,说明性状差异中的大部分可由基因差异解释。两两性状间有12对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其中总氨基酸含量与含水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75,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达-0.49。荷兰豆和青豌豆两大群体间8个性状的遗传分化系数在6.01%~92.45%之间,其中维生素C含量是分化最明显的性状,含水量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种质划分为3个品种群,青豌豆品种主要聚集在品种群Ⅱ,多数荷兰豆品种集聚在品种群I,5份性状特异的荷兰豆构成品种群III。基于性状数据特征筛选出WD-123(中豌9号)、WD-135(蜜珍豌豆)、WD-147(奇珍76)等优质青豌豆品种,其中WD-123可溶性蛋白含量高达73.26 mg/g;筛选出WD-057(2015-11)、WD-072(麻皮豌豆)、WD-112(2015-44)等优质荷兰豆品种,其中WD-072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99.64 mg/kg。本研究揭示的豌豆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征及种质间亲缘关系,可为菜用豌豆品种栽培应用及后续遗传育种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依据。
2024, 25(10):1685-1696.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108001
摘要:观测了61份辣椒地方品种以及39份紫彩椒和红辣椒809的杂交后代选育的创新种质的12个性状以及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信息,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和创新种质两个群体间的12个性状均呈显著差异,其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15%~50.02%和3.27%~60.67%,其中地方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两个群体的广义遗传力分别在79.24%~99.23%和87.73%~98.80%之间,说明性状主要由遗传决定。两群体间的性状分化系数在1.30%~48.95%之间,其中花色苷含量分化明显,株高分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两性状间有23组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特异资源。筛选出20对SSR有效引物对,PCR扩增出68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69.39%,其中地方品种的多态性位点居多。基于12个性状和分子标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地方品种大部分聚集在类群Ⅰ,创新种质大部分聚集在类群Ⅱ,类群Ⅲ仅含PP1122种质,该种质植株具有叶片大、长势旺、果实大、果皮紫色且营养成分含量高等特点,说明创新种质与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利用不同类群的种质紫彩椒和红辣椒809的杂交可拓展辣椒种质的遗传背景。本研究为辣椒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