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锐, 张秀芬, 陈会鲜, 杨海霞, 梁振华, 兰秀, 黄珍玲, 莫周美, 何文, 郭素云
2022, 23(1):255-262.DOI: 10.13430/j.cnki.jpgr.20210516001
摘要:本研究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观察和测定木薯花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结构、内源激素及碳氮化合物含量,并开展木薯雌雄花分化的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揭示木薯花分化规律,初步探究木薯花分化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木薯从花芽分化开始到完成开花的全过程需要30 d,分化出的花序主要有全雄花序和雌少雄多花序两种类型,木薯性别分化前为同时具有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的两性花,花序抽出后5 d~8 d,雌花的雄蕊逐渐退化,花序抽出后5 d~7 d,雄花的雌蕊逐渐退化消失,形成单性花;在雌雄花分化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分化时期雌花的CTK、ETH含量均高于雄花;在雌雄花分化初期和分化中期雄花中的GA3含量高于雌花;在分化中期雄花的IAA含量显著大于雌花;雌雄花的ABA含量在分化各时期的差异不大;雄花蕾的碳、氮含量均高于雌花蕾,且雄花蕾的C/N比值也整体高于雌花蕾,特别是在分化初期(5 d)达到了显著差异;外源激素调控雌雄花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6-BA和ETH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雌作用,其中浓度为60 mg/L的6-BA和1920 mg/L的ETH的效果最佳,而GA3对雄花形态建成具有促进作用,其最佳浓度为40 mg/L。由此可得出结论:木薯雌花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花序抽出后5 d~8 d,雄花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花序抽出后的5 d~7 d,CKT和ETH对木薯雌花的分化具有促进作用,GA3、IAA和较高的C/N比更有利于木薯雄花的分化。
2015, 16(6):1330-1337.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6.027
摘要:为西北荒漠灌区高产、优质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以甘农3号、甘农5号、游客为亲本进行多元杂交,选择了16个优良株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比较试验,对其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3个饲用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6个苜蓿株系的干草为西北荒漠灌区高产、优质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以甘农3号、甘农5号、游客为亲本进行多元杂交,选择了16个优良株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比较试验,对其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3个饲用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6个苜蓿株系的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性状均存在一定变异,干草产量性状变异最大,为23.80%;酸性洗涤纤维性状变异最小,为6.00%。单个性状比较发现,白花1#为高产株系,干草产量为22.72t/hm2;速生4 #为高蛋白株系,CP含量为22.74%;白花3#为低纤维株系,NDF和ADF含量分别为37.85%和31.17%。从单个性状考虑,白花1#可能为高产材料,速生4#可能为高蛋白材料,白花3#可能为低纤维材料,这三个株系的优良特性是否稳定遗传,尚需参与下一步的继代检测。合并4个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综合产量和各营养品质性状,初步筛选出速生4 #和白花3#为高产高蛋白及低纤维材料,速生12 #为高产高蛋白材料,速生1 #和白花1#为高产中蛋白材料,速生15 #为高产低纤维材料,白花2#为中产高蛋白材料,以上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继代筛选后可作为优良苜蓿育种材料。
2012, 13(6):917-928.DOI: 10.13430/j.cnki.jpgr.2012.06.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边界在哪?半野生大豆如何产生的?半野生大豆遗传上密切于栽培种还是野生种?百粒重3-4g的小粒半野生大豆与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有遗传差异?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属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种皮色和种子大小哪个更反映进化程度?栽培大豆基因是否已经渗入到野生大豆?对这些在学术界常年存在的疑问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答案。我们认为“真”半野生大豆是否存在现在于中国半野生资源收集品中;一些野生大豆中的白花、灰毛、无泥膜性状来源于栽培大豆的基因渗透。关键词:种内遗传分化与结构;进化瓶颈;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Soja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