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
农业部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专项资助项目 ,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摘要:稻属(Oryza Linnaeus)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近代多学科研究表明,野生稻存在着众多的优良性状,包括抗病虫、耐寒、耐盐碱、耐旱、耐荫、节间伸长、胞质雄性不育、大柱头、大粒、早熟、广亲和、高生物产量等,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其潜在作用日益凸显。野生稻的遗传评价和利用。已从传统的个体水平进入到DNA水平,并取得了瞩目的进展。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胚拯救、体细胞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原位杂交、外源基因渗入系构建、基因定位、稻属野生种的全基因测序和文库构建等,为野生稻有利基因的评价、有效转入栽培稻提供了技术支撑。传统有性杂交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克服栽野生殖障碍、利用野生稻优良基因的有效途径。
汤圣祥,魏兴华,徐群.国外对野生稻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