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16:28 星期日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过刊浏览>2011年第12卷第5期 >825-827. DOI:10.13430/j.cnki.jpgr.2011.05.027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中国栽培白灵菇学名的订正
DOI:
10.13430/j.cnki.jpgr.2011.05.027
CSTR:
作者:
  • 张金霞

    张金霞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黄晨阳

    黄晨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陈强

    陈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邓旺秋

    邓旺秋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东省菌种保藏及应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李泰辉

    李泰辉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东省菌种保藏及应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高巍

    高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3-27)


Correct name for cultivated Bai-Ling-Gu in China
Author:
  • zhangjinxia

    zhangjinxia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HUANG Chen-yang

    HUANG Chen-yang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于新疆野生的阿魏蘑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特征符合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的特征范围,它与欧洲已报道的Pleurotus nebrodensis有明显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该野生样品分离的菌株CCMSSC 02514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我国栽培白灵菇菌种CCMSSC 00973、KH5和AFRL 6022完全相同,以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我国栽培白灵菇种质与意大利的Pleurotus nebrodensis、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以及来自荷兰的Pleurotus eryngii等截然分为两组。因此,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支持我国栽培的白灵菇与欧洲的Pleurotus nebrodensis为不同种,我国的白灵菇是刺芹侧耳独立进化的一个分支,其名称应该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关键词:白灵侧耳,鉴定,形态学,ITS
    Abstract:

    A wild A-Wei-Mo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was identificated with morpholog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but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reported in Europe. In addition, the strain CCMSSC 02514 isolated from the wild mushroom specimen was analyzed with molecular menthods. 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s from the phylogenetic tre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ai-Ling-Gu in China, Pleurotus nebrodensis and 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 in Italy, and Pleurotus eryngii are analyzed. The rDNA ITS sequences of CCMSSC 02514 and 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AFRL 6022 are identical. Combined with morphology and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we considered that Bai-Ling-Gu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European Pleurotus nebrodensis, and the former is a branch of Pleurotus eryngii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China. The scientific name for the Chinese Bai-Ling-Gu in China should be 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Key words: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y; IT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金霞,黄晨阳,陈强,等.中国栽培白灵菇学名的订正[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5):825-827.

复制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0-11-17
  • 最后修改日期:2011-07-14
  • 录用日期:2011-07-26
  • 在线发布日期: 2011-09-02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5866238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