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7:06 星期四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大豆耐低磷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梁腾月,谷勇哲,马英杰,王辉,杨光,敖雪,邱丽娟

      2023, 24(1):237-251.DOI: 10.13430/j.cnki.jpgr.20220721003

      关键词:大豆; 耐低磷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摘要 (382)HTML (235)PDF 1.18 M (1393)收藏

      摘要:大豆是喜磷作物,缺磷会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育,使大豆产量下降。大豆的单株粒重为数量性状,是鉴定大豆耐低磷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多数研究还处于QTL定位阶段,因而发掘出更多调控基因和优异等位变异,对促进大豆耐低磷性调控机制的解析及育种利用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395份大豆种质资源,以低磷处理下单株粒重和相对单株粒重作为耐低磷性状鉴定指标,结合高密度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初步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不同大豆种质的耐低磷性差异明显, 常磷处理下单株粒重分布范围为0.49~14.43 g、低磷处理下单株粒重分布范围为0.05~5.35 g、相对单株粒重分布范围为0.04~0.98,三者变异系数均高于50%。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压破车 (ZDD00219)、采种圃(ZDD00163)等4份地方种质和金元1(ZDD00383)、吉育48(ZDD23714)等16份选育种质为磷高效大豆种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32个与大豆耐低磷性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中低磷处理下单株粒重相关的SNP位点23个,相对单株粒重相关的SNP位点9个。经LD block分析得到候选基因2个,分别是在根中特异性表达WRKY DNA结合域相关的基因和在根毛中特异性表达磷酸吡哆醛磷酸酶相关的基因。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页GO
出版年份
  • 2023年1

您是第5875370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