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10:40 星期日
  •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版
    著作权许可及转让声明
  • 编委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
    青年编委
    主编简介
  • OA政策
    OA政策
    情况通报
    高被引论文
  • 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 遗传资源分会
    遗传资源分会简介
    委员会
    活动公告
    成为会员
  • 欢迎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过刊浏览>2016年第17卷第3期 >455-460. DOI:10.13430/j.cnki.jpgr.2016.03.008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荞麦野生种的核型及进化特征分析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08
CSTR:
作者:
  • 史建强,

    史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李艳琴

    李艳琴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张宗文

    张宗文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吴斌

    吴斌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王安虎

    王安虎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nalysis of Karyotypes and Evolutionary Features of Wild Species of Buckwheat
Author:
  • shi jian qiang,shi jian qiang

    shi jian qiang,shi jian qiang

    ,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李艳琴

    李艳琴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张宗文

    张宗文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吴斌

    吴斌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 王安虎

    王安虎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荞麦野生种,剖析野生荞麦的核型特征对荞麦进化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常、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齿翅野荞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和疏穗小野荞都为2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2M 4m(2SAT)、2n = 2x = 16 = 16M、2n = 2x = 16 = 14M 2m(2SAT),而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为4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2=32M、2n=4x=32=30M 2m(2SAT)。甜荞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核型属1A型,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核型属1B型,并且甜荞近缘种、疏穗小野荞和齿翅野荞都有1对随体染色体。研究证明,荞麦野生种的染色体的基数为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荞麦。通过比较分析,硬枝万年荞在进化地位上比较原始,齿翅野荞是比细柄野荞较进化的四倍体荞麦野生种。

    关键词:荞麦;核型分析;亲缘关系
    Abstract:

    Buckwheat was originated in southwest of China, where exists a large number of wild relatives. Wild buckwheat karyotype feature analys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uckwheat breeding practices. In this study, F.esculentum ssp.ancestralis,F.urophyllum, F.leptopodum var.grossii, F.gracilipes, F.gracilipes var. odontopterum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karyotypes of thes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y squash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sculentum ssp.ancestralis,F.urophyllum and F.leptopodum var.grossii were all diploid, the karyotype formula were 2n=2x=16=12M 4m(2SAT), 2n = 2x = 16 = 16M, 2n = 2x = 16 = 14M 2m(2SAT), while that of F.gracilipes and F.gracilipes var. odontopterum were tetraploid, and the karyotype formula were 2n=4x=32=32M and 2n=4x=32=30M 2m(2SAT). Karyotype genus type F.esculentum ssp.ancestralis and F.urophyllum was 1A, and the rests were 1B. F.esculentum ssp.ancestralis, F.leptopodum var.grossii, F.gracilipes var.odontopterum had one pair of satellite chromosomes. It proved that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of wild species of buckwheat were 8. There are diploid and tetraploid levels in wild buckwheat.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urophyllum has a primitive evolutionarily status, while F.gracilipes var. odontopterum was a more advanced tetraploid buckwheat wild species in evolutionary status.

    Key words:Wild buckwheat; Karyotypes; evolution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史建强,,李艳琴,等.荞麦野生种的核型及进化特征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3):455-460.

复制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891
  • 下载次数: 3365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6-24
  • 最后修改日期:2015-07-27
  • 录用日期:2016-01-22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05-1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5865587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3
京ICP备09069690号-2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