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素勤, 殷富有, 张绍松, 余腾琼, 陈玲, 柯学, 付坚, 张敦宇, 钟巧芳, 李定琴, 陈越, 孙治旭, 岳英, 郭顺云, 王玲仙, 黄兴奇, 杨雅云, 王波, 曾民, 李娥贤, 程在全
2017, 18(3):494-502.DOI: 10.13430/j.cnki.jpgr.2017.03.014
摘要:云南野生稻生态类型丰富,且具有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耐旱、耐寒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遗传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优良基因库。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剧,这一宝贵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为了加强云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我们对云南野生稻资源开展了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方式和主流化方式)及非原生境保护(种质库、种质圃、细胞库和DNA库)等保护技术研究,明确了各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保护了云南野生稻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了丰富的基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