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21:06 星期五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云南布朗族地区种植的地方稻种及其分布特点

      张敦宇, 徐福荣, 余腾琼, 汤翠凤, 董超, 彭新禧, 阿新祥, 戴陆园

      2011, 12(1):64-70.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1.011

      关键词:布朗族;地方稻种;分布特点;云南
      摘要 (2564)HTML (0)PDF 531.10 K (4446)收藏

      摘要:对云南省4个县选择20个布朗族聚居村的622户布朗族农户,采用参与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种植的地方稻种,分析村级和户级水平的地方稻种分布特点。共调查收集到地方稻种资源53个,其中有色稻种和糯稻种各14个(各占26.4%)。318户种植地方稻种,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51.1%;种植地方稻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30.0%;种植地方稻种的村级丰富度平均为5.64,最高达9;而户级丰富度平均为1.29,最高达4个。种植地方稻种的村级均匀度平均为0.548,户级均匀度平均为0.172。地方稻种数量在调查县间差异显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7个(50.9%)>临沧市双江县17个(32.1%)>普洱市墨江县9个(17.0%)>保山市施甸县0个。在乡镇级水平上,拥有地方稻种资源最丰富的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22个,然后,依次为临沧市双江县邦丙乡9个、临沧市双江县大文乡和普洱市墨江县景星乡均为8个、勐海县布朗山乡5个、墨江县新抚乡1个。各地区种植地方稻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复杂的农业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多样的饮食习惯。

    •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地方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评价

      徐福荣, 张恩来, 董超, 张敦宇, 汤翠凤, 余腾琼, 阿新祥, 彭新禧, 杨雅云, 戴陆国

      2010, 11(4):413-417.DOI: 10.13430/j.cnki.jpgr.2010.04.005

      摘要 (2112)HTML (0)PDF 504.65 K (4216)收藏

      摘要: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页GO
出版年份
  • 2011年1
  • 2010年1

您是第5861476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