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了,陈文迪,张斌,任文静,韩风庆,陈立,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家磊,张扬勇
2024, 25(11):1895-1906.DOI: 10.13430/j.cnki.jpgr.20240226002
摘要: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由S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本研究利用20对SSR引物首次构建了20个羽衣甘蓝自交系的指纹图谱,20对SSR引物共鉴定到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含有3.25个变异。等权重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将20个自交系聚类为3个遗传类群:OK1、OK2和OK3。其中遗传类群OK1的叶形为紧凑皱叶或披散皱叶,波浪状叶缘,叶色以红紫色为主;遗传类群OK2的叶形为光滑叶,波浪状或裂叶叶缘,叶色为白色外叶;遗传类群OK3的叶形为光滑叶,波浪状或裂叶叶缘,叶色以红紫色为主。利用SRK基因激酶区的特异性引物分析发现,20个羽衣甘蓝自交系中共有9个SRK单元型,分别是8个Class Ⅰ型SRK单元型(SRK7、SRK13、SRK14、SRK16、SRK23、SRK36、SRK45和SRK51)和1个Class Ⅱ型SRK单元型(SRK15)。遗传类群OK1主要为SRK15单元型(50%),其次为SRK23单元型(20%);遗传类群OK2主要为SRK15、SRK16单元型(均为40%);遗传类群OK3主要为SRK23单元型(40%)。亲和指数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遗传类群内部或遗传类群间自交系杂交的亲和关系,杂交组合配制的过程中应兼顾遗传类群和SRK单元型。
2017, 18(2):349-357.DOI: 10.13430/j.cnki.jpgr.2017.02.021
摘要:观赏羽衣甘蓝凭借优良的观赏特性和抗逆性已经成为重要的冷季观赏植物。国内观赏羽衣甘蓝育种起步较晚,并且缺乏对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应用SSR标记对不同类型的观赏羽衣甘蓝材料进行标记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从99对均匀分布于甘蓝基因组的SSR引物中筛选出4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7份不同类型的观赏羽衣甘蓝材料进行标记分型,共扩增出21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PIC值为0.58。进一步利用标记分型结果进行STRUCTURE群体结构、UPGMA聚类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27份材料分为圆叶、羽叶和皱叶三种类型,其中圆叶和羽叶类型的亲缘关系更近,与皱叶类型的亲缘关系较远;STRUCTURE分析还可以将双亲为不同类型的杂交种材料进行区分;聚类热图分析可以将标记分型结果形象的展示出来。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观赏羽衣甘蓝分子指纹图谱,明确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建立观赏羽衣甘蓝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