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5(8):1409-1416.DOI: 10.13430/j.cnki.jpgr.20231023001
摘要:三角梅花期长、花量大、抗逆性强且应用形式多样,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花卉朝阳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木本花卉。随着园艺技术的提升与国际交流的扩大,三角梅品种数量逐年攀升,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的现象频繁发生,给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促进三角梅种质资源的管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作为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基于B/S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库的高效管理。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平台架构、数据库设计、技术实现及平台功能构成等内容,通过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以期促进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评价和应用。此外,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方法可为其他花卉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2023, 24(2):532-549.DOI: 10.13430/j.cnki.jpgr.20220806001
摘要:葡萄是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的果树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圃长期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积累野生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育种材料、珍稀资源和近缘植物等资源,但传统的种质资源信息常以纸质形式呈现,并不便于信息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种质数据库在信息共享、性状评价、种质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逐渐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在国内外的种质资源数据库中,有各种类型的葡萄相关数据库。数据库不仅向决策部门、品种审定机构等提供数据信息,也为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人员、种质库管理以及种子、饲料、酿酒等企业服务。本文主要选取了覆盖范围较广的欧洲葡萄数据库(The European Vitis Database)、国际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数据库(Genesys PGR)、美国农业部种质资源信息网(GRIN,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Chines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介绍与信息统计,对数据库收录的原产地、属种、果色、用途、香气、植物学特性等进行数据分析,以期促进种质创新技术研发,提高种质资源的共享效率,为在线数据库的高效利用以及我国数据库未来的建设提供参考。
杨华, 王国军, 杨少友, 林田, 魏仕伟, 蔡丽娜, 王飞, 刘鸿艳, 罗利军, 龙萍
2020, 21(2):477-482.DOI: 10.13430/j.cnki.jpgr.20190604001
摘要:随着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种质资源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的逐步深入,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对农作物的应用研究和基础性研究至关重要。借助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保存的近21万份种质资源的信息,该中心开发了一套上海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数据库设计和构建的目的、原则和数据库的架构、运行环境以及主要功能模块。上海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采用了B/S结构,平台系统利用多层逻辑架构实现了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外部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平台系统,浏览查询种质资源信息。内部管理员可使用平台的受限功能,需要认证成功后才可使用后台管理功能,实现对整个平台数据的管理。注册用户还可通过基因资源数据库提交引种申请,管理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外供种全流程的网络化,借此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
鄂志国, 孙红伟, 林海, 王磊, 童汉华, 陈红旗, 朱练峰
2020, 21(3):542-548.DOI: 10.13430/j.cnki.jpgr.20190806001
摘要:浙江是水稻种植小省,但培育出众多大品种和骨干亲本,及时总结浙江的水稻育种经验和成果,有助于 了解育种历史,对育种家选择亲本具有参考价值。基于VBA,编写程序,分析“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中收 录的浙江育成和审定水稻品种。1980~2019年,浙江省育成品种655个、审定品种514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291 个。分析发现审定品种的平均单产逐步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有改善,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透明度也有改进,白叶枯 病抗性没有明显变化,稻瘟病抗性有所下降,但优于同期同稻区全国平均水平。
黎杰强, 陈舜权, 严维, 陈舒静, 陈竹锋, 高彩吉, 唐晓艳
2020, 21(3):616-624.DOI: 10.13430/j.cnki.jpgr.20190730001
摘要:优异的种质资源是培育丰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创制甜玉米突变体材料对优良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玉米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剂对甜玉米自交系‘华甜选H-16-2-2-3’的花粉进行诱变并进行人工授粉,构建甜玉米EMS诱变突变体资源库。通过田间筛选与表型考察,共获得影响生育期、散粉抽丝间隔期、植株叶夹角、叶片大小、雄穗姿态、雄性育性、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子粒顶端颜色、子粒大小、子粒皱缩程度等重要农艺性状的M2代突变体材料24363份。对其中2000份M2代突变体进行田间初步表型筛选,并借助高通量测序分析对部分单隐性核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体进行基因定位分析。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构建国内甜玉米种质资源共享库,为甜玉米育种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材料和基因资源,促进甜玉米育种相关资源的共享。
