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5(2):429-435.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2.031
摘要: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8个国家26个种源麻楝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麻楝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麻楝种子的长度(5.77~8.82 mm)、宽度(3.82~5.52 mm)、厚度(0.59~0.82 mm)、长宽比(1.41~1.77)、百粒重(081~1.52 g)以及可溶性蛋白质(14.12~51.65 mg?g-1)、可溶性糖(10.36%~16.63%)和淀粉(18.83%~70.74%)含量差异极显著;相关分析知,麻楝种子百粒重与种子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种子百粒重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麻楝种子品质的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种子形态性状,即种子长度、百粒重和种子宽度,第二主成分是种子营养成分;通过分析麻楝种子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变异系数知,麻楝种子形态变异系数平均为35.3%大于麻楝种子营养成分变异系数32.2%,这也说明麻楝种子形态性状较营养成分性状稳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将26个种源分为两个集群,第一集群包括两个种源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第一集群的特点是种子形态较大、百粒较重、养分含量较高;第二个集群包括其余24个种源。结合聚类分析和种子形态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知,麻楝种子形态变异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特征,与分布区的自然地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麻楝分布南部种子较大而北部种子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