郑永胜, 张晗, 王雪梅, 王东建, 孙加梅, 王穆穆, 王晖, 王玮, 李华, 段丽丽, 李汝玉
2019, 20(4):845-853.DOI: 10.13430/j.cnki.jpgr.20181029001
摘要:为解决 DUS 测试中特异性测试近似品种筛选难的问题,本研究基于 2256 份 DUS 测试小麦已知品种构建 DNA 指纹数据库。首先利用 81 个 SSR 标记对 96 份小麦品种进行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在 81个 SSR 标记的 84 个位点上共检测到 731 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在 3-16 之间,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化范围为 0.24-0.82。选取 42 个 SSR 标记构建了 2256 份小麦品种 DNA 指纹数据库,共获得 148493个数据,数据缺失率在 5%以内。对 176 份小麦品种进行 DNA 指纹数据采集和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具有特异性的申请品种与其最近似品种的遗传相似度都在 90%以上;本研究基于 42 对 SSR 荧光标记引物构建了我国小麦 DUS 测试已知品种的 DNA 指纹数据库,确定近似品种筛选的遗传相似度阈值为 80%,建议将与申请品种遗传相似度高于 80%的已知品种作为近似品种进行田间种植和特异性评价。
2018, 19(1):10-20.DOI: 10.13430/j.cnki.jpgr.2018.01.002
摘要: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上万份的种质资源,其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与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葡萄种质资源网络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1984年,德国Geilweilerhof葡萄育种研究所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PGRI,现更名Bioversity International)与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支持下,建立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葡萄种质数据库——国际葡萄品种目录(VIVC, Vitis International Variety Catalogue)。为了让广大葡萄育种者和科研人员更好地认识VIVC的功能及其所登录大量葡萄种质的特点,达到促进对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本文介绍了VIVC的主要功能与数据库中登录的葡萄种质资源的情况,并对这些葡萄种质的育种地区、用途、果皮色泽、花器类型、种子有无等性状以及SSR标记在葡萄种质鉴定中的利用等进行了分析。
孙加梅, 王鹏, 王玮, 王穆穆, 张晗, 郑永胜, 王雪梅, 李华, 王秀娟, 段丽丽, 李汝玉
2018, 19(2):271-278.DOI: DOI:10.13430/j.cnki.jpgr.2018.02.010
摘要: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是植物品种权授权、品种审定、登记的基本条件。近似品种选择是特异性测试的技术关键。本研究依据玉米DUS测试指南,对黄淮海地区6491份次玉米品种进行了多年同一测试地点的性状观测,构建了包括3696份品种的黄淮海地区玉米测试性状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测试性状表达状态代码波动范围的研究,将玉米测试性状根据表达稳定性分为四级,确定了玉米品种27个测试性状表达状态代码的波动范围。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测试性状表型数据库的近似品种筛选方法,提高了近似品种筛选的严谨性和效率。
李贝贝, 姜建福, 张颖, 樊秀彩, 孙海生, 张国海, 刘崇怀
2018, 19(2):338-350.DOI: 10.13430/j.cnki.jpgr.2018.02.017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14份葡萄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构建和遗传多样行分析,为葡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植物品种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99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199个,多态性比率达100%,每个标记检测到的位点数在17-31之间,平均为22.1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793-0.886之间,平均值为0.839。本研究发现3组同名异物品种和9组疑似同物异名品种,除此之外的290份品种中,70份品种仅需1对引物即可区分开,其余品种需要引物组合来实现品种之间的区分。最少选用8对引物即可完全区分开290份葡萄品种。最终利用8对多态性SSR引物构建了314份供试材料的DNA指纹数据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3份二倍体供试材料可被分为真葡萄亚属和圆叶葡萄亚属两大类,而真葡萄亚属又被分为1个大类和14个小类。51份多倍体供试材料被分为3组,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已知的系谱来源基本吻合。
2016, 17(2):226-232.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2.005
摘要:本文以47份经甄别鉴定的宁夏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筛选出28对较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构建了宁夏水稻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引物间差异性位点数3-10个,平均5.14个;平均Nie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87。28个位点上参试材料间均有差异。只在1个位点上存在差异的是宁粳28号和宁粳23号,宁粳23和宁粳35号;其余品种差异性位点均在2个或2个以上,占参试材料的93.6%。28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核心引物,各材料间至少有1对引物存在差异,能够把参试品种(系)一一区分开来。利用这10对引物,在相同的迁移位置上以 1、0标记扩增片段的有无,构建了宁夏水稻DNA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